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深度】调整和突破:中国经济转型将在十九大后加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深度】调整和突破:中国经济转型将在十九大后加速

专家认为,中国深化改革、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将在十九大后加速,接下来五年是调整和突破的阶段。

图片来源:东方IC

过去五年,中国经济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人均收入稳步提升、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对于未来五年的中国经济发展,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将“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专家认为,严监管去杠杆和调结构促改革仍将是中国经济的主题,且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强。

最新出炉的三季度经济数据显示,虽然中国经济扩张动能有所减弱,但增长的质量在多个领域显著改善。十九大报告也提到,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短期来看,中国经济政策着眼于要实现2020年前年均6.5%的增长目标,从长期来看,宏观政策的总体取向还是要放在促改革上,无论是防风险还是强监管都只是短期的措施,改革才是根本的问题。”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冯俏彬对界面新闻表示。

过去10年间,中国经济增速显著放缓,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从2007年的14.2%下降至目前的7%左右。与此同时,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的债务规模却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一方面,债务对改善经济的边际效应在下降,另一方面,杠杆率的持续快速增长无疑会加重企业和社会负担、影响金融体系稳定。因此,十九大报告再次明确要坚持“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实现供需动态平衡。

摩根士丹利在9月初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称,在防风险的总基调下,中国将严格执行去杠杆和去产能政策,对于国有企业庞大的债务更是不会手软,可以预计今年上半年的严监管政策会在“十九大”后得到进一步强化。

十九大期间,中国银监会主席郭树清的一番讲话似乎证实了上述判断。他在参加十九大中央金融系统代表团讨论会时表示,今后整个金融监管趋势会越来越严,监管部门会严格执行法规。“风险是可以化解的,矛盾也是可以解决的,但需要付出各方面的努力,希望能得到大家的理解。”郭树清说。

中国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刘胜军对界面新闻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绘制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但目前来看,去产能还是以政府行政手段为主导,去杠杆效果还不甚明显,尤其是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依然居高不下。他预计,这些领域的改革很可能在十九大后出现“破局”。

西南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杨业伟认为,十九大后中央很可能会出台具体的、针对国有企业的去杠杆措施及细化方案,一方面是推进“僵尸企业”退出,另一方面是通过债转股等市场化方式推动企业去杠杆。除了继续淘汰“僵尸企业”外,去产能所涉及的行业范围也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而作为改革重中之重、关乎中国经济前景的国企改革,专家认为,在十九大后也会进一步深化。

“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十九大报告明确了上述国企国资改革的思路,持续指路目前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

今年以来,国有企业改革步伐明显加快,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垄断行业的改革正在迈出实质性步伐,作为央企混改试点先锋的中国联通率先破题。中国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国资改革专家李锦对界面新闻说,国企改革虽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怎样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资中的决定作用,如何克服国企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分的弊病,预计十九届三中全会上对国企改革还会有更为明确的部署。”

冯俏彬预计,下一步中央将在国有资本管理方式、投资范围等方面推出实质性的改革措施。她表示,国企不应过强地介入某些竞争性较强的行业和领域,而是应该更多地参与公共性质的行业。

对于市场关注的财税和金融领域改革,十九大报告也有明确指示。比如,在谈到财税体制改革时,报告指出,要“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对于金融领域,报告表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在采访中,冯俏彬特别强调了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她说:“财税体制的核心是锁在中央地方财政体制上面,也就是要构建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中央地方财政体制,这明显是财税改革的硬骨头,因为这关系到地方政府的职责范围和地方的积极性问题,我们也期待‘十九大’后在这方面有所破冰。”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认为,十九大后,金融领域的改革要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加以推进,具体来说,要提升金融支持新兴行业发展的能力,同时也要推进人民币资本账户开放,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和国际化水平。

冯俏彬还提到,现在外界都把注意力放在金融领域的防风险层面,但金融领域内部的核心问题是要吸引更多的外资和民资,从而形成良好的、充满竞争的金融环境,可以为企业从初创到退出的全生命周期提供金融服务。

“中国深化改革、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将在‘十九大’后加速,‘十九大’不仅奠定了下一个五年的政治基础,也凝聚了高层的发展共识,所以说接下来五年是调整和突破的阶段。”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波对界面新闻说。

他表示,如果中国能在智能制造、“互联网+”等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在国际市场上占据较大的空间和优势,中国经济增速虽然不会回到之前动辄10%以上的水平,但维持6%-7%的水平应不成问题,这对于中国这样体量的经济体来说已经是很不错的表现了。而且,这种增长方式更加健康,更具有可持续性。

“未来的经济增长点应该更多聚焦在居民消费和服务业发展,而服务业的发展不能脱离制造业,它是在制造业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与服务业的发展要互相融合,这是下一步要关注的重点,也值得期待。” 冯俏彬说。

杨业伟则强调,中国经济依然处在转型过程中,新的增长动力在快速萌发,但规模尚不够大,这种情况下仍需要传统动力比如基建投资来稳定经济增长,从而为新的增长动力提供发展空间。他认为,十九大后,政府需要更多地在传统动力和新经济中寻找平衡,以保障经济平稳发展。

“希望中国经济增长在之后是一种接力棒的形式,也就是说在经济企稳的时候通过扩大基建,同时培养新兴产业,当基建持续一段时间出现乏力后,战略新兴产业将会产生规模收益,也就形成了第二棒的接力,这样即便基建投资减少,也可以通过崛起的新动能推动经济持续发展。”陈波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深度】调整和突破:中国经济转型将在十九大后加速

专家认为,中国深化改革、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将在十九大后加速,接下来五年是调整和突破的阶段。

图片来源:东方IC

过去五年,中国经济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人均收入稳步提升、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对于未来五年的中国经济发展,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将“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专家认为,严监管去杠杆和调结构促改革仍将是中国经济的主题,且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强。

最新出炉的三季度经济数据显示,虽然中国经济扩张动能有所减弱,但增长的质量在多个领域显著改善。十九大报告也提到,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短期来看,中国经济政策着眼于要实现2020年前年均6.5%的增长目标,从长期来看,宏观政策的总体取向还是要放在促改革上,无论是防风险还是强监管都只是短期的措施,改革才是根本的问题。”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冯俏彬对界面新闻表示。

过去10年间,中国经济增速显著放缓,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从2007年的14.2%下降至目前的7%左右。与此同时,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的债务规模却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一方面,债务对改善经济的边际效应在下降,另一方面,杠杆率的持续快速增长无疑会加重企业和社会负担、影响金融体系稳定。因此,十九大报告再次明确要坚持“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实现供需动态平衡。

摩根士丹利在9月初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称,在防风险的总基调下,中国将严格执行去杠杆和去产能政策,对于国有企业庞大的债务更是不会手软,可以预计今年上半年的严监管政策会在“十九大”后得到进一步强化。

十九大期间,中国银监会主席郭树清的一番讲话似乎证实了上述判断。他在参加十九大中央金融系统代表团讨论会时表示,今后整个金融监管趋势会越来越严,监管部门会严格执行法规。“风险是可以化解的,矛盾也是可以解决的,但需要付出各方面的努力,希望能得到大家的理解。”郭树清说。

中国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刘胜军对界面新闻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绘制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但目前来看,去产能还是以政府行政手段为主导,去杠杆效果还不甚明显,尤其是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依然居高不下。他预计,这些领域的改革很可能在十九大后出现“破局”。

西南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杨业伟认为,十九大后中央很可能会出台具体的、针对国有企业的去杠杆措施及细化方案,一方面是推进“僵尸企业”退出,另一方面是通过债转股等市场化方式推动企业去杠杆。除了继续淘汰“僵尸企业”外,去产能所涉及的行业范围也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而作为改革重中之重、关乎中国经济前景的国企改革,专家认为,在十九大后也会进一步深化。

“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十九大报告明确了上述国企国资改革的思路,持续指路目前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

今年以来,国有企业改革步伐明显加快,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垄断行业的改革正在迈出实质性步伐,作为央企混改试点先锋的中国联通率先破题。中国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国资改革专家李锦对界面新闻说,国企改革虽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怎样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资中的决定作用,如何克服国企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分的弊病,预计十九届三中全会上对国企改革还会有更为明确的部署。”

冯俏彬预计,下一步中央将在国有资本管理方式、投资范围等方面推出实质性的改革措施。她表示,国企不应过强地介入某些竞争性较强的行业和领域,而是应该更多地参与公共性质的行业。

对于市场关注的财税和金融领域改革,十九大报告也有明确指示。比如,在谈到财税体制改革时,报告指出,要“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对于金融领域,报告表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在采访中,冯俏彬特别强调了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她说:“财税体制的核心是锁在中央地方财政体制上面,也就是要构建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中央地方财政体制,这明显是财税改革的硬骨头,因为这关系到地方政府的职责范围和地方的积极性问题,我们也期待‘十九大’后在这方面有所破冰。”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认为,十九大后,金融领域的改革要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加以推进,具体来说,要提升金融支持新兴行业发展的能力,同时也要推进人民币资本账户开放,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和国际化水平。

冯俏彬还提到,现在外界都把注意力放在金融领域的防风险层面,但金融领域内部的核心问题是要吸引更多的外资和民资,从而形成良好的、充满竞争的金融环境,可以为企业从初创到退出的全生命周期提供金融服务。

“中国深化改革、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将在‘十九大’后加速,‘十九大’不仅奠定了下一个五年的政治基础,也凝聚了高层的发展共识,所以说接下来五年是调整和突破的阶段。”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波对界面新闻说。

他表示,如果中国能在智能制造、“互联网+”等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在国际市场上占据较大的空间和优势,中国经济增速虽然不会回到之前动辄10%以上的水平,但维持6%-7%的水平应不成问题,这对于中国这样体量的经济体来说已经是很不错的表现了。而且,这种增长方式更加健康,更具有可持续性。

“未来的经济增长点应该更多聚焦在居民消费和服务业发展,而服务业的发展不能脱离制造业,它是在制造业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与服务业的发展要互相融合,这是下一步要关注的重点,也值得期待。” 冯俏彬说。

杨业伟则强调,中国经济依然处在转型过程中,新的增长动力在快速萌发,但规模尚不够大,这种情况下仍需要传统动力比如基建投资来稳定经济增长,从而为新的增长动力提供发展空间。他认为,十九大后,政府需要更多地在传统动力和新经济中寻找平衡,以保障经济平稳发展。

“希望中国经济增长在之后是一种接力棒的形式,也就是说在经济企稳的时候通过扩大基建,同时培养新兴产业,当基建持续一段时间出现乏力后,战略新兴产业将会产生规模收益,也就形成了第二棒的接力,这样即便基建投资减少,也可以通过崛起的新动能推动经济持续发展。”陈波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