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千亿私募FOF洗牌将至 产品业绩大多不达标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千亿私募FOF洗牌将至 产品业绩大多不达标

达到千亿规模的背后,FOF产品的短板和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公募FOF正渐行渐近,私募FOF已超千亿规模。

近年来,FOF模式热度持续升温,多家私募争相布局FOF领域。FOF,即基金中的基金,是指通过持有基金而间接投资于各类金融资产,以达到有效降低非系统风险目的一种基金模式,其本质在于资产的多元化配置。

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私募FOF产品规模合计约1600亿元,根据私募云通CHFDB数据库统计,截至2017年7月31日,CHFDB数据库总计收录有139540只私募基金信息,其中私募FOF基金数量为1433只(占比1%)。

但达到千亿规模的背后,FOF产品的短板和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大浪淘沙,未来,FOF又会以的方式继续发展壮大?

FOF产品为什么这么“火”?

2015年6月以来,FOF产品的数量开始“大爆发”,有人据此将2015年称为“FOF井喷元年”。

在其他市场,当私募基金的数量和规模发展到一定阶段,私募FOF产品就会应运而生,并且随着市场发展而不断壮大。目前我国私募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并在不断走向成熟,有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底,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19708家。已备案私募基金56576只,认缴规模13.59万亿元,实缴规模9.46万亿元,其中百亿私募也已经达到了167家。私募市场的整体繁荣为FOF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外发展经验还显示,股市的低迷通常是FOF产品的投资价值得以凸显的一大助力。自2015年股市千点大调整以来,A股市场整体表现相对低迷,事实上也正是2015年以后,国内私募FOF产品才逐渐被投资者所认知并不断发展壮大。

朝阳永续FOF基金经理张姚杰对界面新闻表示,FOF产品近年来如此“火爆”的根源还在于需求的拉动。私募规模急剧扩张的同时带来的是投资者选择难度的增加。A股市场上股票一共3000多只,多数投资者都难以进行有效抉择,当面临近六万只私募产品时,投资者更加无所适从,同时目前国内市场上的私募产品质量上也是参差不齐,有数据显示,每年的私募产品收益首尾相差在150%-200%左右,投资者面临较大的选择风险。而FOF模式的一大优势在于分散风险,选择FOF产品相当于买入了一揽子多个基金品,从两三年的收益情况来看,组合起来的表现通常比买单个基金或者是去追暴涨的基金的回报率和稳定性都要好得多。

此外,在金融去杠杠和强化监管的环境下,近年部分低风险承受能力的银行资金的流入也成为引爆FOF模式的另一个导火索。

总体业绩回暖,多家公司产品很“鸡肋”

一般而言,FOF组合基金的基金经理可以帮助投资者收集更多对冲基金的信息,对比分析数据,进行专业的甄别,选出质量比较好的对冲基金。他们相比对冲基金经理对不同经济环境下的资产配置有相对更宏观的把握。同时,组合基金能够集合许多投资者的资金,使得他们能用有限的金额投资数量更多的对冲基金,实现规模优势。

实际上,虽然产品数量持续上升,但是目前为止,大多数产品与纯股票多头差别不大,产品遇到逆势行情,回撤幅度甚至不亚于股票多头产品。

据私募排排网数据统计,截至7月末,共有超过153家私募的401只FOF模式产品(其中92只产品投资顾问不可查)净值有更新,其中301只产品累计收益不及同期基准,占比75%,85只产品处于亏损状态,占比21.20%,22只产品亏损率在10%以上,表现最差的“私募工场德大1号”累计亏损率高达78.79%。

投资顾问方面,共有超五成平均累计收益率不足5%,30家私募FOF产品的平均累计收益率为负,占比19.61%,其中五家公司产品业绩分化明显,旗下产品首尾收益率相差超过七成。管理规模方面,只有14家私募FOF产品数量不少于5只,占比不足10%。其中五成以上公司仅有一只FOF产品。

综上,目前FOF私募产品总体业绩表现尚可,但是不管是从净值收益方面还是管理规模方面看,仍有很大提升空间。而从具体单个私募FOF产品经营情况看,很多私募FOF管理人似乎并没有完全理解FOF模式的精髓所在。

上海向日葵投资公司成立于2007年5月,其母公司朝阳永续是一家集私募基金研究、评价评级、募集发行及投资咨询等业务于一身的第三方投资顾问之一,特别是自蚂蚁金服投资朝阳永续之后,该公司便开始快速完善其在产品软件、产品销售以及FOF基金运营等多领域的业务布局。

虽然背靠优质的资源,向日葵投资在FOF模式的尝试中并非一帆风顺。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目前公司旗下的“朝阳永续FOF1号一期”以及“朝阳永续FOF1号”两只产品净值均已跌破0.8。

以“朝阳永续FOF1号一期”为例,该产品自2015年5月6日成立后,经过短暂调整,净值曾实现短暂上涨,并于当年6月12日达到最高值1.0750,然而,随后便赶上了2015年的股市下跌,其净值也开始随大盘指数一路向下,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跌幅高达27.36%,此后该产品净值也是再也没能突破0.9,2016年以来,更是长期低于0.8,截至今年七月底,“朝阳永续FOF1号一期”累计亏损率为20.97%,不过今年以来,该产品净值表现有所好转。

据公司内部人士透露,这两只FOF产品净值表现不太乐观,很大程度上在于两只产品其实均有一定的“定制属性”。由于特殊原因,成立之初与两家知名私募合作的定制产品占这两只FOF产品持仓的五成左右,这就压缩了公司在两只FOF产品上的操作空间,使其风险相对集中。加之成立时间正好处于2015年股市大调整前夕,成立后陆续经历了几次股市大波动,产品净值出现了大幅回撤,在此期间该产品基金经理也曾追加了3000多万的投资额度,作为FOF的A期投入到母基金里面去,努力把仓位降下来。但由于后期那两支知名私募定制的产品也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挫折”,所以产品在2016年也没能有太多表现。

和聚投资是少有的涉足FOF产品领域的百亿私募之一。最近两三年来,和聚投资开始试水FOF模式产品,然而,截至6月末,公司旗下的三只FOF产品收益率均为负数,特别是今年以来,在沪深300指大幅收红的情况下,几只产品的亏损率却均在5%以上,显然,百亿私募和聚在FOF的道路上走得并不顺畅。

“和聚鼎宝稳享财富1号”自2016年2月初成立以来,净值长期处于亏损状态,期间仅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收益为正,今年3月24日至今,净值更是大幅下跌13.76%。此外,公司另两只产品“搏股通金2号5期”和“搏股通金2号7期”均成立于2015年6月,最新累计净值也都跌破了0.9元。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和聚投资能够发展成为百亿私募,其实力还是有的,不过很显然和聚目前主要还是以做股票策略产品为主,涉足FOF领域对于公司来说其实是个很好的尝试,但是FOF与股票策略产品的投资理念方面还有很大的差别,公司要真正去理解FOF模式的精髓并将之运用到产品管理中去,或许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进一步探索。

斯诺波投资是目前发行FOF产品较多的私募公司之一。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公司旗下共有13只产品净值有更新,其中7只产品处于亏损状态。该公司旗下的这些产品均成立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4月,前后相差不过半年,然而业绩分化却尤为明显,录得正收益的六只产品累计收益均超过了10%,表现最好的“私募工场朴信起航一号”收益更是高达53.57%,同时,却也有三只产品亏损过三成,最差的“私募工场德大1号”亏损率甚至高达78.67%。

理论上FOF产品通过精选私募管理人能够间接投资众多产品,极大分散投资风险,从而使其自身的收益曲线也更为平滑。但是“私募工场德大1号”产品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净值却跌至0.2元附近,最大回撤高达81.08%,很显然其波动幅度甚至高于大多数股票策略产品。

什么阻碍了国内FOF私募产品的发展

以上提到的几家公司均属在FOF界比较典型的私募,从净值表现上看,这些私募产品的收益情况不容乐观。那么,是什么阻碍了国内FOF私募产品的发展?

宏信证券FOF负责人林绍丰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我国私募发展不过十多年,市场上私募质量参差不齐,同时,行业内的很多信息披露也不是很完善,FOF管理人与投顾之间信息存在严重不对称,行业现状较为复杂。FOF模式其实也是在2015年6月以后才开始被投资者大量关注的,众多私募机构也是在近两年才纷纷推出FOF产品,加之市场上衍生品和对冲工具不是很健全,许多国外的经验并不是完全适用。

格上理财在《全球FOF行业发展深度研究报告》中曾指出中国证券类私募行业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在市场环境及FOF运作体系等方面仍存在不完善、不规范等问题。

市场环境方面,格上理财在报告中认为目前证券类私募FOF缺乏统一且行之有效的监管体系以及长期成熟的资金源。此外,市场上现有的投资标的缺少,也难以满足证券类私募FOF多元化、全市场配置需求。

朝阳永续张姚杰则表示FOF在进行底层的投放的时候,由于筛选的标准没有完善,大家便会以业绩为导向,那些业绩相对比较好的私募管理人的管理规模就会被瞬间做大,与此同时,它的投研和管理能力却不能及时跟上,在这种情况下,势必影响其业绩表现,公司在过往风格下的超额收益能力也会被削弱。以往多年来的私募“冠军魔咒”就是很好的例证。基于这样一种状况,上层的FOF去投资这些基金,肯定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FOF运作体系方面,格上理财在报告中认为目前国内证券类私募FOF运作流程主要分为产品设计、产品发行、产品运作和售后服务等四个环节构成,各环节均有待规范。

产品设计方面,部分证券类私募管理人把FOF理解为几个产品的简单组合,追逐明星基金、高收益基金以促进产品发行,组合管理方面也有配置激进、追涨杀跌等现象,导致证券类私募FOF的稳健属性尽失。

某知名私募基金经理也认为作为组合基金的一种模式,FOF产品的核心就在于“组合”二字,如果只是简单的找几只基金,而缺乏成熟的投资策略和资产配置能力,那很难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FOF产品。同时,该基金经理还指出“FOF产品是要努力分散风险,而风险和收益往往相伴而行,所以必然要在一定程度上在收益率方面做出牺牲。但是投资的目的在于获取收益,如果我国目前的很多私募FOF产不仅收益为负,连回撤也不低,这样的产品可以说与FOF模式完全是背道而驰了。”

产品运作方面,格上理财报告中提出基金筛选是决定FOF业绩的关键因素,很多FOF管理机构缺乏行之有效的基金筛选体系,分析基金未来的投资价值底气不足,最终大多数FOF管理人放弃独立判断,所投标的池雷同。

宏信证券林绍丰还表示,我国很多FOF私募产品管理人旗下只有少量FOF产品,其中多家公司主要产品发行方向并非FOF,这种情况下,很多公司在FOF产品的投研能力方面均有所欠缺,特别是FOF由于投资对象是其他私募管理人,因而需要管理者对行业内各私募的投资风格能力和偏好有较为明确的了解,同时还要结合市场环境等情况综合判断,做出投资决策,显然需要足够的人力和积淀。而从成本方面考虑,单一或者少量的私募产品很容易导致单位资金的人力成本过高,所以部分私募管理人并没有成熟的FOF投研团队,甚至很多产品由其他策略的基金经理代为管理。这样一来,专业性也就更加无从体现了。

此外,FOF产品的一大特点还在于可以把众多投资者的资金集合起来,从而可以投资很多优质但是认购起点较高的产品,而这一方面,就需要FOF管理人有足够的资金规模,当前,由于大部分FOF私募管理人产品资金规模较小,于是FOF模式的规模优势通常也难以发挥出来。

虽然面对种种问题,但FOF模式仍有着较大发展空间。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所金融工程首席分析师王红兵此前表示,可能将来FOF产品存续的形式可以很亲民化,比如说教育计划、养老计划。私募产品将来的FOF产品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因为从投资者来讲,它的需求还是非常庞大。”

中国量化投资学会理事长丁鹏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FOF机构成功的关键靠体系。未来3年,30亿元规模可能会成为FOF机构的生命线,对FOF机构来说,未来将是“得体系者得天下”。

朝阳永续张姚杰则认为现在业内很多在FOF领域比较领先的公司其实都有在修正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未来很多FOF管理人的差距会慢慢地被拉开,但是这个拉开的结果需要业绩来印证,印证过程可能还需要一年半年的时间,同时,整个FOF行业也会在这一过程中面临重新的洗牌。“FOF的发展方向其实还是比较明确的,像国外的桥水(Bridgewater),它有两种主要模式,一种是全天侯(All weather),另一种是绝对阿尔法(Pure Alpha)。前者偏市场配置,后者则是偏自下而上挖掘Alpha策略,这个是我觉得目前国内FOF基金可以去努力的两个方向。”张姚杰表示。

此外,还有分析人士认为未来FOF基金的发展将呈现三个趋势——机构化、专业化和规模化。而这第三个趋势正是当前我国私募FOF面临的几大主要问题的有效解决之道。

朝阳财富FOF经理梁正认为,“现在做FOF的机构很多,似乎门槛不高,但未来FOF会有洗牌。”有分析就指出,与整个私募行业一样,未来FOF行业内部也将出现二八分化,投资能力强、投资业绩优秀的公司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而投资能力有所欠缺、投资业绩较差的机构或将面临出局。从整个FOF行业来看,具备优选管理人及基金能力、擅长组合配置的FOF管理人才有可能具备在控制好业绩波动的同时获得稳健收益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FOF管理人在投资组合的管理上也将更专业化、系统化,追涨杀跌等散户化的投资方式终将被市场淘汰。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千亿私募FOF洗牌将至 产品业绩大多不达标

达到千亿规模的背后,FOF产品的短板和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公募FOF正渐行渐近,私募FOF已超千亿规模。

近年来,FOF模式热度持续升温,多家私募争相布局FOF领域。FOF,即基金中的基金,是指通过持有基金而间接投资于各类金融资产,以达到有效降低非系统风险目的一种基金模式,其本质在于资产的多元化配置。

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私募FOF产品规模合计约1600亿元,根据私募云通CHFDB数据库统计,截至2017年7月31日,CHFDB数据库总计收录有139540只私募基金信息,其中私募FOF基金数量为1433只(占比1%)。

但达到千亿规模的背后,FOF产品的短板和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大浪淘沙,未来,FOF又会以的方式继续发展壮大?

FOF产品为什么这么“火”?

2015年6月以来,FOF产品的数量开始“大爆发”,有人据此将2015年称为“FOF井喷元年”。

在其他市场,当私募基金的数量和规模发展到一定阶段,私募FOF产品就会应运而生,并且随着市场发展而不断壮大。目前我国私募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并在不断走向成熟,有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底,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19708家。已备案私募基金56576只,认缴规模13.59万亿元,实缴规模9.46万亿元,其中百亿私募也已经达到了167家。私募市场的整体繁荣为FOF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外发展经验还显示,股市的低迷通常是FOF产品的投资价值得以凸显的一大助力。自2015年股市千点大调整以来,A股市场整体表现相对低迷,事实上也正是2015年以后,国内私募FOF产品才逐渐被投资者所认知并不断发展壮大。

朝阳永续FOF基金经理张姚杰对界面新闻表示,FOF产品近年来如此“火爆”的根源还在于需求的拉动。私募规模急剧扩张的同时带来的是投资者选择难度的增加。A股市场上股票一共3000多只,多数投资者都难以进行有效抉择,当面临近六万只私募产品时,投资者更加无所适从,同时目前国内市场上的私募产品质量上也是参差不齐,有数据显示,每年的私募产品收益首尾相差在150%-200%左右,投资者面临较大的选择风险。而FOF模式的一大优势在于分散风险,选择FOF产品相当于买入了一揽子多个基金品,从两三年的收益情况来看,组合起来的表现通常比买单个基金或者是去追暴涨的基金的回报率和稳定性都要好得多。

此外,在金融去杠杠和强化监管的环境下,近年部分低风险承受能力的银行资金的流入也成为引爆FOF模式的另一个导火索。

总体业绩回暖,多家公司产品很“鸡肋”

一般而言,FOF组合基金的基金经理可以帮助投资者收集更多对冲基金的信息,对比分析数据,进行专业的甄别,选出质量比较好的对冲基金。他们相比对冲基金经理对不同经济环境下的资产配置有相对更宏观的把握。同时,组合基金能够集合许多投资者的资金,使得他们能用有限的金额投资数量更多的对冲基金,实现规模优势。

实际上,虽然产品数量持续上升,但是目前为止,大多数产品与纯股票多头差别不大,产品遇到逆势行情,回撤幅度甚至不亚于股票多头产品。

据私募排排网数据统计,截至7月末,共有超过153家私募的401只FOF模式产品(其中92只产品投资顾问不可查)净值有更新,其中301只产品累计收益不及同期基准,占比75%,85只产品处于亏损状态,占比21.20%,22只产品亏损率在10%以上,表现最差的“私募工场德大1号”累计亏损率高达78.79%。

投资顾问方面,共有超五成平均累计收益率不足5%,30家私募FOF产品的平均累计收益率为负,占比19.61%,其中五家公司产品业绩分化明显,旗下产品首尾收益率相差超过七成。管理规模方面,只有14家私募FOF产品数量不少于5只,占比不足10%。其中五成以上公司仅有一只FOF产品。

综上,目前FOF私募产品总体业绩表现尚可,但是不管是从净值收益方面还是管理规模方面看,仍有很大提升空间。而从具体单个私募FOF产品经营情况看,很多私募FOF管理人似乎并没有完全理解FOF模式的精髓所在。

上海向日葵投资公司成立于2007年5月,其母公司朝阳永续是一家集私募基金研究、评价评级、募集发行及投资咨询等业务于一身的第三方投资顾问之一,特别是自蚂蚁金服投资朝阳永续之后,该公司便开始快速完善其在产品软件、产品销售以及FOF基金运营等多领域的业务布局。

虽然背靠优质的资源,向日葵投资在FOF模式的尝试中并非一帆风顺。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目前公司旗下的“朝阳永续FOF1号一期”以及“朝阳永续FOF1号”两只产品净值均已跌破0.8。

以“朝阳永续FOF1号一期”为例,该产品自2015年5月6日成立后,经过短暂调整,净值曾实现短暂上涨,并于当年6月12日达到最高值1.0750,然而,随后便赶上了2015年的股市下跌,其净值也开始随大盘指数一路向下,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跌幅高达27.36%,此后该产品净值也是再也没能突破0.9,2016年以来,更是长期低于0.8,截至今年七月底,“朝阳永续FOF1号一期”累计亏损率为20.97%,不过今年以来,该产品净值表现有所好转。

据公司内部人士透露,这两只FOF产品净值表现不太乐观,很大程度上在于两只产品其实均有一定的“定制属性”。由于特殊原因,成立之初与两家知名私募合作的定制产品占这两只FOF产品持仓的五成左右,这就压缩了公司在两只FOF产品上的操作空间,使其风险相对集中。加之成立时间正好处于2015年股市大调整前夕,成立后陆续经历了几次股市大波动,产品净值出现了大幅回撤,在此期间该产品基金经理也曾追加了3000多万的投资额度,作为FOF的A期投入到母基金里面去,努力把仓位降下来。但由于后期那两支知名私募定制的产品也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挫折”,所以产品在2016年也没能有太多表现。

和聚投资是少有的涉足FOF产品领域的百亿私募之一。最近两三年来,和聚投资开始试水FOF模式产品,然而,截至6月末,公司旗下的三只FOF产品收益率均为负数,特别是今年以来,在沪深300指大幅收红的情况下,几只产品的亏损率却均在5%以上,显然,百亿私募和聚在FOF的道路上走得并不顺畅。

“和聚鼎宝稳享财富1号”自2016年2月初成立以来,净值长期处于亏损状态,期间仅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收益为正,今年3月24日至今,净值更是大幅下跌13.76%。此外,公司另两只产品“搏股通金2号5期”和“搏股通金2号7期”均成立于2015年6月,最新累计净值也都跌破了0.9元。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和聚投资能够发展成为百亿私募,其实力还是有的,不过很显然和聚目前主要还是以做股票策略产品为主,涉足FOF领域对于公司来说其实是个很好的尝试,但是FOF与股票策略产品的投资理念方面还有很大的差别,公司要真正去理解FOF模式的精髓并将之运用到产品管理中去,或许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进一步探索。

斯诺波投资是目前发行FOF产品较多的私募公司之一。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公司旗下共有13只产品净值有更新,其中7只产品处于亏损状态。该公司旗下的这些产品均成立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4月,前后相差不过半年,然而业绩分化却尤为明显,录得正收益的六只产品累计收益均超过了10%,表现最好的“私募工场朴信起航一号”收益更是高达53.57%,同时,却也有三只产品亏损过三成,最差的“私募工场德大1号”亏损率甚至高达78.67%。

理论上FOF产品通过精选私募管理人能够间接投资众多产品,极大分散投资风险,从而使其自身的收益曲线也更为平滑。但是“私募工场德大1号”产品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净值却跌至0.2元附近,最大回撤高达81.08%,很显然其波动幅度甚至高于大多数股票策略产品。

什么阻碍了国内FOF私募产品的发展

以上提到的几家公司均属在FOF界比较典型的私募,从净值表现上看,这些私募产品的收益情况不容乐观。那么,是什么阻碍了国内FOF私募产品的发展?

宏信证券FOF负责人林绍丰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我国私募发展不过十多年,市场上私募质量参差不齐,同时,行业内的很多信息披露也不是很完善,FOF管理人与投顾之间信息存在严重不对称,行业现状较为复杂。FOF模式其实也是在2015年6月以后才开始被投资者大量关注的,众多私募机构也是在近两年才纷纷推出FOF产品,加之市场上衍生品和对冲工具不是很健全,许多国外的经验并不是完全适用。

格上理财在《全球FOF行业发展深度研究报告》中曾指出中国证券类私募行业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在市场环境及FOF运作体系等方面仍存在不完善、不规范等问题。

市场环境方面,格上理财在报告中认为目前证券类私募FOF缺乏统一且行之有效的监管体系以及长期成熟的资金源。此外,市场上现有的投资标的缺少,也难以满足证券类私募FOF多元化、全市场配置需求。

朝阳永续张姚杰则表示FOF在进行底层的投放的时候,由于筛选的标准没有完善,大家便会以业绩为导向,那些业绩相对比较好的私募管理人的管理规模就会被瞬间做大,与此同时,它的投研和管理能力却不能及时跟上,在这种情况下,势必影响其业绩表现,公司在过往风格下的超额收益能力也会被削弱。以往多年来的私募“冠军魔咒”就是很好的例证。基于这样一种状况,上层的FOF去投资这些基金,肯定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FOF运作体系方面,格上理财在报告中认为目前国内证券类私募FOF运作流程主要分为产品设计、产品发行、产品运作和售后服务等四个环节构成,各环节均有待规范。

产品设计方面,部分证券类私募管理人把FOF理解为几个产品的简单组合,追逐明星基金、高收益基金以促进产品发行,组合管理方面也有配置激进、追涨杀跌等现象,导致证券类私募FOF的稳健属性尽失。

某知名私募基金经理也认为作为组合基金的一种模式,FOF产品的核心就在于“组合”二字,如果只是简单的找几只基金,而缺乏成熟的投资策略和资产配置能力,那很难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FOF产品。同时,该基金经理还指出“FOF产品是要努力分散风险,而风险和收益往往相伴而行,所以必然要在一定程度上在收益率方面做出牺牲。但是投资的目的在于获取收益,如果我国目前的很多私募FOF产不仅收益为负,连回撤也不低,这样的产品可以说与FOF模式完全是背道而驰了。”

产品运作方面,格上理财报告中提出基金筛选是决定FOF业绩的关键因素,很多FOF管理机构缺乏行之有效的基金筛选体系,分析基金未来的投资价值底气不足,最终大多数FOF管理人放弃独立判断,所投标的池雷同。

宏信证券林绍丰还表示,我国很多FOF私募产品管理人旗下只有少量FOF产品,其中多家公司主要产品发行方向并非FOF,这种情况下,很多公司在FOF产品的投研能力方面均有所欠缺,特别是FOF由于投资对象是其他私募管理人,因而需要管理者对行业内各私募的投资风格能力和偏好有较为明确的了解,同时还要结合市场环境等情况综合判断,做出投资决策,显然需要足够的人力和积淀。而从成本方面考虑,单一或者少量的私募产品很容易导致单位资金的人力成本过高,所以部分私募管理人并没有成熟的FOF投研团队,甚至很多产品由其他策略的基金经理代为管理。这样一来,专业性也就更加无从体现了。

此外,FOF产品的一大特点还在于可以把众多投资者的资金集合起来,从而可以投资很多优质但是认购起点较高的产品,而这一方面,就需要FOF管理人有足够的资金规模,当前,由于大部分FOF私募管理人产品资金规模较小,于是FOF模式的规模优势通常也难以发挥出来。

虽然面对种种问题,但FOF模式仍有着较大发展空间。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所金融工程首席分析师王红兵此前表示,可能将来FOF产品存续的形式可以很亲民化,比如说教育计划、养老计划。私募产品将来的FOF产品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因为从投资者来讲,它的需求还是非常庞大。”

中国量化投资学会理事长丁鹏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FOF机构成功的关键靠体系。未来3年,30亿元规模可能会成为FOF机构的生命线,对FOF机构来说,未来将是“得体系者得天下”。

朝阳永续张姚杰则认为现在业内很多在FOF领域比较领先的公司其实都有在修正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未来很多FOF管理人的差距会慢慢地被拉开,但是这个拉开的结果需要业绩来印证,印证过程可能还需要一年半年的时间,同时,整个FOF行业也会在这一过程中面临重新的洗牌。“FOF的发展方向其实还是比较明确的,像国外的桥水(Bridgewater),它有两种主要模式,一种是全天侯(All weather),另一种是绝对阿尔法(Pure Alpha)。前者偏市场配置,后者则是偏自下而上挖掘Alpha策略,这个是我觉得目前国内FOF基金可以去努力的两个方向。”张姚杰表示。

此外,还有分析人士认为未来FOF基金的发展将呈现三个趋势——机构化、专业化和规模化。而这第三个趋势正是当前我国私募FOF面临的几大主要问题的有效解决之道。

朝阳财富FOF经理梁正认为,“现在做FOF的机构很多,似乎门槛不高,但未来FOF会有洗牌。”有分析就指出,与整个私募行业一样,未来FOF行业内部也将出现二八分化,投资能力强、投资业绩优秀的公司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而投资能力有所欠缺、投资业绩较差的机构或将面临出局。从整个FOF行业来看,具备优选管理人及基金能力、擅长组合配置的FOF管理人才有可能具备在控制好业绩波动的同时获得稳健收益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FOF管理人在投资组合的管理上也将更专业化、系统化,追涨杀跌等散户化的投资方式终将被市场淘汰。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