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一行三会齐掀强监管风暴 中小金融机构最紧张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一行三会齐掀强监管风暴 中小金融机构最紧张

强监管在此时推出,并非临时起意和巧合。

图片来源:东方IC

中国金融业正在进入一轮力度空前的强监管时期。

4月初至今,中国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几乎在同一时期,密集且力度颇大地对各自监管领域着手监管。市场人士形容此次强监管“史无前例”,且都是直击各领域陈年顽疾,可谓“招招直中要害”。

此轮席卷一行三会的金融强监管为何在此时开展?还将持续多久?会对金融市场及机构业态造成怎样的冲击和纠正?由此会否形成监管风险隐患?

在界面新闻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当前分业监管下,一行三会同时各下“猛药”,由于互相之间缺乏协调和对冲,在货币政策整体中性偏紧的环境下,最直接的后果是将压力汇集至银行间市场,导致利率上行。

短期来看,将给金融领域各市场带来较大压力;中长期看,将使得对批发行资金依赖大的中小金融机构融资成本迅速上升,风险加剧,有可能成为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一大诱因。

强监管在此时推出,并非临时起意或巧合。宏观上来看,今年把控风险重要性甚至超过保增长和调结构。而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9%,创六个季度以来新高;投资、进出口等主要指标均好于预期,经济向好给强监管出台提供了良好基础。

金融市场遭遇寒流

中国各大金融市场在4月24日上演“黑色星期一”。股市、债市、大宗商品、期货市场齐跌。

沪深两市4月24日早盘双双跳空低开,盘中沪指最低触及3111点,创业板指数最低触及1796点。沪指收报3129点,跌去1.37%,这一跌幅也终结了A股连续86个交易日跌幅未超1%的纪录。截至收盘,市成交4119亿元,超过2500只股票下跌,79只个股跌停。

自4月11日沪指收报3288点创今年以来最高点后,沪指重新走出单边陡峭下滑趋势。上周沪指累计跌去2.2%,为今年以来的最大周跌幅。

4月24日,银行间债市期现货开盘均走弱,10年期国债期货跌0.39%,5年期跌0.27%。10年期国债收益率涨4个基点至3.51%,创2015年8月以来新高。

当日的期货市场,“黑色系”也集体下跌。焦煤收跌4%;沪锡、鸡蛋跌逾3%;动力煤收跌2%;铁矿石收跌1.6%。

前海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国内股市、债市、商品期货下跌,原因主要为金融去杠杆带来市场资金面的压力,及监管加强影响到投资者情绪。

总体来说,此次监管去金融杠杆,主要将影响到债市和楼市。对股市的冲击相对有限。2015年年中以来,A股已经通过三轮大调整完成了去杠杆的过程。杨德龙认为,近期监管对一些题材股的打压,也只是影响短期市场的情绪,沪指跌破3000点的可能性不大。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明对界面新闻表示,强监管导致流动性收紧,对股市产生打压,近期股市下行和流动性收紧有密切联系。

对于市场下跌是否会使监管力度放松?张明的看法是,如果只是短期股债期货市场下跌,不足以改变强监管态势。但如果大多数资产价格连续一段时间不断下跌,可能引起监管部门的警惕,可能重新评估,或导致监管力度减弱。“今年下半年监管力度或有明显放缓。”他认为。

一行三会空前强监管

2017年以来,一行三会密集出台加强金融监管的政策。4月以来力度进一步加大。

其中,央行对MPA(宏观审慎评估)考核落地、公开市场操作节奏放缓。2017年春节至今,央行在公开市场上以货币的净回笼为主,并多番暂停逆回购操作。银行间市场同业回购利率、同业存单发行利率等均有显著上行。

而郭树清出任银监会主席仅一个月余,密集出台“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等7份文件。内容涵盖银行业市场乱象整治、银行业风险防控、弥补监管短板、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等,对银行同业、理财和投资等业务监管力度空前。

证监会方面,监管层于2017农历新年之后对一级半和二级市场的多种乱象频频出手。先是3月底对创业板定增制定锁定期,封堵制度套利空间。再是4月上旬,对异常活跃的雄安概念股进行停牌核查,包括对其他概念炒作也加强监管。紧接着,监管继续扩大范围至次新股、高送转概念炒作等不规范行为。

与此同时,保监会也出台了规范保险资金投资股票的监管条款。

此轮强监管来袭,在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明看来,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过去几年间,中国金融风险的快速显性化,使得政策制定者决定出手整治。

过去几年,一方面是实体经济增速放缓,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资本账户开放等各项金融改革在往前推。过去管制的环境逐渐被打破,但经济又在下行期,这就使得风险上升,各种违约事件不断出现,从一个市场向另一个市场蔓延。

张明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过去金融机构有很多加杠杆的行为,还有过分依赖短期融资的行为。如果不干预则可能形成区域性或系统性风险,正是为了避免这样的风险酿成危机,所以一行三会在目前的时点上加强监管。“这说明政府已经高度重视了潜在金融风险的危险,所以目前通过这种壮士断腕式的决心来强监管。”他称。

中小金融机构最受伤

近两年来,P2P平台跑路、理财产品乱象、信用债违约现象频发,金融市场风险似击鼓传花,从一个市场传递到另一个市场。对此,加强金融监管来管控风险是各方共识,但在目前金融分业监管体制没有根本性改变的现状下,监管主体缺乏协调性的同时密集监管,或造成一定隐患。

张明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一行三会应做好协调及互补对冲,否则各方一齐加强监管,所有压力都会汇聚到银行间利率市场。

金融市场流动性趋紧,MPA考核趋严,加上同业市场利率上升,使得在此前资产负债表扩张迅速的中小金融机构面临极大的压力,尤其负债端的融资成本上升迅速。

一季末央行实施MPA考核以来,资金面于4月上旬阶段性缓解,但中旬后再度转紧。截至4月20日,央行本月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资金1000亿元,另外也通过MLF和PSL投放部分资金。考虑到季节性财政缴款对基础货币的影响,流动性操作基调并不宽松。

而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链条面临更严厉的监管,大型银行向中小型银行、银行类金融机构向非银机构的资金流动渠道,可能受阻甚至回流。市场避险情绪较重,收益率再度上行。

目前监管的逻辑是压缩创新业务,强迫金融机构回归传统业务。但是传统业务是大型银行的强项,不是中小银行的强项。中小银行在强监管引导下,面临多重压力,负债端,融资成本上升;资产端,资产质量下行。“比如说城商行,只在一个城市放贷,如果这个城市一家大企业出问题,对整个银行来说可能就是系统性风险。”张明表示。

瑞银证券首席策略师高挺也认为,未来商业银行资产端扩张将面临更大的压力,银行风险偏好随之降低,债市未来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由于存款竞争地位相对较弱,中小银行对批发资金的依赖性继续上升,2016年下半年此类资金的期限也略有缩短,这意味着中小银行更容易受到金融市场波动的冲击。

数据显示,2012至2015年,中小型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扩张速度在各类银行中居于前列;2017年以来,中小银行同业存单发行迅速上升,发行规模也连创新高。在市场利率较高的情况下,同业存单的大规模发行将整体抬高中小银行负债端的融资成本,加剧资金错配现象,并加大金融体系的相互关联性,具有较大的风险。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一行三会齐掀强监管风暴 中小金融机构最紧张

强监管在此时推出,并非临时起意和巧合。

图片来源:东方IC

中国金融业正在进入一轮力度空前的强监管时期。

4月初至今,中国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几乎在同一时期,密集且力度颇大地对各自监管领域着手监管。市场人士形容此次强监管“史无前例”,且都是直击各领域陈年顽疾,可谓“招招直中要害”。

此轮席卷一行三会的金融强监管为何在此时开展?还将持续多久?会对金融市场及机构业态造成怎样的冲击和纠正?由此会否形成监管风险隐患?

在界面新闻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当前分业监管下,一行三会同时各下“猛药”,由于互相之间缺乏协调和对冲,在货币政策整体中性偏紧的环境下,最直接的后果是将压力汇集至银行间市场,导致利率上行。

短期来看,将给金融领域各市场带来较大压力;中长期看,将使得对批发行资金依赖大的中小金融机构融资成本迅速上升,风险加剧,有可能成为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一大诱因。

强监管在此时推出,并非临时起意或巧合。宏观上来看,今年把控风险重要性甚至超过保增长和调结构。而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9%,创六个季度以来新高;投资、进出口等主要指标均好于预期,经济向好给强监管出台提供了良好基础。

金融市场遭遇寒流

中国各大金融市场在4月24日上演“黑色星期一”。股市、债市、大宗商品、期货市场齐跌。

沪深两市4月24日早盘双双跳空低开,盘中沪指最低触及3111点,创业板指数最低触及1796点。沪指收报3129点,跌去1.37%,这一跌幅也终结了A股连续86个交易日跌幅未超1%的纪录。截至收盘,市成交4119亿元,超过2500只股票下跌,79只个股跌停。

自4月11日沪指收报3288点创今年以来最高点后,沪指重新走出单边陡峭下滑趋势。上周沪指累计跌去2.2%,为今年以来的最大周跌幅。

4月24日,银行间债市期现货开盘均走弱,10年期国债期货跌0.39%,5年期跌0.27%。10年期国债收益率涨4个基点至3.51%,创2015年8月以来新高。

当日的期货市场,“黑色系”也集体下跌。焦煤收跌4%;沪锡、鸡蛋跌逾3%;动力煤收跌2%;铁矿石收跌1.6%。

前海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国内股市、债市、商品期货下跌,原因主要为金融去杠杆带来市场资金面的压力,及监管加强影响到投资者情绪。

总体来说,此次监管去金融杠杆,主要将影响到债市和楼市。对股市的冲击相对有限。2015年年中以来,A股已经通过三轮大调整完成了去杠杆的过程。杨德龙认为,近期监管对一些题材股的打压,也只是影响短期市场的情绪,沪指跌破3000点的可能性不大。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明对界面新闻表示,强监管导致流动性收紧,对股市产生打压,近期股市下行和流动性收紧有密切联系。

对于市场下跌是否会使监管力度放松?张明的看法是,如果只是短期股债期货市场下跌,不足以改变强监管态势。但如果大多数资产价格连续一段时间不断下跌,可能引起监管部门的警惕,可能重新评估,或导致监管力度减弱。“今年下半年监管力度或有明显放缓。”他认为。

一行三会空前强监管

2017年以来,一行三会密集出台加强金融监管的政策。4月以来力度进一步加大。

其中,央行对MPA(宏观审慎评估)考核落地、公开市场操作节奏放缓。2017年春节至今,央行在公开市场上以货币的净回笼为主,并多番暂停逆回购操作。银行间市场同业回购利率、同业存单发行利率等均有显著上行。

而郭树清出任银监会主席仅一个月余,密集出台“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等7份文件。内容涵盖银行业市场乱象整治、银行业风险防控、弥补监管短板、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等,对银行同业、理财和投资等业务监管力度空前。

证监会方面,监管层于2017农历新年之后对一级半和二级市场的多种乱象频频出手。先是3月底对创业板定增制定锁定期,封堵制度套利空间。再是4月上旬,对异常活跃的雄安概念股进行停牌核查,包括对其他概念炒作也加强监管。紧接着,监管继续扩大范围至次新股、高送转概念炒作等不规范行为。

与此同时,保监会也出台了规范保险资金投资股票的监管条款。

此轮强监管来袭,在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明看来,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过去几年间,中国金融风险的快速显性化,使得政策制定者决定出手整治。

过去几年,一方面是实体经济增速放缓,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资本账户开放等各项金融改革在往前推。过去管制的环境逐渐被打破,但经济又在下行期,这就使得风险上升,各种违约事件不断出现,从一个市场向另一个市场蔓延。

张明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过去金融机构有很多加杠杆的行为,还有过分依赖短期融资的行为。如果不干预则可能形成区域性或系统性风险,正是为了避免这样的风险酿成危机,所以一行三会在目前的时点上加强监管。“这说明政府已经高度重视了潜在金融风险的危险,所以目前通过这种壮士断腕式的决心来强监管。”他称。

中小金融机构最受伤

近两年来,P2P平台跑路、理财产品乱象、信用债违约现象频发,金融市场风险似击鼓传花,从一个市场传递到另一个市场。对此,加强金融监管来管控风险是各方共识,但在目前金融分业监管体制没有根本性改变的现状下,监管主体缺乏协调性的同时密集监管,或造成一定隐患。

张明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一行三会应做好协调及互补对冲,否则各方一齐加强监管,所有压力都会汇聚到银行间利率市场。

金融市场流动性趋紧,MPA考核趋严,加上同业市场利率上升,使得在此前资产负债表扩张迅速的中小金融机构面临极大的压力,尤其负债端的融资成本上升迅速。

一季末央行实施MPA考核以来,资金面于4月上旬阶段性缓解,但中旬后再度转紧。截至4月20日,央行本月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资金1000亿元,另外也通过MLF和PSL投放部分资金。考虑到季节性财政缴款对基础货币的影响,流动性操作基调并不宽松。

而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链条面临更严厉的监管,大型银行向中小型银行、银行类金融机构向非银机构的资金流动渠道,可能受阻甚至回流。市场避险情绪较重,收益率再度上行。

目前监管的逻辑是压缩创新业务,强迫金融机构回归传统业务。但是传统业务是大型银行的强项,不是中小银行的强项。中小银行在强监管引导下,面临多重压力,负债端,融资成本上升;资产端,资产质量下行。“比如说城商行,只在一个城市放贷,如果这个城市一家大企业出问题,对整个银行来说可能就是系统性风险。”张明表示。

瑞银证券首席策略师高挺也认为,未来商业银行资产端扩张将面临更大的压力,银行风险偏好随之降低,债市未来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由于存款竞争地位相对较弱,中小银行对批发资金的依赖性继续上升,2016年下半年此类资金的期限也略有缩短,这意味着中小银行更容易受到金融市场波动的冲击。

数据显示,2012至2015年,中小型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扩张速度在各类银行中居于前列;2017年以来,中小银行同业存单发行迅速上升,发行规模也连创新高。在市场利率较高的情况下,同业存单的大规模发行将整体抬高中小银行负债端的融资成本,加剧资金错配现象,并加大金融体系的相互关联性,具有较大的风险。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