正在阅读:

这个周末你要怎么过?先把日程表扔掉再来谈放松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这个周末你要怎么过?先把日程表扔掉再来谈放松

严密的时间计划未必是好习惯,至少休闲时刻不必较真儿。

图片来源:Google

我必须要在下班前写好这篇稿子,否则晚上的舞蹈课就来不及去上了……有没有发觉对于一个你安排计划了许久的休闲活动,心里下意识地感到沉重?

计划要去某个地方自由行,提前两个月在网上订酒店、订机票,甚至发邮件一项项确认,不厌其烦。起初决定旅行的心情已经折毁了大半。等到真正上路,今天要去这里住,去玩这个、吃那个,明天换下一个地点…… 每一项都变成了任务,成了负担。

Selin Malkoc是俄亥俄州立大学营销学的助理教授,在准备去土耳其旅行之前她很兴奋地约当地的老朋友们见面。“但让我惊讶的是,随着日期的临近,我心理变得很不情愿去参加这场老友聚会。”她跟别人说自己去土耳其旅行还要陪那里的朋友吃饭,口气听起来像是诉苦。

分明是自己去约了朋友啊,为什么反而要抱怨。我是个特例?还是说有很多人也有相同的感觉?Malkoc开始反思这件事。人们太遵守日程表去做事,打电话、约会、参加社交活动等等,这会不会就是压力的来源?

作为专注于研究消费者行为和心理决策的学者,Malkoc决定与另一位营销学博士一同研究这个心理变化。他们让一群学生仔细填写日程表,除了工作任务之外休闲活动也包括在内,去观察大家是否会对休闲娱乐也产生压力。“研究一共有13项,我们最终的发现是,简单随意的计划可取,超过一定程度娱乐就会变成任务,无法让人愉悦享受”。

例如,一项试验中Malkoc要求志愿者在聚会上手拿咖啡杯跟朋友聊天,有一半的人把这项要求提前几天写进了日程表里。另外一部分志愿者则被要求拿起一杯咖啡就行。虽然这都是聚会中非常即兴的动作,但如果有了事先计划,它就不再只是轻松的交谈。而且计划越复杂,压力越大。脑袋里的声音不是“我想做”,而是“我得做”。

此外,Malkoc的另一项试验是在图书馆开设一个限时供应的咖啡馆。向一些学生赠送咖啡馆免费食品券,但领取前提是他们必须计划好自己的学习休息时间。而向另一部分同学赠送礼券的时候则只是简单地告诉他们,咖啡馆每隔两个小时开业一次。实际运行时,每当有同学来领取咖啡和食物,Malkoc都会请他们填写简单的问卷,问他们这个时段有多享受自己的学习。“就像预期的那样,做了严格计划的同学都不是很喜欢自己的学习体验”。

做事有规划这并不是错误,但为什么一个日程表就仿佛枷锁一样?

时间表的主要作用是对时间的管理和分配。有起点,有终点,连贯的时间被分割成小块,这并不符合人们对休闲放松的态度。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如果过了午夜灰姑娘能依然保持优雅,相信她退场的时候不会那么狼狈(有时间给王子留张名片而不是一只鞋)。

另一方面,在工作上时间约束严格,开会散会十分准时,这训练了你雷厉风行的风格。脱了职业装去参加聚会要是还继续雷厉风行,会不会让你有种依然工作的错觉?

Malkoc的13项试验中还有一个是请一群人进行户外活动。一部分被告知可以划船或者游览,两个活动之间有场午餐活动。另一部分人则被要求两个半小时之内可以划船,然后午餐,下午继续游览。两组人的活动项目是相同的,你觉得哪一组会玩得更好?即使是休闲活动一旦被结构化也让人感到压抑。第二组志愿者都没什么参与意愿,好可怜。

讲了这么多并不是想证明你做个日程表就是错误。但是在休闲时,粗略的计划就够了。所谓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让人放松是因为来不及计划细节。但至少一张车票的打算还是要做。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这个周末你要怎么过?先把日程表扔掉再来谈放松

严密的时间计划未必是好习惯,至少休闲时刻不必较真儿。

图片来源:Google

我必须要在下班前写好这篇稿子,否则晚上的舞蹈课就来不及去上了……有没有发觉对于一个你安排计划了许久的休闲活动,心里下意识地感到沉重?

计划要去某个地方自由行,提前两个月在网上订酒店、订机票,甚至发邮件一项项确认,不厌其烦。起初决定旅行的心情已经折毁了大半。等到真正上路,今天要去这里住,去玩这个、吃那个,明天换下一个地点…… 每一项都变成了任务,成了负担。

Selin Malkoc是俄亥俄州立大学营销学的助理教授,在准备去土耳其旅行之前她很兴奋地约当地的老朋友们见面。“但让我惊讶的是,随着日期的临近,我心理变得很不情愿去参加这场老友聚会。”她跟别人说自己去土耳其旅行还要陪那里的朋友吃饭,口气听起来像是诉苦。

分明是自己去约了朋友啊,为什么反而要抱怨。我是个特例?还是说有很多人也有相同的感觉?Malkoc开始反思这件事。人们太遵守日程表去做事,打电话、约会、参加社交活动等等,这会不会就是压力的来源?

作为专注于研究消费者行为和心理决策的学者,Malkoc决定与另一位营销学博士一同研究这个心理变化。他们让一群学生仔细填写日程表,除了工作任务之外休闲活动也包括在内,去观察大家是否会对休闲娱乐也产生压力。“研究一共有13项,我们最终的发现是,简单随意的计划可取,超过一定程度娱乐就会变成任务,无法让人愉悦享受”。

例如,一项试验中Malkoc要求志愿者在聚会上手拿咖啡杯跟朋友聊天,有一半的人把这项要求提前几天写进了日程表里。另外一部分志愿者则被要求拿起一杯咖啡就行。虽然这都是聚会中非常即兴的动作,但如果有了事先计划,它就不再只是轻松的交谈。而且计划越复杂,压力越大。脑袋里的声音不是“我想做”,而是“我得做”。

此外,Malkoc的另一项试验是在图书馆开设一个限时供应的咖啡馆。向一些学生赠送咖啡馆免费食品券,但领取前提是他们必须计划好自己的学习休息时间。而向另一部分同学赠送礼券的时候则只是简单地告诉他们,咖啡馆每隔两个小时开业一次。实际运行时,每当有同学来领取咖啡和食物,Malkoc都会请他们填写简单的问卷,问他们这个时段有多享受自己的学习。“就像预期的那样,做了严格计划的同学都不是很喜欢自己的学习体验”。

做事有规划这并不是错误,但为什么一个日程表就仿佛枷锁一样?

时间表的主要作用是对时间的管理和分配。有起点,有终点,连贯的时间被分割成小块,这并不符合人们对休闲放松的态度。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如果过了午夜灰姑娘能依然保持优雅,相信她退场的时候不会那么狼狈(有时间给王子留张名片而不是一只鞋)。

另一方面,在工作上时间约束严格,开会散会十分准时,这训练了你雷厉风行的风格。脱了职业装去参加聚会要是还继续雷厉风行,会不会让你有种依然工作的错觉?

Malkoc的13项试验中还有一个是请一群人进行户外活动。一部分被告知可以划船或者游览,两个活动之间有场午餐活动。另一部分人则被要求两个半小时之内可以划船,然后午餐,下午继续游览。两组人的活动项目是相同的,你觉得哪一组会玩得更好?即使是休闲活动一旦被结构化也让人感到压抑。第二组志愿者都没什么参与意愿,好可怜。

讲了这么多并不是想证明你做个日程表就是错误。但是在休闲时,粗略的计划就够了。所谓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让人放松是因为来不及计划细节。但至少一张车票的打算还是要做。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