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双元革命如何长久影响欧洲?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双元革命如何长久影响欧洲?

拿破仑战争结束后建立的欧洲均势秩序,重要目的是防止法国这样的国家重新扮演欧洲霸主的地位,并切实保障大国利益,形成了所谓的“神圣同盟”。这一同盟长期保持了欧洲和平,但因为大国主导,因而长期被看成是反动政治势力对于新兴民族主义以及欧洲小国权益的践踏者。

所评图书:

书名:《现代欧洲史.卷四.革命的年代:1789-1850》

作者:(美)查尔斯·布鲁尼格、马修·莱温格

译者:冯勇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7年1月

双元革命,即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以及同期在英国等国家拉开序幕的工业革命,深刻的改变了现代欧洲的面貌。法国大革命给欧洲几乎所有地区都带来了现代民主制度,民主、自由的概念深入人心,并因为大革命的恐怖暴力而让人们意识到法治的可贵。法国大革命发展到后来,以拿破仑的崛起为标志,让民主主义和民族主义席卷了整个欧洲,创造出人们对于新型国家的忠诚,但也埋下了民族国家狭隘排外的伏笔。工业革命使得工业经济呈现出巨大活力,让农业经济相形见绌,彻底改变了欧洲的社会经济结构,使得社会财富的分布更加悬殊,从而推动团结的工人阶级采取集体行动,助推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

双元革命的遗产,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作为激进的民主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对立面,保守主义也在这期间加以完善。拿破仑战争以这位近代历史上最具争议的皇帝遭到流放告终,但他的拿破仑法典却被保留下来,成为欧洲乃至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立法的基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拿破仑法典之中最重要的一项遗产却被废弃,即对犹太人的解放,招致这种结果的同样是拿破仑带给欧洲其他国家的影响:民族主义。19世纪头几十年,在欧洲大陆,凡是曾卷入过拿破仑战争的国家和地区,民族主义者大多把矛头对准了犹太人,尤其是俄国和中欧,反犹主义甚嚣尘上。在当时的德意志地区,就已经有思想家恶毒地攻击犹太人,说他们是“捡破烂的”、“劫掠人民的罪犯”,这种毫不讲理的粗暴逻辑在100多年后,被希特勒应用于治国政策。

中信出版集团近日出版了“现代欧洲史”主题丛书,第四卷《革命的年代:1789-1850》最早在20世纪70年代出版,作者是美国历史学家、劳伦斯大学荣誉历史学教授查尔斯·布鲁尼格,新版则由美国历史学家、民族主义史研究专家、美国和平研究所教育与培训中心高级项目官员马修·莱温格进行了部分修订。这本书聚焦于现代欧洲最为重要的60年革命年代,分析了双元革命带给欧洲的深远影响。可以说,60年革命年代塑造了欧洲政治和社会问题的基本模式,一直到21世纪初,整个欧洲仍在被200年前就形成并强化的问题所困扰。

《革命的年代:1789-1850》一书开篇首先分析了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以及这一革命带来的政治和文化方面的长久影响。18世纪,法国经济增长很快,尤其是殖民贸易和工业化进程,都促成这个国家实现了可观的财富积累,但社会结构变化不大,新兴的中产阶级人数有限,旧贵族在政治生活中的影响仍然突出,而人数占总人口八成以上的农民并没有成为发展成果的受益者。路易十四削弱了贵族阶层的特权,君主专制得以进一步强化,同期却没有将部分权力转移给新兴的工业资本家和银行家,更不要说中产阶级。这使得之后的革命中,国王而非贵族成为了斗争对象。在财政危机爆发的情况下,法国君主方才发现了之前的政治专制的上述严重后果,却为时已晚。

狭义上的法国大革命,以拿破仑雾月政变收场,但革命进程已经深刻的影响了世界。激进而不宽容的革命思想和斗争方式,影响到之后俄国、中国及其他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社会革命、变革、独立。而大革命期间民众迸发出的巨大革命热情,显露出强大的爱国力量(大革命时期,由民众自卫组成的革命军队多次击败反法同盟的正规军队,一改欧洲历史上法国军队的低迷),这一点被其他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革命家看在眼里,并不加区分的借鉴过来。这场革命也促成了妇女和少数民族权利被纳入到政治议题的范畴之中。

书中在叙述拿破仑崛起直至战败的历史后分析指出,拿破仑从两个方面激发了欧洲各族人民的民族主义情感,一是减少了德意志和意大利境内的邦国数量,重新规划了欧洲大陆版图,这对于这两个民族的团结统一决定重大意义,拿破仑还建立了一个华沙公国,这成为了波兰独立建国的重要助力;二是在法国扩张统治期间,在欧洲各国当地民众中激起了一种极端的爱国主义情绪。

接下来,《革命的年代:1789-1850》一书转入对工业革命影响的叙述。工业革命的重要财富来源是剧增的殖民贸易,而1750年之后的欧洲人口激增则供给了充沛的劳动力。工业革命撕裂了过去的经济和社会结构,让过去的大家庭纷纷解体为规模更小的家庭;工业城市的生存境遇很差(无论是劳动环境还是生活区环境),让工人阶级感受到了强烈的被剥夺感;中产阶级队伍开始扩大,而这成为了政治权利扩大的重要推手。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也是工业革命带来的两种主要意识形态成果,会在之后的近两百年时间内左右世界政治格局。

拿破仑战争结束后建立的欧洲均势秩序,重要目的是防止法国这样的国家重新扮演欧洲霸主的地位,并切实保障大国利益,形成了所谓的“神圣同盟”。这一同盟长期保持了欧洲和平,但因为大国主导,因而长期被看成是反动政治势力对于新兴民族主义以及欧洲小国权益的践踏者。

书中第五章介绍了1815-1848年欧洲因双元革命而发生的政治和社会变革。英国这期间发生了保守主义者与变革派的激烈博弈,最终以扩大普选范围、打破传统贵族对于政治权利的垄断而告终。而在法国,从七月革命到1848年革命,保守势力的政治空间受到了强烈挤压。这期间,比利时成功从荷兰独立,波兰掀起起义,中欧各国也兴起了民族主义行动,意大利开始走向统一,希腊独立运动赢得了整个欧洲的支持,这些剧烈变化投射出工业革命创造的新兴阶级的力量,以及法国大革命倡导的自由、平等、互助理念的扩散范围。1848年革命则是上述剧烈变化中最具戏剧色彩的事件,这次革命的后果影响深远,不仅使得拿破仑的侄子重新进入政坛并以拿破仑三世的面目君临法国,让法国再度成为欧洲大陆秩序的挑战者,并且还促成了北德意志与奥地利的决裂。1848年革命是法国大革命的重演,革命的不宽容与空想主义被再次证明不具普遍意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双元革命如何长久影响欧洲?

拿破仑战争结束后建立的欧洲均势秩序,重要目的是防止法国这样的国家重新扮演欧洲霸主的地位,并切实保障大国利益,形成了所谓的“神圣同盟”。这一同盟长期保持了欧洲和平,但因为大国主导,因而长期被看成是反动政治势力对于新兴民族主义以及欧洲小国权益的践踏者。

所评图书:

书名:《现代欧洲史.卷四.革命的年代:1789-1850》

作者:(美)查尔斯·布鲁尼格、马修·莱温格

译者:冯勇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7年1月

双元革命,即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以及同期在英国等国家拉开序幕的工业革命,深刻的改变了现代欧洲的面貌。法国大革命给欧洲几乎所有地区都带来了现代民主制度,民主、自由的概念深入人心,并因为大革命的恐怖暴力而让人们意识到法治的可贵。法国大革命发展到后来,以拿破仑的崛起为标志,让民主主义和民族主义席卷了整个欧洲,创造出人们对于新型国家的忠诚,但也埋下了民族国家狭隘排外的伏笔。工业革命使得工业经济呈现出巨大活力,让农业经济相形见绌,彻底改变了欧洲的社会经济结构,使得社会财富的分布更加悬殊,从而推动团结的工人阶级采取集体行动,助推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

双元革命的遗产,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作为激进的民主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对立面,保守主义也在这期间加以完善。拿破仑战争以这位近代历史上最具争议的皇帝遭到流放告终,但他的拿破仑法典却被保留下来,成为欧洲乃至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立法的基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拿破仑法典之中最重要的一项遗产却被废弃,即对犹太人的解放,招致这种结果的同样是拿破仑带给欧洲其他国家的影响:民族主义。19世纪头几十年,在欧洲大陆,凡是曾卷入过拿破仑战争的国家和地区,民族主义者大多把矛头对准了犹太人,尤其是俄国和中欧,反犹主义甚嚣尘上。在当时的德意志地区,就已经有思想家恶毒地攻击犹太人,说他们是“捡破烂的”、“劫掠人民的罪犯”,这种毫不讲理的粗暴逻辑在100多年后,被希特勒应用于治国政策。

中信出版集团近日出版了“现代欧洲史”主题丛书,第四卷《革命的年代:1789-1850》最早在20世纪70年代出版,作者是美国历史学家、劳伦斯大学荣誉历史学教授查尔斯·布鲁尼格,新版则由美国历史学家、民族主义史研究专家、美国和平研究所教育与培训中心高级项目官员马修·莱温格进行了部分修订。这本书聚焦于现代欧洲最为重要的60年革命年代,分析了双元革命带给欧洲的深远影响。可以说,60年革命年代塑造了欧洲政治和社会问题的基本模式,一直到21世纪初,整个欧洲仍在被200年前就形成并强化的问题所困扰。

《革命的年代:1789-1850》一书开篇首先分析了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以及这一革命带来的政治和文化方面的长久影响。18世纪,法国经济增长很快,尤其是殖民贸易和工业化进程,都促成这个国家实现了可观的财富积累,但社会结构变化不大,新兴的中产阶级人数有限,旧贵族在政治生活中的影响仍然突出,而人数占总人口八成以上的农民并没有成为发展成果的受益者。路易十四削弱了贵族阶层的特权,君主专制得以进一步强化,同期却没有将部分权力转移给新兴的工业资本家和银行家,更不要说中产阶级。这使得之后的革命中,国王而非贵族成为了斗争对象。在财政危机爆发的情况下,法国君主方才发现了之前的政治专制的上述严重后果,却为时已晚。

狭义上的法国大革命,以拿破仑雾月政变收场,但革命进程已经深刻的影响了世界。激进而不宽容的革命思想和斗争方式,影响到之后俄国、中国及其他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社会革命、变革、独立。而大革命期间民众迸发出的巨大革命热情,显露出强大的爱国力量(大革命时期,由民众自卫组成的革命军队多次击败反法同盟的正规军队,一改欧洲历史上法国军队的低迷),这一点被其他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革命家看在眼里,并不加区分的借鉴过来。这场革命也促成了妇女和少数民族权利被纳入到政治议题的范畴之中。

书中在叙述拿破仑崛起直至战败的历史后分析指出,拿破仑从两个方面激发了欧洲各族人民的民族主义情感,一是减少了德意志和意大利境内的邦国数量,重新规划了欧洲大陆版图,这对于这两个民族的团结统一决定重大意义,拿破仑还建立了一个华沙公国,这成为了波兰独立建国的重要助力;二是在法国扩张统治期间,在欧洲各国当地民众中激起了一种极端的爱国主义情绪。

接下来,《革命的年代:1789-1850》一书转入对工业革命影响的叙述。工业革命的重要财富来源是剧增的殖民贸易,而1750年之后的欧洲人口激增则供给了充沛的劳动力。工业革命撕裂了过去的经济和社会结构,让过去的大家庭纷纷解体为规模更小的家庭;工业城市的生存境遇很差(无论是劳动环境还是生活区环境),让工人阶级感受到了强烈的被剥夺感;中产阶级队伍开始扩大,而这成为了政治权利扩大的重要推手。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也是工业革命带来的两种主要意识形态成果,会在之后的近两百年时间内左右世界政治格局。

拿破仑战争结束后建立的欧洲均势秩序,重要目的是防止法国这样的国家重新扮演欧洲霸主的地位,并切实保障大国利益,形成了所谓的“神圣同盟”。这一同盟长期保持了欧洲和平,但因为大国主导,因而长期被看成是反动政治势力对于新兴民族主义以及欧洲小国权益的践踏者。

书中第五章介绍了1815-1848年欧洲因双元革命而发生的政治和社会变革。英国这期间发生了保守主义者与变革派的激烈博弈,最终以扩大普选范围、打破传统贵族对于政治权利的垄断而告终。而在法国,从七月革命到1848年革命,保守势力的政治空间受到了强烈挤压。这期间,比利时成功从荷兰独立,波兰掀起起义,中欧各国也兴起了民族主义行动,意大利开始走向统一,希腊独立运动赢得了整个欧洲的支持,这些剧烈变化投射出工业革命创造的新兴阶级的力量,以及法国大革命倡导的自由、平等、互助理念的扩散范围。1848年革命则是上述剧烈变化中最具戏剧色彩的事件,这次革命的后果影响深远,不仅使得拿破仑的侄子重新进入政坛并以拿破仑三世的面目君临法国,让法国再度成为欧洲大陆秩序的挑战者,并且还促成了北德意志与奥地利的决裂。1848年革命是法国大革命的重演,革命的不宽容与空想主义被再次证明不具普遍意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