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资“收购浪潮”千夫所指 投资海外足球俱乐部只剩一地鸡毛?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资“收购浪潮”千夫所指 投资海外足球俱乐部只剩一地鸡毛?

中国财团与AC米兰的“残局”还在继续。

图片来源:网络

“我们需要真相”!

经过长达半年时间的拖延,AC米兰的死忠球迷终于忍无可忍了,最近,在圣西罗著名的南看台,他们拉出了言简意赅的横幅,以此抗议中欧体育与贝卢斯科尼制造的残局。同样站出来表达不解的还有伊布、博格巴和米兰新人门将唐纳鲁马的经纪人拉伊奥拉,在他看来,收购国际米兰的中国人“非常认真”——“并且拥有可靠的经济实力”,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接洽AC米兰的中国财团则“一塌糊涂”——“我无法相信他们能完成收购”。

从去年8月5日签署初步协议、定夺38亿人民币的收购价,到财产证明文件涉嫌造假、收购时间一再拖延,直至彭博社曝出海峡基金退出、第3笔定金并未按时到账,风雨飘摇中的中欧体育似乎已经与AC米兰渐行渐远,此前付出的2亿欧元定金,如今看起来更像一个巨大的麻烦。

除了中欧体育与AC米兰的纠葛,此前中信证券与南安普顿、戴氏姐弟与赫尔城、雷丁的绯闻也相继无疾而终,相较于过去一年多内“中国席卷欧洲足坛”的态势,就目前而言,国内资本投资海外俱乐部的节奏明显放缓,与中超联赛的外援新政与限薪建议一样,经历了“有钱任性”的土豪阶段,海外俱乐部的收购浪潮也将一去不复返。

这样由强到弱的趋势,与高层声音的引导和调控不无关系。

众所周知,自2014年7月直至去年9月,中国资本在欧洲足坛掀起了一阵令人侧目的收购潮:合力万盛、万达、莱德斯、华信能源、互动娱乐、华人文化、瑞康、双刃剑、复星集团、云逸国凯、苏宁、徐根宝、IDG和郑南雁纷纷出手,让海牙、马德里竞技、索肖、布拉格斯拉维亚、西班牙人、曼城、阿斯顿维拉、格拉纳达、狼队、西布罗姆维奇、国际米兰、洛尔卡、里昂和尼斯先后被打上了中国资本的烙印。短短两年时间,与中国牵手的海外俱乐部就达到十家以上,“中国德比”的概念开始出现在英格兰、西班牙和法国赛场。

入股国外球队之后,这些资本与品牌也相继亮出自己的战略:虽然在马德里的房地产布局未能通过审批,但万达还是帮助马德里竞技修建了新球场——万达大都会球场;尼斯组织中国记者团前往法国探营,将自己的青训营、一线队和训练基地全盘托出;国际米兰、西布罗姆维奇、格拉纳达和曼城,也都与中国体育产业开启了更紧密的合作。

毫无疑问,这样的海外收购浪潮很快引来了高层的关注,对于如此局面,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人民银行、外汇局四部门负责人在去年12月发表评论,也算为这股浪潮定下了维稳的基调,“监管部门正密切关注近期在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出现的一些非理性对外投资的倾向⋯⋯我们将把完善中长期制度建设和短期相机调控结合起来,在推进对外投资便利化的同时防范对外投资风险,完善和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对外投资健康有序发展,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事实上,就在过去一个月,当中欧体育对AC米兰的收购陷入僵局时,国内高层对于投资海外俱乐部也提出了更多担忧和质疑——

2月21日,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表示,在对外投资快速增长的背景下,部分企业对外投资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有的企业开展非主业、非理性的大额对外投资,盲目投资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隐患;

2月27日,针对外媒报道中国企业欲高价收购国外足球队一事,国家体育总局发言人明确表态,中国足球的问题要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来解决,依靠别人的路子是走不通的;

3月10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现在大家事情做的有点急,数字增长相当快,但有些跟我国对外投资的产业政策要求不符合,比如一些体育、娱乐和俱乐部等,对中国没什么太大好处,在国外引起了抱怨”;

3月20日,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在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年会时说道,“去年一年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了很多足球俱乐部。如果说,收购有利于提升中国的足球水平,我觉得是好事。但是,情况是这样的吗?有很多企业,在中国的负债率已经很高了,再借一大笔钱去海外收购。有一些则在直接投资的包装下,转移资产。”

如今看来,中欧体育与AC米兰的收购闹剧,恰如其分地印证了高层对于投资海外俱乐部的担忧。随着一个个金元泡沫的破裂,中国足球的大环境也理应重回理性的轨道。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资“收购浪潮”千夫所指 投资海外足球俱乐部只剩一地鸡毛?

中国财团与AC米兰的“残局”还在继续。

图片来源:网络

“我们需要真相”!

经过长达半年时间的拖延,AC米兰的死忠球迷终于忍无可忍了,最近,在圣西罗著名的南看台,他们拉出了言简意赅的横幅,以此抗议中欧体育与贝卢斯科尼制造的残局。同样站出来表达不解的还有伊布、博格巴和米兰新人门将唐纳鲁马的经纪人拉伊奥拉,在他看来,收购国际米兰的中国人“非常认真”——“并且拥有可靠的经济实力”,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接洽AC米兰的中国财团则“一塌糊涂”——“我无法相信他们能完成收购”。

从去年8月5日签署初步协议、定夺38亿人民币的收购价,到财产证明文件涉嫌造假、收购时间一再拖延,直至彭博社曝出海峡基金退出、第3笔定金并未按时到账,风雨飘摇中的中欧体育似乎已经与AC米兰渐行渐远,此前付出的2亿欧元定金,如今看起来更像一个巨大的麻烦。

除了中欧体育与AC米兰的纠葛,此前中信证券与南安普顿、戴氏姐弟与赫尔城、雷丁的绯闻也相继无疾而终,相较于过去一年多内“中国席卷欧洲足坛”的态势,就目前而言,国内资本投资海外俱乐部的节奏明显放缓,与中超联赛的外援新政与限薪建议一样,经历了“有钱任性”的土豪阶段,海外俱乐部的收购浪潮也将一去不复返。

这样由强到弱的趋势,与高层声音的引导和调控不无关系。

众所周知,自2014年7月直至去年9月,中国资本在欧洲足坛掀起了一阵令人侧目的收购潮:合力万盛、万达、莱德斯、华信能源、互动娱乐、华人文化、瑞康、双刃剑、复星集团、云逸国凯、苏宁、徐根宝、IDG和郑南雁纷纷出手,让海牙、马德里竞技、索肖、布拉格斯拉维亚、西班牙人、曼城、阿斯顿维拉、格拉纳达、狼队、西布罗姆维奇、国际米兰、洛尔卡、里昂和尼斯先后被打上了中国资本的烙印。短短两年时间,与中国牵手的海外俱乐部就达到十家以上,“中国德比”的概念开始出现在英格兰、西班牙和法国赛场。

入股国外球队之后,这些资本与品牌也相继亮出自己的战略:虽然在马德里的房地产布局未能通过审批,但万达还是帮助马德里竞技修建了新球场——万达大都会球场;尼斯组织中国记者团前往法国探营,将自己的青训营、一线队和训练基地全盘托出;国际米兰、西布罗姆维奇、格拉纳达和曼城,也都与中国体育产业开启了更紧密的合作。

毫无疑问,这样的海外收购浪潮很快引来了高层的关注,对于如此局面,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人民银行、外汇局四部门负责人在去年12月发表评论,也算为这股浪潮定下了维稳的基调,“监管部门正密切关注近期在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出现的一些非理性对外投资的倾向⋯⋯我们将把完善中长期制度建设和短期相机调控结合起来,在推进对外投资便利化的同时防范对外投资风险,完善和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对外投资健康有序发展,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事实上,就在过去一个月,当中欧体育对AC米兰的收购陷入僵局时,国内高层对于投资海外俱乐部也提出了更多担忧和质疑——

2月21日,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表示,在对外投资快速增长的背景下,部分企业对外投资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有的企业开展非主业、非理性的大额对外投资,盲目投资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隐患;

2月27日,针对外媒报道中国企业欲高价收购国外足球队一事,国家体育总局发言人明确表态,中国足球的问题要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来解决,依靠别人的路子是走不通的;

3月10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现在大家事情做的有点急,数字增长相当快,但有些跟我国对外投资的产业政策要求不符合,比如一些体育、娱乐和俱乐部等,对中国没什么太大好处,在国外引起了抱怨”;

3月20日,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在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年会时说道,“去年一年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了很多足球俱乐部。如果说,收购有利于提升中国的足球水平,我觉得是好事。但是,情况是这样的吗?有很多企业,在中国的负债率已经很高了,再借一大笔钱去海外收购。有一些则在直接投资的包装下,转移资产。”

如今看来,中欧体育与AC米兰的收购闹剧,恰如其分地印证了高层对于投资海外俱乐部的担忧。随着一个个金元泡沫的破裂,中国足球的大环境也理应重回理性的轨道。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