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河南新郑古枣树被拆迁“移植死” 环保组织起诉当地各级政府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河南新郑古枣树被拆迁“移植死” 环保组织起诉当地各级政府

在河南新郑薛店镇花庄村,1800余棵古枣树一夜之间遭到几十人和7台小挖掘机斩杀,连根拔起。出于对枣树的特殊情感,花五松、花银海等村民一直没有停止为古枣树讨回公道。

图片来源:新华社。

她们是大自然的馈赠。

她们是历史变迁中的沧海遗珠。

她们数百年矢志不移守候着中原文明。

然而,在河南新郑薛店镇花庄村,1800余棵古枣树一夜之间遭到几十人和7台小挖掘机斩杀,连根拔起。

多位老人从来没有停止为“救命的古枣树”讨一个说法,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国绿发会”)提起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近日开庭审理,“古枣树之死”谁之责?

一夜之间:也无枣树也无根

“一个钩机从上往下一压,把树梢全部压坏,然后钩住枣树的树身,往后一钩,往前一推,再往下一钩,枣树就出来了”。六十多岁的花庄村村民花五松回忆起毁树当晚,依然心疼不已。他说,钩出来的古枣树不带土,不是“移植”,很难成活。

2014年1月16日晚上八点多,在新郑市薛店镇花庄村,因建设占地需要,当地领导干部带着几十人和7台挖掘机,让花庄村的1800余棵树龄百年以上的古枣树,有的甚至已经500多岁,在一夜之间“搬家”。

花五松从二十多岁时就开始管理古枣树,对古枣树颇有研究。他是当地红枣管理协会的农技师。“古枣树被人为大量移植,移植后成活率非常低,这是枣农都知道的常识。”花五松说,更何况,这并不是科学的“移植”。

当地村民反映,由于采伐时不是以移植为目的,采用破坏性、毁灭性的方式挖掘古枣树,之后“移植”时不按照树木,尤其是大型树及古枣树的科学移植操作技术规程正常规范地操作,被“移植”古枣树大面积死亡。

在村民花银海的记忆里,过去闹饥荒,他们背着百十斤的大枣搭煤车南下到河南南部、湖北等地,将红枣换成粮食带回来,全家人才得以活命,“这些枣树比爹娘还亲,饥荒时爹娘都不一定能救命,但这些枣树能。”

新郑是红枣的故乡,种枣历史最早可追溯到8000多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时期,枣文化源远流长。当地大面积的、生长几百年的古枣树林,使新郑及周边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古枣树人文和自然生态环境。

出于对枣树的特殊情感,花五松、花银海等村民一直没有停止为古枣树讨回公道。

上下求索:给历史一个解答

2016年12月9日,由中国绿发会提起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在郑州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花五松是庭审的重要证人。

5名被告分别是新郑市薛店镇花庄村村民委员会、新郑市薛店镇人民政府、新郑市教育体育局、新郑市林业局以及新郑市旅游和文物局。

中国绿发会认为,非法采伐大量古枣树行为未依法办理和取得采伐手续,选择夜晚偷伐,且被采伐的古枣树数量极大。偷伐行为被村民发现,在村民当场阻止、随即报案的情况下,行为人为掩盖其非法行为,规避法律制裁,将采伐的古枣树以“移植”名义移入新郑市薛店镇王张村中华古枣树园,进行所谓的“移植”。

中国绿发会的诉讼请求包括“停止继续实施毁坏古树、损害环境的行为”“恢复被毁林地的林木、植被”“赔偿因大量古枣树被非法砍伐而造成的人文及自然环境损失”“向公众赔礼道歉”等7项请求。

薛店镇政府此前称,他们不是毁树,而是“移植”,主要是为了保护古枣树。

然而,“保护”为何导致古枣树死亡?到底谁说的才是事实?谁来为古枣树死亡买单?庭审过后,广大网友纷纷为大量古枣树死亡惋惜,期待庭审结果的宣判。

守护历史:也需制度也需情

中国绿发会收集的证据显示:新郑市人民政府于2012年9月已确定“对位于新郑市薛店镇花庄村1023亩古枣树实施文物级保护”,在该保护区内,100年以上的古枣树17660株。该案中被毁的古枣树及古枣树林,属于新郑市人民政府确定的文物保护范围,实施文物级保护。

广东耀辉律师事务所律师余鑫分析指出,河南省新郑市古枣树“移植致死”事件是典型的侵害公共权益的行为,这些古枣树林属于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一环,寄托了当地人苦难的记忆,农林部门对大面积的百年枣树林应尤其注意保护。确有需要开发建设枣林土地时,也应委托相关机构做环境评估,征询农业专家的意见,随后才能进行立项、报批等手续,而且还要做好相关征地赔偿工作,尤其要注重枣树移植后的存活问题。

相关专家认为,当地村委会、镇政府在未做移植存活率及生态环境评估的情况下,就径直移植百年树龄的枣树林,是违背自然科学规律的蛮干行为。事后,对于移走的古枣树没有精心护理,致使古枣树大量死亡,由此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也损害了区域自然生态环境。

余鑫认为,对于类似古枣树林的保护项目,应该在科学严谨的制度安排下,加大保护力度,明确责任单位和权责归属;所属地方政府更应该用心用情去守护物种多样的家园,守护文明的传承。

来源:新华社

原标题:近两千棵古枣树“移植死” 谁来为古树之死买单?

最新更新时间:01/18 21:39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河南新郑古枣树被拆迁“移植死” 环保组织起诉当地各级政府

在河南新郑薛店镇花庄村,1800余棵古枣树一夜之间遭到几十人和7台小挖掘机斩杀,连根拔起。出于对枣树的特殊情感,花五松、花银海等村民一直没有停止为古枣树讨回公道。

图片来源:新华社。

她们是大自然的馈赠。

她们是历史变迁中的沧海遗珠。

她们数百年矢志不移守候着中原文明。

然而,在河南新郑薛店镇花庄村,1800余棵古枣树一夜之间遭到几十人和7台小挖掘机斩杀,连根拔起。

多位老人从来没有停止为“救命的古枣树”讨一个说法,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国绿发会”)提起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近日开庭审理,“古枣树之死”谁之责?

一夜之间:也无枣树也无根

“一个钩机从上往下一压,把树梢全部压坏,然后钩住枣树的树身,往后一钩,往前一推,再往下一钩,枣树就出来了”。六十多岁的花庄村村民花五松回忆起毁树当晚,依然心疼不已。他说,钩出来的古枣树不带土,不是“移植”,很难成活。

2014年1月16日晚上八点多,在新郑市薛店镇花庄村,因建设占地需要,当地领导干部带着几十人和7台挖掘机,让花庄村的1800余棵树龄百年以上的古枣树,有的甚至已经500多岁,在一夜之间“搬家”。

花五松从二十多岁时就开始管理古枣树,对古枣树颇有研究。他是当地红枣管理协会的农技师。“古枣树被人为大量移植,移植后成活率非常低,这是枣农都知道的常识。”花五松说,更何况,这并不是科学的“移植”。

当地村民反映,由于采伐时不是以移植为目的,采用破坏性、毁灭性的方式挖掘古枣树,之后“移植”时不按照树木,尤其是大型树及古枣树的科学移植操作技术规程正常规范地操作,被“移植”古枣树大面积死亡。

在村民花银海的记忆里,过去闹饥荒,他们背着百十斤的大枣搭煤车南下到河南南部、湖北等地,将红枣换成粮食带回来,全家人才得以活命,“这些枣树比爹娘还亲,饥荒时爹娘都不一定能救命,但这些枣树能。”

新郑是红枣的故乡,种枣历史最早可追溯到8000多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时期,枣文化源远流长。当地大面积的、生长几百年的古枣树林,使新郑及周边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古枣树人文和自然生态环境。

出于对枣树的特殊情感,花五松、花银海等村民一直没有停止为古枣树讨回公道。

上下求索:给历史一个解答

2016年12月9日,由中国绿发会提起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在郑州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花五松是庭审的重要证人。

5名被告分别是新郑市薛店镇花庄村村民委员会、新郑市薛店镇人民政府、新郑市教育体育局、新郑市林业局以及新郑市旅游和文物局。

中国绿发会认为,非法采伐大量古枣树行为未依法办理和取得采伐手续,选择夜晚偷伐,且被采伐的古枣树数量极大。偷伐行为被村民发现,在村民当场阻止、随即报案的情况下,行为人为掩盖其非法行为,规避法律制裁,将采伐的古枣树以“移植”名义移入新郑市薛店镇王张村中华古枣树园,进行所谓的“移植”。

中国绿发会的诉讼请求包括“停止继续实施毁坏古树、损害环境的行为”“恢复被毁林地的林木、植被”“赔偿因大量古枣树被非法砍伐而造成的人文及自然环境损失”“向公众赔礼道歉”等7项请求。

薛店镇政府此前称,他们不是毁树,而是“移植”,主要是为了保护古枣树。

然而,“保护”为何导致古枣树死亡?到底谁说的才是事实?谁来为古枣树死亡买单?庭审过后,广大网友纷纷为大量古枣树死亡惋惜,期待庭审结果的宣判。

守护历史:也需制度也需情

中国绿发会收集的证据显示:新郑市人民政府于2012年9月已确定“对位于新郑市薛店镇花庄村1023亩古枣树实施文物级保护”,在该保护区内,100年以上的古枣树17660株。该案中被毁的古枣树及古枣树林,属于新郑市人民政府确定的文物保护范围,实施文物级保护。

广东耀辉律师事务所律师余鑫分析指出,河南省新郑市古枣树“移植致死”事件是典型的侵害公共权益的行为,这些古枣树林属于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一环,寄托了当地人苦难的记忆,农林部门对大面积的百年枣树林应尤其注意保护。确有需要开发建设枣林土地时,也应委托相关机构做环境评估,征询农业专家的意见,随后才能进行立项、报批等手续,而且还要做好相关征地赔偿工作,尤其要注重枣树移植后的存活问题。

相关专家认为,当地村委会、镇政府在未做移植存活率及生态环境评估的情况下,就径直移植百年树龄的枣树林,是违背自然科学规律的蛮干行为。事后,对于移走的古枣树没有精心护理,致使古枣树大量死亡,由此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也损害了区域自然生态环境。

余鑫认为,对于类似古枣树林的保护项目,应该在科学严谨的制度安排下,加大保护力度,明确责任单位和权责归属;所属地方政府更应该用心用情去守护物种多样的家园,守护文明的传承。

来源:新华社

原标题:近两千棵古枣树“移植死” 谁来为古树之死买单?

最新更新时间:01/18 21:39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