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GMIC】专访硅谷VC张璐:不追风口 更愿意找具有“不公平优势”的项目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GMIC】专访硅谷VC张璐:不追风口 更愿意找具有“不公平优势”的项目

风口和趋势并不是投资人所决定的,很多时候是由行业里的从业者决定的。而外界所炒作的热点,很可能是“越来越少的创业者在往里走”。

“我们从来不追风口,也不投社交游戏,O2O在硅谷很火的时候,我们在投技术类公司。当然,我们也没有投过VR和无人机。”4月28日,Fusion Fund创办人张璐在GMIC 2017(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接受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张璐的名字出现在福布斯最近公布的30位Under 30俊杰名单中,毕业于斯坦福大学材料科学工程学院,获得硕士学位。

此前,张璐曾经创立了一家医疗设备公司Acetone Inc.并成功退出。随后她成为10亿美元盘子的美国主流基金Fenox Venture Capital任投资合伙人,负责中后期的项目。

2014年,张璐在美国硅谷创办风险投资机构Fusion Fund(原NewGen Capital)将投资对准中早期科技创业市场。

在美国存在两大不同派系的投资人,一派是以华尔街分析师、由财务资讯背景的VC,另一派是有过创业经验VC。在张璐看来,有过创业经验的投资人能对产品技术、公司生命周期有更好的理解,因而做早中期投资有着天然优势,而数据分析师背景、MBA背景的投资人可能更擅长于大企业和中后期项目的投资。

Fusion Fund团队更多是来自于斯坦福大学有技术背景的校友,而技术创业出身的张璐将投资对准中早期科技项目,则是在自己更熟悉和擅长的领域作投资布局。

张璐介绍说,细分来看Fusion Fund主要投资在智能工业、人工智能、移动网络技术、医疗健康等4大版块,她表示,这也是目前她在硅谷所见到的“资本开始往技术上靠的趋势。”

“在整个经济下行的时候,技术的低成本化,数据获取增强,都是能使产品快速商业化的重要因素。”张璐称,这是资本转向技术投资的原因。

张璐说,Fusion Fund更倾向于投资人工智能2B的工业企业级应用,或者说能容易做到技术和商业链接的创业项目,如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工业医疗用的机器人等商业化比较明朗的点。

她举了个例子,Fusion Fund之前看的PARADOMICS纳米机器人项目,“有炫酷的技术和团队优势,但暂时看不到市场验证”,张璐解释说, “大家都喜欢,不一定付钱,大家需要才会买单。” 投资人看趋势产品,除了技术和团队,也需要看市场反馈。在跟进PARADOMICS项目半年之后,PARADOMICS找到了做帕金森老年痴呆治疗的商业化落脚点,“项目有技术前沿的一面,也有马上商业的一面,我们立马就投“,张璐称,这就是Fusion Fund的投资逻辑,而PARADOMICS随后也拿到了美国国防部2000万美金的融资。

以硅谷为核心的高科技公司逐渐形成包容的氛围,为了保持自己的创新和行业领先的地位,他们更愿意付合适的价格去收购这些新科技公司,“这也是美国现在很多大公司的商业逻辑”,像Facebook收购Instagram就是很好的证明”。在张璐看来,这让2B的技术项目更容易被并购,而资本也更容易退出。

当前一段时间内,Fusion Fund没有在国内布局的打算,张璐拎的很清楚,“我们在国内暂时还没有特别大的优势,也可能拿不到特别好的项目。”

“Fusion Fund不是特别愿意去追风口的一个基金”,张璐一再强调,他们的投资判断主要是来自和创业者的交互。通过创立一个数据库来分析每个阶段的创业者族群,“我们会去看,一个大的领域是越来越多的创业者进入,还是越来越少。如果是越来越少,可能就不是我们投资的方向。”

张璐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论,一定要比市场的反应还要稍微早半步,通过预先发现一小波优质的、已经研究行业多年的创业者,逐步往某个行业聚集,“它的基数不一定很大,但趋势是越来越多的人往里走”,Fusion Fund就会重点关注这个方向。

她觉得,风口和趋势并不是投资人所决定的,很多时候是由行业里的从业者决定的。而外界所炒作的热点,很多时候其实是“越来越少的创业者正在往里走”。

在选择投资什么样的项目时,张璐明确表示,更愿意去寻找具有“不公平优势”的项目。不公平指的是,技术上有门槛、资源网络的不公平优势、以及先发优势上的“不公平”,甚至公司创始人是连续创业者时也是一大优势,张璐说,如果这个企业没有不公平优势,它只是说能做得更快,会融到更多资本, “这可能不太能够说服我们,我们需要一些竞争对手没有办法突破的壁垒。”

Fusion Fund并没有给所投资的创业者做过画图像,但有洞察力(INSIGHT)的团队是他们所青睐的。

“这些比较成熟优质的创业者,他会想得会更长远,有意识地控制自己中早期的价格,项目估值反倒不会很高,也会更加理性地对市场进行反馈,再制定自己的价格”,而不是拿到很多钱可能一下就会膨胀起来,“进入一种上帝视角”,觉得能七天造世界,但到最后发现都推进不了。

不同阶段的公司创业者需要不同的考量点,“几百人的时候主要是产品、趋势、客户,但是到几千人的时候就要考虑公司的战略、文化和底蕴,不能只关注当下,而是要做长线考虑。” 张璐认为,有洞察力的创业者能在公司成长到一定阶段后,主动发现这些问题并进行适时的调整。

 “我自己做过公司,也非常讨厌投资人过来跟我指手划脚”,在投后管理风格上,张璐并不喜欢过多干涉和进行微观层面的控制,有些创业者对产品和公司管理很有想法,但却在与资本市场打交道时经验不足,有些人觉得融资节奏和产品进度是一致的,但事实上,“这也需要看市场的反馈” ,而Fusion Fund就会更多的在融资节奏上进行把控和帮助创业者在资源上进行对接。

有研究数据显示,国内创业项目多数是经过新三板、IPO进行资本退出,但在美国市场,90%的企业是通过收并购退出的。

即便作为中早期投资人,张璐不讳言Fusion也在探索资本退出的渠道。美国项目的投资并购活跃,一般项目市场平均估值在5000万~1亿美金左右,“这个价格,作为中早期投资人,可能一张支票进去时,它估值也就是几百万美金,它哪怕卖个3000万美金对于投资人来说也是很好的”,这也是当前很多美国中早期的投资会通过并购选择快速退出的渠道,而不用等到IPO。

张璐预测,在今年,美国的并购可能更活跃些,今年新上任的美国总统川普的新政策里,要求高科技企业把资金回笼,“除了自身发展,这些大企业都会把钱投放到并购市场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GMIC】专访硅谷VC张璐:不追风口 更愿意找具有“不公平优势”的项目

风口和趋势并不是投资人所决定的,很多时候是由行业里的从业者决定的。而外界所炒作的热点,很可能是“越来越少的创业者在往里走”。

“我们从来不追风口,也不投社交游戏,O2O在硅谷很火的时候,我们在投技术类公司。当然,我们也没有投过VR和无人机。”4月28日,Fusion Fund创办人张璐在GMIC 2017(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接受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张璐的名字出现在福布斯最近公布的30位Under 30俊杰名单中,毕业于斯坦福大学材料科学工程学院,获得硕士学位。

此前,张璐曾经创立了一家医疗设备公司Acetone Inc.并成功退出。随后她成为10亿美元盘子的美国主流基金Fenox Venture Capital任投资合伙人,负责中后期的项目。

2014年,张璐在美国硅谷创办风险投资机构Fusion Fund(原NewGen Capital)将投资对准中早期科技创业市场。

在美国存在两大不同派系的投资人,一派是以华尔街分析师、由财务资讯背景的VC,另一派是有过创业经验VC。在张璐看来,有过创业经验的投资人能对产品技术、公司生命周期有更好的理解,因而做早中期投资有着天然优势,而数据分析师背景、MBA背景的投资人可能更擅长于大企业和中后期项目的投资。

Fusion Fund团队更多是来自于斯坦福大学有技术背景的校友,而技术创业出身的张璐将投资对准中早期科技项目,则是在自己更熟悉和擅长的领域作投资布局。

张璐介绍说,细分来看Fusion Fund主要投资在智能工业、人工智能、移动网络技术、医疗健康等4大版块,她表示,这也是目前她在硅谷所见到的“资本开始往技术上靠的趋势。”

“在整个经济下行的时候,技术的低成本化,数据获取增强,都是能使产品快速商业化的重要因素。”张璐称,这是资本转向技术投资的原因。

张璐说,Fusion Fund更倾向于投资人工智能2B的工业企业级应用,或者说能容易做到技术和商业链接的创业项目,如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工业医疗用的机器人等商业化比较明朗的点。

她举了个例子,Fusion Fund之前看的PARADOMICS纳米机器人项目,“有炫酷的技术和团队优势,但暂时看不到市场验证”,张璐解释说, “大家都喜欢,不一定付钱,大家需要才会买单。” 投资人看趋势产品,除了技术和团队,也需要看市场反馈。在跟进PARADOMICS项目半年之后,PARADOMICS找到了做帕金森老年痴呆治疗的商业化落脚点,“项目有技术前沿的一面,也有马上商业的一面,我们立马就投“,张璐称,这就是Fusion Fund的投资逻辑,而PARADOMICS随后也拿到了美国国防部2000万美金的融资。

以硅谷为核心的高科技公司逐渐形成包容的氛围,为了保持自己的创新和行业领先的地位,他们更愿意付合适的价格去收购这些新科技公司,“这也是美国现在很多大公司的商业逻辑”,像Facebook收购Instagram就是很好的证明”。在张璐看来,这让2B的技术项目更容易被并购,而资本也更容易退出。

当前一段时间内,Fusion Fund没有在国内布局的打算,张璐拎的很清楚,“我们在国内暂时还没有特别大的优势,也可能拿不到特别好的项目。”

“Fusion Fund不是特别愿意去追风口的一个基金”,张璐一再强调,他们的投资判断主要是来自和创业者的交互。通过创立一个数据库来分析每个阶段的创业者族群,“我们会去看,一个大的领域是越来越多的创业者进入,还是越来越少。如果是越来越少,可能就不是我们投资的方向。”

张璐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论,一定要比市场的反应还要稍微早半步,通过预先发现一小波优质的、已经研究行业多年的创业者,逐步往某个行业聚集,“它的基数不一定很大,但趋势是越来越多的人往里走”,Fusion Fund就会重点关注这个方向。

她觉得,风口和趋势并不是投资人所决定的,很多时候是由行业里的从业者决定的。而外界所炒作的热点,很多时候其实是“越来越少的创业者正在往里走”。

在选择投资什么样的项目时,张璐明确表示,更愿意去寻找具有“不公平优势”的项目。不公平指的是,技术上有门槛、资源网络的不公平优势、以及先发优势上的“不公平”,甚至公司创始人是连续创业者时也是一大优势,张璐说,如果这个企业没有不公平优势,它只是说能做得更快,会融到更多资本, “这可能不太能够说服我们,我们需要一些竞争对手没有办法突破的壁垒。”

Fusion Fund并没有给所投资的创业者做过画图像,但有洞察力(INSIGHT)的团队是他们所青睐的。

“这些比较成熟优质的创业者,他会想得会更长远,有意识地控制自己中早期的价格,项目估值反倒不会很高,也会更加理性地对市场进行反馈,再制定自己的价格”,而不是拿到很多钱可能一下就会膨胀起来,“进入一种上帝视角”,觉得能七天造世界,但到最后发现都推进不了。

不同阶段的公司创业者需要不同的考量点,“几百人的时候主要是产品、趋势、客户,但是到几千人的时候就要考虑公司的战略、文化和底蕴,不能只关注当下,而是要做长线考虑。” 张璐认为,有洞察力的创业者能在公司成长到一定阶段后,主动发现这些问题并进行适时的调整。

 “我自己做过公司,也非常讨厌投资人过来跟我指手划脚”,在投后管理风格上,张璐并不喜欢过多干涉和进行微观层面的控制,有些创业者对产品和公司管理很有想法,但却在与资本市场打交道时经验不足,有些人觉得融资节奏和产品进度是一致的,但事实上,“这也需要看市场的反馈” ,而Fusion Fund就会更多的在融资节奏上进行把控和帮助创业者在资源上进行对接。

有研究数据显示,国内创业项目多数是经过新三板、IPO进行资本退出,但在美国市场,90%的企业是通过收并购退出的。

即便作为中早期投资人,张璐不讳言Fusion也在探索资本退出的渠道。美国项目的投资并购活跃,一般项目市场平均估值在5000万~1亿美金左右,“这个价格,作为中早期投资人,可能一张支票进去时,它估值也就是几百万美金,它哪怕卖个3000万美金对于投资人来说也是很好的”,这也是当前很多美国中早期的投资会通过并购选择快速退出的渠道,而不用等到IPO。

张璐预测,在今年,美国的并购可能更活跃些,今年新上任的美国总统川普的新政策里,要求高科技企业把资金回笼,“除了自身发展,这些大企业都会把钱投放到并购市场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