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视频】为什么谢耳朵痴迷的《星球大战》在国内始终火不起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视频】为什么谢耳朵痴迷的《星球大战》在国内始终火不起来

《星球大战:原力觉醒》于去年1月9日在内地上映。虽然上映一个月累计票房也有8.25亿,但相比美国本土超9亿美元(58.41亿人民币)的成绩,只能说不够理想。

“星球大战”与“星际迷航”系列电影是几十年来堪称欧美家喻户晓的大科幻力作,追过美剧《生活大爆炸》的朋友们应该都深有体会。然而在国内,星球大战却总是处于一种半温不火的状态。系列的上一作《星球大战:原力觉醒》于去年1月9日在内地上映。虽然上映一个月累计票房也有8.25亿,但相比美国本土超9亿美元(58.41亿人民币)的成绩,只能说不够理想。小编试着总结出4条星球大战在国内不火的理由,看看你是否也有同感?

1.尴尬的引进时间

除了2016年年初在国内上映的《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外,《星战》系列只有在1999年、2002年以及2005年,登陆过国内院线,也就是被人们熟知的“前传”三部曲。先不说影片的质量怎么样,那时候国内只有极少数的人会去影院观影。另一方面,星球大战的里程碑意义源于它开创了好莱坞特效的工业化体系。

然而到了正传三部曲的时候,虽然星战的特效水平有所增强,但已经远不及1977年首部作品诞生时的惊艳。要知道,1999年出现了另一部现象级的作品,那就是沃卓斯基姐妹的《黑客帝国》。该片最终击败了《星球大战:幽灵的威胁》,摘走了第72届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

2.错乱的拍摄顺序

由于星球大战中有诸多的人物背景设定和大量致敬前作的梗存在,所以有可能老司机看完会心一笑的地方刚搭上车的新手感觉会很枯燥。

达斯·维达

根据故事线的发展,正确的观影次序应该是:《幽灵的威胁》(1999年)→《克隆人的进攻》(2002年)→《西斯的复仇》(2005年)→《新希望》(1977年)→《帝国反击战》(1980年)→《绝地归来》(1983年)。由于前三部晚于后三部拍摄,时间跨度又很大,特效水平可谓天壤之别。对于很多画面党来说,观影情绪难免会被这种时空错乱感影响。

3.国内糟糕的衍生品市场环境

电影是其衍生品开发的基础,衍生品反过来在电影的空窗期维持观众的粘度。但国内早些年极度匮乏的衍生品市场,最终演变成了“鸡不生蛋,蛋也不孵鸡”的问题。

帝国风暴兵

在国外,影院在放映电影的同时,销售周边产品已经是一种司空见惯的营销手段。而《星球大战前传》在内地上映时,国内影院很多还没有衍生品销售的业务,甚至连正规的进货渠道都没有。偶尔有影院想开展这方面的业务,还得派人去香港采购,而且采购量也很小。

4.不按常理出牌,影响路人转化率

其实对于一部电影是否能吸引到新的观众去观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供给的东西是否符合大多数人的预期。星球大战表面上是一部科幻片,但在很多细节上又不按科幻片的套路出牌。

星战人物混合海报

比如小编一直难以理解的是,在一个有枪、有炮还有大杀器的环境里,为什么大boss们还要挥舞着五颜六色的荧光棒打来打去?就算这是一种情怀,或者说为了追求某种仪式感,主角你确定打boss前不去坠个崖,学几套剑法,净使一些感觉小学生都会耍的招式,这样真的好吗?但是无论如何,官方显然不会放弃星战这个超级大IP在中国的布局。即将在周五上映的《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首次增加了姜文和甄子丹这两个华人角色,就是一个重要信号。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视频】为什么谢耳朵痴迷的《星球大战》在国内始终火不起来

《星球大战:原力觉醒》于去年1月9日在内地上映。虽然上映一个月累计票房也有8.25亿,但相比美国本土超9亿美元(58.41亿人民币)的成绩,只能说不够理想。

“星球大战”与“星际迷航”系列电影是几十年来堪称欧美家喻户晓的大科幻力作,追过美剧《生活大爆炸》的朋友们应该都深有体会。然而在国内,星球大战却总是处于一种半温不火的状态。系列的上一作《星球大战:原力觉醒》于去年1月9日在内地上映。虽然上映一个月累计票房也有8.25亿,但相比美国本土超9亿美元(58.41亿人民币)的成绩,只能说不够理想。小编试着总结出4条星球大战在国内不火的理由,看看你是否也有同感?

1.尴尬的引进时间

除了2016年年初在国内上映的《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外,《星战》系列只有在1999年、2002年以及2005年,登陆过国内院线,也就是被人们熟知的“前传”三部曲。先不说影片的质量怎么样,那时候国内只有极少数的人会去影院观影。另一方面,星球大战的里程碑意义源于它开创了好莱坞特效的工业化体系。

然而到了正传三部曲的时候,虽然星战的特效水平有所增强,但已经远不及1977年首部作品诞生时的惊艳。要知道,1999年出现了另一部现象级的作品,那就是沃卓斯基姐妹的《黑客帝国》。该片最终击败了《星球大战:幽灵的威胁》,摘走了第72届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

2.错乱的拍摄顺序

由于星球大战中有诸多的人物背景设定和大量致敬前作的梗存在,所以有可能老司机看完会心一笑的地方刚搭上车的新手感觉会很枯燥。

达斯·维达

根据故事线的发展,正确的观影次序应该是:《幽灵的威胁》(1999年)→《克隆人的进攻》(2002年)→《西斯的复仇》(2005年)→《新希望》(1977年)→《帝国反击战》(1980年)→《绝地归来》(1983年)。由于前三部晚于后三部拍摄,时间跨度又很大,特效水平可谓天壤之别。对于很多画面党来说,观影情绪难免会被这种时空错乱感影响。

3.国内糟糕的衍生品市场环境

电影是其衍生品开发的基础,衍生品反过来在电影的空窗期维持观众的粘度。但国内早些年极度匮乏的衍生品市场,最终演变成了“鸡不生蛋,蛋也不孵鸡”的问题。

帝国风暴兵

在国外,影院在放映电影的同时,销售周边产品已经是一种司空见惯的营销手段。而《星球大战前传》在内地上映时,国内影院很多还没有衍生品销售的业务,甚至连正规的进货渠道都没有。偶尔有影院想开展这方面的业务,还得派人去香港采购,而且采购量也很小。

4.不按常理出牌,影响路人转化率

其实对于一部电影是否能吸引到新的观众去观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供给的东西是否符合大多数人的预期。星球大战表面上是一部科幻片,但在很多细节上又不按科幻片的套路出牌。

星战人物混合海报

比如小编一直难以理解的是,在一个有枪、有炮还有大杀器的环境里,为什么大boss们还要挥舞着五颜六色的荧光棒打来打去?就算这是一种情怀,或者说为了追求某种仪式感,主角你确定打boss前不去坠个崖,学几套剑法,净使一些感觉小学生都会耍的招式,这样真的好吗?但是无论如何,官方显然不会放弃星战这个超级大IP在中国的布局。即将在周五上映的《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首次增加了姜文和甄子丹这两个华人角色,就是一个重要信号。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