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研发支出虽不如美国 但在这个细分指标上已经反超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研发支出虽不如美国 但在这个细分指标上已经反超

波士顿咨询集团的报告说,假设中美两国依然维持现有的支出增速,那么再过五年,中国在发展研究上的投入将达到美国的两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过去数十年中,虽然美国有许多工厂和就业岗位流失到中国,但他们依然保持着研发和创新方面的领先。不过如今,即便是这个地位也受到了中国的挑战。

波士顿咨询集团(BCG) 4月17日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美国依然保持了在研发总投资上的领先地位,但在研发的最后一个阶段,也就是把新发现转化为商业产品的支出上,中国已在两年前不声不响地超过了美国。

该报告将研发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基础研究(basic research)、应用研究(applied research)和发展研究(development research)。

第一个阶段专注于追求基础科学知识,如研究宇宙是如何形成的、质子是由什么构成的等;第二个阶段是将发现转变为对工业有用的技术,如提高能源效率、寻找某种疾病的治愈方法等;第三个阶段则是把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获得的新知识转变为商业产品和新的生产工艺。

在第一、第二阶段的领域中,美国依然保持显著领先优势,但在第三阶段,中国已在过去两年中悄然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投资者。假设中美两国依然维持现有的支出增速,那么再过五年,中国在发展研究上的投入将达到美国的两倍。

预计再过五年,中国在发展研究上的投入将达到美国的两倍。

美国在工业创新上的竞争力有着非常雄厚的基础。1995至2015年间,美国在研发上的总投资额约为7.1万亿美元,是排在第二位的中国的约2.5倍。

1995至2015年间,美国在研发上的总投资额约为7.1万亿美元,是第二位中国的约2.5倍。

虽然过去十年中,中美两国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但据华盛顿工业研究所(Industrial Research Institute)的估计,2015年美国在研发上的总投资额为5000亿美元,约为GDP的2.8%,相比中国依然高出近三分之一(基于购买力平价),是日本的三倍,德国的4.5倍。

美国的研发投入中有三分之一被用于基础和应用研究,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其它工业国家。

美国还有一个重大优势是他们的大学体系。该体系每年拨发650多亿美元研究经费,汇聚着科技领域大约45万研究生和助理研究员的智慧成果。全球排名最前的200所大学中有75所位于美国,另外还有100多所拥有最高研究水平的大学在美国。

华盛顿工业研究所近期的一项调查指出,大部分人认为,美国研发的质量和生产率都远远高出中国、以及美国的其它主要贸易伙伴。

但最近几十年来,美国在将技术突破应用于国内制造业方面却不很顺利。平板显示器、锂离子电池、数码手机、笔记本电脑、光伏电池和面板等,这些都是利用了美国研发的技术却在其它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新产品。

报告指出,产生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东亚地区的生产成本比较低;另一个因素是相比美国,其它工业国家的政府和公司因为国内工业政策的原因,更重视第三阶段的发展研究。

例如,发展研究占了中国全部研发支出的84%。过去10年,中国在发展研究支出上的复合年增长率位于20%上下,而美国仅有5%。在2003年,美国在发展研究上的支出还是中国的四倍,而到2013年,两国在这方面的支出已基本持平。

当然,并非只有中国是这样,其它类似德国、日本和韩国等重视高级制造业的国家也是如此。他们在把新技术转化为新商业产品和下一代制造工艺方面更加积极。

由于科学和技术知识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快速传播,但发展研究必须接近商品生产地,因此美国实际上在创新方面补贴了其他更重视制造业的经济体。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波士顿咨询

  • 波士顿咨询:消费金融行业迈入存量经营时代,利率24%以上客群淡出市场
  • 氢能产业面临“死亡谷”困境,如何打破?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研发支出虽不如美国 但在这个细分指标上已经反超

波士顿咨询集团的报告说,假设中美两国依然维持现有的支出增速,那么再过五年,中国在发展研究上的投入将达到美国的两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过去数十年中,虽然美国有许多工厂和就业岗位流失到中国,但他们依然保持着研发和创新方面的领先。不过如今,即便是这个地位也受到了中国的挑战。

波士顿咨询集团(BCG) 4月17日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美国依然保持了在研发总投资上的领先地位,但在研发的最后一个阶段,也就是把新发现转化为商业产品的支出上,中国已在两年前不声不响地超过了美国。

该报告将研发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基础研究(basic research)、应用研究(applied research)和发展研究(development research)。

第一个阶段专注于追求基础科学知识,如研究宇宙是如何形成的、质子是由什么构成的等;第二个阶段是将发现转变为对工业有用的技术,如提高能源效率、寻找某种疾病的治愈方法等;第三个阶段则是把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获得的新知识转变为商业产品和新的生产工艺。

在第一、第二阶段的领域中,美国依然保持显著领先优势,但在第三阶段,中国已在过去两年中悄然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投资者。假设中美两国依然维持现有的支出增速,那么再过五年,中国在发展研究上的投入将达到美国的两倍。

预计再过五年,中国在发展研究上的投入将达到美国的两倍。

美国在工业创新上的竞争力有着非常雄厚的基础。1995至2015年间,美国在研发上的总投资额约为7.1万亿美元,是排在第二位的中国的约2.5倍。

1995至2015年间,美国在研发上的总投资额约为7.1万亿美元,是第二位中国的约2.5倍。

虽然过去十年中,中美两国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但据华盛顿工业研究所(Industrial Research Institute)的估计,2015年美国在研发上的总投资额为5000亿美元,约为GDP的2.8%,相比中国依然高出近三分之一(基于购买力平价),是日本的三倍,德国的4.5倍。

美国的研发投入中有三分之一被用于基础和应用研究,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其它工业国家。

美国还有一个重大优势是他们的大学体系。该体系每年拨发650多亿美元研究经费,汇聚着科技领域大约45万研究生和助理研究员的智慧成果。全球排名最前的200所大学中有75所位于美国,另外还有100多所拥有最高研究水平的大学在美国。

华盛顿工业研究所近期的一项调查指出,大部分人认为,美国研发的质量和生产率都远远高出中国、以及美国的其它主要贸易伙伴。

但最近几十年来,美国在将技术突破应用于国内制造业方面却不很顺利。平板显示器、锂离子电池、数码手机、笔记本电脑、光伏电池和面板等,这些都是利用了美国研发的技术却在其它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新产品。

报告指出,产生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东亚地区的生产成本比较低;另一个因素是相比美国,其它工业国家的政府和公司因为国内工业政策的原因,更重视第三阶段的发展研究。

例如,发展研究占了中国全部研发支出的84%。过去10年,中国在发展研究支出上的复合年增长率位于20%上下,而美国仅有5%。在2003年,美国在发展研究上的支出还是中国的四倍,而到2013年,两国在这方面的支出已基本持平。

当然,并非只有中国是这样,其它类似德国、日本和韩国等重视高级制造业的国家也是如此。他们在把新技术转化为新商业产品和下一代制造工艺方面更加积极。

由于科学和技术知识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快速传播,但发展研究必须接近商品生产地,因此美国实际上在创新方面补贴了其他更重视制造业的经济体。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