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三个粤港澳青年的“湾区梦”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三个粤港澳青年的“湾区梦”

世界级湾区总会如磁铁般吸引着年轻人去就业生活,他们对建设粤港澳湾区有话要说。

图片来源:海洛创意

数百年来几经战争炮火的伶仃洋,如今安静平和,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正在建设中,它们将跨越天堑,串连起伶仃洋周边发达的城市群。这些城市今后会有一个共同的新名字——粤港澳大湾区。

这将是继美国纽约湾区、美国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

其实在明清乃至更早的宋元,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本就同属一个行政区域——广州府,自古以来文教兴盛、商贸繁荣。

如今的“粤港澳大湾区”,更加热闹,这里容纳了近一亿人口,并且一直是全国最吸引年轻人的地方之一,有着最高的人口净流入值。

麦子是留美硕士,在纽约的金融机构工作两年后,她选择回国发展,在上海和深圳之间选择了深圳。

上个月,她拿到了深圳户口以及2.5万元的人才引进租房补贴,这个东北女孩成为了一名“新深圳人”。2.5万元足以让一个刚来深圳的年轻人过上几个月的安稳日子,不用为高昂的房租发愁。

在“抢人大战”中,深圳无疑下了重本。“我有个师兄是斯坦福博士,来深圳工作落户后,他通过‘孔雀计划’拿到了160万元的待遇支持。”麦子说。

深圳户籍人口暴增,以每年增长近50万人的速度大幅跃进,麦子是其中一员,她逐渐学会听广东话,逐渐适应南方的气候。

麦子所在的金融机构在深圳和香港有“双总部”,往来于两地总部是她的工作日常。

但时间久了,她有点“怕去香港”。每次去香港总部,麦子都要一大早从公司出发到皇岗口岸,尽管持商务签,仍然要和旅行团一起排队两三个小时才能通过深港两关,再乘一小时的大巴到达中环,单程就耗费4个多小时。

“去香港总部开会,我经常因为通关太久而迟到,回深圳时总是排队熬到夜里。”麦子说。

由三地共同签署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已经提出,将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促进人员、货物往来便利化,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

“未来在湾区内部,要能够自由便利地通行,不同城市的生活水平要达到基本一致,这才是真正的融合。”麦子说。

相比于深圳,香港是一座更“老”的移民城市,绝大多数老移民的祖籍在广东。

“我哋大家在狮子山下相遇上,总算是欢笑多于唏嘘。”这首鼓励香港草根移民艰苦奋斗的《狮子山下》,被视为代表香港精神的“市歌”。

但自2000年以来香港人口增速已经放缓,每年仅新增约5万人口。

Kevin是“移民二代”,他的父母打小移民香港,他自己则是在1997年之后出生在香港的“回归后”一代。

“我们这一代人和我父母那一代,对内地有着完全不同的想法。”Kevin说,1970年代或更早以前出生的港人,有更浓厚的家国情怀,因为他们大多数是内地移民或者有亲戚在内地。

2010年,Kevin人生中第一次过关来到隔壁的深圳,他第一眼见到的广东城市也是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基建配套都没有比香港差太多,只是特别宽阔的街道和普通话的环境,让他感觉陌生。他不太清楚珠三角城市各自都有什么特色产业,但他隐约觉得广东的经济发展得很厉害。

“我们都觉得,未来深圳会比香港发展得更好,香港的年轻人现在缺乏多元的职业选择,如果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深度融合,我个人是会愿意在湾区范围内寻找就业机会。”Kevin说。

在对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规划中,国家鼓励港澳人员赴粤投资及创业就业,并将为港澳居民在内地生活工作提供更多机遇和便利条件。

作为“回归后”一代,Kevin的普通话发音非常标准,语法也不会和粤语有任何混淆,但他无法用普通话酣畅淋漓地表达自己,讲着讲着就会卡壳。

“我非常赞成粤港澳大湾区在经济上的融合和产业上的互补,但若要实现人员就业的流动,在文化和思想交流上,还有很多障碍要突破。”Kevin说。

澳门人阿行最近则通过线上游戏交了内地几个省份的好友,互加微信后相谈甚欢。

阿行今年30岁,在澳门从事旅游业。在网络世界里,他的昵称叫“达康书记”,他结交了一群昵称为“育良书记”“汤姆丁”“高小琴”的线上好友,不时凑在一起玩线上狼人杀。

阿行是看香港的电视节目长大的,但是最近一年他已经完全成为内地节目的粉丝。

广州、佛山、东莞、深圳这些城市,阿行都去旅游过,对于广东,他感觉熟悉而亲近。“无论是语言、地理、文化,都是连成一片的。”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对港珠澳深都十分有利,珠海获益最多,虽然我们澳门地方很小,但我希望澳门能在大湾区里占一个‘小便宜’。”

阿行觉得这个“小便宜”对于小小的澳门来说其实非常重要,主要体现在服务业和旅游业。推进大湾区建设的框架协议里明确提出支持澳门建造旅游教育培训基地,共建健康湾区。

“澳门的产业一直很单一,主要依赖的博彩业面临瓶颈。”阿行觉得,澳门经济发展的增量就在于粤港澳的紧密合作,作为一个澳门人,他非常关心横琴的发展,因为那里是澳门实现产业多元发展的平台,澳门大学、粤澳青年创业谷、粤澳合作产业园都已在横琴落户。

珠海的横琴岛现在就像一个大工地,密密麻麻的新建筑沿海而建,隔着浅海就能看到对面澳门的地标建筑。横琴岛是澳门现在面积的3倍多,如今澳门人下班后可以相约在横琴吃晚餐,可以在横琴直接贷款买房,澳门单牌车可以开到横琴。

粤港澳大湾区的序幕就这样正徐徐拉开,可能有一天,三地年轻人都会觉得——我是湾区人。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三个粤港澳青年的“湾区梦”

世界级湾区总会如磁铁般吸引着年轻人去就业生活,他们对建设粤港澳湾区有话要说。

图片来源:海洛创意

数百年来几经战争炮火的伶仃洋,如今安静平和,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正在建设中,它们将跨越天堑,串连起伶仃洋周边发达的城市群。这些城市今后会有一个共同的新名字——粤港澳大湾区。

这将是继美国纽约湾区、美国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

其实在明清乃至更早的宋元,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本就同属一个行政区域——广州府,自古以来文教兴盛、商贸繁荣。

如今的“粤港澳大湾区”,更加热闹,这里容纳了近一亿人口,并且一直是全国最吸引年轻人的地方之一,有着最高的人口净流入值。

麦子是留美硕士,在纽约的金融机构工作两年后,她选择回国发展,在上海和深圳之间选择了深圳。

上个月,她拿到了深圳户口以及2.5万元的人才引进租房补贴,这个东北女孩成为了一名“新深圳人”。2.5万元足以让一个刚来深圳的年轻人过上几个月的安稳日子,不用为高昂的房租发愁。

在“抢人大战”中,深圳无疑下了重本。“我有个师兄是斯坦福博士,来深圳工作落户后,他通过‘孔雀计划’拿到了160万元的待遇支持。”麦子说。

深圳户籍人口暴增,以每年增长近50万人的速度大幅跃进,麦子是其中一员,她逐渐学会听广东话,逐渐适应南方的气候。

麦子所在的金融机构在深圳和香港有“双总部”,往来于两地总部是她的工作日常。

但时间久了,她有点“怕去香港”。每次去香港总部,麦子都要一大早从公司出发到皇岗口岸,尽管持商务签,仍然要和旅行团一起排队两三个小时才能通过深港两关,再乘一小时的大巴到达中环,单程就耗费4个多小时。

“去香港总部开会,我经常因为通关太久而迟到,回深圳时总是排队熬到夜里。”麦子说。

由三地共同签署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已经提出,将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促进人员、货物往来便利化,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

“未来在湾区内部,要能够自由便利地通行,不同城市的生活水平要达到基本一致,这才是真正的融合。”麦子说。

相比于深圳,香港是一座更“老”的移民城市,绝大多数老移民的祖籍在广东。

“我哋大家在狮子山下相遇上,总算是欢笑多于唏嘘。”这首鼓励香港草根移民艰苦奋斗的《狮子山下》,被视为代表香港精神的“市歌”。

但自2000年以来香港人口增速已经放缓,每年仅新增约5万人口。

Kevin是“移民二代”,他的父母打小移民香港,他自己则是在1997年之后出生在香港的“回归后”一代。

“我们这一代人和我父母那一代,对内地有着完全不同的想法。”Kevin说,1970年代或更早以前出生的港人,有更浓厚的家国情怀,因为他们大多数是内地移民或者有亲戚在内地。

2010年,Kevin人生中第一次过关来到隔壁的深圳,他第一眼见到的广东城市也是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基建配套都没有比香港差太多,只是特别宽阔的街道和普通话的环境,让他感觉陌生。他不太清楚珠三角城市各自都有什么特色产业,但他隐约觉得广东的经济发展得很厉害。

“我们都觉得,未来深圳会比香港发展得更好,香港的年轻人现在缺乏多元的职业选择,如果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深度融合,我个人是会愿意在湾区范围内寻找就业机会。”Kevin说。

在对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规划中,国家鼓励港澳人员赴粤投资及创业就业,并将为港澳居民在内地生活工作提供更多机遇和便利条件。

作为“回归后”一代,Kevin的普通话发音非常标准,语法也不会和粤语有任何混淆,但他无法用普通话酣畅淋漓地表达自己,讲着讲着就会卡壳。

“我非常赞成粤港澳大湾区在经济上的融合和产业上的互补,但若要实现人员就业的流动,在文化和思想交流上,还有很多障碍要突破。”Kevin说。

澳门人阿行最近则通过线上游戏交了内地几个省份的好友,互加微信后相谈甚欢。

阿行今年30岁,在澳门从事旅游业。在网络世界里,他的昵称叫“达康书记”,他结交了一群昵称为“育良书记”“汤姆丁”“高小琴”的线上好友,不时凑在一起玩线上狼人杀。

阿行是看香港的电视节目长大的,但是最近一年他已经完全成为内地节目的粉丝。

广州、佛山、东莞、深圳这些城市,阿行都去旅游过,对于广东,他感觉熟悉而亲近。“无论是语言、地理、文化,都是连成一片的。”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对港珠澳深都十分有利,珠海获益最多,虽然我们澳门地方很小,但我希望澳门能在大湾区里占一个‘小便宜’。”

阿行觉得这个“小便宜”对于小小的澳门来说其实非常重要,主要体现在服务业和旅游业。推进大湾区建设的框架协议里明确提出支持澳门建造旅游教育培训基地,共建健康湾区。

“澳门的产业一直很单一,主要依赖的博彩业面临瓶颈。”阿行觉得,澳门经济发展的增量就在于粤港澳的紧密合作,作为一个澳门人,他非常关心横琴的发展,因为那里是澳门实现产业多元发展的平台,澳门大学、粤澳青年创业谷、粤澳合作产业园都已在横琴落户。

珠海的横琴岛现在就像一个大工地,密密麻麻的新建筑沿海而建,隔着浅海就能看到对面澳门的地标建筑。横琴岛是澳门现在面积的3倍多,如今澳门人下班后可以相约在横琴吃晚餐,可以在横琴直接贷款买房,澳门单牌车可以开到横琴。

粤港澳大湾区的序幕就这样正徐徐拉开,可能有一天,三地年轻人都会觉得——我是湾区人。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