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好奇心的进化史:从世俗权力的象征到亲近自然的工具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好奇心的进化史:从世俗权力的象征到亲近自然的工具

“我们生活在一个专业化的时代,但是每个人都可以更博学一些。”

如今世人皆知的大英博物馆,其实来源于爱尔兰汉斯·斯隆爵士的“好奇心橱柜”。

这位27岁时就已经是卓越医师的爵士,除了自己的本行之外,还非常喜欢收藏东西。从孩童时代起,他就对大自然产生浓厚的好奇心,开始采集标本。成年后,他继续将这个习惯发扬光大。

比如他作为大英帝国牙买加新任总督阿贝玛公爵随行医生前往牙买加的旅程中,就大量搜集并记载各种动植物的标本,他压制烘干了许多植物标本,以便带回英国填满他的橱柜。

就这样,他的收藏品不断增加。据说,他光是记录中的拥有的贝类标本就多达5843种。

光是自己收藏还不满足,他后来又通过购买和接受捐赠的方式,得到了许多其他人的藏品。

就这样,他的藏品从一个好奇心橱柜开始,到装满了无数橱柜和许多房间。他去世后,这些数不清的藏品就都被捐赠给了国家。英国政府正是以这些收藏品为基础,建造了大英博物馆。

可是谁说只有贵族才能拥有丰富的藏品?普通人一样可以构建自己的“宝库”。美国博物学家戈登·格赖斯同样有着自己的收藏橱柜,他不仅自己收藏,还想告诉所有的读者,只要有心收藏,储物盒、披萨盒、小书架都能成为“橱柜”。 格赖斯自己的第一个“橱柜”是父亲的雪茄盒,第一件藏品是后院里找到的一块臭鼬头骨。他把记录自己收藏的故事记录了下来,成为了《我的好奇心橱柜》一书。

文艺复兴时期:收藏的背后,蕴藏着西方近代文明的政治与权力诉求

汉斯·斯隆爵士的收藏,是文艺复兴时期长达两个世纪之久的欧洲“好奇心橱柜”(另译“奇珍室”)收藏传统的一个缩影。

文艺复兴时期,典型的“好奇心橱柜”,是由一个在四壁摆满了特制橱柜围合起来的空间构成。除了必要的窗户和门以外,包括天花板在内的空间,都用于陈列和悬挂来自不同时间和空间背景的收藏品。其中既有古代艺术品、人工制品,也有动植物标本、矿石、贝壳,还有来自各大洲的反映民俗民风的珍稀物品。

医生、艺术家奥利·沃莫(1588-1655)的好奇心橱柜:天花板上悬挂着鲨鱼标本,墙上挂着鹿角和巨型龟壳。此外还有数不清的鸟类、鱼类、矿物标本。

但橱柜的布置并非杂乱无章,通常会有几种布置方法。从中世纪晚期开始,西方人首先区分了“奇迹”和“奇异”的概念:前者属于上帝的领域,后者属于自然的领域。

自然是一个按照自己规则运行的秩序。由此,人们产生了第一类布置方法——将藏品分为“上帝的产品”“自然的产品”和“人工的产品”。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分类方法——将藏品分为“人”“动物、植物和石头”以及“人工作品”。至于第三种分类方法,则沿用了古希腊自然哲学四大元素分类法——地、水、气、火。这些分类方法很好地解释了大部分早期“好奇心橱柜”那种包罗万象的空间。

有学者指出,在文艺复兴时期,收藏狂热现象的背后,蕴藏着处于上升期的西方近代文明的政治与权力诉求:寻求对自然和其他人类社会加以征服和控制,这个过程恰巧和西方文明在全球扩张同步。“我的博物馆是所有珍稀物品的微观宇宙或缩影”,一位17世纪的收藏者说,“这是一个墓地,因为它容纳了许多尸体”。

四百年后的今天:更重要的是“带着好奇心观察自然”

不过,在那当时,人文主义者与君主、贵族的收藏还是有着极大的差别。佛罗伦萨大公弗朗切斯科·德·美第奇修建的“好奇心橱柜”包罗万象,被视为“象征性地声称对整个自然和人类世界拥有统摄权的企图”。

而对于学者收藏家来说,收藏并非世俗权力的象征场所,更是用于理解和探测自然世界的实用工具。正是有了这些收藏家和艺术家们的藏品,今天的人们才了解到这个星球上曾经生活着一种叫做恐龙的生物;而如果不是古生物学家、植物学家和早期探险家的收藏,我们可能现在还认为菊石是石化的蛇骨架,毛茸茸的犀牛头骨是恐龙的遗迹。

菊石标本

“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四五百年后的今天,对于自然爱好者来说,收藏的目的早已不再是征服和控制自然,而是亲近和了解自然。科普作家鸟窝里的猫妖就认为,收藏本身固然有趣,但更重要的是“带着好奇心观察自然”。

“整个大自然是鸟类的家,进入大自然就是鸟类的客人”,鸟窝里的猫妖把“收藏”说成是“从大自然中带回礼物”。收藏不是目的,只是欣赏自然、了解自然的手段。她举例说,有人为了收集照片,长期尾随着一窝鸟跟拍,最后把鸟儿活活累死了,这就是本末倒置。“收集、研究要有基本的道德”她把“不诱、不追、不扰”的“三不原则”强调了两遍。

同样的,戈登·格赖斯也认为,收集纪念品应当只是欣赏自然之美的一种方式。每当橱柜增加一件收集物,就加强了和身边众多生物之间的联系——你不但是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见证者。而收藏者本人也由此成为人类历史上致力于保护和记录历史的一分子。

戈登·格赖斯:在一个专业化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更博学一些

《我的好奇心橱柜》把地球上的生物进行分类,详细地告诉我们关于动物、植物、岩石中哪些是可以收集的,以及怎样收集和保存标本。

鸟窝里的猫妖就鸟类的研究和收藏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见解。除了收集物品,还要了解收集的物品属于哪种鸟类,这种鸟类拥有何种习性和怎样的生态功能。因而她认为,带着了解知识的欲望去观察和收集,才是有意义的。

三叶虫标本

鸟类收集最常见的就是羽毛和食团。当在野外看到一片落下的羽毛,除了带回去收藏之外,更要问一问,它哪种鸟类的羽毛?它是用来飞行的飞羽,是保持平衡的尾羽,还是用于保温的绒羽?

而食团则更为复杂,它是鸟的呕吐物,看起来像是一个小球,里面一团乱麻,有破掉的种子壳、树皮、动物皮毛、昆虫肢体甚至小石头。富有经验的收集者打开食团,就知道这只鸟曾经吃过什么,并可以根据食性推断出食团是哪种鸟类吐出的。

收藏本身更需要知识。收藏食团时,要注意鸟类吃进去的动物有可能携带能感染人的病菌,因而需要对食团进行杀菌,可以用紫外线,或者把食团放进微波炉里在高温档加热(要事先征得家人同意)。解剖食团也需要用镊子和钳子等工具。

猫头鹰食团

处理藏品和归类都极富趣味也需要专业知识,但居住在城市,人们可能没有很多空间安置藏品。鸟窝里的猫妖除了收藏贝壳、矿石之外,很多藏品都是照片。“收藏的空间是有限的,但自然知识是无限的”,她认为,即使空间有限,但可以用心灵感受大自然,利用大脑储存自然知识。

而对于戈登·格赖斯来说,写作《我的好奇心橱柜》的目的,正是为了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去学习更多关于大自然的知识。他写道:“我们生活在一个专业化的时代,但是每个人都可以更博学一些。”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好奇心的进化史:从世俗权力的象征到亲近自然的工具

“我们生活在一个专业化的时代,但是每个人都可以更博学一些。”

如今世人皆知的大英博物馆,其实来源于爱尔兰汉斯·斯隆爵士的“好奇心橱柜”。

这位27岁时就已经是卓越医师的爵士,除了自己的本行之外,还非常喜欢收藏东西。从孩童时代起,他就对大自然产生浓厚的好奇心,开始采集标本。成年后,他继续将这个习惯发扬光大。

比如他作为大英帝国牙买加新任总督阿贝玛公爵随行医生前往牙买加的旅程中,就大量搜集并记载各种动植物的标本,他压制烘干了许多植物标本,以便带回英国填满他的橱柜。

就这样,他的收藏品不断增加。据说,他光是记录中的拥有的贝类标本就多达5843种。

光是自己收藏还不满足,他后来又通过购买和接受捐赠的方式,得到了许多其他人的藏品。

就这样,他的藏品从一个好奇心橱柜开始,到装满了无数橱柜和许多房间。他去世后,这些数不清的藏品就都被捐赠给了国家。英国政府正是以这些收藏品为基础,建造了大英博物馆。

可是谁说只有贵族才能拥有丰富的藏品?普通人一样可以构建自己的“宝库”。美国博物学家戈登·格赖斯同样有着自己的收藏橱柜,他不仅自己收藏,还想告诉所有的读者,只要有心收藏,储物盒、披萨盒、小书架都能成为“橱柜”。 格赖斯自己的第一个“橱柜”是父亲的雪茄盒,第一件藏品是后院里找到的一块臭鼬头骨。他把记录自己收藏的故事记录了下来,成为了《我的好奇心橱柜》一书。

文艺复兴时期:收藏的背后,蕴藏着西方近代文明的政治与权力诉求

汉斯·斯隆爵士的收藏,是文艺复兴时期长达两个世纪之久的欧洲“好奇心橱柜”(另译“奇珍室”)收藏传统的一个缩影。

文艺复兴时期,典型的“好奇心橱柜”,是由一个在四壁摆满了特制橱柜围合起来的空间构成。除了必要的窗户和门以外,包括天花板在内的空间,都用于陈列和悬挂来自不同时间和空间背景的收藏品。其中既有古代艺术品、人工制品,也有动植物标本、矿石、贝壳,还有来自各大洲的反映民俗民风的珍稀物品。

医生、艺术家奥利·沃莫(1588-1655)的好奇心橱柜:天花板上悬挂着鲨鱼标本,墙上挂着鹿角和巨型龟壳。此外还有数不清的鸟类、鱼类、矿物标本。

但橱柜的布置并非杂乱无章,通常会有几种布置方法。从中世纪晚期开始,西方人首先区分了“奇迹”和“奇异”的概念:前者属于上帝的领域,后者属于自然的领域。

自然是一个按照自己规则运行的秩序。由此,人们产生了第一类布置方法——将藏品分为“上帝的产品”“自然的产品”和“人工的产品”。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分类方法——将藏品分为“人”“动物、植物和石头”以及“人工作品”。至于第三种分类方法,则沿用了古希腊自然哲学四大元素分类法——地、水、气、火。这些分类方法很好地解释了大部分早期“好奇心橱柜”那种包罗万象的空间。

有学者指出,在文艺复兴时期,收藏狂热现象的背后,蕴藏着处于上升期的西方近代文明的政治与权力诉求:寻求对自然和其他人类社会加以征服和控制,这个过程恰巧和西方文明在全球扩张同步。“我的博物馆是所有珍稀物品的微观宇宙或缩影”,一位17世纪的收藏者说,“这是一个墓地,因为它容纳了许多尸体”。

四百年后的今天:更重要的是“带着好奇心观察自然”

不过,在那当时,人文主义者与君主、贵族的收藏还是有着极大的差别。佛罗伦萨大公弗朗切斯科·德·美第奇修建的“好奇心橱柜”包罗万象,被视为“象征性地声称对整个自然和人类世界拥有统摄权的企图”。

而对于学者收藏家来说,收藏并非世俗权力的象征场所,更是用于理解和探测自然世界的实用工具。正是有了这些收藏家和艺术家们的藏品,今天的人们才了解到这个星球上曾经生活着一种叫做恐龙的生物;而如果不是古生物学家、植物学家和早期探险家的收藏,我们可能现在还认为菊石是石化的蛇骨架,毛茸茸的犀牛头骨是恐龙的遗迹。

菊石标本

“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四五百年后的今天,对于自然爱好者来说,收藏的目的早已不再是征服和控制自然,而是亲近和了解自然。科普作家鸟窝里的猫妖就认为,收藏本身固然有趣,但更重要的是“带着好奇心观察自然”。

“整个大自然是鸟类的家,进入大自然就是鸟类的客人”,鸟窝里的猫妖把“收藏”说成是“从大自然中带回礼物”。收藏不是目的,只是欣赏自然、了解自然的手段。她举例说,有人为了收集照片,长期尾随着一窝鸟跟拍,最后把鸟儿活活累死了,这就是本末倒置。“收集、研究要有基本的道德”她把“不诱、不追、不扰”的“三不原则”强调了两遍。

同样的,戈登·格赖斯也认为,收集纪念品应当只是欣赏自然之美的一种方式。每当橱柜增加一件收集物,就加强了和身边众多生物之间的联系——你不但是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见证者。而收藏者本人也由此成为人类历史上致力于保护和记录历史的一分子。

戈登·格赖斯:在一个专业化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更博学一些

《我的好奇心橱柜》把地球上的生物进行分类,详细地告诉我们关于动物、植物、岩石中哪些是可以收集的,以及怎样收集和保存标本。

鸟窝里的猫妖就鸟类的研究和收藏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见解。除了收集物品,还要了解收集的物品属于哪种鸟类,这种鸟类拥有何种习性和怎样的生态功能。因而她认为,带着了解知识的欲望去观察和收集,才是有意义的。

三叶虫标本

鸟类收集最常见的就是羽毛和食团。当在野外看到一片落下的羽毛,除了带回去收藏之外,更要问一问,它哪种鸟类的羽毛?它是用来飞行的飞羽,是保持平衡的尾羽,还是用于保温的绒羽?

而食团则更为复杂,它是鸟的呕吐物,看起来像是一个小球,里面一团乱麻,有破掉的种子壳、树皮、动物皮毛、昆虫肢体甚至小石头。富有经验的收集者打开食团,就知道这只鸟曾经吃过什么,并可以根据食性推断出食团是哪种鸟类吐出的。

收藏本身更需要知识。收藏食团时,要注意鸟类吃进去的动物有可能携带能感染人的病菌,因而需要对食团进行杀菌,可以用紫外线,或者把食团放进微波炉里在高温档加热(要事先征得家人同意)。解剖食团也需要用镊子和钳子等工具。

猫头鹰食团

处理藏品和归类都极富趣味也需要专业知识,但居住在城市,人们可能没有很多空间安置藏品。鸟窝里的猫妖除了收藏贝壳、矿石之外,很多藏品都是照片。“收藏的空间是有限的,但自然知识是无限的”,她认为,即使空间有限,但可以用心灵感受大自然,利用大脑储存自然知识。

而对于戈登·格赖斯来说,写作《我的好奇心橱柜》的目的,正是为了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去学习更多关于大自然的知识。他写道:“我们生活在一个专业化的时代,但是每个人都可以更博学一些。”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