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技师长|看懂发动机各种趋势前先了解下背景(一)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技师长|看懂发动机各种趋势前先了解下背景(一)

今天,我们要回答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段时间发动机更新那么迅速。

撰稿:默默

对汽车爱好的网友自然注意到了,近些年汽车企业都在不断的推出全新的动力引擎或者混合动力。就在2015年市场还是一副传统世界的模样,来到2017年我们就突然发现混合动力开始越来越受到关注,各种各样节能减排的发动机是层出不穷。

于是,读者们自然会有两个疑问,为什么这段时间发动机更新那么快;看懂这些全新发动机有没有什么技巧。今天,我们要回答的是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段时间发动机更新那么迅速。

2025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目标

2015年其实世界就已经变得特别不太平,德国大众汽车在美国因为柴油发动机二氧化碳作弊而面领着巨额惩罚,罚款数额堪称天文数字。紧接着,这场灾难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引发了连环效应,奔驰、本田、马自达和三菱生产的柴油车辆都爆出了排放超标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背后其实都指向了一个点:碳排放。普通消费者可以把碳排放理解成二氧化碳排放。过去,二氧化碳被人们经常理解为温室气体,但实际上它的背后是大量资源的利用。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在无时无刻的产生二氧化碳。

我们开空调等等行为都会制造二氧化碳,于是我们会发现只要产生二氧化碳就意味着我们在消耗地球能源,这是从个体的角度讲。如果从国家的角度来讲,那么一个国家大量使用能源,无疑意味着它可以支撑更强大的经济增长,这也是为什么各大国都在争论碳排放额的问题。谁的碳排放额越多,谁能使用越多的能源,制造越大的能量。

于是,我们发现过去那些经济发达的国家,比如美国、英国都因为工业革命大量使用过能源。现在,我们提倡使用绿色能源是指可再生能源,也就是说我们要减少对地球能源的依赖,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所以各个国家都对碳排放深恶痛绝。

对汽车来讲,大量消耗燃油就已经是在很大程度上消耗地球资源了。各个国家都希望汽车消耗的燃油能更少一点,于是纷纷出台了各个时期的不同指标。我们过去经常听到的是2020年,欧洲将要实行最严苛的汽车碳排放制度,即每公里排放二氧化碳95g。

95g这个数值是我们经常听说的,我们在2020年这个时间段上,中国的碳排放指标是117g,意大利是113g,日本是105g。以中国为例换算成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年在国家层面碳排放指标的变化趋势。

2015年,按照中国相关碳排放目标要求,车辆应该达到百公里6.9L的油耗,2016年应该达到6.7L的油耗,2017年应该达到6.4L的油耗,2018年6L,2019年5.5L以及2020年5L。当然,这些油耗数值看起来很小,但实际上通过工信部的循环工况测试要求,很多车型都是可以达标的,但是2020年之后,在中国生产制造汽车的车企将面临两个严峻的挑战。

第一、2020年,中国将实行WLTC全球统一的循环工况测试法则,俗称国六a,时间段是2020-2022年底,2023年开始实行国六b。以后通过工信部蹩脚的循环工况法则取巧基本是不可能的了。

第二、中国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指标虽然不是最低的,但是到了2025年,中国要求所有在华销售的汽车平均油耗要达到4L百公里,比同时期美国109g的数值不知道要严格多少倍。这对中国市场的影响将会是是巨大的。

全球发动机尾气排放时间表

不管怎样,中国在2020年之后是铁定不要跟着欧洲的NEDC循环工况测试法则走了。熟悉的朋友都知道,欧洲的测试规则特别侧重于车辆的稳态状况,也就是说测试过程中车辆速度变化不会特别频繁,无法完全模拟车辆的市区路况,于是偏高速的测试让工信部的油耗普遍偏低。

未来,不管是中国跟着美国的循环工况测试走,还是采用WLTC,两者都会特别强调还原实际使用状态的还原,尽量做到更多的走走停停路况,多测试车辆的瞬时油耗而且采用更复杂的路况。

我国按照大致时间划分可以分为,2013-2016采用了国四排放标准,2017-2019采用国五排放标准,2020开始采用国六,测试法则在2019年之前使用欧洲的NEDC,2020年之后使用全球的WLTC。邻国日本也有些变化,他们在2018年之前采用JP09的排放标准,2019之后采用PNLT标准,采用的同样是WLTC。

于是,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日本会愿意发力混合动力、纯电动和氢能源汽车,中国市场在近些年都推出了那么多的新能源车型,原因全在这。如果车企无法达到中国政府的要求,那么就只能等着巨额罚款吧。

美国在2017年才开始更新了Tier3排放尾气排放和车用燃料标准,环保署对汽油中硫含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对细分的对PM和氮氧化物的要求,我们就不详细了解了。总之,全球范围内都将或者已经实施相对严格的排放制度了。

理解了这些,我们自然也就理解了为什么那么多汽车在尾气排放上跌了跟头。

未来,中国法规之严苛

我能理解那些尾气造假的车企,实际上由于标准过于的严格,全球经济增长有些疲软,可能有些车企就不愿意投入过多的资金研发更新的技术,所以采用了拖延的方式,即先作弊拖一段时间等新技术的研发。

可是,202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严苛的市场,这件事的背后意义还是特别大的。中国拥有最大的市场,又拥有最严的要求,所以所有的车企都不敢放弃中国市场,也就是说中国未来的政策将主导整个汽车技术的发展,一切以满足中国政府标准为第一要务。

第二,未来国际汽车企业和发动机技术公司将会把中国市场的需求当做很重要的开发原则,为中国市场开发更多的车型。可能很多朋友不喜欢“中国特供车”,其实我能理解,我们不喜欢的是“旧平台下的中国套皮车”,而不反感全新以中国市场开发的车型,比如昂科威比如马自达CX-4。

这一点,雅斯顿曾经解读过通用在2020年之前的别克蓝战略。其实,你已经能看出,通用将为中国开发越来越多的PHEV新能源车型了,很多车型比如君越混动和CT6混动,都是先由中国首发,然后才是美国市场。

同样的宝马、奔驰以及雷克萨斯都有这样的规划,未来中国市场首发的车型会越来越多。我相信只要中国的消费能力起来,中国市场的性能车发布频次也会成为全球很多车迷为之艳羡的理由之一。

第三、如果中国品牌现如今还无法积累发动机技术和制定更好的发动机路线,未来一定会掉队。你可以想象沃尔沃为什么赶在了2015年前后推出了Drive-E小排量发动机,你也可以想象为什么上汽和通用联合开发了1.5T和1.0T发动机,甚至福特和本田为什么要买德国FEV的产品。这些都是为了更低的油耗。

显然,上汽集团虽然在过去产品力不太好,销量不太好,但人家有全新的1.5T发动机和1.0T发动机,反观那些还在使用1.8T和2.0L老掉牙发动机的企业,就能理解谁的技术研发实力了。

第四、发动机将会是未来节能减排的重中之重,准确点说应该是引擎。我们能注意到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很猛,可为什么很猛,我想每个人都知道原因。因为新能源市场过去是从零起步的,如今市场容量依然太小,所以发展势头猛。也就是说,新能源汽车的总量过小,长时间里无法对节能减排产生实质影响。

对于发动机而言,提高热效率和电气化会是未来的主流。我们在未来会见到越来越多的厂家标榜自己的电气化水平,这就是大势所趋。

雅斯顿小结

这是发动机系列的第一篇。我们只想谈谈节能减排发动机大幅跃进的背景,了解了这些基础背景,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企业要接二连三的发布什么蓝、什么梦、什么天之类的技术包装。

有了这层理解,我们下面就可以把发动机要进化的方方面理解清楚,甚至可以理解它每一项技术的目的含义在哪里。未来,你只要看到这个技术名词,就知道它是为了提高热效率而存在,抑或者降低机械损失,还是为了电气化而存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技师长|看懂发动机各种趋势前先了解下背景(一)

今天,我们要回答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段时间发动机更新那么迅速。

撰稿:默默

对汽车爱好的网友自然注意到了,近些年汽车企业都在不断的推出全新的动力引擎或者混合动力。就在2015年市场还是一副传统世界的模样,来到2017年我们就突然发现混合动力开始越来越受到关注,各种各样节能减排的发动机是层出不穷。

于是,读者们自然会有两个疑问,为什么这段时间发动机更新那么快;看懂这些全新发动机有没有什么技巧。今天,我们要回答的是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段时间发动机更新那么迅速。

2025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目标

2015年其实世界就已经变得特别不太平,德国大众汽车在美国因为柴油发动机二氧化碳作弊而面领着巨额惩罚,罚款数额堪称天文数字。紧接着,这场灾难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引发了连环效应,奔驰、本田、马自达和三菱生产的柴油车辆都爆出了排放超标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背后其实都指向了一个点:碳排放。普通消费者可以把碳排放理解成二氧化碳排放。过去,二氧化碳被人们经常理解为温室气体,但实际上它的背后是大量资源的利用。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在无时无刻的产生二氧化碳。

我们开空调等等行为都会制造二氧化碳,于是我们会发现只要产生二氧化碳就意味着我们在消耗地球能源,这是从个体的角度讲。如果从国家的角度来讲,那么一个国家大量使用能源,无疑意味着它可以支撑更强大的经济增长,这也是为什么各大国都在争论碳排放额的问题。谁的碳排放额越多,谁能使用越多的能源,制造越大的能量。

于是,我们发现过去那些经济发达的国家,比如美国、英国都因为工业革命大量使用过能源。现在,我们提倡使用绿色能源是指可再生能源,也就是说我们要减少对地球能源的依赖,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所以各个国家都对碳排放深恶痛绝。

对汽车来讲,大量消耗燃油就已经是在很大程度上消耗地球资源了。各个国家都希望汽车消耗的燃油能更少一点,于是纷纷出台了各个时期的不同指标。我们过去经常听到的是2020年,欧洲将要实行最严苛的汽车碳排放制度,即每公里排放二氧化碳95g。

95g这个数值是我们经常听说的,我们在2020年这个时间段上,中国的碳排放指标是117g,意大利是113g,日本是105g。以中国为例换算成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年在国家层面碳排放指标的变化趋势。

2015年,按照中国相关碳排放目标要求,车辆应该达到百公里6.9L的油耗,2016年应该达到6.7L的油耗,2017年应该达到6.4L的油耗,2018年6L,2019年5.5L以及2020年5L。当然,这些油耗数值看起来很小,但实际上通过工信部的循环工况测试要求,很多车型都是可以达标的,但是2020年之后,在中国生产制造汽车的车企将面临两个严峻的挑战。

第一、2020年,中国将实行WLTC全球统一的循环工况测试法则,俗称国六a,时间段是2020-2022年底,2023年开始实行国六b。以后通过工信部蹩脚的循环工况法则取巧基本是不可能的了。

第二、中国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指标虽然不是最低的,但是到了2025年,中国要求所有在华销售的汽车平均油耗要达到4L百公里,比同时期美国109g的数值不知道要严格多少倍。这对中国市场的影响将会是是巨大的。

全球发动机尾气排放时间表

不管怎样,中国在2020年之后是铁定不要跟着欧洲的NEDC循环工况测试法则走了。熟悉的朋友都知道,欧洲的测试规则特别侧重于车辆的稳态状况,也就是说测试过程中车辆速度变化不会特别频繁,无法完全模拟车辆的市区路况,于是偏高速的测试让工信部的油耗普遍偏低。

未来,不管是中国跟着美国的循环工况测试走,还是采用WLTC,两者都会特别强调还原实际使用状态的还原,尽量做到更多的走走停停路况,多测试车辆的瞬时油耗而且采用更复杂的路况。

我国按照大致时间划分可以分为,2013-2016采用了国四排放标准,2017-2019采用国五排放标准,2020开始采用国六,测试法则在2019年之前使用欧洲的NEDC,2020年之后使用全球的WLTC。邻国日本也有些变化,他们在2018年之前采用JP09的排放标准,2019之后采用PNLT标准,采用的同样是WLTC。

于是,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日本会愿意发力混合动力、纯电动和氢能源汽车,中国市场在近些年都推出了那么多的新能源车型,原因全在这。如果车企无法达到中国政府的要求,那么就只能等着巨额罚款吧。

美国在2017年才开始更新了Tier3排放尾气排放和车用燃料标准,环保署对汽油中硫含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对细分的对PM和氮氧化物的要求,我们就不详细了解了。总之,全球范围内都将或者已经实施相对严格的排放制度了。

理解了这些,我们自然也就理解了为什么那么多汽车在尾气排放上跌了跟头。

未来,中国法规之严苛

我能理解那些尾气造假的车企,实际上由于标准过于的严格,全球经济增长有些疲软,可能有些车企就不愿意投入过多的资金研发更新的技术,所以采用了拖延的方式,即先作弊拖一段时间等新技术的研发。

可是,202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严苛的市场,这件事的背后意义还是特别大的。中国拥有最大的市场,又拥有最严的要求,所以所有的车企都不敢放弃中国市场,也就是说中国未来的政策将主导整个汽车技术的发展,一切以满足中国政府标准为第一要务。

第二,未来国际汽车企业和发动机技术公司将会把中国市场的需求当做很重要的开发原则,为中国市场开发更多的车型。可能很多朋友不喜欢“中国特供车”,其实我能理解,我们不喜欢的是“旧平台下的中国套皮车”,而不反感全新以中国市场开发的车型,比如昂科威比如马自达CX-4。

这一点,雅斯顿曾经解读过通用在2020年之前的别克蓝战略。其实,你已经能看出,通用将为中国开发越来越多的PHEV新能源车型了,很多车型比如君越混动和CT6混动,都是先由中国首发,然后才是美国市场。

同样的宝马、奔驰以及雷克萨斯都有这样的规划,未来中国市场首发的车型会越来越多。我相信只要中国的消费能力起来,中国市场的性能车发布频次也会成为全球很多车迷为之艳羡的理由之一。

第三、如果中国品牌现如今还无法积累发动机技术和制定更好的发动机路线,未来一定会掉队。你可以想象沃尔沃为什么赶在了2015年前后推出了Drive-E小排量发动机,你也可以想象为什么上汽和通用联合开发了1.5T和1.0T发动机,甚至福特和本田为什么要买德国FEV的产品。这些都是为了更低的油耗。

显然,上汽集团虽然在过去产品力不太好,销量不太好,但人家有全新的1.5T发动机和1.0T发动机,反观那些还在使用1.8T和2.0L老掉牙发动机的企业,就能理解谁的技术研发实力了。

第四、发动机将会是未来节能减排的重中之重,准确点说应该是引擎。我们能注意到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很猛,可为什么很猛,我想每个人都知道原因。因为新能源市场过去是从零起步的,如今市场容量依然太小,所以发展势头猛。也就是说,新能源汽车的总量过小,长时间里无法对节能减排产生实质影响。

对于发动机而言,提高热效率和电气化会是未来的主流。我们在未来会见到越来越多的厂家标榜自己的电气化水平,这就是大势所趋。

雅斯顿小结

这是发动机系列的第一篇。我们只想谈谈节能减排发动机大幅跃进的背景,了解了这些基础背景,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企业要接二连三的发布什么蓝、什么梦、什么天之类的技术包装。

有了这层理解,我们下面就可以把发动机要进化的方方面理解清楚,甚至可以理解它每一项技术的目的含义在哪里。未来,你只要看到这个技术名词,就知道它是为了提高热效率而存在,抑或者降低机械损失,还是为了电气化而存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