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历时28个月 小米首款自主手机芯片亮相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历时28个月 小米首款自主手机芯片亮相

小米成为了继苹果、三星、华为后第四家拥有自主研发手机芯片的手机厂商。

2月28日,小米正式对外发布旗下第一代松果处理器:澎湃S1,成为继苹果、三星、华为后第四家拥有自主研发手机芯片的手机厂商。此前华为是这个行列之中唯一的国产手机厂商。

“芯片行业10亿起步,10年结果。做芯片‘九死一生’,小米为什么还要做?因为芯片是手机科技的制高点,小米要成为伟大的公司,必须要掌握核心技术。”雷军在发布会现场说道。

据雷军介绍,澎湃S1芯片由小米和联芯共同设计完成。采用八核设计(A53架构,小核心频率1.4GHz,大核心频率2.1GHz),所配的图形处理器则为MaliT860 MP4,主频速度为800HMz,采用整合基带,支持Cat.6,大小核构架由中芯国际28纳米工艺制造。

澎湃S1为14位双核ISP处理器,具备特别增强图像处理能力,支持双重降噪优化,夜景画质更精细。同事它具备可编程的Modem,可通过OTA进行算法升级;支持VoLTE高质量音视频通话;支持芯片级防范伪基站;具备自研高铁模式,让用户在高速移动中也可流畅使用网络。而且澎湃S1自有安全机制,能够防止信息泄露及网络诈骗,软硬件结合,更加安全可靠。

国内芯片资深从业人员李亭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这样的配置大致属于中端的水平,搭载它的量产手机定价在千元左右。Gartner高级总监盛陵海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则认为,澎湃S1的性能估计和联发科P10差不多。

与澎湃S1同时发布的,还有小米5c。小米5c也成为了该处理器的首发机型,它采用5.5英寸1080p显示屏,内置3GB内存和64GB机身存储空间,提供前置800万像素摄像头和后置1200万像素摄像头,运行基于Android 7.1.1的MIUI系统。

在发布澎湃S1之前,小米曾长期被诟病没有核心技术,所谓的“黑科技”都是供应商的技术,此次澎湃S1似乎让小米找到了硬气的资本。

实际上,早在2014年小米旗下的北京松果电子就正式成立了。它由小米和联芯共同投资成立,其中小米持股51%,联芯持股49%。松果电子的员工主要来自联芯,而新公司的封装测试、晶圆制造依然由大唐联芯负责。当时曾经作为展讯竞争对手的联芯科技已退出了手机处理器市场,因此跟小米的合作算得上双赢。

此后,澎湃S1从立项到量产用了28个月。2015年7月26日,澎湃S1完成芯片硬件设计,第一次流片;2015年9月19日,芯片样品回片。雷军表示,当时澎湃S1的设计目标就是做颗能大规模量产的中高端芯片,追求性能与功耗的绝佳平衡。

“追求性能”无疑是自主研发芯片最直接的理由。从技术上来看,芯片由厂商自主研发,厂商会很清楚它的特点,并可以做许多针对性的优化,实现软硬件的无缝结合,从而达到优秀的用户体验。

比如,苹果前代产品iPhone 4 的用户体验和口碑都非常好,并成为经典爆款,与A4 芯片优秀的表现是分不开的。而三星 Exynos 系列芯片成了三星 Galaxy 系列旗舰手机的御用芯片,是市面上为数不多在性能上能跟高通匹敌的芯片。

而且大芯片厂商靠研发带动新产品发展,研发方向根据市场需求而定,相对没那么灵活;手机厂商则有自家手机产品托底,可以根据自己的产品规划来研发芯片,有更多产品差异化的可能性。

其次,自己做芯片有一定的成本优势。

“一般而言,手机厂商的芯片搭载在自己的手机上,手机的定位会稍高一些,定价也会更高。华为麒麟芯片一直应用在高端机上,就是这样的例子。”李亭表示,由于高通的芯片专利费很贵,手机厂商的利润其实很薄,用自研芯片可以改善这样的情况。

最重要的是,自主研发手机芯片可以在关键时刻不受制于人,减少对外的依赖程度。

“自研的芯片可以降低对大芯片厂商的依赖程度,因此小米更深层次考虑的不是成本,而是供应链的安全性与主导性。”电子行业分析师孙昌旭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实际上松果前期一代二代产品的成本很可能比购买第三方的芯片更贵,因为芯片研发成本的分摊与出货量是直接相关的。

李亭同样认为,自主研发芯片除了带来更多定制化的东西,还可以摆脱芯片方缺货造成的被动:“比如去年联发科的芯片缺货就让多家手机厂商措手不及,打乱了产品的既定规划和时间表。”

2016年除了联发科芯片缺货的问题,魅族与高通也因为专利问题龃龉不休,2015年则出现了高通旗舰骁龙 810的严重发热问题。

此外,虽然厂商都希望自家的手机用好的芯片,但市面上的旗舰芯片一来成本较高,二来可选择的余地不多,好的芯片供应量也非常有限,因此厂商们一般只在自家的旗舰机上用顶级芯片,中端机、入门机则用中低端芯片。

由此看来,小米自主研发芯片的战略可谓一举多得。

不过孙昌旭认为,澎湃S1目前并不会给小米带来质的改变,就像海思的第一代产品也没有为华为带来质的改变一样,它的价值应该在第三代及以上才开始显现。

“但这是未来战略发展的必备,而且小米能够这么快的将soc用于自己的批量生产的手机上,研发速度已经很快了。”孙昌旭说道。

盛陵海则认为,澎湃S1目前而言象征意义更大,因为它代表了小米战略性的技术能力储备,同时也跟国家大战略吻合,有机会获得国家支持。

由于华为、小米纷纷自主研发芯片,有人认为可能会引起其他国产厂商比如OPPO、vivo跟风研发芯片。对此孙昌旭并不认可,她认为小米和OPPO、vivo各自关注的核心竞争力并不一样。

在MWC期间,联发科技执行副总经理暨联席首席运营官朱尚祖接受界面新闻专访时也谈到,他并不担心手机厂商跟风,因为“做芯片很难,投资实在太大”。

“高通手机芯片研发团队一万八千人,联发科八千人,展讯五千人左右。所以没有苹果、三星、华为那样的规模和利润,做芯片很吃力且不划算,更难以维持。”朱尚祖说道。

实际上,华为海思做了将近10年,才有今天的成就。现在许多技术更成熟,和10年前相比研发时间肯定会缩短,但投入依然是非常巨大的。因此自主研发芯片的风险并不小,一旦出现功耗问题,也会带来很大的麻烦。

“不过如果自研芯片真正做出来的话,对手机厂商是非常有利的,因为除了手机他们还可以拓展到其他的领域,如物联网,车联网等。”李亭认为,小米很多的智能产品未来也有可能会用这个芯片。

孙昌旭同样认为,小米不仅会布局核心芯片,未来也会布局周边的重要芯片,小米的生态链投资未来也会向芯片领域延伸。

“目前澎湃S1采用的28纳米工艺不是最先进的,现在主流的已经是14/16纳米技术。但据说松果下一代产品将采用10纳米技术,不过因为台积电的产能不足,新芯片要在明年年底才能出来。”李亭透露道。

(应被访人要求,李亭为化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历时28个月 小米首款自主手机芯片亮相

小米成为了继苹果、三星、华为后第四家拥有自主研发手机芯片的手机厂商。

2月28日,小米正式对外发布旗下第一代松果处理器:澎湃S1,成为继苹果、三星、华为后第四家拥有自主研发手机芯片的手机厂商。此前华为是这个行列之中唯一的国产手机厂商。

“芯片行业10亿起步,10年结果。做芯片‘九死一生’,小米为什么还要做?因为芯片是手机科技的制高点,小米要成为伟大的公司,必须要掌握核心技术。”雷军在发布会现场说道。

据雷军介绍,澎湃S1芯片由小米和联芯共同设计完成。采用八核设计(A53架构,小核心频率1.4GHz,大核心频率2.1GHz),所配的图形处理器则为MaliT860 MP4,主频速度为800HMz,采用整合基带,支持Cat.6,大小核构架由中芯国际28纳米工艺制造。

澎湃S1为14位双核ISP处理器,具备特别增强图像处理能力,支持双重降噪优化,夜景画质更精细。同事它具备可编程的Modem,可通过OTA进行算法升级;支持VoLTE高质量音视频通话;支持芯片级防范伪基站;具备自研高铁模式,让用户在高速移动中也可流畅使用网络。而且澎湃S1自有安全机制,能够防止信息泄露及网络诈骗,软硬件结合,更加安全可靠。

国内芯片资深从业人员李亭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这样的配置大致属于中端的水平,搭载它的量产手机定价在千元左右。Gartner高级总监盛陵海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则认为,澎湃S1的性能估计和联发科P10差不多。

与澎湃S1同时发布的,还有小米5c。小米5c也成为了该处理器的首发机型,它采用5.5英寸1080p显示屏,内置3GB内存和64GB机身存储空间,提供前置800万像素摄像头和后置1200万像素摄像头,运行基于Android 7.1.1的MIUI系统。

在发布澎湃S1之前,小米曾长期被诟病没有核心技术,所谓的“黑科技”都是供应商的技术,此次澎湃S1似乎让小米找到了硬气的资本。

实际上,早在2014年小米旗下的北京松果电子就正式成立了。它由小米和联芯共同投资成立,其中小米持股51%,联芯持股49%。松果电子的员工主要来自联芯,而新公司的封装测试、晶圆制造依然由大唐联芯负责。当时曾经作为展讯竞争对手的联芯科技已退出了手机处理器市场,因此跟小米的合作算得上双赢。

此后,澎湃S1从立项到量产用了28个月。2015年7月26日,澎湃S1完成芯片硬件设计,第一次流片;2015年9月19日,芯片样品回片。雷军表示,当时澎湃S1的设计目标就是做颗能大规模量产的中高端芯片,追求性能与功耗的绝佳平衡。

“追求性能”无疑是自主研发芯片最直接的理由。从技术上来看,芯片由厂商自主研发,厂商会很清楚它的特点,并可以做许多针对性的优化,实现软硬件的无缝结合,从而达到优秀的用户体验。

比如,苹果前代产品iPhone 4 的用户体验和口碑都非常好,并成为经典爆款,与A4 芯片优秀的表现是分不开的。而三星 Exynos 系列芯片成了三星 Galaxy 系列旗舰手机的御用芯片,是市面上为数不多在性能上能跟高通匹敌的芯片。

而且大芯片厂商靠研发带动新产品发展,研发方向根据市场需求而定,相对没那么灵活;手机厂商则有自家手机产品托底,可以根据自己的产品规划来研发芯片,有更多产品差异化的可能性。

其次,自己做芯片有一定的成本优势。

“一般而言,手机厂商的芯片搭载在自己的手机上,手机的定位会稍高一些,定价也会更高。华为麒麟芯片一直应用在高端机上,就是这样的例子。”李亭表示,由于高通的芯片专利费很贵,手机厂商的利润其实很薄,用自研芯片可以改善这样的情况。

最重要的是,自主研发手机芯片可以在关键时刻不受制于人,减少对外的依赖程度。

“自研的芯片可以降低对大芯片厂商的依赖程度,因此小米更深层次考虑的不是成本,而是供应链的安全性与主导性。”电子行业分析师孙昌旭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实际上松果前期一代二代产品的成本很可能比购买第三方的芯片更贵,因为芯片研发成本的分摊与出货量是直接相关的。

李亭同样认为,自主研发芯片除了带来更多定制化的东西,还可以摆脱芯片方缺货造成的被动:“比如去年联发科的芯片缺货就让多家手机厂商措手不及,打乱了产品的既定规划和时间表。”

2016年除了联发科芯片缺货的问题,魅族与高通也因为专利问题龃龉不休,2015年则出现了高通旗舰骁龙 810的严重发热问题。

此外,虽然厂商都希望自家的手机用好的芯片,但市面上的旗舰芯片一来成本较高,二来可选择的余地不多,好的芯片供应量也非常有限,因此厂商们一般只在自家的旗舰机上用顶级芯片,中端机、入门机则用中低端芯片。

由此看来,小米自主研发芯片的战略可谓一举多得。

不过孙昌旭认为,澎湃S1目前并不会给小米带来质的改变,就像海思的第一代产品也没有为华为带来质的改变一样,它的价值应该在第三代及以上才开始显现。

“但这是未来战略发展的必备,而且小米能够这么快的将soc用于自己的批量生产的手机上,研发速度已经很快了。”孙昌旭说道。

盛陵海则认为,澎湃S1目前而言象征意义更大,因为它代表了小米战略性的技术能力储备,同时也跟国家大战略吻合,有机会获得国家支持。

由于华为、小米纷纷自主研发芯片,有人认为可能会引起其他国产厂商比如OPPO、vivo跟风研发芯片。对此孙昌旭并不认可,她认为小米和OPPO、vivo各自关注的核心竞争力并不一样。

在MWC期间,联发科技执行副总经理暨联席首席运营官朱尚祖接受界面新闻专访时也谈到,他并不担心手机厂商跟风,因为“做芯片很难,投资实在太大”。

“高通手机芯片研发团队一万八千人,联发科八千人,展讯五千人左右。所以没有苹果、三星、华为那样的规模和利润,做芯片很吃力且不划算,更难以维持。”朱尚祖说道。

实际上,华为海思做了将近10年,才有今天的成就。现在许多技术更成熟,和10年前相比研发时间肯定会缩短,但投入依然是非常巨大的。因此自主研发芯片的风险并不小,一旦出现功耗问题,也会带来很大的麻烦。

“不过如果自研芯片真正做出来的话,对手机厂商是非常有利的,因为除了手机他们还可以拓展到其他的领域,如物联网,车联网等。”李亭认为,小米很多的智能产品未来也有可能会用这个芯片。

孙昌旭同样认为,小米不仅会布局核心芯片,未来也会布局周边的重要芯片,小米的生态链投资未来也会向芯片领域延伸。

“目前澎湃S1采用的28纳米工艺不是最先进的,现在主流的已经是14/16纳米技术。但据说松果下一代产品将采用10纳米技术,不过因为台积电的产能不足,新芯片要在明年年底才能出来。”李亭透露道。

(应被访人要求,李亭为化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