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正道汽车问世,谁还记得仰融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正道汽车问世,谁还记得仰融

擅长资本运作的仰融效仿当年运作华晨汽车的手法,“一手汽车、一手金融”,通过“金融杠杆”,再次撬动一个不输于华晨系的庞大产业帝国。然而今日的中国,还会给这个雄心勃勃的老人卷土重来的机会吗?

这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自称“不懂汽车”的他,却在20年前缔造了中国第一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轿车。他“一手金融、一手汽车”,构建了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商业帝国。他是不可不扣的中国人,却被阿肯色州授予荣誉居民。就连他的名字,也存在诸多晦朔不清的传闻。

外国朋友都叫他“Benjamin”,属下喜欢尊称他为“博士”,外人则叫他“仰融”,这个广为人知的名号,1995年进入国际名人录,2001登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三位。

人到了一定层次,名字似乎也变得不再重要。人们如今提起他,依稀只记得那个富有时代特征的标志性的大奔头。现在,这个年届六十的老人,正在兢兢业业地打造他那“不依赖于充电桩的生态可持续型电驱动汽车”。他说这是顺应时代的一项挑战,“在传统汽车行业我曾经做的非常成功。所以,再重复之前完成过的事业就不那么富有挑战性,也不能给我带来满足。”

这个1957年出生的男人身上,似乎总是萦绕着一股振兴民族汽车工业的使命感。

1997年,仰融在沈阳打造第一辆中华轿车的时候,常常不厌其烦地跟身边人说。“中国人搞了这么多年汽车,却没有一台自己像样的轿车,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如今20年过去了,中国早已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汽车产销大国,仰融的这句话似乎依然没有过时。

2016年,中国生产和销售了2802.8万辆汽车,是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的总和。连续八年蝉联全球汽车产销第一,中国成为无可争议的世界汽车大国,然而尴尬的是,中国市场最畅销的十款车型,没有一款出自本土汽车制造商的手笔。大众、丰田等汽车巨头通过合资公司在中国市场赚取了丰厚的利润,即便把国际市场早已过时的车型拿到中国市场依然能够备受青睐。

跨国汽车巨头在中国市场的“丰收”,是否折射出本土汽车制造商的不思进取?

作为追随者的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由于起步较晚,短时间内无法弥补技术和品牌的先天短板,只能采取低成本策略进行战略追随,这本是行业后发者的权宜之计和无奈之举,然而本土汽车制造商似乎迷失在欣欣向荣的市场中,并没有利用有限的时间进行技术升级和品牌提升,多年以来核心竞争力建立裹足不前,过于依赖低成本策略,甚至不惜投机取巧,一次次沦入抄袭误区,譬如最近,与保时捷Macan酷似的中泰SR9再一次刷新了中国汽车产业的模仿底线。这样的事情,如何让那些怀抱“汽车强国”梦想的中国汽车人在世界同行面前抬起头来?

仰融认为,中国要打造民族品牌轿车,最重要的是避开日德美的强项,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新能源概念的出现,给升级不力的中国汽车制造商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转型窗口。随着特斯拉的大规模商业化,新能源汽车由概念迅速变为现实,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的航标。面对这个“弯道超车”的历史机遇,中国汽车工业蓄力待发,就连乐视贾跃亭、格力董明珠等一干所谓的“门外汉”也开始抱着各自打算磨刀霍霍,令资本市场充满期待。面对此情此情,仰融,这个飘零在外的金杯客车“上市推手”、中华汽车“缔造者”,难道不会感到寂寞吗?

事实上,早在新能源汽车概念变得炙手可热之前,蛰伏于海外的仰融便开始启动混合动力汽车项目。他对华尔街投资人肖恩•西佛森说:“在美国,大约在 2008 年左右,我意识到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的趋势并迫切地想要抓住这个机遇, 因此在美国建立了正道汽车公司”。

正道集团采取阶梯型的商业策略,首先利用国内400家客车生产商的过剩产能,以OEM方式生产电动巴士。技术成熟之后进入物流车、出租车和乘用车领域,实现大规模商业化普及。2017年3月7日,在瑞士日内瓦车展上,正道集团正式推出第一款电驱动概念车“正道H600”。与当年华晨和意大利乔治亚罗设计公司联合开发中华轿车的策略如出一辙,正道H600也有“世界三大汽车设计公司”之一的宾尼法利纳(Pininfarina)的深度参与。

正道汽车公司的英文是hkmotors,hk既是香港的英文缩写,也是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kinetic)的首字母,这贴切地反应了公司的业务方向。正道汽车是正道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仰融和正道集团的渊源可以追随到1998年。当时的正道集团还叫欢乐天地(HIMSY ENTERTAINMENT CO. LIMITED),是一家注册在百慕大的香港上市公司,1998年被华晨控股(Brilliance Holdin)旗下全资公司收购33.69%股权,身为华晨掌舵者的仰融由此进入欢乐天地董事会。1999年,仰融通过换股接管了欢乐天地,此后相继用过圆通科技Compass Pacific Holdings Limited)、远东金源(Far East Golden Resources Group Limited)等几个名号,2010年更名正道集团(Hybrid Kinetic Group),锁定新能源汽车及其核心系统的研发。

仰融将尚存争议的石墨烯作为技术方向,在上海陕西南路的环贸大厦租下整层的办公楼作为中国办事处,在故乡以北360公里的江苏省连云港成立四家公司,开展电机、电控与电池系统及关键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公司内部将这项核心技术称为“三电系统”。擅长资本运作的仰融效仿当年运作华晨汽车的手法,“一手汽车、一手金融”,通过“金融杠杆”,再次撬动一个不输于华晨系的庞大产业帝国。然而今日的中国,还会给这个雄心勃勃的老人卷土重来的机会吗?

这一次瑞士日内瓦车展,正道集团正式对外发布新能源汽车H600,如此隆重的揭幕仪式上,仰融却并未亮相。不过他派来了自己的特别代表,一个名叫Carter Yeung的年轻人,身材高大、浓眉大眼,梳着与仰融相似的大背头,在粤语发音中,Yeung是杨或仰姓的拼音。

算起来,1957年出生的仰融如今已到耳顺之年,他的事业,也许已经后继有人了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正道汽车问世,谁还记得仰融

擅长资本运作的仰融效仿当年运作华晨汽车的手法,“一手汽车、一手金融”,通过“金融杠杆”,再次撬动一个不输于华晨系的庞大产业帝国。然而今日的中国,还会给这个雄心勃勃的老人卷土重来的机会吗?

这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自称“不懂汽车”的他,却在20年前缔造了中国第一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轿车。他“一手金融、一手汽车”,构建了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商业帝国。他是不可不扣的中国人,却被阿肯色州授予荣誉居民。就连他的名字,也存在诸多晦朔不清的传闻。

外国朋友都叫他“Benjamin”,属下喜欢尊称他为“博士”,外人则叫他“仰融”,这个广为人知的名号,1995年进入国际名人录,2001登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三位。

人到了一定层次,名字似乎也变得不再重要。人们如今提起他,依稀只记得那个富有时代特征的标志性的大奔头。现在,这个年届六十的老人,正在兢兢业业地打造他那“不依赖于充电桩的生态可持续型电驱动汽车”。他说这是顺应时代的一项挑战,“在传统汽车行业我曾经做的非常成功。所以,再重复之前完成过的事业就不那么富有挑战性,也不能给我带来满足。”

这个1957年出生的男人身上,似乎总是萦绕着一股振兴民族汽车工业的使命感。

1997年,仰融在沈阳打造第一辆中华轿车的时候,常常不厌其烦地跟身边人说。“中国人搞了这么多年汽车,却没有一台自己像样的轿车,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如今20年过去了,中国早已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汽车产销大国,仰融的这句话似乎依然没有过时。

2016年,中国生产和销售了2802.8万辆汽车,是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的总和。连续八年蝉联全球汽车产销第一,中国成为无可争议的世界汽车大国,然而尴尬的是,中国市场最畅销的十款车型,没有一款出自本土汽车制造商的手笔。大众、丰田等汽车巨头通过合资公司在中国市场赚取了丰厚的利润,即便把国际市场早已过时的车型拿到中国市场依然能够备受青睐。

跨国汽车巨头在中国市场的“丰收”,是否折射出本土汽车制造商的不思进取?

作为追随者的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由于起步较晚,短时间内无法弥补技术和品牌的先天短板,只能采取低成本策略进行战略追随,这本是行业后发者的权宜之计和无奈之举,然而本土汽车制造商似乎迷失在欣欣向荣的市场中,并没有利用有限的时间进行技术升级和品牌提升,多年以来核心竞争力建立裹足不前,过于依赖低成本策略,甚至不惜投机取巧,一次次沦入抄袭误区,譬如最近,与保时捷Macan酷似的中泰SR9再一次刷新了中国汽车产业的模仿底线。这样的事情,如何让那些怀抱“汽车强国”梦想的中国汽车人在世界同行面前抬起头来?

仰融认为,中国要打造民族品牌轿车,最重要的是避开日德美的强项,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新能源概念的出现,给升级不力的中国汽车制造商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转型窗口。随着特斯拉的大规模商业化,新能源汽车由概念迅速变为现实,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的航标。面对这个“弯道超车”的历史机遇,中国汽车工业蓄力待发,就连乐视贾跃亭、格力董明珠等一干所谓的“门外汉”也开始抱着各自打算磨刀霍霍,令资本市场充满期待。面对此情此情,仰融,这个飘零在外的金杯客车“上市推手”、中华汽车“缔造者”,难道不会感到寂寞吗?

事实上,早在新能源汽车概念变得炙手可热之前,蛰伏于海外的仰融便开始启动混合动力汽车项目。他对华尔街投资人肖恩•西佛森说:“在美国,大约在 2008 年左右,我意识到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的趋势并迫切地想要抓住这个机遇, 因此在美国建立了正道汽车公司”。

正道集团采取阶梯型的商业策略,首先利用国内400家客车生产商的过剩产能,以OEM方式生产电动巴士。技术成熟之后进入物流车、出租车和乘用车领域,实现大规模商业化普及。2017年3月7日,在瑞士日内瓦车展上,正道集团正式推出第一款电驱动概念车“正道H600”。与当年华晨和意大利乔治亚罗设计公司联合开发中华轿车的策略如出一辙,正道H600也有“世界三大汽车设计公司”之一的宾尼法利纳(Pininfarina)的深度参与。

正道汽车公司的英文是hkmotors,hk既是香港的英文缩写,也是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kinetic)的首字母,这贴切地反应了公司的业务方向。正道汽车是正道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仰融和正道集团的渊源可以追随到1998年。当时的正道集团还叫欢乐天地(HIMSY ENTERTAINMENT CO. LIMITED),是一家注册在百慕大的香港上市公司,1998年被华晨控股(Brilliance Holdin)旗下全资公司收购33.69%股权,身为华晨掌舵者的仰融由此进入欢乐天地董事会。1999年,仰融通过换股接管了欢乐天地,此后相继用过圆通科技Compass Pacific Holdings Limited)、远东金源(Far East Golden Resources Group Limited)等几个名号,2010年更名正道集团(Hybrid Kinetic Group),锁定新能源汽车及其核心系统的研发。

仰融将尚存争议的石墨烯作为技术方向,在上海陕西南路的环贸大厦租下整层的办公楼作为中国办事处,在故乡以北360公里的江苏省连云港成立四家公司,开展电机、电控与电池系统及关键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公司内部将这项核心技术称为“三电系统”。擅长资本运作的仰融效仿当年运作华晨汽车的手法,“一手汽车、一手金融”,通过“金融杠杆”,再次撬动一个不输于华晨系的庞大产业帝国。然而今日的中国,还会给这个雄心勃勃的老人卷土重来的机会吗?

这一次瑞士日内瓦车展,正道集团正式对外发布新能源汽车H600,如此隆重的揭幕仪式上,仰融却并未亮相。不过他派来了自己的特别代表,一个名叫Carter Yeung的年轻人,身材高大、浓眉大眼,梳着与仰融相似的大背头,在粤语发音中,Yeung是杨或仰姓的拼音。

算起来,1957年出生的仰融如今已到耳顺之年,他的事业,也许已经后继有人了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