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星素结合”不流于表面,引进节目退出黄金档,广电一声令下卫视该如何接招?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星素结合”不流于表面,引进节目退出黄金档,广电一声令下卫视该如何接招?

得想想新的玩法了。

昨晚,《我们来了》第三季正式播出,在综N代普遍出现疲态,收视和话题热度均出现下滑的背景下,《我们来了》改版植入四位素人后保住黄金档的尝试,更值得关注。毕竟今年6月,业内传出全明星节目将难以继续在黄金档扛起卫视收视大旗的风声后,《极限挑战》周日晚间9点延后到10点。而浙江卫视的《王牌对王牌》也被怀疑在未来需直面改版OR改档的抉择。

就在今日,网上亦流传出《关于把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办成讲导向、有文化的传播平台的通知》,“影视明星参与综艺娱乐、真人秀等节目要严格控制播出量和播出时段,总局鼓励制作播出星素结合的综艺娱乐和真人秀节目。”这样明确的表述,也被认为是坐实了两个月前的风声。

而观察这份通知,除了与两年前出台的《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在鼓励主旋律、强调深入人民群众、支持原创,反对版权盲目引进等趋势上一脉相承。更是提出了抵制收视率造假、强化播前审查两个重点要求。

而这两个内容都有着鲜明的现实指向性。去年12月,浙江卫视播出的《美人私房菜》遭撤档后,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法务委员会发布“坚决打击收视率作假黑势力”的声明,直言当下收视率造假已经到了猖獗的地步。

今年上半年的现实主义大剧《白鹿原》从4月16日首播一天后突遭换档,在5月11日复播,一时间,关于剧情涉及众多敏感红线的讨论也不绝于耳。所以,面对这些有章可循的规则,业界又该如何应对?

素人、群众成主角

但设定与实际效果是两回事

早在两年前的通知里,“依据节目内容确定参与节目的嘉宾人选,提高普通群众参与真人秀节目的人数比例”就曾引起热议。但纵观随后的调整,素人更多是存在感不高的背景板。例如,今年的《奔跑吧》曾请来400名观众,喊出了“史上参与人数最多的互动挑战”口号。但很显然,这个精心制作的第一期并未获得审查方面的认可,被挪到了第二期播出。

当素人比重加大的压力愈发肉眼可见,规则也更加细化,从提高比例到提高比重,甚至直接点明“让基层群众成为节目的嘉宾、主角,注意不能把群众作为明星陪衬或背景”。不过令人疑惑的是,关于嘉宾、主角的定义并不相同,陪衬或背景也是一个相当主观的认定。

拿《极限挑战》来说,这个在户外真人秀热潮中赶了晚集,却另辟蹊径的爆款,最大优势就是与素人互动的偶然性及其引发的意外火花,与相对封闭的明星团体内部游戏相比,极限男人帮在完成任务时因为必然需要与不确定的素人接触,让观众产生一种可触及的综艺感,也显得更加亲切接地气。无论是黄渤体验快递员遭客户拒绝收货时的委屈,还是王迅在寻找“叫醒城市的人”——环卫工时帮后者尽早收工,其实都产生了在泛娱乐时代,用娱乐的形式传递价值观的正面作用

但这种不固定的素人、将素人以不确定的群体作为节目参与方的做法,似乎并没有改变“全明星阵容”的定位。本季《我们来了》中的四位素人,就有很强的“星味”:要么是身兼众多明星造型师的街拍达人,要么是曾参与过《超级演说家》的“南京申办2014年青奥会形象大使”。

的确,这是规避纯素人缺乏焦点和话题劣势的方法,但从目前真人秀对素人的定义和参与方式看,成为固定嘉宾不一定就不是陪衬的背景板,这一点,在近几年的音乐类选秀中尤其明显。

无论是《中国新歌声》举办至今日,素人选手的专业水准下滑,还是《中国有嘻哈》的爆红引发了未来对本就不那么大众的民间嘻哈爱好者竭泽而渔开发的担忧,音乐选秀类综艺2.0时代的非音乐元素、戏剧性情节增多了,而一夜成名的素人数量以及他们名声大噪的程度都远不及十几年前的那股选秀热潮,也与借担任评委翻红的歌手们形成鲜明反差。

所以,如果说让基层群众成为主角从实际效果而非节目设定来评估,预先审查时往往难以实现这种预测。况且,选秀节目的素人如果无法为节目组带来直接间接的利益,节目无法倾斜资源,素人自然也成不了主角。

版权引进预冷,原创受宠

但也别忽视对抄袭的规制

另一个备受关注的则是规定对原创类节目的支持,2015年,广电总局提出“应树立文化自信,摆脱对境外节目模式的依赖心理,坚决纠正一窝蜂式的盲目引进”,而到今日通知里的原文——“鼓励制作播出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自主原创节目,原则上黄金时段不再播出引进境外模式的节目”,曾经被奉为收视良药的韩国综艺版权,似乎成为卫视避之不及的地雷。

但尴尬的是,《中餐厅》被质疑抄袭《尹食堂》,《中国有嘻哈》也涉嫌抄袭《show me the money》。《尹食堂》的PD罗英锡回应“节目版权并不贵,可以的话希望购买正品,照抄的话不仅很累失败的例子还很多”。《show me the money》的制作方Mnet电视台也表示对方没有购买版权,并对此非常遗憾。这似乎让人产生版权引进遇阻后,抄袭变得堂而皇之的错觉

事实上,近几年类似于《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见字如面》的文化类节目也都获得不少关注,诗词、成语、汉字这些低门槛、参与度高的互动类综艺,如果在节目桥段上设计得当,很容易产生“造星”与激发大众艺术文化热情的作用。而后者正是在综艺节目走向过渡娱乐化后,出现口碑和收视瓶颈时可以考虑的转型方向。

但看到这个规定,或许会引起大家恐慌的是,如果涉嫌抄袭的节目因为避开了“引进境外模式”,而可以闷声发大财,那之前买了版权的守法一方,受制于此次规定,被黄金档拒之门外,岂不是吃了大亏?是不是存在一种利益分配不公平的境况?

反对收视率造假

除了坚决立场,还需让态度长出牙齿

如同前文所陈,彼时《美人私房菜》收视惨淡被撤档后,曾有业内人士怀疑这部积压剧0.2的收视率,之所以比浙江卫视0.3到0.4的基础收视率还低,有可能是因为同时段第三方大量的收视率购买行为。

愈演愈烈的收视率造假与收视对赌也有关联。2015年,广电总局就曾组织了14家电视台签署禁止收视率对赌的公约,但据《财经》的调查,“电视台明面上不再与制作方签署收视率的对赌协议,但在购剧时,仍会暗地里强调需达到电视台的收视标准或播出标准。”

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法务委员会的声明毕竟没有法律约束力,也没有行政强制力,它更像是民间群体“揭竿而起”的抱团,少部分不堪忍受购买压力的制作方“幡然悔悟”,从根本上并没有改变电视台对收视率的追逐。

从法律层面说,收视率造假本身就是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行为,但对这种行为的口诛笔伐似乎仅仅停留在文字上,违法成本过低,劣币驱逐良币的环境也始终没有得到改善。广电此次提出的两个“坚决”,虽已先声夺人,但毕竟缺乏牙齿,如果市场有明确的除收视率以外的论资排辈规则,或者是替代性的成功商业模式,在法律层面也能够有对强势市场主体违法行为的矫正,想必这种近乎平常的潜规则也能被摒弃。

敏感题材短期播出受限

防止浇灭现实主义的热情

此次通知中,对黄金时段电视剧播出管理调控的规定虽然属于针对今年下半年特殊时期的常规动作,但“播前审查、重播重审”的强调,以及对“题材内容较敏感的电视剧”编排的限制,不能不让人想起上半年以“大尺度”为噱头、题材稀有性和质量均少见的“主旋律”反腐剧《人民的名义》,以及至今没有给出令人信服解释便停播又复播的《白鹿原》。

此前,曾有观点认为,今年上半年的热门剧大多集中在现实主义类别,而《大明王朝1566》在网络上的付费观看,也被认为是历史正剧回潮的零界点。所以,如果此次的规定仅仅是特殊时段的短期策略,现实主义的开发想必不会受到长期影响。但如果业界始终难以放下对现实主义题材政策风险较大、播出安全不确定的担忧,满屏玄幻剧、古装偶像剧的局面恐怕一时间还难以得到改观。

结语

总之,对于此次通知,经过近几年相关规定的铺垫,和之前的风声,对于各平台而言,并没有太让人措手不及的动作。但正如这些规制和其针对的现象一样“古老”,为了行业的健康运行,我们的确更需要有明确参照的规则,而这不是广电一个通知就可以解决的。

鼓励原创时不要只讲目光放在海外版权引进,而忘了对抄袭的打击。支持真人秀关注素人,不要舍本逐末,只注重星味十足的“伪素人”,而忘记真正的人民群众。反对唯收视率,反对收视率造假,不要只停留在一个口号,而没有对违法者的惩戒,没有对收视率造假问题根源的反思。对敏感题材的审慎,也不要光顾着政治正确,而忘记了内容为王,忘记了何谓艺术。

 

 

来源:Vlinkage

原标题:“星素结合”不流于表面,引进节目退出黄金档,广电一声令下卫视该如何接招?

最新更新时间:08/06 12:16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星素结合”不流于表面,引进节目退出黄金档,广电一声令下卫视该如何接招?

得想想新的玩法了。

昨晚,《我们来了》第三季正式播出,在综N代普遍出现疲态,收视和话题热度均出现下滑的背景下,《我们来了》改版植入四位素人后保住黄金档的尝试,更值得关注。毕竟今年6月,业内传出全明星节目将难以继续在黄金档扛起卫视收视大旗的风声后,《极限挑战》周日晚间9点延后到10点。而浙江卫视的《王牌对王牌》也被怀疑在未来需直面改版OR改档的抉择。

就在今日,网上亦流传出《关于把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办成讲导向、有文化的传播平台的通知》,“影视明星参与综艺娱乐、真人秀等节目要严格控制播出量和播出时段,总局鼓励制作播出星素结合的综艺娱乐和真人秀节目。”这样明确的表述,也被认为是坐实了两个月前的风声。

而观察这份通知,除了与两年前出台的《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在鼓励主旋律、强调深入人民群众、支持原创,反对版权盲目引进等趋势上一脉相承。更是提出了抵制收视率造假、强化播前审查两个重点要求。

而这两个内容都有着鲜明的现实指向性。去年12月,浙江卫视播出的《美人私房菜》遭撤档后,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法务委员会发布“坚决打击收视率作假黑势力”的声明,直言当下收视率造假已经到了猖獗的地步。

今年上半年的现实主义大剧《白鹿原》从4月16日首播一天后突遭换档,在5月11日复播,一时间,关于剧情涉及众多敏感红线的讨论也不绝于耳。所以,面对这些有章可循的规则,业界又该如何应对?

素人、群众成主角

但设定与实际效果是两回事

早在两年前的通知里,“依据节目内容确定参与节目的嘉宾人选,提高普通群众参与真人秀节目的人数比例”就曾引起热议。但纵观随后的调整,素人更多是存在感不高的背景板。例如,今年的《奔跑吧》曾请来400名观众,喊出了“史上参与人数最多的互动挑战”口号。但很显然,这个精心制作的第一期并未获得审查方面的认可,被挪到了第二期播出。

当素人比重加大的压力愈发肉眼可见,规则也更加细化,从提高比例到提高比重,甚至直接点明“让基层群众成为节目的嘉宾、主角,注意不能把群众作为明星陪衬或背景”。不过令人疑惑的是,关于嘉宾、主角的定义并不相同,陪衬或背景也是一个相当主观的认定。

拿《极限挑战》来说,这个在户外真人秀热潮中赶了晚集,却另辟蹊径的爆款,最大优势就是与素人互动的偶然性及其引发的意外火花,与相对封闭的明星团体内部游戏相比,极限男人帮在完成任务时因为必然需要与不确定的素人接触,让观众产生一种可触及的综艺感,也显得更加亲切接地气。无论是黄渤体验快递员遭客户拒绝收货时的委屈,还是王迅在寻找“叫醒城市的人”——环卫工时帮后者尽早收工,其实都产生了在泛娱乐时代,用娱乐的形式传递价值观的正面作用

但这种不固定的素人、将素人以不确定的群体作为节目参与方的做法,似乎并没有改变“全明星阵容”的定位。本季《我们来了》中的四位素人,就有很强的“星味”:要么是身兼众多明星造型师的街拍达人,要么是曾参与过《超级演说家》的“南京申办2014年青奥会形象大使”。

的确,这是规避纯素人缺乏焦点和话题劣势的方法,但从目前真人秀对素人的定义和参与方式看,成为固定嘉宾不一定就不是陪衬的背景板,这一点,在近几年的音乐类选秀中尤其明显。

无论是《中国新歌声》举办至今日,素人选手的专业水准下滑,还是《中国有嘻哈》的爆红引发了未来对本就不那么大众的民间嘻哈爱好者竭泽而渔开发的担忧,音乐选秀类综艺2.0时代的非音乐元素、戏剧性情节增多了,而一夜成名的素人数量以及他们名声大噪的程度都远不及十几年前的那股选秀热潮,也与借担任评委翻红的歌手们形成鲜明反差。

所以,如果说让基层群众成为主角从实际效果而非节目设定来评估,预先审查时往往难以实现这种预测。况且,选秀节目的素人如果无法为节目组带来直接间接的利益,节目无法倾斜资源,素人自然也成不了主角。

版权引进预冷,原创受宠

但也别忽视对抄袭的规制

另一个备受关注的则是规定对原创类节目的支持,2015年,广电总局提出“应树立文化自信,摆脱对境外节目模式的依赖心理,坚决纠正一窝蜂式的盲目引进”,而到今日通知里的原文——“鼓励制作播出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自主原创节目,原则上黄金时段不再播出引进境外模式的节目”,曾经被奉为收视良药的韩国综艺版权,似乎成为卫视避之不及的地雷。

但尴尬的是,《中餐厅》被质疑抄袭《尹食堂》,《中国有嘻哈》也涉嫌抄袭《show me the money》。《尹食堂》的PD罗英锡回应“节目版权并不贵,可以的话希望购买正品,照抄的话不仅很累失败的例子还很多”。《show me the money》的制作方Mnet电视台也表示对方没有购买版权,并对此非常遗憾。这似乎让人产生版权引进遇阻后,抄袭变得堂而皇之的错觉

事实上,近几年类似于《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见字如面》的文化类节目也都获得不少关注,诗词、成语、汉字这些低门槛、参与度高的互动类综艺,如果在节目桥段上设计得当,很容易产生“造星”与激发大众艺术文化热情的作用。而后者正是在综艺节目走向过渡娱乐化后,出现口碑和收视瓶颈时可以考虑的转型方向。

但看到这个规定,或许会引起大家恐慌的是,如果涉嫌抄袭的节目因为避开了“引进境外模式”,而可以闷声发大财,那之前买了版权的守法一方,受制于此次规定,被黄金档拒之门外,岂不是吃了大亏?是不是存在一种利益分配不公平的境况?

反对收视率造假

除了坚决立场,还需让态度长出牙齿

如同前文所陈,彼时《美人私房菜》收视惨淡被撤档后,曾有业内人士怀疑这部积压剧0.2的收视率,之所以比浙江卫视0.3到0.4的基础收视率还低,有可能是因为同时段第三方大量的收视率购买行为。

愈演愈烈的收视率造假与收视对赌也有关联。2015年,广电总局就曾组织了14家电视台签署禁止收视率对赌的公约,但据《财经》的调查,“电视台明面上不再与制作方签署收视率的对赌协议,但在购剧时,仍会暗地里强调需达到电视台的收视标准或播出标准。”

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法务委员会的声明毕竟没有法律约束力,也没有行政强制力,它更像是民间群体“揭竿而起”的抱团,少部分不堪忍受购买压力的制作方“幡然悔悟”,从根本上并没有改变电视台对收视率的追逐。

从法律层面说,收视率造假本身就是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行为,但对这种行为的口诛笔伐似乎仅仅停留在文字上,违法成本过低,劣币驱逐良币的环境也始终没有得到改善。广电此次提出的两个“坚决”,虽已先声夺人,但毕竟缺乏牙齿,如果市场有明确的除收视率以外的论资排辈规则,或者是替代性的成功商业模式,在法律层面也能够有对强势市场主体违法行为的矫正,想必这种近乎平常的潜规则也能被摒弃。

敏感题材短期播出受限

防止浇灭现实主义的热情

此次通知中,对黄金时段电视剧播出管理调控的规定虽然属于针对今年下半年特殊时期的常规动作,但“播前审查、重播重审”的强调,以及对“题材内容较敏感的电视剧”编排的限制,不能不让人想起上半年以“大尺度”为噱头、题材稀有性和质量均少见的“主旋律”反腐剧《人民的名义》,以及至今没有给出令人信服解释便停播又复播的《白鹿原》。

此前,曾有观点认为,今年上半年的热门剧大多集中在现实主义类别,而《大明王朝1566》在网络上的付费观看,也被认为是历史正剧回潮的零界点。所以,如果此次的规定仅仅是特殊时段的短期策略,现实主义的开发想必不会受到长期影响。但如果业界始终难以放下对现实主义题材政策风险较大、播出安全不确定的担忧,满屏玄幻剧、古装偶像剧的局面恐怕一时间还难以得到改观。

结语

总之,对于此次通知,经过近几年相关规定的铺垫,和之前的风声,对于各平台而言,并没有太让人措手不及的动作。但正如这些规制和其针对的现象一样“古老”,为了行业的健康运行,我们的确更需要有明确参照的规则,而这不是广电一个通知就可以解决的。

鼓励原创时不要只讲目光放在海外版权引进,而忘了对抄袭的打击。支持真人秀关注素人,不要舍本逐末,只注重星味十足的“伪素人”,而忘记真正的人民群众。反对唯收视率,反对收视率造假,不要只停留在一个口号,而没有对违法者的惩戒,没有对收视率造假问题根源的反思。对敏感题材的审慎,也不要光顾着政治正确,而忘记了内容为王,忘记了何谓艺术。

 

 

来源:Vlinkage

原标题:“星素结合”不流于表面,引进节目退出黄金档,广电一声令下卫视该如何接招?

最新更新时间:08/06 12:16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