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人民币128,我被北岛和豆瓣“打劫”了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人民币128,我被北岛和豆瓣“打劫”了吗

不管是内容付费模式的崛起,还是娱乐领域历史正剧、文化类综艺的逆袭,“逼格”正成为新兴中产阶级的新刚需。

作者:谢明宏

编辑:李春晖

内容付费的大潮汹涌而来,几乎是前后脚,《罗辑思维》舍弃了惊人存量,全面转向自家的付费产品“得到”app,而豆瓣也终于推出了付费内容产品“豆瓣时间”。

互联网的免费逻辑一朝被松动了墙角,接着便似排山倒海,潮流又要轮回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商业常识了吗?

“豆瓣时间”的首期专栏为“醒来——北岛和朋友们的诗歌课”。简单说,就是一款普及诗歌的音频课程,只不过主讲者是“北岛和他的朋友们”。

该专栏3月7日上线,共102期明码标价128元(已更新6期)。硬糖君抱着测评心态,订阅之后,发现不能退,其实有点嫌贵后悔。

但忽想起《西游记》的一则故事:

《西游记》中阿傩、迦叶两位尊者向唐僧师徒讨要人事,说道:“好,好,好!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矣!”

孙悟空向佛祖告状,佛祖如是解释:“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

比丘传经,需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北岛读诗,128元,平均一期一块二毛五,还是先听听再说。

北岛究竟讲了什么?

按官方介绍,《醒来》是由北岛亲自策划、编选,并邀请十六位诗人、译者朋友共同打造的一次特殊的“诗歌课”。西川、欧阳江河、唐晓渡、陈力川、蓝蓝、田原、刘文飞……十七位携带丰富学识与激情的诗人、学者,朗诵并讲解五十一首中外经典现代诗。

目前包括导读,一共更新了6期。西川讲了两期鲍勃.迪伦、北岛讲了一期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特朗斯特罗默、刘文飞讲了两期普希金。

鲍勃迪伦和普希金的有些平淡,但北岛讲朋友特朗斯特罗默的部分,却有十足的“干货”。包括北岛旅居斯德哥尔摩时,与特朗斯特罗默的交情往来。以及2011年特朗斯特罗默生日,北岛前去庆祝看望的琐事。在当期的末尾,有一段珍贵音频,是特朗斯特罗默生前亲自朗诵的《写于1966年解冻》。

北岛和特朗斯特罗默,两个诗人的灵魂交相辉映,悠忽三十余年。二人同样因病而遭遇语言障碍,仿佛成了冥冥中的巧合。2015年特朗斯特罗默去世,北岛去参加好友葬礼,“特朗斯特罗默中风后常用左手弹琴,琴还放着,弹琴的人却不在了”。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当听到语言能力尚未完全恢复的北岛,忆着故友,念着故友的诗,莫名的感动伴随着诗意袭来。

其实,作为朦胧诗的领军人物,北岛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诗人,更是一位现代诗传播的探索者。

无论是这几届香港诗歌节,还是这几年他组织的国际诗人在香港,还是《今天》的复刊与“给孩子们的诗”的一系列活动,都是北岛对诗歌文化推广的一次次可贵尝试。

北岛曾说,商品化会使一切和解。

他不止一次的反对过文学传播的互联网化。这一次,他在豆瓣开课,放弃了诗人的孤傲,选择了罗振宇式的迎合。时代如此,一切严肃的传播都需要依赖产品化的外壳。

或许正如罗振宇所说,“学习的本质就是反人性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克服方式。而商业就是要按需提供商品。”

鲍勃迪伦需要普及吗?普希金需要传播吗?北岛需要“卖艺”吗?当诗歌变成诗歌产品,起码界面有好多了。

每一期节目末尾,都有主讲诗人的简介,正文则是当期有关的背景知识和阅读材料,相当于一份“讲义”。如果边看“讲义”边听音频,则省去了查阅资料的麻烦。如果只听不看,闭目细品自有趣味。

听完六期,硬糖君的第一感受是:“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对于诗歌爱好者来说,就是一场耳朵的朝圣之旅。对于一般听众,也可以起到普及诗歌的效果。

为逼格付费

关于杜甫之死,有一种说法,特别心酸:在衡阳的孤舟中,他一饿就是九天,当地县令用小船把杜甫救了回来,以烤牛肉和白酒招待他,因为许久未进食。饕餮一顿之后,最终因消化不良而殒命。

不管是饿死的,还是撑死的,杜甫所代表的诗人都是悲惨的。如果,当初他可以在豆瓣上开一个订阅“杜甫和他的朋友们”,邀请李白、高适、岑参等给大家录个音频教程,会不会改变命运?

《醒来》用音频的形式,让诗人讲诗,究竟要花多少时间才能被市场接受?或许我们还应该注意到豆瓣时间的“第二个专栏”《白先勇细说红楼梦》。

打的旗号就很吸引人:八十岁的白先勇,遇见三百岁的曹雪芹,听两位小说家跨越时空的心灵相印。

白先勇是个《红楼梦》迷。他曾说:“小学五年级便开始看《红楼梦》,以至于今,床头摆的仍是这部小说。”其小说《游园惊梦》、《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玉卿嫂》等在写作技法和情感表达上,都有着明显的红楼气质。

无论是让诗人讲诗,还是请小说家讲红楼,豆瓣时间的两个栏目都是精准定位其用户——文艺青年。硬糖君听下来,感觉有点类似之前陈丹青、梁文道他们的那个《看理想》系列,还有许知远的《单读》。

总体来说,“豆瓣时间”的产品感比“得到”逊色不少。也可以理解,文艺青年嘛,反正大家分别想从两处得到的东西也不一样,一个偏知识,一个偏文化。

但优秀的文化人,未必是好的文化产品家。《百家讲坛》红火的时候,常有有识之士怼于丹讲的《论语》有误。于丹的《论语》水平,可能确实未达到其所获赞誉的高度。然而,不管是于丹、纪连海还是易中天、马未都,最好的学问家未必是最好的讲述者,过去未来都如是。

在被广为流传的罗振宇3月8日谈内容付费的文章中,他提到:

“有两种商业模式:一种满足用户的欲望,让他爽;另一种满足用户的自我期许,让他变得更好。前者顺应人性,规模大;后者逆人性,价值大。这一轮消费升级的动力,不是把更贵的东西卖给更有钱的人,而是在完成从“迎合用户人性”到“帮助用户实现自我提升”的切换。”

其实,所谓装逼,未尝不是成为更好自己的一种自我期许和自我暗示。我花钱听北岛读诗哎!比起氪金《王者荣耀》,感觉整个人都吐气如兰了好吗。

我们已经习惯与之相处很久的免费模式、草根文化,正在发生改变。不管是内容付费模式的崛起,还是娱乐领域历史正剧、文化类综艺的逆袭,“逼格”正成为新兴中产阶级的新刚需。或许总有一天,我们会忘记那个被“得屌丝者得天下”逻辑支配的恐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人民币128,我被北岛和豆瓣“打劫”了吗

不管是内容付费模式的崛起,还是娱乐领域历史正剧、文化类综艺的逆袭,“逼格”正成为新兴中产阶级的新刚需。

作者:谢明宏

编辑:李春晖

内容付费的大潮汹涌而来,几乎是前后脚,《罗辑思维》舍弃了惊人存量,全面转向自家的付费产品“得到”app,而豆瓣也终于推出了付费内容产品“豆瓣时间”。

互联网的免费逻辑一朝被松动了墙角,接着便似排山倒海,潮流又要轮回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商业常识了吗?

“豆瓣时间”的首期专栏为“醒来——北岛和朋友们的诗歌课”。简单说,就是一款普及诗歌的音频课程,只不过主讲者是“北岛和他的朋友们”。

该专栏3月7日上线,共102期明码标价128元(已更新6期)。硬糖君抱着测评心态,订阅之后,发现不能退,其实有点嫌贵后悔。

但忽想起《西游记》的一则故事:

《西游记》中阿傩、迦叶两位尊者向唐僧师徒讨要人事,说道:“好,好,好!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矣!”

孙悟空向佛祖告状,佛祖如是解释:“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

比丘传经,需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北岛读诗,128元,平均一期一块二毛五,还是先听听再说。

北岛究竟讲了什么?

按官方介绍,《醒来》是由北岛亲自策划、编选,并邀请十六位诗人、译者朋友共同打造的一次特殊的“诗歌课”。西川、欧阳江河、唐晓渡、陈力川、蓝蓝、田原、刘文飞……十七位携带丰富学识与激情的诗人、学者,朗诵并讲解五十一首中外经典现代诗。

目前包括导读,一共更新了6期。西川讲了两期鲍勃.迪伦、北岛讲了一期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特朗斯特罗默、刘文飞讲了两期普希金。

鲍勃迪伦和普希金的有些平淡,但北岛讲朋友特朗斯特罗默的部分,却有十足的“干货”。包括北岛旅居斯德哥尔摩时,与特朗斯特罗默的交情往来。以及2011年特朗斯特罗默生日,北岛前去庆祝看望的琐事。在当期的末尾,有一段珍贵音频,是特朗斯特罗默生前亲自朗诵的《写于1966年解冻》。

北岛和特朗斯特罗默,两个诗人的灵魂交相辉映,悠忽三十余年。二人同样因病而遭遇语言障碍,仿佛成了冥冥中的巧合。2015年特朗斯特罗默去世,北岛去参加好友葬礼,“特朗斯特罗默中风后常用左手弹琴,琴还放着,弹琴的人却不在了”。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当听到语言能力尚未完全恢复的北岛,忆着故友,念着故友的诗,莫名的感动伴随着诗意袭来。

其实,作为朦胧诗的领军人物,北岛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诗人,更是一位现代诗传播的探索者。

无论是这几届香港诗歌节,还是这几年他组织的国际诗人在香港,还是《今天》的复刊与“给孩子们的诗”的一系列活动,都是北岛对诗歌文化推广的一次次可贵尝试。

北岛曾说,商品化会使一切和解。

他不止一次的反对过文学传播的互联网化。这一次,他在豆瓣开课,放弃了诗人的孤傲,选择了罗振宇式的迎合。时代如此,一切严肃的传播都需要依赖产品化的外壳。

或许正如罗振宇所说,“学习的本质就是反人性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克服方式。而商业就是要按需提供商品。”

鲍勃迪伦需要普及吗?普希金需要传播吗?北岛需要“卖艺”吗?当诗歌变成诗歌产品,起码界面有好多了。

每一期节目末尾,都有主讲诗人的简介,正文则是当期有关的背景知识和阅读材料,相当于一份“讲义”。如果边看“讲义”边听音频,则省去了查阅资料的麻烦。如果只听不看,闭目细品自有趣味。

听完六期,硬糖君的第一感受是:“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对于诗歌爱好者来说,就是一场耳朵的朝圣之旅。对于一般听众,也可以起到普及诗歌的效果。

为逼格付费

关于杜甫之死,有一种说法,特别心酸:在衡阳的孤舟中,他一饿就是九天,当地县令用小船把杜甫救了回来,以烤牛肉和白酒招待他,因为许久未进食。饕餮一顿之后,最终因消化不良而殒命。

不管是饿死的,还是撑死的,杜甫所代表的诗人都是悲惨的。如果,当初他可以在豆瓣上开一个订阅“杜甫和他的朋友们”,邀请李白、高适、岑参等给大家录个音频教程,会不会改变命运?

《醒来》用音频的形式,让诗人讲诗,究竟要花多少时间才能被市场接受?或许我们还应该注意到豆瓣时间的“第二个专栏”《白先勇细说红楼梦》。

打的旗号就很吸引人:八十岁的白先勇,遇见三百岁的曹雪芹,听两位小说家跨越时空的心灵相印。

白先勇是个《红楼梦》迷。他曾说:“小学五年级便开始看《红楼梦》,以至于今,床头摆的仍是这部小说。”其小说《游园惊梦》、《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玉卿嫂》等在写作技法和情感表达上,都有着明显的红楼气质。

无论是让诗人讲诗,还是请小说家讲红楼,豆瓣时间的两个栏目都是精准定位其用户——文艺青年。硬糖君听下来,感觉有点类似之前陈丹青、梁文道他们的那个《看理想》系列,还有许知远的《单读》。

总体来说,“豆瓣时间”的产品感比“得到”逊色不少。也可以理解,文艺青年嘛,反正大家分别想从两处得到的东西也不一样,一个偏知识,一个偏文化。

但优秀的文化人,未必是好的文化产品家。《百家讲坛》红火的时候,常有有识之士怼于丹讲的《论语》有误。于丹的《论语》水平,可能确实未达到其所获赞誉的高度。然而,不管是于丹、纪连海还是易中天、马未都,最好的学问家未必是最好的讲述者,过去未来都如是。

在被广为流传的罗振宇3月8日谈内容付费的文章中,他提到:

“有两种商业模式:一种满足用户的欲望,让他爽;另一种满足用户的自我期许,让他变得更好。前者顺应人性,规模大;后者逆人性,价值大。这一轮消费升级的动力,不是把更贵的东西卖给更有钱的人,而是在完成从“迎合用户人性”到“帮助用户实现自我提升”的切换。”

其实,所谓装逼,未尝不是成为更好自己的一种自我期许和自我暗示。我花钱听北岛读诗哎!比起氪金《王者荣耀》,感觉整个人都吐气如兰了好吗。

我们已经习惯与之相处很久的免费模式、草根文化,正在发生改变。不管是内容付费模式的崛起,还是娱乐领域历史正剧、文化类综艺的逆袭,“逼格”正成为新兴中产阶级的新刚需。或许总有一天,我们会忘记那个被“得屌丝者得天下”逻辑支配的恐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