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JMedia】Top30漫画出品方陆续拿到投资,CP新团队还有多少机会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JMedia】Top30漫画出品方陆续拿到投资,CP新团队还有多少机会

“漫画CP公司的天使轮融资风已经刮过去了”,那么,现在漫画行业的格局到底是怎样的?是不是新团队就没有机会了呢?

作者:孙樵

“各大平台上的头部作者都差不多被投完了,除了个人作者和平台自己的作品之外,漫画CP公司基本已经被投光了,到今年年底之前,好的团队应该都能拿得到钱”。

“漫画CP公司的天使轮融资风已经刮过去了。”

近期,三文娱接触的部分文娱行业投资人和漫画行业从业者给出了这样的结论。

那么实际情况如何呢?我们不妨来看一下腾讯动漫月票榜前30名的情况。

其中,标红的是作品出品公司已经拿到了融资,标蓝的是平台签约作品,其中也可以看到不少已经得到了后续开发。

不只是腾讯动漫,网易漫画、爱奇艺漫画、有妖气、快看等各大漫画平台月票榜、总榜、打赏榜等排名前30或50名的作品,通常数月都不会有很大的变动。而这些作品的出品CP公司,也基本都拿到了天使轮等早期轮次的融资。

除了这些被投资的公司,头部作者中还有不少个人创作者得到了平台和影视公司的青睐,其作品得到了影视化、游戏化等开发。如知名漫画家权迎升的作品《猎行者》,刚在网易漫画开始连载就宣布被爱奇艺签下版权,要进行网剧开发;再如漫画家佟瑶的《王牌御史》,已经先后被开发了动画作品和网络大电影。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漫画创作团队能够得到资本青睐、拿到融资?各大榜单相对固定了是否意味着漫画行业“格局已定”?头部公司已经完成融资、提前卡位的情况下,新团队的空间又会在哪里?就这些问题,三文娱与业内人和投资人聊了聊。

什么样的漫画团队能拿到融资?

储备的作品或者选题的数目,以及头部作品的价值,这是投资人在看漫画团队时看的首要因素,尤其对于天使轮等早期轮次融资而言更是如此。

那么创作出爆款的IP就能拿到投资吗?未必。乐游资本投资经理索垚琪告诉三文娱,资方投资并非针对单个IP,而是针对团队,“现在大家的内容消费速度在加快,十几年前大家就开始消费阿狸,现在大家还在买阿狸的衍生品,但你看现在还有多少人在转发草团子?所以一个漫画团队一定要有工业化生产的能力,同时孵化几个IP,可能有核心的有非核心的,有成功的有失败的,但量产能力、持续地讲故事的能力一定要有”。

内容生产能力有了,还要看运营能力,有原创能力的人不一定有运营作品和管理公司的能力,有些人可能只是内容创作者,但没有商业头脑和打理公司的才能。“有些漫画公司吭哧吭哧埋头画画,一年下来数据也不错,但别家公司就能通过其他手段,使自己的IP获得更高的曝光度,三个月的数据就能超过你十个月。很残酷的事实在于,现在很大程度上不是看你的内容做得多好,而是看有多少人看到了你的作品。”

接下来就是看跨领域合作的能力,即除了漫画作品的创作和孵化,一个团队能多大程度上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动画、影视、游戏、衍生品等多领域的操作。这也关系到一个团队能否走得长远,从而持续获得资本青睐,只有变现这条路走通,才能坚持到B轮或者更后面的融资轮次,毕竟早期投资还可以聊概念,看储备的IP和预期,但后期轮次就要看实际的营收了。

漫画《王牌御史》已经先后被开发了动画作品和网络大电影。

什么样的团队受资本青睐,在这个问题上投资人和从业者的观点相对一致,“首先是培养作者的能力、做长线IP的能力;接下来就是作品运营能力,比如跟平台的关系如何、什么节点在什么平台上推自己的哪一部作品、平台如果不推能不能自己推火等;再接下来是将作品商业化变现的能力,看你能不能整合下游的商业资源,来主导制作委员会开发自己的作品,比如动画化和网剧拍摄。”鲜漫动漫CEO陈博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新作者、新团队的机会在哪里?

陈博告诉三文娱,漫画行业的人才金字塔底部处于正在逐渐成型的阶段,资方往往会将注意力聚焦在头部CP公司,未将触角伸向相对草根的初创团队,更不用说还未成气候但很有潜力的小透明了。

那么,现在榜单相对固定、头部团队都拿到了融资,是不是说新团队、新作者就没有机会了呢?

如果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各大平台这个渠道,机会不能说没有,但门槛提高了。漫漫漫画CEO水阑瑟就认为,现在平台红利期已过,现在的作者需要比老作者更优秀、更新颖,并且对平台来说更有价值,才会有出头的机会,新的作品品类、带有强烈个人风格的优秀作品才有一定的空间。

但就漫画行业而言,各大漫画分发平台可以说是内容创作能力和团队运营能力的重要角力场,但并非全部。

除了在平台上的作者,有大量在微博、泛次元、Lofter等渠道上画得很好的作者,他们并没有作为职业漫画家进入这个行业,但是他们的作品同样有在其他渠道做成高人气IP的可能。同时,平台有自己的模式,或者流量需求,在选择作品时就有自己的指向性,因此在作品覆盖范围上也会有局限。

一位资深漫画行业者就指出,看待这个问题不能将目光锁死在平台上,因为平台有平台的开发策略。各大平台的排行榜有自己的评价标准,以及作品开发和运营需求,有不少作品是平台出于自身考虑去推火的,并不能代表漫画行业内容生产的全貌。

这位从业者告诉三文娱,除了平台的排行榜,一部漫画作品可以用非常多的方式“博出位”。IP出位的手段非常多元化,有可能在各大排行榜上不见踪影的IP,凭着自制剧、游戏一下子出位了。而且,不能小看资本孵化IP的能力,“有一些在排行榜上默默无闻的作品,被资本看中,用钱养着(比如买流量),再通过某一环节的开发去放大,也是有可能把一个IP推上位的,而不是非得在排行榜上冲到前面”。

而且,一些走得更远的头部漫画CP公司,也是重要的新作品发掘者,“有些作品可能在平台上没做出头,不再连载了,但作者在微博上持续更新,人气看上去也不高,但还是有可能被有经验的头部CP公司发掘出来,而且现在走在前面的CP公司也都在跑马圈地,非常乐于甚至渴求于发掘这样有潜力的作品”。

另外,还有业内人认为,技术和媒介形态的变化也是格局重新调整的变数所在。有妖气、快看最开始的时候并不被认可,但事实证明它们抓住了网漫和条漫的发展红利期;2007年、2008年时,已经有人在微博上画条漫,但那时智能手机不普及,没有形成气候,但现在条漫的发展势头有目共睹。在未来,也还是有可能会发生我们现在没有重视或预料到的媒介形态变化。

有妖气的崛起代表了漫画形态由纸漫向网漫的过渡。

同时,这位从业者还指出,即使就平台而言,也不是没有其他可能。“从平台的角度看,用现有的这批漫画作品聚拢来了用户,有没有可能留不住他们?所以快看也好,腾讯也好,作为平台也会继续砸钱建护城河,也很有可能会进行其他业务形态的拓展,比如快看也很有可能再上黑白漫作品,就有可能去微博等各个渠道上搜寻新作者”。

都说内容是杀手锏,到底怎么讲故事?

“就漫画CP公司而言,想要得到资本认可,如果其他所有能力都去掉,只剩一样,那也还是讲故事的能力。”陈博告诉三文娱。

不光是鲜漫,三文娱接触的所有漫画CP公司都在强调内容产出的重要性。道理谁都知道,那到底什么是讲故事的能力呢?好的作品有没有什么共性呢?

大部分从业者都认为,好的作品共性并不多,差异性大于共性,但仍有一些可以努力的方向,比如接地气、主题相对大众、人性刻画到位。

《你的名字》的主题就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爱情。

陈博举了电影的例子,接地气的架构和元素就如冯小刚当年的贺岁片,无论是在题材选择,还是时代感的把握上都做得非常好,而现在的创作者都处在相对初级的阶段,那种日常感未必能做得出来。“就受众接受阶段而言,现在的受众并没有非常成熟,还不能包容更多个性化、艺术性的所谓作者型作品,还没有准备好看不接地气的作品。如果是很宏大复杂的世界观,又是完全原创,就提高了接受门槛,所以现在做EVA,还不如去做《你的名字》这样的作品更有市场号召力。”

在题材上,大部分从业者也并不认为小众题材是问题,相反,现在并不是漫画类型太多,反而是类型太少的阶段,内容过于趋同。同时,即使“皮”是相对小众的题材,但表达的主题是大众的,也没有太大问题,比如《美人鱼》披着环保题材的“皮”,但主题是恋爱,所以依然能拿下30亿票房。

一位文娱行业投资人举了漫画家神北克《国魂》的例子,历史题材是相对小众的题材类型了,但《国魂》表面上是讲历史,实际上展现的是三兄弟在乱世中的人性表现,同样能打动人,也确实有影视公司有把这部作品影视化的打算。另外,在电影行业,宗教题材无论如何也不是个大众题材,但《冈仁波齐》也能做到一亿票房,就是它触碰到了让人产生共鸣的人性问题。从根本上讲,题材都是皮,主要还是看故事内核。

水阑瑟同样认为小众题材可以出爆款,“在《盗墓笔记》和《鬼吹灯》做起来之前,盗墓也算小众题材吧?所以还是看作者是否具备拉高整个细分题材天花板的能力,比如《人民的名义》就是个优秀案例”。

另外在故事的呈现方式上,单元故事不是一种好的孵化IP的方式,因为没有立得住的人物和剧情积累,就没有IP留存,也就没有可改编的价值,后续的开发变现就存在问题。

拿到了融资的CP公司下一步怎么走?

那么,在这轮漫画CP公司天使轮投资潮中拿到了融资的团队,是不是就可以松一口气了呢?可能恰恰相反,接下来才是严峻考验真正开始的时候。

一位在这轮投资潮中拿到融资的漫画公司CEO告诉三文娱,现在漫画CP公司的竞争到了弯道阶段,到了CP公司之间拉开距离的时候了。这个阶段PK的是IP的影响力,看的是团队能不能通过制作委员会的形式打通上下游,把自己的作品深度打造成IP的能力。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即使是现在各大平台上的头部作品,也很难简单地认定为已经做成了所谓IP。“你说你的作品动画化了,那动画是做一季还是四季?不是砸了一千万做了一季动画就能叫IP的,很多只做一季动画的作品还是会死,世界观的架构还是不够大不够深。IP是要拿量堆起来的,要撑起一个IP的概念,就必须用足够的量去轰炸,如果不能跟观众天天见面,那下一步连突破次元壁的资格都没有,而这就要看一个团队把作品进行长线打造的能力和财力了。”

所以,即使是拿到了融资的头部漫画CP公司,还是要继续跑马圈地,如果不扩大产能,不去扩充更多的人才,不去储备内容量,而随意转型去做网剧,是有风险的。说到底,杀手锏还是IP,用内容说话,用头部IP卡位。

当然,内容生产并非闭门造车,相反,CP公司要更多地绑定上下游战略合作方一起开发,这样才能更准确地针对后续环节的转化进行立项。比如在一个作品筹划初期,团队就找到了有经验的游戏公司加盟,那么一开始的内容创作就会朝着后端游戏化的需求倾斜,“有资源的战略合作方进入,并不仅仅是投钱的问题,而是会与漫画CP团队一起对IP进行整体的开发规划,降低后期转化的难度”。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JMedia】Top30漫画出品方陆续拿到投资,CP新团队还有多少机会

“漫画CP公司的天使轮融资风已经刮过去了”,那么,现在漫画行业的格局到底是怎样的?是不是新团队就没有机会了呢?

作者:孙樵

“各大平台上的头部作者都差不多被投完了,除了个人作者和平台自己的作品之外,漫画CP公司基本已经被投光了,到今年年底之前,好的团队应该都能拿得到钱”。

“漫画CP公司的天使轮融资风已经刮过去了。”

近期,三文娱接触的部分文娱行业投资人和漫画行业从业者给出了这样的结论。

那么实际情况如何呢?我们不妨来看一下腾讯动漫月票榜前30名的情况。

其中,标红的是作品出品公司已经拿到了融资,标蓝的是平台签约作品,其中也可以看到不少已经得到了后续开发。

不只是腾讯动漫,网易漫画、爱奇艺漫画、有妖气、快看等各大漫画平台月票榜、总榜、打赏榜等排名前30或50名的作品,通常数月都不会有很大的变动。而这些作品的出品CP公司,也基本都拿到了天使轮等早期轮次的融资。

除了这些被投资的公司,头部作者中还有不少个人创作者得到了平台和影视公司的青睐,其作品得到了影视化、游戏化等开发。如知名漫画家权迎升的作品《猎行者》,刚在网易漫画开始连载就宣布被爱奇艺签下版权,要进行网剧开发;再如漫画家佟瑶的《王牌御史》,已经先后被开发了动画作品和网络大电影。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漫画创作团队能够得到资本青睐、拿到融资?各大榜单相对固定了是否意味着漫画行业“格局已定”?头部公司已经完成融资、提前卡位的情况下,新团队的空间又会在哪里?就这些问题,三文娱与业内人和投资人聊了聊。

什么样的漫画团队能拿到融资?

储备的作品或者选题的数目,以及头部作品的价值,这是投资人在看漫画团队时看的首要因素,尤其对于天使轮等早期轮次融资而言更是如此。

那么创作出爆款的IP就能拿到投资吗?未必。乐游资本投资经理索垚琪告诉三文娱,资方投资并非针对单个IP,而是针对团队,“现在大家的内容消费速度在加快,十几年前大家就开始消费阿狸,现在大家还在买阿狸的衍生品,但你看现在还有多少人在转发草团子?所以一个漫画团队一定要有工业化生产的能力,同时孵化几个IP,可能有核心的有非核心的,有成功的有失败的,但量产能力、持续地讲故事的能力一定要有”。

内容生产能力有了,还要看运营能力,有原创能力的人不一定有运营作品和管理公司的能力,有些人可能只是内容创作者,但没有商业头脑和打理公司的才能。“有些漫画公司吭哧吭哧埋头画画,一年下来数据也不错,但别家公司就能通过其他手段,使自己的IP获得更高的曝光度,三个月的数据就能超过你十个月。很残酷的事实在于,现在很大程度上不是看你的内容做得多好,而是看有多少人看到了你的作品。”

接下来就是看跨领域合作的能力,即除了漫画作品的创作和孵化,一个团队能多大程度上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动画、影视、游戏、衍生品等多领域的操作。这也关系到一个团队能否走得长远,从而持续获得资本青睐,只有变现这条路走通,才能坚持到B轮或者更后面的融资轮次,毕竟早期投资还可以聊概念,看储备的IP和预期,但后期轮次就要看实际的营收了。

漫画《王牌御史》已经先后被开发了动画作品和网络大电影。

什么样的团队受资本青睐,在这个问题上投资人和从业者的观点相对一致,“首先是培养作者的能力、做长线IP的能力;接下来就是作品运营能力,比如跟平台的关系如何、什么节点在什么平台上推自己的哪一部作品、平台如果不推能不能自己推火等;再接下来是将作品商业化变现的能力,看你能不能整合下游的商业资源,来主导制作委员会开发自己的作品,比如动画化和网剧拍摄。”鲜漫动漫CEO陈博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新作者、新团队的机会在哪里?

陈博告诉三文娱,漫画行业的人才金字塔底部处于正在逐渐成型的阶段,资方往往会将注意力聚焦在头部CP公司,未将触角伸向相对草根的初创团队,更不用说还未成气候但很有潜力的小透明了。

那么,现在榜单相对固定、头部团队都拿到了融资,是不是说新团队、新作者就没有机会了呢?

如果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各大平台这个渠道,机会不能说没有,但门槛提高了。漫漫漫画CEO水阑瑟就认为,现在平台红利期已过,现在的作者需要比老作者更优秀、更新颖,并且对平台来说更有价值,才会有出头的机会,新的作品品类、带有强烈个人风格的优秀作品才有一定的空间。

但就漫画行业而言,各大漫画分发平台可以说是内容创作能力和团队运营能力的重要角力场,但并非全部。

除了在平台上的作者,有大量在微博、泛次元、Lofter等渠道上画得很好的作者,他们并没有作为职业漫画家进入这个行业,但是他们的作品同样有在其他渠道做成高人气IP的可能。同时,平台有自己的模式,或者流量需求,在选择作品时就有自己的指向性,因此在作品覆盖范围上也会有局限。

一位资深漫画行业者就指出,看待这个问题不能将目光锁死在平台上,因为平台有平台的开发策略。各大平台的排行榜有自己的评价标准,以及作品开发和运营需求,有不少作品是平台出于自身考虑去推火的,并不能代表漫画行业内容生产的全貌。

这位从业者告诉三文娱,除了平台的排行榜,一部漫画作品可以用非常多的方式“博出位”。IP出位的手段非常多元化,有可能在各大排行榜上不见踪影的IP,凭着自制剧、游戏一下子出位了。而且,不能小看资本孵化IP的能力,“有一些在排行榜上默默无闻的作品,被资本看中,用钱养着(比如买流量),再通过某一环节的开发去放大,也是有可能把一个IP推上位的,而不是非得在排行榜上冲到前面”。

而且,一些走得更远的头部漫画CP公司,也是重要的新作品发掘者,“有些作品可能在平台上没做出头,不再连载了,但作者在微博上持续更新,人气看上去也不高,但还是有可能被有经验的头部CP公司发掘出来,而且现在走在前面的CP公司也都在跑马圈地,非常乐于甚至渴求于发掘这样有潜力的作品”。

另外,还有业内人认为,技术和媒介形态的变化也是格局重新调整的变数所在。有妖气、快看最开始的时候并不被认可,但事实证明它们抓住了网漫和条漫的发展红利期;2007年、2008年时,已经有人在微博上画条漫,但那时智能手机不普及,没有形成气候,但现在条漫的发展势头有目共睹。在未来,也还是有可能会发生我们现在没有重视或预料到的媒介形态变化。

有妖气的崛起代表了漫画形态由纸漫向网漫的过渡。

同时,这位从业者还指出,即使就平台而言,也不是没有其他可能。“从平台的角度看,用现有的这批漫画作品聚拢来了用户,有没有可能留不住他们?所以快看也好,腾讯也好,作为平台也会继续砸钱建护城河,也很有可能会进行其他业务形态的拓展,比如快看也很有可能再上黑白漫作品,就有可能去微博等各个渠道上搜寻新作者”。

都说内容是杀手锏,到底怎么讲故事?

“就漫画CP公司而言,想要得到资本认可,如果其他所有能力都去掉,只剩一样,那也还是讲故事的能力。”陈博告诉三文娱。

不光是鲜漫,三文娱接触的所有漫画CP公司都在强调内容产出的重要性。道理谁都知道,那到底什么是讲故事的能力呢?好的作品有没有什么共性呢?

大部分从业者都认为,好的作品共性并不多,差异性大于共性,但仍有一些可以努力的方向,比如接地气、主题相对大众、人性刻画到位。

《你的名字》的主题就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爱情。

陈博举了电影的例子,接地气的架构和元素就如冯小刚当年的贺岁片,无论是在题材选择,还是时代感的把握上都做得非常好,而现在的创作者都处在相对初级的阶段,那种日常感未必能做得出来。“就受众接受阶段而言,现在的受众并没有非常成熟,还不能包容更多个性化、艺术性的所谓作者型作品,还没有准备好看不接地气的作品。如果是很宏大复杂的世界观,又是完全原创,就提高了接受门槛,所以现在做EVA,还不如去做《你的名字》这样的作品更有市场号召力。”

在题材上,大部分从业者也并不认为小众题材是问题,相反,现在并不是漫画类型太多,反而是类型太少的阶段,内容过于趋同。同时,即使“皮”是相对小众的题材,但表达的主题是大众的,也没有太大问题,比如《美人鱼》披着环保题材的“皮”,但主题是恋爱,所以依然能拿下30亿票房。

一位文娱行业投资人举了漫画家神北克《国魂》的例子,历史题材是相对小众的题材类型了,但《国魂》表面上是讲历史,实际上展现的是三兄弟在乱世中的人性表现,同样能打动人,也确实有影视公司有把这部作品影视化的打算。另外,在电影行业,宗教题材无论如何也不是个大众题材,但《冈仁波齐》也能做到一亿票房,就是它触碰到了让人产生共鸣的人性问题。从根本上讲,题材都是皮,主要还是看故事内核。

水阑瑟同样认为小众题材可以出爆款,“在《盗墓笔记》和《鬼吹灯》做起来之前,盗墓也算小众题材吧?所以还是看作者是否具备拉高整个细分题材天花板的能力,比如《人民的名义》就是个优秀案例”。

另外在故事的呈现方式上,单元故事不是一种好的孵化IP的方式,因为没有立得住的人物和剧情积累,就没有IP留存,也就没有可改编的价值,后续的开发变现就存在问题。

拿到了融资的CP公司下一步怎么走?

那么,在这轮漫画CP公司天使轮投资潮中拿到了融资的团队,是不是就可以松一口气了呢?可能恰恰相反,接下来才是严峻考验真正开始的时候。

一位在这轮投资潮中拿到融资的漫画公司CEO告诉三文娱,现在漫画CP公司的竞争到了弯道阶段,到了CP公司之间拉开距离的时候了。这个阶段PK的是IP的影响力,看的是团队能不能通过制作委员会的形式打通上下游,把自己的作品深度打造成IP的能力。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即使是现在各大平台上的头部作品,也很难简单地认定为已经做成了所谓IP。“你说你的作品动画化了,那动画是做一季还是四季?不是砸了一千万做了一季动画就能叫IP的,很多只做一季动画的作品还是会死,世界观的架构还是不够大不够深。IP是要拿量堆起来的,要撑起一个IP的概念,就必须用足够的量去轰炸,如果不能跟观众天天见面,那下一步连突破次元壁的资格都没有,而这就要看一个团队把作品进行长线打造的能力和财力了。”

所以,即使是拿到了融资的头部漫画CP公司,还是要继续跑马圈地,如果不扩大产能,不去扩充更多的人才,不去储备内容量,而随意转型去做网剧,是有风险的。说到底,杀手锏还是IP,用内容说话,用头部IP卡位。

当然,内容生产并非闭门造车,相反,CP公司要更多地绑定上下游战略合作方一起开发,这样才能更准确地针对后续环节的转化进行立项。比如在一个作品筹划初期,团队就找到了有经验的游戏公司加盟,那么一开始的内容创作就会朝着后端游戏化的需求倾斜,“有资源的战略合作方进入,并不仅仅是投钱的问题,而是会与漫画CP团队一起对IP进行整体的开发规划,降低后期转化的难度”。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