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马云和郭广昌的太极经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马云和郭广昌的太极经

对企业家而言,“太极”早已不再是运动本身,而是一个能不断开发的“集大成”IP。

图片来源:摄图网

马云爱武侠,众人皆知。

1988年马云大学毕业之初,他在西湖边上学会了杨氏太极拳,此后跟过的太极拳老师不下8位,至今已近30年。

“马云的一个愿望是,有朝一日大家评价他,会认为他首先是个太极拳大师,也曾创办过企业,像阿里巴巴、淘宝网。”马云的助手陈伟接受河南商报记者采访时曾称。

2009年初,陈伟接到马云指示“一定帮我找到全中国最好的太极拳老师”,见过无数人后,河南体育局的人向他们推荐了王战军。

王战军出生于太极拳的发源地“陈家沟”,父亲王西安是陈氏太极拳第十九代传人,也是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式太极拳传承人,名列陈式太极拳“四大金刚”之一。

王战军称,当时自己向往自由无拘的生活,所以认为父亲王西安更适合做马云的师父。

2009年4月,陈伟把王西安请到马云在三亚的度假别墅,教马云练了四天太极拳,传授了太极26式和许多不外传的练拳诀窍和实战技巧。同年10月,王西安第三次教马云练拳后,马云决定正式拜师。

马云和王西安师徒二人平时都非常忙,授课时间很难固定,不过,只要二人对上时间,基本上是四五天都在一起,每天上下午各练两个小时拳。有时候,王战军也会教授马云一些拳法。

马云经常会问“王老师,你和你儿子谁武艺更高一些?”“我年轻时有些东西老师不教,下的功夫多,有时候练到吐血。”

三年一小成,六年一中成,九年一大成。实际上,传统的太极拳极为复杂,王西安认为这是个漫长过程,“太极拳讲究的是外形和内气的结合,需要用时间来悟道。”

在王西安眼中,“马云人很聪明,悟性也好,但工作比较忙,应该处在第二阶段,在形和气的结合阶段。”

而王战军创出的太极三、六、九、十三式,打一遍三式仅需三五分钟,能锻炼身体协调性,长久练习还能防摔,这让企业家们易学易上手。

拜师第二年,马云便约同李连杰、王中军、沈国军等一帮好友到访陈家沟。同时,拜在“王家”门下的弟子还有地产界的任志强、刘晓光,以及为了拍摄电视剧《太极宗师》而学拳的明星吴京。

这可以归为以马云为代表的太极禅,而另一边,还有以郭广昌为代表的易太极。

易太极是黄忠达于2006年创办的一个以精英人士为目标客户的太极养生馆。如其名,意思就是“简单变通的太极”。

当时黄忠达还曾因为一段与学员练习太极推手的视频而备受“造假”的质疑,惹恼了多位太极拳传人和一大批太极爱好者,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也就是那段时期,郭广昌开始接触易太极。

网上流传得最多的一个说法是马云介绍郭广昌和黄忠达认识,他和这次被徐晓冬约战的师兄王占海了解易太极的标准化教学模式后,认同其对太极拳推广的价值。

另一个说法是郭广昌因为均瑶集团董事长的早逝而自己练起了太极,最后带领全公司的人练习和比赛。

而比起马云的繁忙,郭广昌的太极显得更为频繁。

在郭广昌的一篇自述里,他称自己在2012年做了两件“不务正业”的事,一是在上海世博会上组建了一个民企联合馆,另一个是每天花一个多小时练太极。

那时候,郭广昌几乎每天都练太极,后来再忙也会一周去两三次太极馆。工作间隙,郭广昌叫上司机去打上一套拳,如果出差没有场馆,他就会在酒店的空地上打一套,甚至通过打坐来练习,他认为“笔直地坐在椅子边缘上,气是很流畅的。”

在郭广昌看来,打太极不像高尔夫那么局限,不占用很大的地方,也不需要很多装备,更低碳,对锻炼身体也非常好。

2011年,郭广昌在华尔街搞了一场名为“中国动力-复星之夜”的品牌沟通会,在那次会议上,郭广昌向中美企业家推广太极。那年起,复星集团每年都会在纽约举办一场晚宴,作为保留节目之一,郭广昌会换上丝质太极服,表演一段太极。

郭广昌对推广太极不遗余力,在他的号召下,政商界人士开始加入。

他和马云一样,有自己门下的“拳友”,比如大华集团总经理金惠明、证大集团董事长戴志康、卢湾经济发展促进会会长周永平、友邦保险总经理张希凡等,易太极在全国也有了几百位企业家会员。

管理经

对这些企业家来说,太极“武”在强健身体,“文”则利于交际和管理。

马云曾讲述了他喜欢太极拳的理由:太极的阴和阳,物极必反,什么时候该收,什么时候该放,什么时候该化,什么时候该聚,这些东西跟企业管理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从道家悟出了领导力,从儒家明白了什么叫管理,从佛家学到了人怎么回到平凡。这些思想融会贯通,刚柔相济,就是太极。”马云把它融入到企业管理中,也就是他认为的企业管理的文化根基。

在马云认识王西安半年后,阿里巴巴开始开设太极拳班。 第一期报名的有400多人,第二期开课时,彭蕾等一众高管均成了学员。后来,马云干脆把太极拳固定为阿里巴巴的内训项目。

他认为通过太极文化消除同事们内心的焦躁,运用太极拳的快慢张弛化解互联网公司的高速运转节奏。

2011年,马云请来陈家沟5位拿过全国比赛冠军的陈氏太极拳高手王翠花、王帅等,将他们编入阿里巴巴体系,每周定期给员工培训。

王西安助手闫女士曾向河南商报记者介绍,“定期培训雷打不动,凡因公务缺席的,都要在周六定期补课。甚至,新员工入职时会被要求打一段太极拳,依拳法看意境定去留。”

时至今日,阿里的社团“太极派”每天都会组织太极拳练习,这已经成为一种文化。

后来,马云称自己越学太极越发现,做企业无论是企业内部管理,跟员工的管理,跟客户,跟竞争对手的关系几乎完全按照太极的宗旨。

比起阿里“全员式”的推广太极,复星显得个人化很多,更像是一种员工福利。

复星集团人力资源总监戎翔介绍,复星多元化福利体系的一个最大特色是利用复星自有的产业资源,例如健身方面可以选择星之健身和易太极锻炼。

而郭广昌自身已经将太极拳打到第83式,在年会上表演太极,是他的保留节目。他认为练习太极拳的最高境界,是要把太极的理念融入到企业管理中,避实就虚、通汇圆融。

郭广昌如此描述太极理念,“中国有句古话,叫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作为在市场经济中打拼出来的民营企业,我们不仅重视追求利润,亦推崇一种和谐共存、生生不息的境界。”

在复星,每年会经历很多收购兼并案,复星集团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孙静曾谈到太极文化对此的影响。“在复星我们有一个更高阶的词语叫做协同,只要是以后能转化为业务发展的动力的所有行为方式,都是鼓励并且提倡的,所以内部允许短期灰色地带和模糊状态的存在,这和复星提倡的太极文化也有关系。”

因此,曾有媒体将郭广昌的投资思路与太极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理念契合在一起。

在进行艰难的并购交易谈判时,会议间隙郭广昌不由自主地打起太极。“太极讲究的不是先发制人,而是后发制人,在体会某种变化之后反应要比别人快。从投资的角度来说,一个人不可能总是比市场快很多,因为人的智力和眼界都是有限的。但是,你可以在看到这种变化的时候,感受比别人快一点,敢于在变化时作决定。”

更到细节上,郭广昌觉得自己很容易烦燥,包括他的创业团队也一样,忍不住就会骂人。这很不好。“我们身体内的火气很旺,我们需要修身养性、需要修炼自己。 ”

“我觉得太极不仅是一种文化、一种哲学,也是一种修养。”郭广昌说。

清华大学国学中国管理研究室副主任许文胜则将此理论化。许文胜教授了10年太极管理的课,有十五万学生,大都是企业的一把手,他专门有一门课就是如何用太极的原理管理企业。

许文胜认为,太极是一个制服竞争对手和平衡内部管理上的思维方式,扎根于中国的文化土壤,是属于并适合中国企业的管理方式。

太极青城派掌门人刘绥滨则更直接,“太极讲平衡,你心情不平衡了,身体一定出乱子;企业内部管理不平衡了,那企业一定出乱子。”

从2008年起,刘绥滨就忽然发现自己给企业讲太极课的次数变多了。之前他一年出去给企业讲太极的次数大约是三四次,2008年那年有三四十次了,现在,他一年出去讲课的次数大约有三百次。

生意经

严格说起来,黄忠达发现企业家对太极的需求的时间,比马云和郭广昌都早。

和王西安不同,黄忠达不是太极拳正宗门派传人,他原是一名散打运动员。2000年,黄忠达开始接触太极拳,靠拜师和自学有所成。在读高级管理咨询师培训课程期间,他发现太极拳有市场需求。

在企业家圈子里普遍存在一种“亚健康”的状况,黄忠达认为太极拳能起到按摩五脏六腑,疏通奇经八脉、平衡气血的功效,从而预防疾病,强身健体,但企业老总们不愿意在公园里跟着老头老太练,他们需要一个更高档次的场所。

于是黄忠达将陈式太极拳编创了由易到难的套路组合,从5式到8式再到13式,层层递进形成一整套标准的教学方案。

2006年,得到陈式太极拳掌门人陈小旺的授权后,黄忠达成立了以后者名字命名的上海陈式太极拳陈小旺拳术研究会,并在上海体育场开办了全国首家太极养生馆“易太极养生馆”,目标客户定位是精英人士。

2010年,郭广昌在学习易太极不久后,便投资了易太极,成立上海易星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复星集团占股51%,黄忠达占股20%,主打集太极养生和文化智慧交流平台于一体的高端品牌。

这号称复星众多投资项目中唯一一个没有经过商业论证、不求商业回报的项目,但事实上,郭广昌已经是它的深度用户。

之后,易太极开启连锁化经营,养生馆、精粹馆已经分布在上海、北京、杭州、成都、南京等一线城市,未来还会向更多的城市扩展。

并且,易太极的收费不菲。一张易太极课程收费单的显示,一个月的课程包括14000元的培训费、8000元住宿费、4000元餐费,以及9000元的报名费、教材费、考试费、取证费,共计35000元。

另外,易太极北京和上海的会所有5万/年和10万/年两档,其他拳馆的大班教学收费在几千块钱。

比起郭广昌,马云的太极版图显得更加多元化。

同样在2010年,马云约上李连杰、王中军、沈国军等一帮企业家好友,到陈家沟考察,说服了王战海一起合伙创办“太极禅院”。

当时,王战海在为推广太极而苦恼,马云对他说:“我是个企业家,不是太极高手,但我又是爱好者;你是太极高手,不是企业家,你办武术院影响的也只是部分人,我们可以联手成立公司,通过市场运作方式推动太极文化影响更多人。”

王战海觉得马云是真想推动太极文化,便答应了,“你的头脑比较活,也想推动太极文化,那我们就一起做吧。”

随后,王战海跟马云去了杭州,这段时间,马云将他引入了政商圈,收了云锋基金发起人虞峰、泰山会会长林荣强、哈尔滨红太阳健康产业集团董事长冯玉良等弟子。

另一边,原本马云找到李连杰是想拍一部太极电影,马云连演员都计划了,让华谊兄弟拍,李连杰演杨露禅,吉利汽车李书福演街头拉车的,史玉柱演算卦的,朱新礼卖水果,沈国军演王爷,范冰冰、李冰冰演左右丫鬟,自己当账房先生。

但电影还没开始投拍,马云却先将太极进行了产业化运营。

李连杰曾公开表示,“美国有橄榄球,印度有瑜伽,瑜伽流行了许多年,中国却没有一个标志性的体育项目。中国几千年前就有了太极,它可以平衡时间、速度与生命,但现在太极被看成老年人的运动,这是一种误解和浪费,我们要把太极变得时尚起来,太极也能制造和瑜伽一样的商业价值。”

2011年,马云、王战海和李连杰一起注册了太极禅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工商登记资料显示,太极禅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最大的股东是在海外注册的国际太极禅集团有限公司,马云任董事,李连杰是CEO,王战海负责太极文化产品和服务开发。

业务范围包括太极禅文化研究院、太极课程研发及培训、生活美学课程培训、禅修课程培训、太极禅生活馆加盟、衍生品开发及授权、青少年公益教学等。

最主要的培训课程体系中有太极禅学堂、日常课程和万企健康行,日常课程有太极云手、太极FIT、传统太极、禅修、茶道、香道、花道、书法、古琴等禅意生活美学。

按照三人最初的计划,太极禅是一种生活方式,拳法套路以简单易学、时尚、标准化、可复制为特色,目标消费者是年轻白领。

李连杰在太极禅启动的这五年里,花大量时间考察了现代健身体系是如何形成,特别是瑜伽、跆拳道这类全球流行健身方式是如何发展壮大,试图复制到太极禅上,再利用自身资源将其产业化范围扩大。

2012年,太极禅和《英才》杂志社共同创办《太极禅》杂志,主打面向社会精英阶层的太极文化生活类读本;2014年,太极禅启动了青少年公益教学活动,2015年,太极禅参加了加拿大规模最大的年度健身交流大会,第一次在国际舞台登陆。

而马云和李连杰一直没有投拍的太极电影,也转由马云参投的华谊完成。2012年,华谊2.2亿拍摄了电影《太极》,王中磊任制片人,陈国富监制,冯德伦执导,汇集了梁家辉、彭于晏、舒淇等当红明星。

2016年,太极禅又成立了太极禅文化研究院,推出了专门面向企业家的《太极悟道》课程。这些课程同样价值不菲,全年六次课程,每次三天,报名学费达到99800元每年每人。

这已经不仅是在将太极商业化运营,更是成为他们的高级社交圈子。

当然,马云和李连杰对太极的包装和商业化运作也遭到过质疑。

最初,李连杰曾找到广东武术套路队太极拳教练、“太极王子”王二平探讨太极的推广思路。他们都曾是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李连杰专长是长拳,王二平是太极拳。

后来,王二平在广州日报的采访中透露了一些他们当时的想法,“太极禅推广的那套东西不叫太极拳,也不叫太极禅,动作方面的内容叫云手。云手是太极拳的一个基本动作,就是继承传统太极拳的东西,同时添加一些时尚健身的内容。”

而在广州做陈式太极拳培训20多年的张晓武则直指,“马云式太极拳”在本质上就是时尚健身馆,只是打着太极拳的旗号玩玩新意思罢了,硬件不错,软件不行,很难请到高水平的太极拳人才去教学,到头来也就成了不伦不类的东西,与太极拳并无真正关系,更谈不上推广太极。

王二平也侧面证实了这点,因为太极禅公司没有叫太极拳,而是叫“云手”,王二平才帮他们做(推广思路),“因为不叫太极拳,才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加上一些新的东西。” 

但显然,对企业家而言,“太极”早已不再是运动本身,而是一个能不断开发的“集大成”IP。

(编注:部分信息来自中国企业家、华西都市报、广州日报等媒体报道)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马云和郭广昌的太极经

对企业家而言,“太极”早已不再是运动本身,而是一个能不断开发的“集大成”IP。

图片来源:摄图网

马云爱武侠,众人皆知。

1988年马云大学毕业之初,他在西湖边上学会了杨氏太极拳,此后跟过的太极拳老师不下8位,至今已近30年。

“马云的一个愿望是,有朝一日大家评价他,会认为他首先是个太极拳大师,也曾创办过企业,像阿里巴巴、淘宝网。”马云的助手陈伟接受河南商报记者采访时曾称。

2009年初,陈伟接到马云指示“一定帮我找到全中国最好的太极拳老师”,见过无数人后,河南体育局的人向他们推荐了王战军。

王战军出生于太极拳的发源地“陈家沟”,父亲王西安是陈氏太极拳第十九代传人,也是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式太极拳传承人,名列陈式太极拳“四大金刚”之一。

王战军称,当时自己向往自由无拘的生活,所以认为父亲王西安更适合做马云的师父。

2009年4月,陈伟把王西安请到马云在三亚的度假别墅,教马云练了四天太极拳,传授了太极26式和许多不外传的练拳诀窍和实战技巧。同年10月,王西安第三次教马云练拳后,马云决定正式拜师。

马云和王西安师徒二人平时都非常忙,授课时间很难固定,不过,只要二人对上时间,基本上是四五天都在一起,每天上下午各练两个小时拳。有时候,王战军也会教授马云一些拳法。

马云经常会问“王老师,你和你儿子谁武艺更高一些?”“我年轻时有些东西老师不教,下的功夫多,有时候练到吐血。”

三年一小成,六年一中成,九年一大成。实际上,传统的太极拳极为复杂,王西安认为这是个漫长过程,“太极拳讲究的是外形和内气的结合,需要用时间来悟道。”

在王西安眼中,“马云人很聪明,悟性也好,但工作比较忙,应该处在第二阶段,在形和气的结合阶段。”

而王战军创出的太极三、六、九、十三式,打一遍三式仅需三五分钟,能锻炼身体协调性,长久练习还能防摔,这让企业家们易学易上手。

拜师第二年,马云便约同李连杰、王中军、沈国军等一帮好友到访陈家沟。同时,拜在“王家”门下的弟子还有地产界的任志强、刘晓光,以及为了拍摄电视剧《太极宗师》而学拳的明星吴京。

这可以归为以马云为代表的太极禅,而另一边,还有以郭广昌为代表的易太极。

易太极是黄忠达于2006年创办的一个以精英人士为目标客户的太极养生馆。如其名,意思就是“简单变通的太极”。

当时黄忠达还曾因为一段与学员练习太极推手的视频而备受“造假”的质疑,惹恼了多位太极拳传人和一大批太极爱好者,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也就是那段时期,郭广昌开始接触易太极。

网上流传得最多的一个说法是马云介绍郭广昌和黄忠达认识,他和这次被徐晓冬约战的师兄王占海了解易太极的标准化教学模式后,认同其对太极拳推广的价值。

另一个说法是郭广昌因为均瑶集团董事长的早逝而自己练起了太极,最后带领全公司的人练习和比赛。

而比起马云的繁忙,郭广昌的太极显得更为频繁。

在郭广昌的一篇自述里,他称自己在2012年做了两件“不务正业”的事,一是在上海世博会上组建了一个民企联合馆,另一个是每天花一个多小时练太极。

那时候,郭广昌几乎每天都练太极,后来再忙也会一周去两三次太极馆。工作间隙,郭广昌叫上司机去打上一套拳,如果出差没有场馆,他就会在酒店的空地上打一套,甚至通过打坐来练习,他认为“笔直地坐在椅子边缘上,气是很流畅的。”

在郭广昌看来,打太极不像高尔夫那么局限,不占用很大的地方,也不需要很多装备,更低碳,对锻炼身体也非常好。

2011年,郭广昌在华尔街搞了一场名为“中国动力-复星之夜”的品牌沟通会,在那次会议上,郭广昌向中美企业家推广太极。那年起,复星集团每年都会在纽约举办一场晚宴,作为保留节目之一,郭广昌会换上丝质太极服,表演一段太极。

郭广昌对推广太极不遗余力,在他的号召下,政商界人士开始加入。

他和马云一样,有自己门下的“拳友”,比如大华集团总经理金惠明、证大集团董事长戴志康、卢湾经济发展促进会会长周永平、友邦保险总经理张希凡等,易太极在全国也有了几百位企业家会员。

管理经

对这些企业家来说,太极“武”在强健身体,“文”则利于交际和管理。

马云曾讲述了他喜欢太极拳的理由:太极的阴和阳,物极必反,什么时候该收,什么时候该放,什么时候该化,什么时候该聚,这些东西跟企业管理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从道家悟出了领导力,从儒家明白了什么叫管理,从佛家学到了人怎么回到平凡。这些思想融会贯通,刚柔相济,就是太极。”马云把它融入到企业管理中,也就是他认为的企业管理的文化根基。

在马云认识王西安半年后,阿里巴巴开始开设太极拳班。 第一期报名的有400多人,第二期开课时,彭蕾等一众高管均成了学员。后来,马云干脆把太极拳固定为阿里巴巴的内训项目。

他认为通过太极文化消除同事们内心的焦躁,运用太极拳的快慢张弛化解互联网公司的高速运转节奏。

2011年,马云请来陈家沟5位拿过全国比赛冠军的陈氏太极拳高手王翠花、王帅等,将他们编入阿里巴巴体系,每周定期给员工培训。

王西安助手闫女士曾向河南商报记者介绍,“定期培训雷打不动,凡因公务缺席的,都要在周六定期补课。甚至,新员工入职时会被要求打一段太极拳,依拳法看意境定去留。”

时至今日,阿里的社团“太极派”每天都会组织太极拳练习,这已经成为一种文化。

后来,马云称自己越学太极越发现,做企业无论是企业内部管理,跟员工的管理,跟客户,跟竞争对手的关系几乎完全按照太极的宗旨。

比起阿里“全员式”的推广太极,复星显得个人化很多,更像是一种员工福利。

复星集团人力资源总监戎翔介绍,复星多元化福利体系的一个最大特色是利用复星自有的产业资源,例如健身方面可以选择星之健身和易太极锻炼。

而郭广昌自身已经将太极拳打到第83式,在年会上表演太极,是他的保留节目。他认为练习太极拳的最高境界,是要把太极的理念融入到企业管理中,避实就虚、通汇圆融。

郭广昌如此描述太极理念,“中国有句古话,叫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作为在市场经济中打拼出来的民营企业,我们不仅重视追求利润,亦推崇一种和谐共存、生生不息的境界。”

在复星,每年会经历很多收购兼并案,复星集团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孙静曾谈到太极文化对此的影响。“在复星我们有一个更高阶的词语叫做协同,只要是以后能转化为业务发展的动力的所有行为方式,都是鼓励并且提倡的,所以内部允许短期灰色地带和模糊状态的存在,这和复星提倡的太极文化也有关系。”

因此,曾有媒体将郭广昌的投资思路与太极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理念契合在一起。

在进行艰难的并购交易谈判时,会议间隙郭广昌不由自主地打起太极。“太极讲究的不是先发制人,而是后发制人,在体会某种变化之后反应要比别人快。从投资的角度来说,一个人不可能总是比市场快很多,因为人的智力和眼界都是有限的。但是,你可以在看到这种变化的时候,感受比别人快一点,敢于在变化时作决定。”

更到细节上,郭广昌觉得自己很容易烦燥,包括他的创业团队也一样,忍不住就会骂人。这很不好。“我们身体内的火气很旺,我们需要修身养性、需要修炼自己。 ”

“我觉得太极不仅是一种文化、一种哲学,也是一种修养。”郭广昌说。

清华大学国学中国管理研究室副主任许文胜则将此理论化。许文胜教授了10年太极管理的课,有十五万学生,大都是企业的一把手,他专门有一门课就是如何用太极的原理管理企业。

许文胜认为,太极是一个制服竞争对手和平衡内部管理上的思维方式,扎根于中国的文化土壤,是属于并适合中国企业的管理方式。

太极青城派掌门人刘绥滨则更直接,“太极讲平衡,你心情不平衡了,身体一定出乱子;企业内部管理不平衡了,那企业一定出乱子。”

从2008年起,刘绥滨就忽然发现自己给企业讲太极课的次数变多了。之前他一年出去给企业讲太极的次数大约是三四次,2008年那年有三四十次了,现在,他一年出去讲课的次数大约有三百次。

生意经

严格说起来,黄忠达发现企业家对太极的需求的时间,比马云和郭广昌都早。

和王西安不同,黄忠达不是太极拳正宗门派传人,他原是一名散打运动员。2000年,黄忠达开始接触太极拳,靠拜师和自学有所成。在读高级管理咨询师培训课程期间,他发现太极拳有市场需求。

在企业家圈子里普遍存在一种“亚健康”的状况,黄忠达认为太极拳能起到按摩五脏六腑,疏通奇经八脉、平衡气血的功效,从而预防疾病,强身健体,但企业老总们不愿意在公园里跟着老头老太练,他们需要一个更高档次的场所。

于是黄忠达将陈式太极拳编创了由易到难的套路组合,从5式到8式再到13式,层层递进形成一整套标准的教学方案。

2006年,得到陈式太极拳掌门人陈小旺的授权后,黄忠达成立了以后者名字命名的上海陈式太极拳陈小旺拳术研究会,并在上海体育场开办了全国首家太极养生馆“易太极养生馆”,目标客户定位是精英人士。

2010年,郭广昌在学习易太极不久后,便投资了易太极,成立上海易星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复星集团占股51%,黄忠达占股20%,主打集太极养生和文化智慧交流平台于一体的高端品牌。

这号称复星众多投资项目中唯一一个没有经过商业论证、不求商业回报的项目,但事实上,郭广昌已经是它的深度用户。

之后,易太极开启连锁化经营,养生馆、精粹馆已经分布在上海、北京、杭州、成都、南京等一线城市,未来还会向更多的城市扩展。

并且,易太极的收费不菲。一张易太极课程收费单的显示,一个月的课程包括14000元的培训费、8000元住宿费、4000元餐费,以及9000元的报名费、教材费、考试费、取证费,共计35000元。

另外,易太极北京和上海的会所有5万/年和10万/年两档,其他拳馆的大班教学收费在几千块钱。

比起郭广昌,马云的太极版图显得更加多元化。

同样在2010年,马云约上李连杰、王中军、沈国军等一帮企业家好友,到陈家沟考察,说服了王战海一起合伙创办“太极禅院”。

当时,王战海在为推广太极而苦恼,马云对他说:“我是个企业家,不是太极高手,但我又是爱好者;你是太极高手,不是企业家,你办武术院影响的也只是部分人,我们可以联手成立公司,通过市场运作方式推动太极文化影响更多人。”

王战海觉得马云是真想推动太极文化,便答应了,“你的头脑比较活,也想推动太极文化,那我们就一起做吧。”

随后,王战海跟马云去了杭州,这段时间,马云将他引入了政商圈,收了云锋基金发起人虞峰、泰山会会长林荣强、哈尔滨红太阳健康产业集团董事长冯玉良等弟子。

另一边,原本马云找到李连杰是想拍一部太极电影,马云连演员都计划了,让华谊兄弟拍,李连杰演杨露禅,吉利汽车李书福演街头拉车的,史玉柱演算卦的,朱新礼卖水果,沈国军演王爷,范冰冰、李冰冰演左右丫鬟,自己当账房先生。

但电影还没开始投拍,马云却先将太极进行了产业化运营。

李连杰曾公开表示,“美国有橄榄球,印度有瑜伽,瑜伽流行了许多年,中国却没有一个标志性的体育项目。中国几千年前就有了太极,它可以平衡时间、速度与生命,但现在太极被看成老年人的运动,这是一种误解和浪费,我们要把太极变得时尚起来,太极也能制造和瑜伽一样的商业价值。”

2011年,马云、王战海和李连杰一起注册了太极禅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工商登记资料显示,太极禅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最大的股东是在海外注册的国际太极禅集团有限公司,马云任董事,李连杰是CEO,王战海负责太极文化产品和服务开发。

业务范围包括太极禅文化研究院、太极课程研发及培训、生活美学课程培训、禅修课程培训、太极禅生活馆加盟、衍生品开发及授权、青少年公益教学等。

最主要的培训课程体系中有太极禅学堂、日常课程和万企健康行,日常课程有太极云手、太极FIT、传统太极、禅修、茶道、香道、花道、书法、古琴等禅意生活美学。

按照三人最初的计划,太极禅是一种生活方式,拳法套路以简单易学、时尚、标准化、可复制为特色,目标消费者是年轻白领。

李连杰在太极禅启动的这五年里,花大量时间考察了现代健身体系是如何形成,特别是瑜伽、跆拳道这类全球流行健身方式是如何发展壮大,试图复制到太极禅上,再利用自身资源将其产业化范围扩大。

2012年,太极禅和《英才》杂志社共同创办《太极禅》杂志,主打面向社会精英阶层的太极文化生活类读本;2014年,太极禅启动了青少年公益教学活动,2015年,太极禅参加了加拿大规模最大的年度健身交流大会,第一次在国际舞台登陆。

而马云和李连杰一直没有投拍的太极电影,也转由马云参投的华谊完成。2012年,华谊2.2亿拍摄了电影《太极》,王中磊任制片人,陈国富监制,冯德伦执导,汇集了梁家辉、彭于晏、舒淇等当红明星。

2016年,太极禅又成立了太极禅文化研究院,推出了专门面向企业家的《太极悟道》课程。这些课程同样价值不菲,全年六次课程,每次三天,报名学费达到99800元每年每人。

这已经不仅是在将太极商业化运营,更是成为他们的高级社交圈子。

当然,马云和李连杰对太极的包装和商业化运作也遭到过质疑。

最初,李连杰曾找到广东武术套路队太极拳教练、“太极王子”王二平探讨太极的推广思路。他们都曾是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李连杰专长是长拳,王二平是太极拳。

后来,王二平在广州日报的采访中透露了一些他们当时的想法,“太极禅推广的那套东西不叫太极拳,也不叫太极禅,动作方面的内容叫云手。云手是太极拳的一个基本动作,就是继承传统太极拳的东西,同时添加一些时尚健身的内容。”

而在广州做陈式太极拳培训20多年的张晓武则直指,“马云式太极拳”在本质上就是时尚健身馆,只是打着太极拳的旗号玩玩新意思罢了,硬件不错,软件不行,很难请到高水平的太极拳人才去教学,到头来也就成了不伦不类的东西,与太极拳并无真正关系,更谈不上推广太极。

王二平也侧面证实了这点,因为太极禅公司没有叫太极拳,而是叫“云手”,王二平才帮他们做(推广思路),“因为不叫太极拳,才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加上一些新的东西。” 

但显然,对企业家而言,“太极”早已不再是运动本身,而是一个能不断开发的“集大成”IP。

(编注:部分信息来自中国企业家、华西都市报、广州日报等媒体报道)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