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哪个省市的人才最国际?上海竞争、规模和发展指数都是第一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哪个省市的人才最国际?上海竞争、规模和发展指数都是第一

上海国际人才竞争指数、规模指数和发展指数都是第一位,江苏人才政策指数最高,从国际人才生活指数来看,广东则位居首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哈佛大学教授Michael Porter在《国家竞争优势》中说过:当经济进入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人才是解决发展瓶颈问题、提升国际竞争力优势的关键所在。目前中国正处于这样一个关键时期。

不过,根据全球化智库(CCG)与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9月11日在京发布的《2017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仍有待提升。其中,上海以竞争力指数3.91分(最大指数为6)位居本次排行榜的榜首。北京、广东和江苏位列第二至第四位,与上海一起形成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的第一梯队。这一梯队经济发展程度和开放程度相对较高,其中,江苏和广东长期位列中国GDP省份排名前两位。

东南沿海和中西部发展较快的省份构成第二梯队,尽管浙江作为这一梯队的领头羊,但2.53分的综合指数和第一梯队的江苏相比,仍旧存在不少差距。第三梯队主要为中西部地区国际化发展较慢的省份,得分落在1.15到1.49之间。可以说,地理位置越靠西北内陆,国际人才竞争力综合指数越低,各地区水平明显参差不齐。

此次发布的报告主要是从国际人才规模、结构、创新、政策、发展和生活六方面进行描述。

从国际人才规模上看,位居第一的上海和最后一名的山西指数差距悬殊,高达0.8。即使是位居第三、第四的广东省和江苏省也和上海存在一定差距。其中来华留学生多爱往上海和北京扎堆,这进一步加剧了城市区域间的两级分化。

报告显示,国内各省市的国际人才结构差距不大,质量层次相近。科研型人才主要集中在安徽及西部地区,而北上广吸收的人才则具有多样化特征。

国际人才政策指数方面,江苏得分最高,北京、浙江、广东紧随其后,东部沿海地区普遍较高,中西部地区相对较低,再次呈现出地区差异化。

此份报告6个维度指标中唯一获得满分的区域出现在“国际人才发展指数”,上海达到指数最高分值1,可见上海提供给外资企业和人才优异的发展环境。但是位列第二的北京,其指数得分不过为上海的一半。

想要留住人才,关键是得留住他们的心。舒适的生活环境、便捷的交通、完善的医疗、良好的教育水平……这些都影响着国际人才是否会长期居留或永久性居住。从国际人才生活指数来看,广东位居首位,北京、江苏、山东紧排其后,差距不大。

根据2015-2016年国际人才竞争力指数报告,在全球109个国家国际人才竞争力的综合排名中,中国排第48位。全球十大跨国公司国际化员工平均比例为93.2%,而我国十大跨国公司国际化员工平均比例仅为33.89%。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5)》显示,63%的受访者认为国际人才短缺是影响企业“走出去”效益的主要因素,25%的受访者认为未实现预期效益是缺乏国际经营人才所致。全球化浪潮下,吸纳国际化人才是国家和企业的共同选择。

如今中国各省市和各大企业“求智若渴”。企业里先是阿里巴巴发起全球领导力学院这样一个创新人才培训项目,以储备全球创新人才,后又有万兴科技招聘全球合伙人,推动其全球化业务。从前的“招商引资”如今已成“招商引智”,国际人才的知识结构、全球视野和资源供给必将成为国家和企业应对风险和挑战的利器。

未来,国家不仅要进一步加强城市软实力建设,积极探索人才引进模式和推进政策推广,打造国际人才协调服务专业平台,企业也理当以优厚条件吸纳国际化人才,并且培养原有员工变得国际化,以适应国际化时代。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哪个省市的人才最国际?上海竞争、规模和发展指数都是第一

上海国际人才竞争指数、规模指数和发展指数都是第一位,江苏人才政策指数最高,从国际人才生活指数来看,广东则位居首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哈佛大学教授Michael Porter在《国家竞争优势》中说过:当经济进入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人才是解决发展瓶颈问题、提升国际竞争力优势的关键所在。目前中国正处于这样一个关键时期。

不过,根据全球化智库(CCG)与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9月11日在京发布的《2017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仍有待提升。其中,上海以竞争力指数3.91分(最大指数为6)位居本次排行榜的榜首。北京、广东和江苏位列第二至第四位,与上海一起形成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的第一梯队。这一梯队经济发展程度和开放程度相对较高,其中,江苏和广东长期位列中国GDP省份排名前两位。

东南沿海和中西部发展较快的省份构成第二梯队,尽管浙江作为这一梯队的领头羊,但2.53分的综合指数和第一梯队的江苏相比,仍旧存在不少差距。第三梯队主要为中西部地区国际化发展较慢的省份,得分落在1.15到1.49之间。可以说,地理位置越靠西北内陆,国际人才竞争力综合指数越低,各地区水平明显参差不齐。

此次发布的报告主要是从国际人才规模、结构、创新、政策、发展和生活六方面进行描述。

从国际人才规模上看,位居第一的上海和最后一名的山西指数差距悬殊,高达0.8。即使是位居第三、第四的广东省和江苏省也和上海存在一定差距。其中来华留学生多爱往上海和北京扎堆,这进一步加剧了城市区域间的两级分化。

报告显示,国内各省市的国际人才结构差距不大,质量层次相近。科研型人才主要集中在安徽及西部地区,而北上广吸收的人才则具有多样化特征。

国际人才政策指数方面,江苏得分最高,北京、浙江、广东紧随其后,东部沿海地区普遍较高,中西部地区相对较低,再次呈现出地区差异化。

此份报告6个维度指标中唯一获得满分的区域出现在“国际人才发展指数”,上海达到指数最高分值1,可见上海提供给外资企业和人才优异的发展环境。但是位列第二的北京,其指数得分不过为上海的一半。

想要留住人才,关键是得留住他们的心。舒适的生活环境、便捷的交通、完善的医疗、良好的教育水平……这些都影响着国际人才是否会长期居留或永久性居住。从国际人才生活指数来看,广东位居首位,北京、江苏、山东紧排其后,差距不大。

根据2015-2016年国际人才竞争力指数报告,在全球109个国家国际人才竞争力的综合排名中,中国排第48位。全球十大跨国公司国际化员工平均比例为93.2%,而我国十大跨国公司国际化员工平均比例仅为33.89%。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5)》显示,63%的受访者认为国际人才短缺是影响企业“走出去”效益的主要因素,25%的受访者认为未实现预期效益是缺乏国际经营人才所致。全球化浪潮下,吸纳国际化人才是国家和企业的共同选择。

如今中国各省市和各大企业“求智若渴”。企业里先是阿里巴巴发起全球领导力学院这样一个创新人才培训项目,以储备全球创新人才,后又有万兴科技招聘全球合伙人,推动其全球化业务。从前的“招商引资”如今已成“招商引智”,国际人才的知识结构、全球视野和资源供给必将成为国家和企业应对风险和挑战的利器。

未来,国家不仅要进一步加强城市软实力建设,积极探索人才引进模式和推进政策推广,打造国际人才协调服务专业平台,企业也理当以优厚条件吸纳国际化人才,并且培养原有员工变得国际化,以适应国际化时代。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