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从B2C到C2B 车企大变革中面临管理升级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从B2C到C2B 车企大变革中面临管理升级

经历了福特流水线造车、丰田精益生产等模式的改造后,车企再次面临管理升级。

“汽车产品的基本需求被满足以后,消费者一定会再追求个性化需求。现在的服装业能做到款式高度个性化,大家遇到‘撞衫’都会不太好意思。我相信,在未来,大家遇到‘撞车’也同样会不太好意思。”5月27日,上汽集团副总裁蓝青松在首届上海交通大学“金融聚交”论坛上提出,今后的3至5年,将是汽车产品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

一方面,大数据、云计算、AI等智能化新技术,正在催生行业迎来新一轮升级,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将有更充裕的资源基础;另一方面,仅中国国内汽车销量去年就达2860多万辆,这个总量已经非常巨大,今后全球汽车市场的销量变化,将集中于结构性的变化,如能源结构的变化、车型结构的变化等。

车企该如何实现自我颠覆与超越?

蓝青松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说:“包括智能互联、无人驾驶、分时租赁在内的车企产品智能化,以及包括以AI背后的大数据来发掘并满足用户差异化需求的车企业务模式智能化,将会成为上汽在智能化领域布局的重点。”从传统的B2C模式造车进化为C2B模式造车,是面向未来定义汽车产品的关键所在。

到目前为止,全球主要的车企都仍在沿用这样一种模式:整车企业定义产品,根据客户的需求拉动供应商生产制造,再由经销商销售。

100多年来,这种从福特开始的流水线造车,尽管经过了丰田精益生产等模式在生产标准化、订货周期缩短化以及在供应链协同管理上增强化的改造,但其B2C模式(Business To Customer)的本质并未得到改变。

蓝青松则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行业正在经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颠覆,车企的业务链也应面临升级:“未来汽车行业也会像现在的服装行业,以及高度定制化的家具行业、装修行业一样,变成C2B的模式。”

C2B模式(Customer To Business),即由用户参与汽车产品的定义、开发、验证、定价、选配以及改进。如果以传统视角来看,C2B模式在车企中落地有不小的困难。汽车行业的B端非常复杂,而C端使消费者形成个性化需求的习惯也需要时间积累,B、C端的再造,一直是行业的一个瓶颈。

以AI、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智能化领域先进技术,将使车企以C2B模式造车有可能真正落地。

以上汽大通的D90为例。上汽集团在D90的产品定义阶段,就让用户参与到设计环节之中。在后台,上汽会对用户以超过15个大类的标签进行分类,这能够将用户的需求与喜好细分为300多个具体标签。整个过程中,有共计4万多条用户需求,得到了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挖掘与整合。D90概念车当中的一些原有设计,也通过用户心声的反映而得到了改进,比如概念车长度原本设定为5.2米,之后就遵循了用户希望方便停车的意愿而控制在了5米以内。

随着智能化升级成为汽车行业下一阶段的重点赛道,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也在汽车行业大力布局资源,尝试参与到行业的竞和格局之中。

蓝青松认为,有互联网企业的竞争,对于整车企业来说其实是一件好事,这将使车企迸发出更多创新活力。

一方面,先进技术的引入,可以让车企自身的技术含量再度提升。

“汽车行业有一个特点,就是所有现代化的工业文明和科学技术都会很快集成到汽车行业里面来。在过去一百多年中一直是这样的,比如原属于飞机发动机制造领域的涡轮增压技术,再比如材料、电子等领域的先进技术等。所以,在未来,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也将被车企在第一时间吸收。”

例如,通过对工业机器人、可编程加工、AGV系统等技术在整车制造、物流等领域的运用,上汽在冲压、焊接、机加工方面的自动化率可达95%以上,在线和线下检测的自动化率则达到60%至100%。

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也能成为车企的有力合作伙伴。

凭借各自互为耦合的资源优势,整车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其实具有可观的合作空间。2014年7月23日,上汽与阿里巴巴签订了合作协议,宣布双方将携手研发互联网汽车。2015年3月12日,双方又共同出资10亿元,成立“互联网汽车基金”。以上这些合作,最终使得全球首款真正量产的互联网汽车于2016年问世成为现实。

蓝青松在论坛上提到,无论是对互联网企业而言,还是对整车企业而言,基于企业核心资源禀赋来构建自身的差异化优势,才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谷歌等企业的无人驾驶项目,实际上也在不断做出调整,现在他们也不做整车了,而是聚焦于智能驾驶等领域。”

而随着汽车行业开始进入智能化的初级阶段、电子电器零部件占整车成本的价值量已超过60%,车企也应该愈发重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化用户洞察。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从B2C到C2B 车企大变革中面临管理升级

经历了福特流水线造车、丰田精益生产等模式的改造后,车企再次面临管理升级。

“汽车产品的基本需求被满足以后,消费者一定会再追求个性化需求。现在的服装业能做到款式高度个性化,大家遇到‘撞衫’都会不太好意思。我相信,在未来,大家遇到‘撞车’也同样会不太好意思。”5月27日,上汽集团副总裁蓝青松在首届上海交通大学“金融聚交”论坛上提出,今后的3至5年,将是汽车产品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

一方面,大数据、云计算、AI等智能化新技术,正在催生行业迎来新一轮升级,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将有更充裕的资源基础;另一方面,仅中国国内汽车销量去年就达2860多万辆,这个总量已经非常巨大,今后全球汽车市场的销量变化,将集中于结构性的变化,如能源结构的变化、车型结构的变化等。

车企该如何实现自我颠覆与超越?

蓝青松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说:“包括智能互联、无人驾驶、分时租赁在内的车企产品智能化,以及包括以AI背后的大数据来发掘并满足用户差异化需求的车企业务模式智能化,将会成为上汽在智能化领域布局的重点。”从传统的B2C模式造车进化为C2B模式造车,是面向未来定义汽车产品的关键所在。

到目前为止,全球主要的车企都仍在沿用这样一种模式:整车企业定义产品,根据客户的需求拉动供应商生产制造,再由经销商销售。

100多年来,这种从福特开始的流水线造车,尽管经过了丰田精益生产等模式在生产标准化、订货周期缩短化以及在供应链协同管理上增强化的改造,但其B2C模式(Business To Customer)的本质并未得到改变。

蓝青松则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行业正在经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颠覆,车企的业务链也应面临升级:“未来汽车行业也会像现在的服装行业,以及高度定制化的家具行业、装修行业一样,变成C2B的模式。”

C2B模式(Customer To Business),即由用户参与汽车产品的定义、开发、验证、定价、选配以及改进。如果以传统视角来看,C2B模式在车企中落地有不小的困难。汽车行业的B端非常复杂,而C端使消费者形成个性化需求的习惯也需要时间积累,B、C端的再造,一直是行业的一个瓶颈。

以AI、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智能化领域先进技术,将使车企以C2B模式造车有可能真正落地。

以上汽大通的D90为例。上汽集团在D90的产品定义阶段,就让用户参与到设计环节之中。在后台,上汽会对用户以超过15个大类的标签进行分类,这能够将用户的需求与喜好细分为300多个具体标签。整个过程中,有共计4万多条用户需求,得到了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挖掘与整合。D90概念车当中的一些原有设计,也通过用户心声的反映而得到了改进,比如概念车长度原本设定为5.2米,之后就遵循了用户希望方便停车的意愿而控制在了5米以内。

随着智能化升级成为汽车行业下一阶段的重点赛道,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也在汽车行业大力布局资源,尝试参与到行业的竞和格局之中。

蓝青松认为,有互联网企业的竞争,对于整车企业来说其实是一件好事,这将使车企迸发出更多创新活力。

一方面,先进技术的引入,可以让车企自身的技术含量再度提升。

“汽车行业有一个特点,就是所有现代化的工业文明和科学技术都会很快集成到汽车行业里面来。在过去一百多年中一直是这样的,比如原属于飞机发动机制造领域的涡轮增压技术,再比如材料、电子等领域的先进技术等。所以,在未来,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也将被车企在第一时间吸收。”

例如,通过对工业机器人、可编程加工、AGV系统等技术在整车制造、物流等领域的运用,上汽在冲压、焊接、机加工方面的自动化率可达95%以上,在线和线下检测的自动化率则达到60%至100%。

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也能成为车企的有力合作伙伴。

凭借各自互为耦合的资源优势,整车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其实具有可观的合作空间。2014年7月23日,上汽与阿里巴巴签订了合作协议,宣布双方将携手研发互联网汽车。2015年3月12日,双方又共同出资10亿元,成立“互联网汽车基金”。以上这些合作,最终使得全球首款真正量产的互联网汽车于2016年问世成为现实。

蓝青松在论坛上提到,无论是对互联网企业而言,还是对整车企业而言,基于企业核心资源禀赋来构建自身的差异化优势,才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谷歌等企业的无人驾驶项目,实际上也在不断做出调整,现在他们也不做整车了,而是聚焦于智能驾驶等领域。”

而随着汽车行业开始进入智能化的初级阶段、电子电器零部件占整车成本的价值量已超过60%,车企也应该愈发重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化用户洞察。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