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弯道超车恐难实现 乐普医疗买下新三板亏损公司布局IVD领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弯道超车恐难实现 乐普医疗买下新三板亏损公司布局IVD领域

收购一家大幅亏损公司,乐普医疗更看重的可能是其在IVD领域内的业务。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国内IVD(体外诊断)领域被看作是医疗行业拥有千亿市场规模的一片蓝海,国内心脏支架龙头企业乐普医疗(300003.SZ)也在不断布局。

5月17日晚,乐普医疗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北京乐普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乐普科技)将使用9546.80万元收购新三板上市公司恩济和(833729.OC)63.65%的股权,对其实现控股。公司表示,后期将视交易各方情况决定是否继续增加对恩济和的持股,持股比例不超过恩济和的100%,收购总额不超过1.5亿元。

恩济和成立于2011年,2015年10月挂牌新三板。该公司专业从事以生化类诊断试剂为主的IVD试剂业务,覆盖近10个领域、80余项产品,并已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此次乐普医疗收购恩济和,进一步纵向完善了公司的IVD产业格局。

近年来,乐普医疗围绕心血管大健康领域逐步构建起包括医疗器械、医药、医疗服务和新型医疗业态四大业务板块在内的全产业链生态。其中,医疗器械是公司权重最大的板块,除了主营适用于心脏系统的支架产品、封堵器、起搏器等高值耗材产品外,公司很早就开始布局IVD领域业务。

IVD是指在人体之外通过对人体的血液等组织及分泌物进行检测获取临床诊断信息的产品和服务,可以细分为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即时检验等数十类,其中前三种是最为常用的三种方式。

乐普科技可以说是乐普医疗进入IVD领域的先行军,其于2008年成立,拥有即时检验和用于免疫标记技术的胶体金业务。2011年公司推出心血管诊断试剂,正式跨入人体诊断领域。2013年该业务开始爆发增长,当年收入增长达2倍,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

此后,乐普医疗开始发力布局IVD领域业务。2014年公司投资雅联百得进入IVD和第三方检测服务领域,投资乐健医疗快速推进在第三方医学检验领域的扩张并获得全科的门诊资质。2015年又收购艾德康,布局新一代化学发光设备。

随着乐普医疗通过收购加大在IVD领域的布局,该业务对公司的业绩贡献也越来越大,2014、2015、2016年分别实现收入0.61亿元、1.38亿元、2.07亿元,平均同比增速九成左右。

完成此次收购后,乐普医疗旗下涉及IVD业务的公司将达到近10家,初步构建起覆盖生化试剂、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即时检验(POCT)、血液相关产品和质谱等领域的IVD领域布局。不过,这次收购的恩济和能否在未来为公司IVD业务做出贡献,现在还很难说。

从财务数据来看,恩济和近两年的业绩堪忧。从收入看,2015年和2016年该公司分别实现收入0.27亿元和0.20亿元。2016年公司营收来源于自产体外诊断试剂以及配套仪器的销售,暂停了其他医疗器械产品的销售,导致公司收入同比下降近三成。

从净利润看,恩济和近两年持续处于亏损当中,且亏损幅度在不断加大。2015年公司上市后业绩变脸,由盈转亏,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超170%;2016年继续亏损约400万元,同比下降幅度达450%。

不过,恩济和IVD试剂的毛利率在不断增加,2016年提高至70%,达到行业平均水平。但公司费用的快速增长推高公司总成本,再加上营收不给力,造成了公司2016年利润的持续下滑。

恩济和主营的生化诊断试剂是目前国内应用最广的诊断方式,相对于其他细分领域,起步较早,技术较为成熟。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临床生化诊断产品市场规模就已达到60亿元,增速维持在15%左右,但目前行业总体增速已经出现下滑。

在行业和自身都面临一定调整的情况下,恩济和未来能否扭转亏损存疑。不过,乐普科技表示,收购完成后将积极整合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优质资产,拓展业务范围,增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收购一家大幅亏损公司,乐普医疗更看重的可能是其在IVD领域内的业务。实际上,IVD领域被行业人士看作是拥有千亿市场规模的一片蓝海,部分细分领域已经成为红海,许多企业都想涉猎其中。从乐普医疗连续的布局来看,其显然也是想要在IVD领域有更多的作为,但想要弯道超车恐难实现。

目前,国内的IVD企业有400余家,但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仅约20家,其中大多为上市公司,而这些公司的IVD业务收入均达5亿元以上,有的甚至突破20亿元。显然,与这些企业相比,“半路出家”的乐普医疗在IVD领域的业务布局和收入能力上,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不过,乐普医疗近三年均实现了平稳增长,今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均同比增长约三成。较好的基本面驱动,再加上今年公司实际控制人多次增持,公司在二级市场保持着良好表现。公司股价在今年1月20日以后触底反弹,截至5月18日收盘,公司报价19.69元/股,涨幅近20%。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乐普医疗

54
  • 乐普医疗:乐普诊断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试剂盒成功取证
  • 成长风格延续强势,昆仑万维、安克创新涨超10%,创大盘ETF(159991)放量涨近2%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弯道超车恐难实现 乐普医疗买下新三板亏损公司布局IVD领域

收购一家大幅亏损公司,乐普医疗更看重的可能是其在IVD领域内的业务。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国内IVD(体外诊断)领域被看作是医疗行业拥有千亿市场规模的一片蓝海,国内心脏支架龙头企业乐普医疗(300003.SZ)也在不断布局。

5月17日晚,乐普医疗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北京乐普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乐普科技)将使用9546.80万元收购新三板上市公司恩济和(833729.OC)63.65%的股权,对其实现控股。公司表示,后期将视交易各方情况决定是否继续增加对恩济和的持股,持股比例不超过恩济和的100%,收购总额不超过1.5亿元。

恩济和成立于2011年,2015年10月挂牌新三板。该公司专业从事以生化类诊断试剂为主的IVD试剂业务,覆盖近10个领域、80余项产品,并已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此次乐普医疗收购恩济和,进一步纵向完善了公司的IVD产业格局。

近年来,乐普医疗围绕心血管大健康领域逐步构建起包括医疗器械、医药、医疗服务和新型医疗业态四大业务板块在内的全产业链生态。其中,医疗器械是公司权重最大的板块,除了主营适用于心脏系统的支架产品、封堵器、起搏器等高值耗材产品外,公司很早就开始布局IVD领域业务。

IVD是指在人体之外通过对人体的血液等组织及分泌物进行检测获取临床诊断信息的产品和服务,可以细分为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即时检验等数十类,其中前三种是最为常用的三种方式。

乐普科技可以说是乐普医疗进入IVD领域的先行军,其于2008年成立,拥有即时检验和用于免疫标记技术的胶体金业务。2011年公司推出心血管诊断试剂,正式跨入人体诊断领域。2013年该业务开始爆发增长,当年收入增长达2倍,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

此后,乐普医疗开始发力布局IVD领域业务。2014年公司投资雅联百得进入IVD和第三方检测服务领域,投资乐健医疗快速推进在第三方医学检验领域的扩张并获得全科的门诊资质。2015年又收购艾德康,布局新一代化学发光设备。

随着乐普医疗通过收购加大在IVD领域的布局,该业务对公司的业绩贡献也越来越大,2014、2015、2016年分别实现收入0.61亿元、1.38亿元、2.07亿元,平均同比增速九成左右。

完成此次收购后,乐普医疗旗下涉及IVD业务的公司将达到近10家,初步构建起覆盖生化试剂、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即时检验(POCT)、血液相关产品和质谱等领域的IVD领域布局。不过,这次收购的恩济和能否在未来为公司IVD业务做出贡献,现在还很难说。

从财务数据来看,恩济和近两年的业绩堪忧。从收入看,2015年和2016年该公司分别实现收入0.27亿元和0.20亿元。2016年公司营收来源于自产体外诊断试剂以及配套仪器的销售,暂停了其他医疗器械产品的销售,导致公司收入同比下降近三成。

从净利润看,恩济和近两年持续处于亏损当中,且亏损幅度在不断加大。2015年公司上市后业绩变脸,由盈转亏,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超170%;2016年继续亏损约400万元,同比下降幅度达450%。

不过,恩济和IVD试剂的毛利率在不断增加,2016年提高至70%,达到行业平均水平。但公司费用的快速增长推高公司总成本,再加上营收不给力,造成了公司2016年利润的持续下滑。

恩济和主营的生化诊断试剂是目前国内应用最广的诊断方式,相对于其他细分领域,起步较早,技术较为成熟。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临床生化诊断产品市场规模就已达到60亿元,增速维持在15%左右,但目前行业总体增速已经出现下滑。

在行业和自身都面临一定调整的情况下,恩济和未来能否扭转亏损存疑。不过,乐普科技表示,收购完成后将积极整合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优质资产,拓展业务范围,增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收购一家大幅亏损公司,乐普医疗更看重的可能是其在IVD领域内的业务。实际上,IVD领域被行业人士看作是拥有千亿市场规模的一片蓝海,部分细分领域已经成为红海,许多企业都想涉猎其中。从乐普医疗连续的布局来看,其显然也是想要在IVD领域有更多的作为,但想要弯道超车恐难实现。

目前,国内的IVD企业有400余家,但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仅约20家,其中大多为上市公司,而这些公司的IVD业务收入均达5亿元以上,有的甚至突破20亿元。显然,与这些企业相比,“半路出家”的乐普医疗在IVD领域的业务布局和收入能力上,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不过,乐普医疗近三年均实现了平稳增长,今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均同比增长约三成。较好的基本面驱动,再加上今年公司实际控制人多次增持,公司在二级市场保持着良好表现。公司股价在今年1月20日以后触底反弹,截至5月18日收盘,公司报价19.69元/股,涨幅近20%。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