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上海自贸区升级 对标最高标准建设“三区一堡”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海自贸区升级 对标最高标准建设“三区一堡”

全改方案立足“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需要和上海优势资源条件,把握中国对外投资已经超过吸引外资的历史性转折点,提出打造新平台、新载体和新枢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作为中国自由贸易区的首个试验地,上海自贸试验区在仅三年运作后,即开始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的自由贸易区。

国务院今年3月底公布的《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下称全改方案)明确了上述目标,到2020年,上海自贸试验区要率先建设成为国际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

上海自贸试验区正在承担起新的国家使命。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上海要在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上有新作为,发挥先发优势,率先建立同国际投资和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亮明中国向世界全方位开放的鲜明态度。

界面新闻从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了解到,目前,全面实施全改方案的98项改革任务和2017年的24项重点工作已经启动,包括“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方案、自由贸易港区建设方案等有望年内出台。

三区一堡新定位

根据全改方案,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功能定位被确定为“三区一堡”,其中“三区”分别为建设开放和创新融为一体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风险压力测试区以及打造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先行区。“一堡”则是要将自贸区构建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的桥头堡。

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朱民介绍,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的“桥头堡”,是中央对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最新定位。

从2014年起,中国对外投资规模超过吸引外资规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全年共对全球164个国家和地区的7961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11299.2亿元人民币,折合1701.1亿美元,同比增长44.1%。

上海自贸试验区目前也已经成为全国各地企业走出去的桥头堡,截至去年底,已经办结境外投资项目累计1577个,其中中方投资额累计546多亿美元。

朱民表示,全改方案立足“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需要和上海优势资源条件,把握中国对外投资已经超过吸引外资的历史性转折点,提出打造新平台、新载体和新枢纽。

具体而言,未来三年上海自贸试验区在服务“一带一路”方面,将建立综合性对外投资促进机构、产权交易中心与技术转移平台以及境外投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三大开放合作平台;以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为载体,推进贸易信息互换和服务共享,使“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把上海港建设成为连接国内外重点口岸的亚太供应链中心枢纽,建立境外资本与境内资产的对接纽带,探索离岸税制安排,成为“一带一路”市场要素资源配置的枢纽。

其中,离岸税制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三版方案中都被提出,显示出其重要性。为推动离岸业务发展,很多国家都有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如法国企业到了海外就执行当地税收制度,日本为鼓励海外资产回流到国内,也制定了专门的离岸税收政策。

朱民透露,上海自贸试验区离岸税制安排的方向是增强对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力度,使企业在海外投资中更具国际竞争力。目前,离岸税制改革已经有初步进展,依托服务贸易创新试点政策,上海自贸试验区在研发、中医药等四个领域已经拓展了税制范围,参照15%的所得税税率执行。下一步,将进一步拓展能够享受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领域的范围,同时在离岸税制具体实施方法上积极探索研究。

便利化到自由化

与2013年、2015年的两版改革方案相比,被称为上海自贸试验区3.0版本的全改方案,将此前的“投资贸易便利化”更新为“投资贸易自由化”,是此版方案最大的亮点之一。

朱民表示,全改方案提出了面向2020年的新一轮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的目标体系,核心是进一步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其中,“投资贸易自由”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推进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新高度。

对外开放中,还将坚持“规则开放透明”,这与2016年杭州峰会上首次提出的《G20全球投资指导原则》中有关投资开放、透明度等要求一致,也与2015年中国正式批准、2017年2月正式生效的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的目标一致。

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申卫华表示,在对外开放领域,上海自贸试验区已经实施了世界贸易组织12个服务部门中的11个部门对外开放,在此基础上,将在电信、互联网、文化、文物、航运服务等专业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等领域进一步放宽投资准入,成熟一项推出一项。

在贸易便利化领域,上海自贸试验区将全面推进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的40项条款,在已经实施38项的基础上,完成剩余2项的便利化试点任务。

跨境服务贸易管理模式创新也是此次全改方案的重点突破任务。申卫华说,中国服务贸易总体上还处于逆差状态,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还处于竞争劣势。国家主管部门支持在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探索跨境服务贸易领域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通过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和推动跨境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培育服务贸易的新增长点,优化服务贸易结构。相关工作正在抓紧启动。

此外,全改方案还提出将设立自由贸易港区。国际成熟的自由贸易港区包含若干共性特点,如高度开放和高效监管相结合、政府与企业建立合作型的管理关系、拥有具备全球结算功能且便利的运输条件、空港与海港相结合等。据了解,按照国务院批复的方案框架,今年年底前上海将形成自由港的建设方案。

在金融领域,重点是积极有序推进实施“金改40条”。此外,全改方案将继续深化金融国际化建设,提出了构建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体系和人民币全球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开放环境下的金融监管。

改革联动

此次全改方案明确,各项改革试点任务具备条件的在浦东新区范围内全面实施,或在全市推广试验。

朱民表示,这是落实中央对上海提出的加强区内改革与全市改革联动,自贸试验区建设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联动的建设要求的制度性安排。

上海自贸试验区扩区后,管委会与浦东新区政府合署办公,自贸试验区与浦东新区一体化运作的体制机制,在全国各自贸试验区的推进架构中具有独特性,是上海自贸试验区能够取得更多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的有利条件。

除了与政府改革联动外,在创新领域,全改方案进一步聚焦上海自贸试验区与张江自主创新区的“双自联动”。

据统计,国家新药研发机构有30%来自张江,国家每年用于新药开发总预算的30%投入张江,全国一类创新药有30%产自张江。不过,在生物医药研发中,企业普遍会遇到特殊材料进出境的问题,有些材料会被频繁使用,进出境的过程相当繁琐。为进一步提高张江药谷的国际竞争力,全改方案提出进一步优化生物医药全球协同研发的试验用特殊物品准入许可,完善准入许可内容和方式。

集成电路产业是国际竞争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自贸试验区集聚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同步竞争能力的优秀企业。从集成电路产业的国际化性质出发,全改方案也提出完善涵盖集成电路设计、制造、测试、封装全产业链的海关监管模式。

当前,上海正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全球视野引进高端人才是重中之重。上海的两院院士占全国1/10,知名专家占全国15%,在沪常住外国专家占全国1/6,为配合科创中心建设,全改方案提出从市场经济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和人才发展流动规律出发,建立涵盖签证、出入境、停居留、创新创业等国际高标准的人才政策体系。

知识产权是创新的核心和基础。全改方案提出把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结合起来,通过上海自贸试验区的优势产业为载体,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的全链条,同时,为对接21世纪新议题,提出了探索互联网、大数据等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海自贸区升级 对标最高标准建设“三区一堡”

全改方案立足“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需要和上海优势资源条件,把握中国对外投资已经超过吸引外资的历史性转折点,提出打造新平台、新载体和新枢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作为中国自由贸易区的首个试验地,上海自贸试验区在仅三年运作后,即开始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的自由贸易区。

国务院今年3月底公布的《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下称全改方案)明确了上述目标,到2020年,上海自贸试验区要率先建设成为国际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

上海自贸试验区正在承担起新的国家使命。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上海要在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上有新作为,发挥先发优势,率先建立同国际投资和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亮明中国向世界全方位开放的鲜明态度。

界面新闻从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了解到,目前,全面实施全改方案的98项改革任务和2017年的24项重点工作已经启动,包括“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方案、自由贸易港区建设方案等有望年内出台。

三区一堡新定位

根据全改方案,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功能定位被确定为“三区一堡”,其中“三区”分别为建设开放和创新融为一体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风险压力测试区以及打造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先行区。“一堡”则是要将自贸区构建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的桥头堡。

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朱民介绍,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的“桥头堡”,是中央对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最新定位。

从2014年起,中国对外投资规模超过吸引外资规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全年共对全球164个国家和地区的7961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11299.2亿元人民币,折合1701.1亿美元,同比增长44.1%。

上海自贸试验区目前也已经成为全国各地企业走出去的桥头堡,截至去年底,已经办结境外投资项目累计1577个,其中中方投资额累计546多亿美元。

朱民表示,全改方案立足“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需要和上海优势资源条件,把握中国对外投资已经超过吸引外资的历史性转折点,提出打造新平台、新载体和新枢纽。

具体而言,未来三年上海自贸试验区在服务“一带一路”方面,将建立综合性对外投资促进机构、产权交易中心与技术转移平台以及境外投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三大开放合作平台;以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为载体,推进贸易信息互换和服务共享,使“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把上海港建设成为连接国内外重点口岸的亚太供应链中心枢纽,建立境外资本与境内资产的对接纽带,探索离岸税制安排,成为“一带一路”市场要素资源配置的枢纽。

其中,离岸税制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三版方案中都被提出,显示出其重要性。为推动离岸业务发展,很多国家都有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如法国企业到了海外就执行当地税收制度,日本为鼓励海外资产回流到国内,也制定了专门的离岸税收政策。

朱民透露,上海自贸试验区离岸税制安排的方向是增强对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力度,使企业在海外投资中更具国际竞争力。目前,离岸税制改革已经有初步进展,依托服务贸易创新试点政策,上海自贸试验区在研发、中医药等四个领域已经拓展了税制范围,参照15%的所得税税率执行。下一步,将进一步拓展能够享受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领域的范围,同时在离岸税制具体实施方法上积极探索研究。

便利化到自由化

与2013年、2015年的两版改革方案相比,被称为上海自贸试验区3.0版本的全改方案,将此前的“投资贸易便利化”更新为“投资贸易自由化”,是此版方案最大的亮点之一。

朱民表示,全改方案提出了面向2020年的新一轮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的目标体系,核心是进一步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其中,“投资贸易自由”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推进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新高度。

对外开放中,还将坚持“规则开放透明”,这与2016年杭州峰会上首次提出的《G20全球投资指导原则》中有关投资开放、透明度等要求一致,也与2015年中国正式批准、2017年2月正式生效的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的目标一致。

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申卫华表示,在对外开放领域,上海自贸试验区已经实施了世界贸易组织12个服务部门中的11个部门对外开放,在此基础上,将在电信、互联网、文化、文物、航运服务等专业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等领域进一步放宽投资准入,成熟一项推出一项。

在贸易便利化领域,上海自贸试验区将全面推进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的40项条款,在已经实施38项的基础上,完成剩余2项的便利化试点任务。

跨境服务贸易管理模式创新也是此次全改方案的重点突破任务。申卫华说,中国服务贸易总体上还处于逆差状态,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还处于竞争劣势。国家主管部门支持在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探索跨境服务贸易领域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通过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和推动跨境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培育服务贸易的新增长点,优化服务贸易结构。相关工作正在抓紧启动。

此外,全改方案还提出将设立自由贸易港区。国际成熟的自由贸易港区包含若干共性特点,如高度开放和高效监管相结合、政府与企业建立合作型的管理关系、拥有具备全球结算功能且便利的运输条件、空港与海港相结合等。据了解,按照国务院批复的方案框架,今年年底前上海将形成自由港的建设方案。

在金融领域,重点是积极有序推进实施“金改40条”。此外,全改方案将继续深化金融国际化建设,提出了构建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体系和人民币全球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开放环境下的金融监管。

改革联动

此次全改方案明确,各项改革试点任务具备条件的在浦东新区范围内全面实施,或在全市推广试验。

朱民表示,这是落实中央对上海提出的加强区内改革与全市改革联动,自贸试验区建设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联动的建设要求的制度性安排。

上海自贸试验区扩区后,管委会与浦东新区政府合署办公,自贸试验区与浦东新区一体化运作的体制机制,在全国各自贸试验区的推进架构中具有独特性,是上海自贸试验区能够取得更多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的有利条件。

除了与政府改革联动外,在创新领域,全改方案进一步聚焦上海自贸试验区与张江自主创新区的“双自联动”。

据统计,国家新药研发机构有30%来自张江,国家每年用于新药开发总预算的30%投入张江,全国一类创新药有30%产自张江。不过,在生物医药研发中,企业普遍会遇到特殊材料进出境的问题,有些材料会被频繁使用,进出境的过程相当繁琐。为进一步提高张江药谷的国际竞争力,全改方案提出进一步优化生物医药全球协同研发的试验用特殊物品准入许可,完善准入许可内容和方式。

集成电路产业是国际竞争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自贸试验区集聚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同步竞争能力的优秀企业。从集成电路产业的国际化性质出发,全改方案也提出完善涵盖集成电路设计、制造、测试、封装全产业链的海关监管模式。

当前,上海正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全球视野引进高端人才是重中之重。上海的两院院士占全国1/10,知名专家占全国15%,在沪常住外国专家占全国1/6,为配合科创中心建设,全改方案提出从市场经济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和人才发展流动规律出发,建立涵盖签证、出入境、停居留、创新创业等国际高标准的人才政策体系。

知识产权是创新的核心和基础。全改方案提出把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结合起来,通过上海自贸试验区的优势产业为载体,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的全链条,同时,为对接21世纪新议题,提出了探索互联网、大数据等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