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十年砍柴:被新媒体拖着前行的旧文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十年砍柴:被新媒体拖着前行的旧文人

假如唐寅、冯梦龙和马化腾、马云互换时代会是什么样?

9月3日,野马财经“HotMedia2017财经新媒体创客大趴”在北京MeePark举办,在这次活动中,《财经》新媒体主笔十年砍柴就“被新媒体拖着前行的旧文人”主题做了分享。

以下为主要观点:

我上网的时间比较长,是从泡天涯、凯迪开始的,但是我一直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旧文人,也就是一个写作个体户,不管这个时代怎么变,互联网怎么发展,我埋头走自己的路,在喧嚣的时代做一个思考者也罢,作为一个阅读者或写作者也罢,我根本没有想怎么去变现、去创业,去挣大钱。唯一的一次创业经历,最后也草草收场。

虽然没有创业的经历和大家分享,但我想把来到北京后尤其是在互联网兴起以后这些年,我的一点感受说出来,供大家一笑。

这是一个重视变现或者说势利的时代,最近网上在炒许知远采访马东,为什么大家都吐槽许知远,不就是认为他没有发大财,没有资格去批评别人么。许志远从忧郁青年到批判主义的中年,他一直这么拧巴,显得与皆为利来的世道格格不入。如果马化腾说这样的话,就会有人说眼界高,如果马云说这样的话,大家说有时代精神。但是许知远说,就是尬聊。

后来出来的一波对冲文章,也在用创业来证明许知远他的价值,如告诉公众许志远不仅仅是个思考和批判的知道分子,他开书店,也在办公司。我觉得很可笑、也很悲哀。这个时代大家一起嘲笑许知远不合适宜、他的批判、他的思考,他的装,他的尬聊。但是却很少有人嘲笑贾跃亭,哪怕他来一个乾坤大挪移把钱卷走了,全身而退到了美国,大家却佩服这样的人,认为这是有本事,这个世道就变是这样的。

我在上大学时没有想着这个世界会变化这么大,大学刚毕业的时候,为自己写的一笔好字感到自豪,说凭这就有饭吃了。后来去机关工作,开始流行电脑打字了,我抵触,一直不愿意换笔,抵抗了好久,不得不舍弃钢笔。没有办法,从学会打字开始,我就一直被新技术,新媒体拖着前行。

作为一个旧文人,我这些年是怎样被新媒体拖着走,或许有一点标本价值。

到今天,我总算明白一件事,真正的文化人,是从来不排斥新的传播技术的,否则就必然被淘汰。“旧文人”或许只能是文化上的保守态度而言。

古人说“圣之时者也”,就是任何一个时代,不论是教主,如释迦牟尼、穆罕默德、耶稣,还是伟大领袖,他一定将新媒体用的非常好,用那个时代的新媒体和最先进的传播。

孔子和佛陀那个时代没有电话,没有报纸,信息传播非常艰难。竹简时代,孔子采取了两种最有效的方式推销他的内容产品。

第一种,影响有影响的人,周游列国,说服诸侯,孟子也是这样的。

第二种,等他晚年走不动的时候,回到自己国家,开始招弟子,以这种方式把知识传给聪明人,培养有影响的人,让三千弟子一个个生根发芽,最后把他的思想传下来,释加牟尼也是如此。从事信息传播,广收弟子在那个时代是最有效的方式。

其实信息载体就是一个工具,所以对于我们写作者来说,使用好就行了。

我记得十几年前和慕容雪村去太湖边上开一个会,那是江苏省作协组织的传统专业作家和网络作家的对话会,我跟慕容雪村代表网络,当时有一个南京师大的学者,他瞧不起网络,他说网络文学没有精品,精品只能是发表在文学刊物上的作品。

我在发言中驳斥这个观点,我觉得这是伪命题,怎么能靠载体来给文学分类并评判其好坏呢?不能说司马迁是竹简作家、苏东坡和鲁迅是纸张作家,同样不能说慕容雪村是网络作家,真正能打动人,感染力强的作品发表在那个载体上都有生命力,垃圾在那个载体上也是垃圾,纸张时代不知道有多少文字垃圾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如果司马迁、韩愈活到今天,他们做新媒体会比大多数人做得好。

我以前说过一句话,写软文要远学韩退之,近学六神磊磊。韩愈写的广告软文价格非常高,写墓碑写得非常棒,聪明人总是会利用载体。就像荀子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假如明朝的唐寅、冯梦龙和马化腾、马云互换时代会是什么样?我相信他们仍然是时代的弄潮儿。

古代掌握知识和好的思考方式是文人,因为在那个时代没有社会分工,所有的文人只有一条路,就是科考,“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如果马化腾、马云活在那个时代,必然也是走这条路。最有创造力的年轻知识分子,必然也是考秀才、举人,考不上的话,像马云能做师爷、参谋,聪明人到哪里都会活得非常好。

冯梦龙、唐寅属于科考的失败者。唐寅因为卷入了宁王之乱,后来就一直没有参加科考,晚年的时候写了一首诗“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画画卖钱养活自己,赶上明代后期商品经济繁华,活得也不错。

冯梦龙写的《三言》那些启示的话,抓住了时代的痛点。那个时候八卦非常厉害,魏忠贤刚刚完蛋,马上江南等地的戏曲就出来了,嘲讽魏忠贤以及拜到魏忠贤手下的大官,抓热点的敏锐度不比现在新媒体人差。

绝了科举之路以后,冯梦龙和唐寅只能卖文、卖画,很边缘,从当时看活得比较失败,当然从艺术、历史的角度来说,唐寅和冯梦龙都是很成功,不知道超过了当时明朝多少官员。

如果在互联网时代,像冯梦龙、唐寅这样的人也会做得非常好,因为他有非常好的内容,智商和情商都高,而且对社会的认知很清楚。他们创办类似腾讯、阿里这样的巨无霸互联网公司也不是不可能的。

认清自己在新媒体链条上最合适的角色就是码字。

到了不惑之年,已经拿保温杯了,明白自己要做什么,我以前的同事李晓晔可以去创办野马财经,魏武挥可以当创业导师,因为他们有创业的激情和创业的能力。我天生只是码字匠,码字是在财经新媒体链条里,应该是最苦的,得的利益最少的,但是我觉得比较适合我,一个人只能安心挣他能挣的钱。

我前不久跟日本同行做交流,他们很羡慕中国写字的,我问一个退休了的老记者——号称日本新媒体第一人,写过《太平洋战争与日本新闻》的前坂俊之,他在部落格和其他平台上发表文章或图片,一个月收入两三万日元,就是不到两千块钱人民币,多是媒体机构采用后寄来的稿费。我说中国的码字者,不少人一个月在新媒体上收入几十万日元,包括打赏、回答问题、广告分成、平台奖励,等等。日本同行惊得不得了,为什么中国写字这么幸福?我给他分析,因为我们市场大,13亿人口,上移动互联网的有6、7亿人,而且移动端支付非常方便,看到好就打赏,一下五块、十块,在日本显然没法像这样幸福,读者在手机上看到一个人写的文章,想给作者赞赏点银子,必须知道对方的信用卡好才行,支付远没有中国的新媒体这么方便。

生活在这个时代,做纯粹码字匠也不错。明白自己的角色,专业的事情留给专业的人去做,认清自己只能适合做码字匠,那就就做好一个新媒体时代的码字匠。这个时代犒赏我们的比前辈丰厚,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码字匠,虽然辛苦,但要知足惜福。

谢谢大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十年砍柴:被新媒体拖着前行的旧文人

假如唐寅、冯梦龙和马化腾、马云互换时代会是什么样?

9月3日,野马财经“HotMedia2017财经新媒体创客大趴”在北京MeePark举办,在这次活动中,《财经》新媒体主笔十年砍柴就“被新媒体拖着前行的旧文人”主题做了分享。

以下为主要观点:

我上网的时间比较长,是从泡天涯、凯迪开始的,但是我一直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旧文人,也就是一个写作个体户,不管这个时代怎么变,互联网怎么发展,我埋头走自己的路,在喧嚣的时代做一个思考者也罢,作为一个阅读者或写作者也罢,我根本没有想怎么去变现、去创业,去挣大钱。唯一的一次创业经历,最后也草草收场。

虽然没有创业的经历和大家分享,但我想把来到北京后尤其是在互联网兴起以后这些年,我的一点感受说出来,供大家一笑。

这是一个重视变现或者说势利的时代,最近网上在炒许知远采访马东,为什么大家都吐槽许知远,不就是认为他没有发大财,没有资格去批评别人么。许志远从忧郁青年到批判主义的中年,他一直这么拧巴,显得与皆为利来的世道格格不入。如果马化腾说这样的话,就会有人说眼界高,如果马云说这样的话,大家说有时代精神。但是许知远说,就是尬聊。

后来出来的一波对冲文章,也在用创业来证明许知远他的价值,如告诉公众许志远不仅仅是个思考和批判的知道分子,他开书店,也在办公司。我觉得很可笑、也很悲哀。这个时代大家一起嘲笑许知远不合适宜、他的批判、他的思考,他的装,他的尬聊。但是却很少有人嘲笑贾跃亭,哪怕他来一个乾坤大挪移把钱卷走了,全身而退到了美国,大家却佩服这样的人,认为这是有本事,这个世道就变是这样的。

我在上大学时没有想着这个世界会变化这么大,大学刚毕业的时候,为自己写的一笔好字感到自豪,说凭这就有饭吃了。后来去机关工作,开始流行电脑打字了,我抵触,一直不愿意换笔,抵抗了好久,不得不舍弃钢笔。没有办法,从学会打字开始,我就一直被新技术,新媒体拖着前行。

作为一个旧文人,我这些年是怎样被新媒体拖着走,或许有一点标本价值。

到今天,我总算明白一件事,真正的文化人,是从来不排斥新的传播技术的,否则就必然被淘汰。“旧文人”或许只能是文化上的保守态度而言。

古人说“圣之时者也”,就是任何一个时代,不论是教主,如释迦牟尼、穆罕默德、耶稣,还是伟大领袖,他一定将新媒体用的非常好,用那个时代的新媒体和最先进的传播。

孔子和佛陀那个时代没有电话,没有报纸,信息传播非常艰难。竹简时代,孔子采取了两种最有效的方式推销他的内容产品。

第一种,影响有影响的人,周游列国,说服诸侯,孟子也是这样的。

第二种,等他晚年走不动的时候,回到自己国家,开始招弟子,以这种方式把知识传给聪明人,培养有影响的人,让三千弟子一个个生根发芽,最后把他的思想传下来,释加牟尼也是如此。从事信息传播,广收弟子在那个时代是最有效的方式。

其实信息载体就是一个工具,所以对于我们写作者来说,使用好就行了。

我记得十几年前和慕容雪村去太湖边上开一个会,那是江苏省作协组织的传统专业作家和网络作家的对话会,我跟慕容雪村代表网络,当时有一个南京师大的学者,他瞧不起网络,他说网络文学没有精品,精品只能是发表在文学刊物上的作品。

我在发言中驳斥这个观点,我觉得这是伪命题,怎么能靠载体来给文学分类并评判其好坏呢?不能说司马迁是竹简作家、苏东坡和鲁迅是纸张作家,同样不能说慕容雪村是网络作家,真正能打动人,感染力强的作品发表在那个载体上都有生命力,垃圾在那个载体上也是垃圾,纸张时代不知道有多少文字垃圾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如果司马迁、韩愈活到今天,他们做新媒体会比大多数人做得好。

我以前说过一句话,写软文要远学韩退之,近学六神磊磊。韩愈写的广告软文价格非常高,写墓碑写得非常棒,聪明人总是会利用载体。就像荀子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假如明朝的唐寅、冯梦龙和马化腾、马云互换时代会是什么样?我相信他们仍然是时代的弄潮儿。

古代掌握知识和好的思考方式是文人,因为在那个时代没有社会分工,所有的文人只有一条路,就是科考,“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如果马化腾、马云活在那个时代,必然也是走这条路。最有创造力的年轻知识分子,必然也是考秀才、举人,考不上的话,像马云能做师爷、参谋,聪明人到哪里都会活得非常好。

冯梦龙、唐寅属于科考的失败者。唐寅因为卷入了宁王之乱,后来就一直没有参加科考,晚年的时候写了一首诗“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画画卖钱养活自己,赶上明代后期商品经济繁华,活得也不错。

冯梦龙写的《三言》那些启示的话,抓住了时代的痛点。那个时候八卦非常厉害,魏忠贤刚刚完蛋,马上江南等地的戏曲就出来了,嘲讽魏忠贤以及拜到魏忠贤手下的大官,抓热点的敏锐度不比现在新媒体人差。

绝了科举之路以后,冯梦龙和唐寅只能卖文、卖画,很边缘,从当时看活得比较失败,当然从艺术、历史的角度来说,唐寅和冯梦龙都是很成功,不知道超过了当时明朝多少官员。

如果在互联网时代,像冯梦龙、唐寅这样的人也会做得非常好,因为他有非常好的内容,智商和情商都高,而且对社会的认知很清楚。他们创办类似腾讯、阿里这样的巨无霸互联网公司也不是不可能的。

认清自己在新媒体链条上最合适的角色就是码字。

到了不惑之年,已经拿保温杯了,明白自己要做什么,我以前的同事李晓晔可以去创办野马财经,魏武挥可以当创业导师,因为他们有创业的激情和创业的能力。我天生只是码字匠,码字是在财经新媒体链条里,应该是最苦的,得的利益最少的,但是我觉得比较适合我,一个人只能安心挣他能挣的钱。

我前不久跟日本同行做交流,他们很羡慕中国写字的,我问一个退休了的老记者——号称日本新媒体第一人,写过《太平洋战争与日本新闻》的前坂俊之,他在部落格和其他平台上发表文章或图片,一个月收入两三万日元,就是不到两千块钱人民币,多是媒体机构采用后寄来的稿费。我说中国的码字者,不少人一个月在新媒体上收入几十万日元,包括打赏、回答问题、广告分成、平台奖励,等等。日本同行惊得不得了,为什么中国写字这么幸福?我给他分析,因为我们市场大,13亿人口,上移动互联网的有6、7亿人,而且移动端支付非常方便,看到好就打赏,一下五块、十块,在日本显然没法像这样幸福,读者在手机上看到一个人写的文章,想给作者赞赏点银子,必须知道对方的信用卡好才行,支付远没有中国的新媒体这么方便。

生活在这个时代,做纯粹码字匠也不错。明白自己的角色,专业的事情留给专业的人去做,认清自己只能适合做码字匠,那就就做好一个新媒体时代的码字匠。这个时代犒赏我们的比前辈丰厚,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码字匠,虽然辛苦,但要知足惜福。

谢谢大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