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全科医生成医疗服务最短板 卫计委:到2020年培养15万名以上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全科医生成医疗服务最短板 卫计委:到2020年培养15万名以上

国务院办公厅7月11日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提出50多条政策措施,涉及医学教育招生、严控医学院教学质量、规培证书全国流通等多方面。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7月11日,一份涉及医学教育改革的文件引发关注。当日下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这份文件共有19 点意见,提出50多条政策措施,涉及医学教育招生、严控医学院教学质量、规培证书全国流通等多方面。

界面新闻了解到,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就医学教育改革发展这一专项工作出台文件。《意见》提出,到2020年,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取得突破,医学人才使用激励机制得到完善,以“5+3”(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主体、“3+2”(3年临床医学专科教育+2年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为补充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建立。

同时,全科、儿科等紧缺人才培养得到加强,公共卫生、药学、护理、康复、医学技术等人才培养协调发展,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对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值得注意的是,未来5年制临床医学将成为医学本科教育的主流。《意见》提出夯实5年制临床医学、中医学教育基础地位;同时严格控制8年制医学教育高校数量和招生规模。

7月12日,国家教育部、国家卫计委、国家中医药局相关负责人就此次文件进行了解读。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谈及此次《意见》出台背景时,指出,当前医学教育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包括: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毕业后教育不完善,区域发展水平差异大和专业结构不合理,全科医生下不去、用不上,医教协同统筹推进医学教育改革的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据介绍,此次文件重点回应了以上问题,明确了14项改革任务。

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意见》出台前一日,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上就有所强调。刘延东称,“要培育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高水平医学人才,要把质量作为医学教育的生命线。”

如何守住医学教育的这条生命线?吴岩表示,主要从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医学教育制度三方面来严控质量。

根据《意见》要求,未来将严控医学专业生源质量。本科临床医学类、中医学类专业逐步实现一本招生,已经实施招生批次改革的省份,要采取措施吸引优秀生源报考医学专业,提高生源质量。同时,严格控制医学院校本科临床医学类专业单点招生规模。鼓励举办医学教育的中央部门所属院校适度扩大本科医学类专业招生规模,增加优质人才供给。此外,《意见》还指出,将提升医学专业学历教育层次,2020年后,逐步停止中职层次农村医学、中医专业招生。

在毕业后教育方面,国家卫计委科技教育司司长秦怀金强调,将加快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增补一批培训基地,同时保障住院医师待遇,力争2020年基本实现医学本科毕业生接受住院医师培训全覆盖,力争到2020年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50万名,同时,严格培训过程管理和结业考核,培训合格证书全国通用。

据了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国际公认的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由之路,我国在2013年开始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秦怀金强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我国有其必然性,在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大城市三甲医院和基层医院医疗水平差距很大,因此,规培的作用就是通过同一内容和标准的培训,提升医疗质量。

因此,我国医学本科生在完成5年学业后,还需参加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训结束并通过过程考核和结业考核者,可获得全国统一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自此才能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

然而,在规培实行过去的几年间,各地培训质量参差不齐,待遇落实不到位等问题被多次提出,就此,秦怀金特别强调,加强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评估检查,重点检查住院医师待遇、培训过程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制度落实情况。“要严格基地动态管理,对于达不到要求的,坚决予以黄牌警告,严重者予以红牌撤销其基地资格”。

此次《意见》提出,规培证书全国流通,那么现有和此前已经完成规培的医生,规培证如何与全国证书接轨?

就此问题,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技教育司副司长金生国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无需担心”。

金生国称,在2013年全国普遍实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前,全国仅有一些地方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当时他们也是按照卫生部的规定开展的,经过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结业考核,效力都是一样的。”金生国告诉界面新闻,与此相同,现有和此前已经完成规培的医生其取得的证书效力与全国证书的效力“都是一样的”。

此外,对于诸如全科、儿科、精神科等人才紧缺学科,此次《意见》也有所提及,并表示要优化专业结构。

秦怀金在今日的发布会上对全科医生的短缺做出了特别强调:“全科医生是当前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最短板的一块,也是医学专业中最短缺的一类人才。我国全科医生有20.9万人,占整个医生队伍总数为6.6%,欧美等发达国家在30%-40%。这个结构与医改提出的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要求差距非常大。”

全科医生之所以存在“短板”,秦怀金称,一是供给侧方面,培养和培训不够,比如全科医生的教学体系不够完备,一些大医院都没有这个科室;二是岗位吸引力差,待遇低,职称晋升难,导致从事人员少。

对于这一现象,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针对全科医生下不去、留不住的问题,进一步完善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政策,实行“县管乡用”(县医院聘用管理、乡镇卫生院使用)的用人管理制度,保证定向生回得去、用得上;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的,可直接参加中级职称考试,考试通过的直接聘任中级职称,提升基层卫生岗位的吸引力。

据介绍,按照规划,我国将在2020年培养全科医生15万名以上。

此外,对于儿科、精神科人才短缺的问题,吴岩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指出,“对于这些人才短缺学科,我们加强人才培养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需要其他的配套措施,包括提升社会社会地位,提高这类医生的保障待遇,自然而然,生源的质量也会提高,教育过程的质量也会提高,这应当是一个连续的良性的循环,而不是现在这样,处于一个恶性循环之中。”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全科医生成医疗服务最短板 卫计委:到2020年培养15万名以上

国务院办公厅7月11日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提出50多条政策措施,涉及医学教育招生、严控医学院教学质量、规培证书全国流通等多方面。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7月11日,一份涉及医学教育改革的文件引发关注。当日下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这份文件共有19 点意见,提出50多条政策措施,涉及医学教育招生、严控医学院教学质量、规培证书全国流通等多方面。

界面新闻了解到,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就医学教育改革发展这一专项工作出台文件。《意见》提出,到2020年,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取得突破,医学人才使用激励机制得到完善,以“5+3”(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主体、“3+2”(3年临床医学专科教育+2年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为补充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建立。

同时,全科、儿科等紧缺人才培养得到加强,公共卫生、药学、护理、康复、医学技术等人才培养协调发展,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对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值得注意的是,未来5年制临床医学将成为医学本科教育的主流。《意见》提出夯实5年制临床医学、中医学教育基础地位;同时严格控制8年制医学教育高校数量和招生规模。

7月12日,国家教育部、国家卫计委、国家中医药局相关负责人就此次文件进行了解读。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谈及此次《意见》出台背景时,指出,当前医学教育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包括: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毕业后教育不完善,区域发展水平差异大和专业结构不合理,全科医生下不去、用不上,医教协同统筹推进医学教育改革的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据介绍,此次文件重点回应了以上问题,明确了14项改革任务。

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意见》出台前一日,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上就有所强调。刘延东称,“要培育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高水平医学人才,要把质量作为医学教育的生命线。”

如何守住医学教育的这条生命线?吴岩表示,主要从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医学教育制度三方面来严控质量。

根据《意见》要求,未来将严控医学专业生源质量。本科临床医学类、中医学类专业逐步实现一本招生,已经实施招生批次改革的省份,要采取措施吸引优秀生源报考医学专业,提高生源质量。同时,严格控制医学院校本科临床医学类专业单点招生规模。鼓励举办医学教育的中央部门所属院校适度扩大本科医学类专业招生规模,增加优质人才供给。此外,《意见》还指出,将提升医学专业学历教育层次,2020年后,逐步停止中职层次农村医学、中医专业招生。

在毕业后教育方面,国家卫计委科技教育司司长秦怀金强调,将加快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增补一批培训基地,同时保障住院医师待遇,力争2020年基本实现医学本科毕业生接受住院医师培训全覆盖,力争到2020年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50万名,同时,严格培训过程管理和结业考核,培训合格证书全国通用。

据了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国际公认的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由之路,我国在2013年开始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秦怀金强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我国有其必然性,在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大城市三甲医院和基层医院医疗水平差距很大,因此,规培的作用就是通过同一内容和标准的培训,提升医疗质量。

因此,我国医学本科生在完成5年学业后,还需参加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训结束并通过过程考核和结业考核者,可获得全国统一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自此才能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

然而,在规培实行过去的几年间,各地培训质量参差不齐,待遇落实不到位等问题被多次提出,就此,秦怀金特别强调,加强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评估检查,重点检查住院医师待遇、培训过程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制度落实情况。“要严格基地动态管理,对于达不到要求的,坚决予以黄牌警告,严重者予以红牌撤销其基地资格”。

此次《意见》提出,规培证书全国流通,那么现有和此前已经完成规培的医生,规培证如何与全国证书接轨?

就此问题,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技教育司副司长金生国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无需担心”。

金生国称,在2013年全国普遍实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前,全国仅有一些地方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当时他们也是按照卫生部的规定开展的,经过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结业考核,效力都是一样的。”金生国告诉界面新闻,与此相同,现有和此前已经完成规培的医生其取得的证书效力与全国证书的效力“都是一样的”。

此外,对于诸如全科、儿科、精神科等人才紧缺学科,此次《意见》也有所提及,并表示要优化专业结构。

秦怀金在今日的发布会上对全科医生的短缺做出了特别强调:“全科医生是当前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最短板的一块,也是医学专业中最短缺的一类人才。我国全科医生有20.9万人,占整个医生队伍总数为6.6%,欧美等发达国家在30%-40%。这个结构与医改提出的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要求差距非常大。”

全科医生之所以存在“短板”,秦怀金称,一是供给侧方面,培养和培训不够,比如全科医生的教学体系不够完备,一些大医院都没有这个科室;二是岗位吸引力差,待遇低,职称晋升难,导致从事人员少。

对于这一现象,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针对全科医生下不去、留不住的问题,进一步完善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政策,实行“县管乡用”(县医院聘用管理、乡镇卫生院使用)的用人管理制度,保证定向生回得去、用得上;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的,可直接参加中级职称考试,考试通过的直接聘任中级职称,提升基层卫生岗位的吸引力。

据介绍,按照规划,我国将在2020年培养全科医生15万名以上。

此外,对于儿科、精神科人才短缺的问题,吴岩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指出,“对于这些人才短缺学科,我们加强人才培养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需要其他的配套措施,包括提升社会社会地位,提高这类医生的保障待遇,自然而然,生源的质量也会提高,教育过程的质量也会提高,这应当是一个连续的良性的循环,而不是现在这样,处于一个恶性循环之中。”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