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青普旅游:拿下花间堂的“老江湖”王功权,只是在卖情怀?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青普旅游:拿下花间堂的“老江湖”王功权,只是在卖情怀?

从产品定价到细节描述,青普都让观察者很难不猜测,“老江湖”王功权想来旅游业卖一波情怀,做的也只是他所处的高端圈层的小众生意。但王功权对此并不认同。

“我说一个很狂的话,我要让青普的产品和体验、倡导的人文度假的生活方式,成为中国大陆的时尚的传承。”

王功权放出这句“狠话”的时候,是在北京青普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会议室里,面对着来自全国的十余家媒体。这位个性鲜明的“92派”企业家,保持着他狂放不羁的日常风格——尽管他作为青普创始人兼首席战略官,进入旅游业才不到2年的时间。

事实上,抛却王功权浓烈的个人色彩,单从微观层面打量青普的产品,确实能观察到某种与众不同的野心:比如青普在近期推出的、落地于苏州皇家驿站和花间堂的“回到民国”产品。

据青普副总裁、高级合伙人李晓艳介绍,该产品全程共计5天,在青普官网的售价为19000元/人起,且不包含往返交通费;而常规入住五星级酒店的“上海+苏州”产品,售价普遍不足4000元。

“我们会要求客户穿民国时候的衣服,学习民国时期贵族和中产阶级如何就餐以及相关礼仪。让客户参加读书会,做戏剧赏析等等。” 李晓艳告诉TBO(旅游商业观察)。

从产品定价到细节描述,青普都让观察者很难不猜测,“老江湖”王功权想来旅游业卖一波情怀,做的也只是他所处的高端圈层的小众生意。但王功权对此并不认同。

“这是以传统观念来看,把青普的产品当做旅游产品来比,所以认为价格高,而我们品牌倡导的是生活方式,我们会陆续让大家看到我们的不同。”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情怀背后的商业秘密

在王功权的概念中,青普之所以不该被“定义为一家旅游公司”,是因为他们想做贯穿“旅游度假、线下精品酒店、文化”三个领域的生活方式供应商。

事实上,与之类似的商业构想已经有公司尝试过。比如TBO在2014年报道过的“清晏九洲”,瞄准的就是年收入500万以上的用户。这家公司希望在这个圈层里,打造一个“度假+地产+金融理财”的商业模式。

清晏九洲对自己的定位是“旅游地产服务平台”,它希望为有财富实力的中青年人群,提供隐居式的“顶级景区别

一方面,高收入人群对“静”的追求几乎是可以量化的,国学、禅修班的大行于世以及马云先生的太极拳操练,都可以视作这类精神需求的体现;另一方面,从商业层面来看,“静”中如果有“动”——比如用户在深度休息的同时,还能扩展社交圈、获取更多优质人脉,一定会让产品更具吸引力。

很显然,青普也在试图通吃这些需求点。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家公司将用户的资产实力定位在年收入三十万——事实上,从王功权个人角度而言,青普直接做高净值人群的生意应该更容易;但与清晏九洲不同的是,青普看起来更在意“事业上升期”的群体。

这种思路主导着青普的产品设计。青普产品的表现形式有三种:第一是主题游线路,由青普的文化导师带队,线路里既有游学度假的特性,又包含旅游的因素;第二是在云南、福建等地建立行馆,深度挖掘当地文化体验的内容;第三是在行馆和酒店里提供的“符合度假场景”的文化类商品。

青普相关产品

从以上描述我们可以相信,王功权多年的“投资人思维”依然在青普的商业模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中产阶级家庭来说,当下最焦虑的就是捍卫自身的圈层地位——除了资产配置之外,他们还有两个主要的“投资手段”来实现目标:一是投资教育,让下一代获取更高的起点;二是坚信“不进则退”,扩张、甚至是突破自身的人脉圈,也就是投资自己。

回到青普产品本身,可以看到文化和“教育意味”,是青普体系的核心,也是吸引流量的品牌调性,它决定了消费青普产品的人群类型;旅游度假线路、行馆酒店则是社交的载体和场景——而且以家庭为单位的社交,总是很容易找到共同话题。

也许,这就是王功权“口出狂言”背后的商业真相。

拿下花间堂到底图什么?

事实上,“知易行难”的例子在商业领域比比皆是,尽管操盘者王功权的实力毋容置疑,但我们依然要对这套打法的效果打一个问号。这需要时间来验证,我们可以先观察下青普近期一些细节的做法。

一个很好的观察对象是,王功权“情怀”的载体——行馆。据其官网显示,青普在国内的行馆有5个,分别位于腾冲、丽江、杭州、扬州和南靖,青普方面透露,5家行馆均在今年下半年开业。

以丽江的白沙行馆为例,坐落于玉龙山脚下的玉湖村,主打雪山文化。行馆最大的特色就是每间房都可以看见玉龙雪山。不仅如此,行馆还提供相关的体验活动,包括:丽江扎染、纳西刺绣、银器体验等。

值得关注的是,白沙行馆内还设有多媒体空间区域,这与大多数酒店不同;另外,在腾冲和顺行馆内,也设有美食体验厨房、茶艺空间、愈加空间、听书空间、阅读空间等多个公共区域。王功权将青普的行馆定义成体验的场馆。

据王功权介绍,青普行馆的房间面积与公共面积的比例为1:1,而普通酒店仅为1:0.25。可能在大多数业内看来,这样的结构有太多“浪费”的空间,但在王功权看来,这恰恰是行馆的价值所在。

“我们颠覆了传统酒店的概念,希望行馆能有更多地空间让大家交流,也花了很大的代价去研究如何让消费者互动。人类是群居的,在互相影响的情况下消费完全不同,我们可以从中挖掘到很多东西,包括互动带来的更多消费方面的认同。”

与之相反的是,中国酒店业多年以来的思路是,最大价值的利用酒店空间的商业价值——极端的体现就是,尽可能多的做客房。直到中端酒店的兴起,这个思路才逐渐发生改变:亚朵酒店塑造“人文氛围”的尝试,就是其中之一。

亚朵酒店

显然,正如TBO在前文的分析,行馆确实被青普视为承载文化与社交的场景。但青普的5家行馆今年下半年才能全部开业。从这个角度而言,青普入股花间堂,应该也有着某种小步快跑的意味。

尽管在王功权看来,花间堂在空间设置的配比上不如青普自建的行馆,但花间堂主打人文的调性与青普相符,青普只需要将文化产品在花间堂落地即可。“青普的业务与花间堂的场所进行叠加,效果显而易见。”

花间堂

另一方面,可以推测的是,花间堂或许也承担了“青普实验田”的角色。无论是主题游产品还是酒店内的文化产品,都可以通过落地花间堂,测试消费者对其的接受程度,进而打磨产品。

除此之外,青普看中的还有花间堂对于非标酒店的管理能力。王功权认为:“非标准化的连锁和规模化,花间堂在国内是非常前卫的。”这意味着,吸纳了花间堂的青普正在谋划更进一轮的扩张——毕竟,青普已经将自己体系庞大的玩法公诸于世,如何迅速通过规模化的资源构建壁垒,可能是王功权现阶段考虑的关键问题。

既想做大,又不想玩砸

可以观察到的是,青普目前将扩张的关键放在两个资源端:酒店/行馆资源和文化资源。

王功权介绍,青普的品牌输出和加盟工作将在2017年下半年开始,青普会寻找一些调性一致的场馆合作,这就意味着,类似于与花间堂的合作会越来越多。

另据李晓艳透露,未来3年,青普在线下酒店的资源将达到百个数量级。值得注意的是,青普为此还采取了更“时尚”的扩张手法:众筹。

“我们在近期刚刚在国内两个最大的民宿平台上做了白沙和腾冲行馆的众筹,截至目前,众筹款已经突破2000万元。”李晓艳告诉TBO,只是众筹的核心主要不是因为资金问题,而是为了检测市场对青普行馆的态度。

白沙行馆的众筹项目

同时,青普扩展的脚步并不局限在国内。王功权介绍,青普正在跟英国一家企业谈并购事项,这家企业在欧美有1000多家精品酒店的品牌认证、120万家定制精品酒店、度假服务的国际会员。

“原本青普是想在通过这家企业来完成青普的国家化布局,但国家对于500万美金的以上的并购案审批比较困难,现在还在紧锣密鼓地谈判中。”王功权坦言青普在国际上还没有解决目的地体验的能力,但这也正是其潜力所在。

而在文化资源的扩张上,青普表示“将对属地文化中的人文内容会大规模挖掘,针对不变的文化建立人文内容、度假生活方式的内容模块,在将这些模块进行编号、体系化和系列化,构成不同的主题和度假内容,在同样文化覆盖的其他场景里落地。”

这当然是个异常庞大的工程。比如青普的“丽江扎染”、“纳西古乐”、“银器体验”等项目,就希望实现“编号后自由组合,未来入住花间堂的游客也可以进行预订体验。如此一来,青普就顺利成为这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

为了更好设计文化产品,王功权介绍,青普将通过建立诸子百家体系,与不同导师合作,将很哲学的“回到原初”落到具体的形式和产品、载体上。其中庞大的导师群亲自带队模式是成为产品最大的特点。高投入且巨量开发的在地课程和通用课程,为度假的人文特性提供了保障。

与叶永清同行大理产品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与叶永清同行大理”产品,就将与当代著名艺术家叶永清老师一起深度品读大理,“偶遇”韩湘宁、野夫等艺术家,体验大理的艺术生活。

庞大的导师群,带队模式是特点,巨量开发的在地课程和通用课程,有备而来的,高投入的,即度假的人文保障。

直观来看,青普的模式实现了在旅游、酒店、文化三方跨界,但问题在于,如此庞杂的体系在内部管理上该如何协调?可以想见的是,一旦管理失调,这样的体系只能说是一场灾难。

王功权对此也给出了自己的回答:公司的合伙人架构。

据了解,青普有10位高级合伙人,分别管理各自擅长的业务板块,每个环节有独立的团队负责,这其中包括刚刚入股的花间堂的两位高管。10位高级合伙人下面还有项目合伙人,形成了一整套合伙人机制。

“因为青普业务需要横跨旅游度假、线下精品酒店、文化三个不同的领域,所以需要更扁平化的管理方式,平行管理生态链上的各个环节,每个部分都享有更大的自主权。”王功权更透露,公司的最大股东是一家公司,协助管理各合伙人的期权,相比单打独斗,他更适应这种团体作战。

此外,据王功权介绍,公司有三个业务部门:场景经济业务中心、文创中心和社群中心,另有两个部门为这三个业务部门提供服务:场馆运营中心和规划建设中心。“未来,我们会尽最大努力打造我们自己的用户群。”

尽管这套管理体系仍还有待验证,但王功权似乎并不担心什么,青普也已经准备在业务推进上做更多的尝试了。

“线下,我们将会和一些价值观相同的机构合作,比如银行的私行、车友会、养老院等;而在线上,我们有一定数量的种子用户,并与其他倡导相似生活方式的机构进行线上合作。”李晓艳告诉TBO。

这意味着,青普已经做好的目标客群的划分,未来将与各公司相互导流,这其中就包括其A轮的领头公司——阳光保险集团的阳光融汇资本。王功权表示:“保险公司有一些客群与我们吻合,他们对客户群体也是有大数据支持的。”显然,这将是一个互惠互利的结果。

“2021年,我们希望是能够符合上市条件的。当然,不赚钱的企业是不可能上市的。至于什么时候我们有多大的销售收入,什么时候会挣钱,我们暂时不做这样的预估。”这是王功权对青普的最实质的期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青普旅游:拿下花间堂的“老江湖”王功权,只是在卖情怀?

从产品定价到细节描述,青普都让观察者很难不猜测,“老江湖”王功权想来旅游业卖一波情怀,做的也只是他所处的高端圈层的小众生意。但王功权对此并不认同。

“我说一个很狂的话,我要让青普的产品和体验、倡导的人文度假的生活方式,成为中国大陆的时尚的传承。”

王功权放出这句“狠话”的时候,是在北京青普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会议室里,面对着来自全国的十余家媒体。这位个性鲜明的“92派”企业家,保持着他狂放不羁的日常风格——尽管他作为青普创始人兼首席战略官,进入旅游业才不到2年的时间。

事实上,抛却王功权浓烈的个人色彩,单从微观层面打量青普的产品,确实能观察到某种与众不同的野心:比如青普在近期推出的、落地于苏州皇家驿站和花间堂的“回到民国”产品。

据青普副总裁、高级合伙人李晓艳介绍,该产品全程共计5天,在青普官网的售价为19000元/人起,且不包含往返交通费;而常规入住五星级酒店的“上海+苏州”产品,售价普遍不足4000元。

“我们会要求客户穿民国时候的衣服,学习民国时期贵族和中产阶级如何就餐以及相关礼仪。让客户参加读书会,做戏剧赏析等等。” 李晓艳告诉TBO(旅游商业观察)。

从产品定价到细节描述,青普都让观察者很难不猜测,“老江湖”王功权想来旅游业卖一波情怀,做的也只是他所处的高端圈层的小众生意。但王功权对此并不认同。

“这是以传统观念来看,把青普的产品当做旅游产品来比,所以认为价格高,而我们品牌倡导的是生活方式,我们会陆续让大家看到我们的不同。”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情怀背后的商业秘密

在王功权的概念中,青普之所以不该被“定义为一家旅游公司”,是因为他们想做贯穿“旅游度假、线下精品酒店、文化”三个领域的生活方式供应商。

事实上,与之类似的商业构想已经有公司尝试过。比如TBO在2014年报道过的“清晏九洲”,瞄准的就是年收入500万以上的用户。这家公司希望在这个圈层里,打造一个“度假+地产+金融理财”的商业模式。

清晏九洲对自己的定位是“旅游地产服务平台”,它希望为有财富实力的中青年人群,提供隐居式的“顶级景区别

一方面,高收入人群对“静”的追求几乎是可以量化的,国学、禅修班的大行于世以及马云先生的太极拳操练,都可以视作这类精神需求的体现;另一方面,从商业层面来看,“静”中如果有“动”——比如用户在深度休息的同时,还能扩展社交圈、获取更多优质人脉,一定会让产品更具吸引力。

很显然,青普也在试图通吃这些需求点。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家公司将用户的资产实力定位在年收入三十万——事实上,从王功权个人角度而言,青普直接做高净值人群的生意应该更容易;但与清晏九洲不同的是,青普看起来更在意“事业上升期”的群体。

这种思路主导着青普的产品设计。青普产品的表现形式有三种:第一是主题游线路,由青普的文化导师带队,线路里既有游学度假的特性,又包含旅游的因素;第二是在云南、福建等地建立行馆,深度挖掘当地文化体验的内容;第三是在行馆和酒店里提供的“符合度假场景”的文化类商品。

青普相关产品

从以上描述我们可以相信,王功权多年的“投资人思维”依然在青普的商业模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中产阶级家庭来说,当下最焦虑的就是捍卫自身的圈层地位——除了资产配置之外,他们还有两个主要的“投资手段”来实现目标:一是投资教育,让下一代获取更高的起点;二是坚信“不进则退”,扩张、甚至是突破自身的人脉圈,也就是投资自己。

回到青普产品本身,可以看到文化和“教育意味”,是青普体系的核心,也是吸引流量的品牌调性,它决定了消费青普产品的人群类型;旅游度假线路、行馆酒店则是社交的载体和场景——而且以家庭为单位的社交,总是很容易找到共同话题。

也许,这就是王功权“口出狂言”背后的商业真相。

拿下花间堂到底图什么?

事实上,“知易行难”的例子在商业领域比比皆是,尽管操盘者王功权的实力毋容置疑,但我们依然要对这套打法的效果打一个问号。这需要时间来验证,我们可以先观察下青普近期一些细节的做法。

一个很好的观察对象是,王功权“情怀”的载体——行馆。据其官网显示,青普在国内的行馆有5个,分别位于腾冲、丽江、杭州、扬州和南靖,青普方面透露,5家行馆均在今年下半年开业。

以丽江的白沙行馆为例,坐落于玉龙山脚下的玉湖村,主打雪山文化。行馆最大的特色就是每间房都可以看见玉龙雪山。不仅如此,行馆还提供相关的体验活动,包括:丽江扎染、纳西刺绣、银器体验等。

值得关注的是,白沙行馆内还设有多媒体空间区域,这与大多数酒店不同;另外,在腾冲和顺行馆内,也设有美食体验厨房、茶艺空间、愈加空间、听书空间、阅读空间等多个公共区域。王功权将青普的行馆定义成体验的场馆。

据王功权介绍,青普行馆的房间面积与公共面积的比例为1:1,而普通酒店仅为1:0.25。可能在大多数业内看来,这样的结构有太多“浪费”的空间,但在王功权看来,这恰恰是行馆的价值所在。

“我们颠覆了传统酒店的概念,希望行馆能有更多地空间让大家交流,也花了很大的代价去研究如何让消费者互动。人类是群居的,在互相影响的情况下消费完全不同,我们可以从中挖掘到很多东西,包括互动带来的更多消费方面的认同。”

与之相反的是,中国酒店业多年以来的思路是,最大价值的利用酒店空间的商业价值——极端的体现就是,尽可能多的做客房。直到中端酒店的兴起,这个思路才逐渐发生改变:亚朵酒店塑造“人文氛围”的尝试,就是其中之一。

亚朵酒店

显然,正如TBO在前文的分析,行馆确实被青普视为承载文化与社交的场景。但青普的5家行馆今年下半年才能全部开业。从这个角度而言,青普入股花间堂,应该也有着某种小步快跑的意味。

尽管在王功权看来,花间堂在空间设置的配比上不如青普自建的行馆,但花间堂主打人文的调性与青普相符,青普只需要将文化产品在花间堂落地即可。“青普的业务与花间堂的场所进行叠加,效果显而易见。”

花间堂

另一方面,可以推测的是,花间堂或许也承担了“青普实验田”的角色。无论是主题游产品还是酒店内的文化产品,都可以通过落地花间堂,测试消费者对其的接受程度,进而打磨产品。

除此之外,青普看中的还有花间堂对于非标酒店的管理能力。王功权认为:“非标准化的连锁和规模化,花间堂在国内是非常前卫的。”这意味着,吸纳了花间堂的青普正在谋划更进一轮的扩张——毕竟,青普已经将自己体系庞大的玩法公诸于世,如何迅速通过规模化的资源构建壁垒,可能是王功权现阶段考虑的关键问题。

既想做大,又不想玩砸

可以观察到的是,青普目前将扩张的关键放在两个资源端:酒店/行馆资源和文化资源。

王功权介绍,青普的品牌输出和加盟工作将在2017年下半年开始,青普会寻找一些调性一致的场馆合作,这就意味着,类似于与花间堂的合作会越来越多。

另据李晓艳透露,未来3年,青普在线下酒店的资源将达到百个数量级。值得注意的是,青普为此还采取了更“时尚”的扩张手法:众筹。

“我们在近期刚刚在国内两个最大的民宿平台上做了白沙和腾冲行馆的众筹,截至目前,众筹款已经突破2000万元。”李晓艳告诉TBO,只是众筹的核心主要不是因为资金问题,而是为了检测市场对青普行馆的态度。

白沙行馆的众筹项目

同时,青普扩展的脚步并不局限在国内。王功权介绍,青普正在跟英国一家企业谈并购事项,这家企业在欧美有1000多家精品酒店的品牌认证、120万家定制精品酒店、度假服务的国际会员。

“原本青普是想在通过这家企业来完成青普的国家化布局,但国家对于500万美金的以上的并购案审批比较困难,现在还在紧锣密鼓地谈判中。”王功权坦言青普在国际上还没有解决目的地体验的能力,但这也正是其潜力所在。

而在文化资源的扩张上,青普表示“将对属地文化中的人文内容会大规模挖掘,针对不变的文化建立人文内容、度假生活方式的内容模块,在将这些模块进行编号、体系化和系列化,构成不同的主题和度假内容,在同样文化覆盖的其他场景里落地。”

这当然是个异常庞大的工程。比如青普的“丽江扎染”、“纳西古乐”、“银器体验”等项目,就希望实现“编号后自由组合,未来入住花间堂的游客也可以进行预订体验。如此一来,青普就顺利成为这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

为了更好设计文化产品,王功权介绍,青普将通过建立诸子百家体系,与不同导师合作,将很哲学的“回到原初”落到具体的形式和产品、载体上。其中庞大的导师群亲自带队模式是成为产品最大的特点。高投入且巨量开发的在地课程和通用课程,为度假的人文特性提供了保障。

与叶永清同行大理产品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与叶永清同行大理”产品,就将与当代著名艺术家叶永清老师一起深度品读大理,“偶遇”韩湘宁、野夫等艺术家,体验大理的艺术生活。

庞大的导师群,带队模式是特点,巨量开发的在地课程和通用课程,有备而来的,高投入的,即度假的人文保障。

直观来看,青普的模式实现了在旅游、酒店、文化三方跨界,但问题在于,如此庞杂的体系在内部管理上该如何协调?可以想见的是,一旦管理失调,这样的体系只能说是一场灾难。

王功权对此也给出了自己的回答:公司的合伙人架构。

据了解,青普有10位高级合伙人,分别管理各自擅长的业务板块,每个环节有独立的团队负责,这其中包括刚刚入股的花间堂的两位高管。10位高级合伙人下面还有项目合伙人,形成了一整套合伙人机制。

“因为青普业务需要横跨旅游度假、线下精品酒店、文化三个不同的领域,所以需要更扁平化的管理方式,平行管理生态链上的各个环节,每个部分都享有更大的自主权。”王功权更透露,公司的最大股东是一家公司,协助管理各合伙人的期权,相比单打独斗,他更适应这种团体作战。

此外,据王功权介绍,公司有三个业务部门:场景经济业务中心、文创中心和社群中心,另有两个部门为这三个业务部门提供服务:场馆运营中心和规划建设中心。“未来,我们会尽最大努力打造我们自己的用户群。”

尽管这套管理体系仍还有待验证,但王功权似乎并不担心什么,青普也已经准备在业务推进上做更多的尝试了。

“线下,我们将会和一些价值观相同的机构合作,比如银行的私行、车友会、养老院等;而在线上,我们有一定数量的种子用户,并与其他倡导相似生活方式的机构进行线上合作。”李晓艳告诉TBO。

这意味着,青普已经做好的目标客群的划分,未来将与各公司相互导流,这其中就包括其A轮的领头公司——阳光保险集团的阳光融汇资本。王功权表示:“保险公司有一些客群与我们吻合,他们对客户群体也是有大数据支持的。”显然,这将是一个互惠互利的结果。

“2021年,我们希望是能够符合上市条件的。当然,不赚钱的企业是不可能上市的。至于什么时候我们有多大的销售收入,什么时候会挣钱,我们暂时不做这样的预估。”这是王功权对青普的最实质的期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