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揭秘共享单车运营专员:如何解救“消失”的单车?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揭秘共享单车运营专员:如何解救“消失”的单车?

有一群人,他们每天将共享单车骑至“黑洞”,车进此处便难见天日;也有一群人,他们每天在“黑洞”中穿行,试图拯救那些“消失”的单车。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今天,我们不去分析共享单车如何盈利,也不去探讨管理制度,仅以一位共享单车运营员的视角去审视单车乱象,看看在一线工作的他们如何利用技术手段寻车,这期间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新浪科技记者随运营专员,进村寻找故障车

红黄点位系故障和长期未骑行车辆

2月21日,京城飘雪,地面“见白”。

这一天,27岁的王硕遇到了一件奇葩事和一位奇葩人。

这位小伙子此前是销售工程师,于去年加入摩拜单车团队,职务为通州地区运营专员——一名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单车搬运工。几乎每一天,他都是在和用户“斗智”以及寻找隐藏单车中度过……

他有个搭档,叫老武,两人“组团”寻车。这天他们的任务是找出马驹桥地区的故障单车并将其回收维修。马驹桥地处通州西南部,辖50个行政村,常有用户将车骑至村内,车进村后便无人骑出,且村中地势较复杂,这无形中增加了寻车的难度。

两人的随身工具只有一部手机,手机连接着公司内网,可显示故障单车。打开内部App,屏幕上出现一张地图,密密麻麻布满了红黄图标,仅马驹桥附近就有三四十个之多,“这些就是故障车,咱们得一辆一辆找”。

依王硕的经验,故障车大体分两种:丢弃后亏电的和故意损坏的,而后者比例不小。

奇葩事:寻车半小时,车现泥土中

单车被埋进泥土中,环卫工人帮忙解救

刚“出土”的摩拜单车

上午9点,根据导航指引,老赵的金杯车穿梭在村间小道上。抵达巷子时,两人开始步行,最终来到一片工地。

地图显示故障车位于工地边缘,但车却不见踪影。两人在周边巡视半晌,仍没有头绪。王硕开始操作App,点击“鸣笛”按钮,试图让单车发声。仔细聆听,只闻风声略过……

两人开始分头寻找,突然间,一块“石头”险些将王硕绊倒。仔细一瞧,居然是一个车把手裸露在泥土外。“我干这行半年,埋在土里的还是第一次见!”王硕对眼前一幕表示震惊,如何“拯救”这辆单车成为难题。

最终,两人在附近环卫工人处找来铁铲和木棍,多人合力将车从泥土中拽出。

拆刹把是最常见的损毁方式

 

摩拜单车智能锁被损毁

在王硕看来,类似的虐车行为并不少见,且样式各异。此前他从河中“捞”单车,从树上“摘”单车,现在又从土中“拔”单车……王硕常和同事们讨论这些奇葩现象,私藏车辆属于利己不利人,为自己图方便尚能理解;但虐车属于不利己不利人,“这些人怎么想的我们也很纳闷”。

老武则认为,有些虐车行为是利益相关者所为,例如地铁站附近的黑摩的司机等。虐车行为主要为掰断刹车把手,“因为刹把较脆,容易破坏”。

喷涂二维码在该区域时有发生
小石子被强行塞入车胎中

老赵的说法很快得到了印证。新浪科技记者统计发现,当天两人共寻车三十余辆,除正常亏电车辆外,损坏最多的为刹把折断,其次为座椅和挡泥板损坏,还有一辆为车胎被塞入小石子。

奇葩人:车藏楼宇间,用户装不知

寻车未果,王硕现场联系最后一名骑行者

除常态寻车外,如何与用户“斗智”也是运营专员的必修课。

当天下午,金杯车开进一处小区。寻车的情景与上午如出一辙,单车“消失”,鸣笛未果……王硕通过App查询后台,找到最后一位骑行者的电话。

“您骑的单车亏电了,我们要运回去充电,您还记得最后停在哪儿了吗?”王硕询问骑行者。对方回复停在楼下,具体位置不详。

两人绕楼寻找未果,根据导航显示,车辆就在楼内。“这种情况也很常见,如果停在楼道里,还能找到,如果停在房间里,就只能报失踪了。”王硕决定进楼探寻。

这栋居民楼高22层,老武乘电梯来到顶层后步行下楼,王硕则从底层上楼。两人反复查看每层楼道,最终在16层的走廊里将车找出。“他(用户)说停在楼下,却在16层找到了。”王硕叹了一口气,撇撇嘴表示无奈。

从业半年,他和老武也遇到过不少奇葩人。例如此前在四惠地区,一对夫妻将地铁站旁的单车搬进自家的自行车停车收费处,他去寻车时屡次被索要停车费。再如上次上门寻车,对方开门称不知情,单车却在屋里鸣响等等,“跟用户打交道会注意态度,没有过正面冲突,即便当场揭穿也不会指责,把车取走就好。但对方会很尴尬,谁都不希望这种事发生。”

探讨:素质将成阻碍共享经济的壁垒?

凭借中国人现有的素质,是否能玩转共享经济?

面对这个问题,同济大学教授诸大建有着独到的见解。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相对于曾经的拥有经济,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是新鲜事物,人们在技术、制度、观念、行为层面等都还不适应。共享单车面世才一两年,新事物在一开始的时候并不完美,但人都是可变的,也是需要引导的,肯定会去调节和适应。

诸大建认为,共享经济已经提出了这样一个议题:中国人的信用如何从熟人社会走向生人社会。可能很多人此前都还没有准备好,但现在随着共享单车的出现,它已经摆在了我们面前,只有不断去思考化解方案,积极地应对,整个社会才能进步。

而对于共享单车公司而言,他们也在不断完善信用积分方法,试图建立整套互联网信用体系,日后可能会与相关部门甚至银行机构信用挂钩,这些均将抑制不文明行为。同时,各地政府部门也在采取相关举措,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将车停在了白线区域内,加之公安机关对违法行为的打击,私藏私锁现象也在逐渐消失。

当这个问题摆在频见虐车行为的王硕面前时,他也明确表示,用户的素质需要时间培养,目前对待虐车行为的惩罚措施为降低积分高价用车,但这只是手段,帮助市民解决“最后一公里”才是目的。现在多数人都在友善地对待这一新兴事物,“相信经过多方努力后,这种虐车现象就会杜绝”。

在结束一天的采访后,新浪科技记者在国贸地铁站外遇到了老孙——一名共享单车地铁运营专员。

去年年底,老孙还是那位忙碌摆车的搬运工。两三个月后,他“改行”做了调度,“现在乱停放现象少多了,及时增加车辆供应需求才是该做的事”。

来源:新浪科技

原标题:揭秘共享单车运营专员:如何解救“消失”的单车?

最新更新时间:02/28 09:18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揭秘共享单车运营专员:如何解救“消失”的单车?

有一群人,他们每天将共享单车骑至“黑洞”,车进此处便难见天日;也有一群人,他们每天在“黑洞”中穿行,试图拯救那些“消失”的单车。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今天,我们不去分析共享单车如何盈利,也不去探讨管理制度,仅以一位共享单车运营员的视角去审视单车乱象,看看在一线工作的他们如何利用技术手段寻车,这期间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新浪科技记者随运营专员,进村寻找故障车

红黄点位系故障和长期未骑行车辆

2月21日,京城飘雪,地面“见白”。

这一天,27岁的王硕遇到了一件奇葩事和一位奇葩人。

这位小伙子此前是销售工程师,于去年加入摩拜单车团队,职务为通州地区运营专员——一名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单车搬运工。几乎每一天,他都是在和用户“斗智”以及寻找隐藏单车中度过……

他有个搭档,叫老武,两人“组团”寻车。这天他们的任务是找出马驹桥地区的故障单车并将其回收维修。马驹桥地处通州西南部,辖50个行政村,常有用户将车骑至村内,车进村后便无人骑出,且村中地势较复杂,这无形中增加了寻车的难度。

两人的随身工具只有一部手机,手机连接着公司内网,可显示故障单车。打开内部App,屏幕上出现一张地图,密密麻麻布满了红黄图标,仅马驹桥附近就有三四十个之多,“这些就是故障车,咱们得一辆一辆找”。

依王硕的经验,故障车大体分两种:丢弃后亏电的和故意损坏的,而后者比例不小。

奇葩事:寻车半小时,车现泥土中

单车被埋进泥土中,环卫工人帮忙解救

刚“出土”的摩拜单车

上午9点,根据导航指引,老赵的金杯车穿梭在村间小道上。抵达巷子时,两人开始步行,最终来到一片工地。

地图显示故障车位于工地边缘,但车却不见踪影。两人在周边巡视半晌,仍没有头绪。王硕开始操作App,点击“鸣笛”按钮,试图让单车发声。仔细聆听,只闻风声略过……

两人开始分头寻找,突然间,一块“石头”险些将王硕绊倒。仔细一瞧,居然是一个车把手裸露在泥土外。“我干这行半年,埋在土里的还是第一次见!”王硕对眼前一幕表示震惊,如何“拯救”这辆单车成为难题。

最终,两人在附近环卫工人处找来铁铲和木棍,多人合力将车从泥土中拽出。

拆刹把是最常见的损毁方式

 

摩拜单车智能锁被损毁

在王硕看来,类似的虐车行为并不少见,且样式各异。此前他从河中“捞”单车,从树上“摘”单车,现在又从土中“拔”单车……王硕常和同事们讨论这些奇葩现象,私藏车辆属于利己不利人,为自己图方便尚能理解;但虐车属于不利己不利人,“这些人怎么想的我们也很纳闷”。

老武则认为,有些虐车行为是利益相关者所为,例如地铁站附近的黑摩的司机等。虐车行为主要为掰断刹车把手,“因为刹把较脆,容易破坏”。

喷涂二维码在该区域时有发生
小石子被强行塞入车胎中

老赵的说法很快得到了印证。新浪科技记者统计发现,当天两人共寻车三十余辆,除正常亏电车辆外,损坏最多的为刹把折断,其次为座椅和挡泥板损坏,还有一辆为车胎被塞入小石子。

奇葩人:车藏楼宇间,用户装不知

寻车未果,王硕现场联系最后一名骑行者

除常态寻车外,如何与用户“斗智”也是运营专员的必修课。

当天下午,金杯车开进一处小区。寻车的情景与上午如出一辙,单车“消失”,鸣笛未果……王硕通过App查询后台,找到最后一位骑行者的电话。

“您骑的单车亏电了,我们要运回去充电,您还记得最后停在哪儿了吗?”王硕询问骑行者。对方回复停在楼下,具体位置不详。

两人绕楼寻找未果,根据导航显示,车辆就在楼内。“这种情况也很常见,如果停在楼道里,还能找到,如果停在房间里,就只能报失踪了。”王硕决定进楼探寻。

这栋居民楼高22层,老武乘电梯来到顶层后步行下楼,王硕则从底层上楼。两人反复查看每层楼道,最终在16层的走廊里将车找出。“他(用户)说停在楼下,却在16层找到了。”王硕叹了一口气,撇撇嘴表示无奈。

从业半年,他和老武也遇到过不少奇葩人。例如此前在四惠地区,一对夫妻将地铁站旁的单车搬进自家的自行车停车收费处,他去寻车时屡次被索要停车费。再如上次上门寻车,对方开门称不知情,单车却在屋里鸣响等等,“跟用户打交道会注意态度,没有过正面冲突,即便当场揭穿也不会指责,把车取走就好。但对方会很尴尬,谁都不希望这种事发生。”

探讨:素质将成阻碍共享经济的壁垒?

凭借中国人现有的素质,是否能玩转共享经济?

面对这个问题,同济大学教授诸大建有着独到的见解。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相对于曾经的拥有经济,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是新鲜事物,人们在技术、制度、观念、行为层面等都还不适应。共享单车面世才一两年,新事物在一开始的时候并不完美,但人都是可变的,也是需要引导的,肯定会去调节和适应。

诸大建认为,共享经济已经提出了这样一个议题:中国人的信用如何从熟人社会走向生人社会。可能很多人此前都还没有准备好,但现在随着共享单车的出现,它已经摆在了我们面前,只有不断去思考化解方案,积极地应对,整个社会才能进步。

而对于共享单车公司而言,他们也在不断完善信用积分方法,试图建立整套互联网信用体系,日后可能会与相关部门甚至银行机构信用挂钩,这些均将抑制不文明行为。同时,各地政府部门也在采取相关举措,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将车停在了白线区域内,加之公安机关对违法行为的打击,私藏私锁现象也在逐渐消失。

当这个问题摆在频见虐车行为的王硕面前时,他也明确表示,用户的素质需要时间培养,目前对待虐车行为的惩罚措施为降低积分高价用车,但这只是手段,帮助市民解决“最后一公里”才是目的。现在多数人都在友善地对待这一新兴事物,“相信经过多方努力后,这种虐车现象就会杜绝”。

在结束一天的采访后,新浪科技记者在国贸地铁站外遇到了老孙——一名共享单车地铁运营专员。

去年年底,老孙还是那位忙碌摆车的搬运工。两三个月后,他“改行”做了调度,“现在乱停放现象少多了,及时增加车辆供应需求才是该做的事”。

来源:新浪科技

原标题:揭秘共享单车运营专员:如何解救“消失”的单车?

最新更新时间:02/28 09:18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