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新慈善如何撬动产生更大的公益力量?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新慈善如何撬动产生更大的公益力量?

在莱斯特·M.萨拉蒙看来,慈善更应发挥“撬动”型作用,即利用有限的慈善力量和资源,释放出存留在银行、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和高净值人群的投资基金里的巨额资产,通过降低投资者的风险和让他们接受较低的回报率,进入社会目标投资。

所评图书:

书名:《撬动公益:慈善和社会投资新前沿导论》

作者:(美)莱斯特·M.萨拉蒙

译者:叶托、张远凤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8月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美国政治科学协会授予的艾伦·威尔达夫斯基终身贡献奖得主莱斯特·M.萨拉蒙在他的新作《撬动公益:慈善和社会投资新前沿导论》一书中,对于中国慈善事业近年来蒸蒸日上,基金会数量增多、管理资产扩容、慈善行动能力提升,《慈善法》表决通过,马云等著名企业家引领下社会知名人士纷纷参与,都给予了很高评价。

但莱斯特·M.萨拉蒙也同时指出,不应夸大慈善的能力。以慈善公益发展水平最高的美国而言,慈善捐赠仅仅占了美国慈善机构收入的10%,庞大的基金会部门也只为美国慈善机构提供了2%的收入,基金会部门6820亿美元的资产仅相当于美国私人养老基金64000亿美元的一成。事实上,在美国,教育、健康、社会服务的绝大部分支出、供给责任,仍由政府承担。

在莱斯特·M.萨拉蒙看来,慈善更应发挥“撬动”型作用,即利用有限的慈善力量和资源,释放出存留在银行、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和高净值人群的投资基金里的巨额资产,通过降低投资者的风险和让他们接受较低的回报率,进入社会目标投资。

这就是莱斯特·M.萨拉蒙所称的慈善新前沿。引导资金进入社会投资领域,实现多元主体的共赢,这在美国等国家近年来已经成为新的潮流。书中分析指出,力量来自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先来看需求侧。近年来全球许多区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资源、环境危机,以及水资源短缺、过度耕种、过度放牧、过度城市化等问题,不仅不断频繁引发环境危机,而且还导致城市和乡村衰败。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耗费巨额资金,这是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财政,以及慈善资源所无法支撑的。与之同时,近年来,新的社会力量,即“第四力量”社会企业家开始崛起,希望借助公益的理念,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来解决社会问题,最典型、最有效的实践就是公益性的小额信贷,助推了大量的经济和社会创业项目发展。

社会投资供给侧的力量,也是在近年来被逐渐增强。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开始有意识的推动慈善资本和私人投资资本进入廉租房领域,1977年的《社区再投资法》鼓励商业银行向一些在本银行有大量存款的弱势社区提供更多存款,之后更是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法令鼓励私人投资资金进入社区发展项目,培养相关的社会目标活动组织和人才。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格莱珉银行的实践获得国际声誉,密歇根大学教授普拉哈拉德出版《金字塔底层的财富》力证向贫困地区输出资金,可以改善金字塔底层的生活条件和经济状况,也能收回投资成本和少许利润。本世纪初以来,互联网企业家、创业家阶层进入社会投资领域,而这一选择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变得更具吸引力,毕竟社会投资的风险远远低于投行设计出来的金融复杂衍生品。

莱斯特·M.萨拉蒙在全书开篇谈到,传统慈善主要依赖个人、基金会和企业慈善项目,慈善新前沿则将银行、养老基金、保险公司、投资顾问、专业投资基金等都加入其内,其功能行为边界也不再仅限于慈善捐助,还扩展到对社会企业、合作社等各种混合型组织。书中也详细讨论了慈善新前沿所吸纳的相关新主体及其作用方式,包括二级市场机构、社会证券交易所、准公共投资基金,以及企业中介、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者、新型基础设施组织、在线门户网站和在线交易平台、企业发起型慈善基金等。很显然,慈善新前沿的活跃,大量新行为主体的释放,分别聚焦于供给侧和需求侧,引爆了慈善领域的能量和创新。

全书第三章讨论了慈善新前沿的工具。首先是社会影响力金融投资工具,包括贷款、信用增级、固定收益证券、证券化、股权、社会影响力债券。其他新工具,包括小额保险、社会责任投资和采购、新型拨款。

书作者承认,尽管慈善新前沿近年来热度很高,但快速发展仍面临较多障碍,最突出的就是全面、权威测量指标的缺失,特别是非财务性绩效的测量指标,会经常引发争议。而社会资本市场的低下效率、部分投资对象的技能不足等因素交织在一起,让社会投资潜在前景也变得比较糟糕,制约了投资行动。书作者据此建议,应继续加快慈善新前沿的理念研讨和公众传播,增强包容性鼓励相关运作方式的创新,政府和社会组织协作编制更为权威、更为可信的测量指标体系,致力于提升投资对象的技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新慈善如何撬动产生更大的公益力量?

在莱斯特·M.萨拉蒙看来,慈善更应发挥“撬动”型作用,即利用有限的慈善力量和资源,释放出存留在银行、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和高净值人群的投资基金里的巨额资产,通过降低投资者的风险和让他们接受较低的回报率,进入社会目标投资。

所评图书:

书名:《撬动公益:慈善和社会投资新前沿导论》

作者:(美)莱斯特·M.萨拉蒙

译者:叶托、张远凤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8月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美国政治科学协会授予的艾伦·威尔达夫斯基终身贡献奖得主莱斯特·M.萨拉蒙在他的新作《撬动公益:慈善和社会投资新前沿导论》一书中,对于中国慈善事业近年来蒸蒸日上,基金会数量增多、管理资产扩容、慈善行动能力提升,《慈善法》表决通过,马云等著名企业家引领下社会知名人士纷纷参与,都给予了很高评价。

但莱斯特·M.萨拉蒙也同时指出,不应夸大慈善的能力。以慈善公益发展水平最高的美国而言,慈善捐赠仅仅占了美国慈善机构收入的10%,庞大的基金会部门也只为美国慈善机构提供了2%的收入,基金会部门6820亿美元的资产仅相当于美国私人养老基金64000亿美元的一成。事实上,在美国,教育、健康、社会服务的绝大部分支出、供给责任,仍由政府承担。

在莱斯特·M.萨拉蒙看来,慈善更应发挥“撬动”型作用,即利用有限的慈善力量和资源,释放出存留在银行、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和高净值人群的投资基金里的巨额资产,通过降低投资者的风险和让他们接受较低的回报率,进入社会目标投资。

这就是莱斯特·M.萨拉蒙所称的慈善新前沿。引导资金进入社会投资领域,实现多元主体的共赢,这在美国等国家近年来已经成为新的潮流。书中分析指出,力量来自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先来看需求侧。近年来全球许多区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资源、环境危机,以及水资源短缺、过度耕种、过度放牧、过度城市化等问题,不仅不断频繁引发环境危机,而且还导致城市和乡村衰败。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耗费巨额资金,这是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财政,以及慈善资源所无法支撑的。与之同时,近年来,新的社会力量,即“第四力量”社会企业家开始崛起,希望借助公益的理念,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来解决社会问题,最典型、最有效的实践就是公益性的小额信贷,助推了大量的经济和社会创业项目发展。

社会投资供给侧的力量,也是在近年来被逐渐增强。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开始有意识的推动慈善资本和私人投资资本进入廉租房领域,1977年的《社区再投资法》鼓励商业银行向一些在本银行有大量存款的弱势社区提供更多存款,之后更是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法令鼓励私人投资资金进入社区发展项目,培养相关的社会目标活动组织和人才。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格莱珉银行的实践获得国际声誉,密歇根大学教授普拉哈拉德出版《金字塔底层的财富》力证向贫困地区输出资金,可以改善金字塔底层的生活条件和经济状况,也能收回投资成本和少许利润。本世纪初以来,互联网企业家、创业家阶层进入社会投资领域,而这一选择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变得更具吸引力,毕竟社会投资的风险远远低于投行设计出来的金融复杂衍生品。

莱斯特·M.萨拉蒙在全书开篇谈到,传统慈善主要依赖个人、基金会和企业慈善项目,慈善新前沿则将银行、养老基金、保险公司、投资顾问、专业投资基金等都加入其内,其功能行为边界也不再仅限于慈善捐助,还扩展到对社会企业、合作社等各种混合型组织。书中也详细讨论了慈善新前沿所吸纳的相关新主体及其作用方式,包括二级市场机构、社会证券交易所、准公共投资基金,以及企业中介、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者、新型基础设施组织、在线门户网站和在线交易平台、企业发起型慈善基金等。很显然,慈善新前沿的活跃,大量新行为主体的释放,分别聚焦于供给侧和需求侧,引爆了慈善领域的能量和创新。

全书第三章讨论了慈善新前沿的工具。首先是社会影响力金融投资工具,包括贷款、信用增级、固定收益证券、证券化、股权、社会影响力债券。其他新工具,包括小额保险、社会责任投资和采购、新型拨款。

书作者承认,尽管慈善新前沿近年来热度很高,但快速发展仍面临较多障碍,最突出的就是全面、权威测量指标的缺失,特别是非财务性绩效的测量指标,会经常引发争议。而社会资本市场的低下效率、部分投资对象的技能不足等因素交织在一起,让社会投资潜在前景也变得比较糟糕,制约了投资行动。书作者据此建议,应继续加快慈善新前沿的理念研讨和公众传播,增强包容性鼓励相关运作方式的创新,政府和社会组织协作编制更为权威、更为可信的测量指标体系,致力于提升投资对象的技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