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大杂院小裁缝,天桥下理发师......和北京生活相关的小人物正在远去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大杂院小裁缝,天桥下理发师......和北京生活相关的小人物正在远去

这是一些故事背后的故事,清退行动还在进行,我们开始惦念起那些曾经给予我们故事的人们。

在八王坟车站天桥下理发的“害羞大叔”。摄影:周卓然

一座城市正在清退人口,这句话本身就有些伤人,仿佛谁不得已走了,就是在“验明正身”。

在过去的三年里,界面时尚和生活采访过许多给予了北京鲜活故事的普通人,他们或住在胡同里的水泥墙院子里,或分散在远离城市中心的村落,他们做着不大的买卖,拿着不多的报酬,早出晚归或身不由己,始终活在城市的边缘,但依然期盼着这座城市的无限可能。而毫无疑问,他们都是北京真实存在的一部分。

所以这几日,我们格外挂念他们。

一. 失联的小裁缝陈大维

陈大维失联了,这件事是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的,因为我们有微信、公众号、手机号,几乎保留着现代人一切可行的通讯方式。翻出聊天记录的最新一条,还是他群发的,写着”亲爱的朋友,本人新做了一个手工配饰淘宝店,刚开始没什么人气,希望朋友们能关注一下,有空去转转给小店添个人气,谢谢各位了。”

时间落在2016年12月27日。

认识陈大维是在2015年的12月,他在豆瓣上发布了一个课程招募启事,想要教人做衣服。他的头像很特别,不是什么秀场华服,只是简简单单的白底黑字“做衣服”,可以,这很山本耀司。所以我找到了他,发现他是一个24岁、居住在东四十二条胡同大杂院里的年轻人,老家在甘肃庆阳底下的一个村儿。北京的日子过得不太好,钱没有赚多少,除去房租大约1000多,但却大发善心地收养了五、六只猫和狗,猫妈名叫二淘,腿脚还不好。

陈大维的故事最后被写成了《一个小裁缝的北漂生活》一文,其中描述了不少他对时装设计的执念,他孤僻的个性、别扭的处世态度和平凡的生活细节,正如一个个常见于社会新闻的小人物范本,背后无非是透露出许多农村小镇青年在大城市生存的残酷。他所向往的时装圈尤其需要资本和家底,这让他生存更难。据说英国圣马丁学院的导师在入学第一年就会说一句如雷贯耳的话——如果你没有钱,不要学习时尚。 但很遗憾,陈大维没有钱,而且他曾说:“我认识的圈子,都和我一样是穷鬼。我的同学中70%-80%都转了行。”

但事实上,这篇故事亦有些读者不知道的温暖内幕。2016年4月,陈大维说他从大杂院搬到了东四地铁站附近,倒不是他的服装生意有了起色,而是我们的报道发出后,一个好心大哥借着找他修改裤子的名义,主动提出愿意为他提供条件更好的房子。后来,他在那间新屋子里经营了淘宝店,可惜生意还是不好。他怀疑过自己的天分,但还在2016年7月,在网上又发起了一个中国年轻服装设计师创业大赛作品的众筹项目,目标是筹得3000元的参赛基金。但最后只有5个人支持他,募集资金总数为90元。

而如今,陈大维已经许久没有动静了,他的淘宝公号“放fang”已经被冻结,最后一条推送发于2016年6月25日,写着一段自省:“淘宝上线二个月,销量一直不好。总结原因:……”。

失去了恋人,做设计师的梦想一再被打击,居大不易,几个月前,陈大维离开了北京。

他的这一站,来到了杭州。

两年前,陈大维和他的猫

二、地瓜社区的地下室没有蚁族

地瓜社区过了它最火的时候。2017年年初,由于诸多自媒体的广泛传播,地瓜社区被当做“拯救百万蚁族”的解决方案在朋友圈刷屏,它的创造者周子书也跟着火了,还荣获了DFA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奖等。

地瓜社区是周子书的地下室改造项目,位于北京市安苑北里19号楼下,占地面积约500平米。这里曾经是一些进城务工人员居住的房间,暗无天日、通风极差。经由改造者之手,“地瓜社区”变成了配有咖啡店、书吧、电影室、发型屋的网红地下室。

也因此,这位从英国留学归来的设计师,一时像是拯救城市的英雄。因为北京的蚁族一直是舆论关心的热点,2011年尚有百万人口居住在北京各个居民小区的地下室中。从这一点出发,周子书的初衷被定义为极大的理想主义情怀,比如他希望凭借设计的力量,将北京地下室改造成颇有使用价值又兼具美感的空间,接着改变居住人的生活条件。在几次媒体的采访中,他也都曾说自己有“批判地去实践和改善社会”的愿望。

不过最后经过实地探访,会发现地瓜社区并不是一个蚁族的聚居地,而是一个便民社区,主要为小区内的老人和孩子们提供服务。据安苑北里小区地下室大爷说,这个小区从2016年就开始清理了部分人口,当地瓜社区建好前,安苑里小区的地下室就被清空了,这和2015年6月北京市民防局的工作安排有关。随着新一轮的地下整治开始,截至2017年12月,约12万散住人员将撤离地下。这是政府为了缓解大城市病所作出的控制人口战略。另一方面,地下室存在安全隐患,甚至许多为非法出租。

这个结果,当然和舆论宣扬的所谓正义有距离。毕竟我们都明白,蚁族曾居住在这里,但并不真正属于这里。

但其实至今八九个月过去,周子书一直在承受误解。近日,依然在实践地下室改造项目的他终于向我们证实,当初那场被描述为”拯救百万蚁族“的地下室其实是一场自媒体公众号未经核实的的宣传曲解。”地瓜社区和我的毕业设计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项目,之前被塑造成了媒体想要的故事。我的毕业设计师通过技能交换帮助地下的北漂拓展自己的职业发展可能性,从而早日搬出地下室。经过调研,我发现大家没有人愿意长期住地下,都想要赚钱获得更好的发展。”

周子书提到的毕业项目其实才是以北漂地下室为出发点,那是他2013年在北京花家地完成的作品。2014年,他在回国后开始思考关于北漂生活的更深层次成因,房东利益、空间正义等问题开始进入视野。2015年,他决定尝试地瓜社区的项目,地瓜社区并不以服务蚁族为初衷,而是坚持社区建设和研究,比如坚持社区投票、民主管理、敬老爱小等。周子书认为,其实社区居民中也有无数北漂,大范围的北漂中也有不劳而获者,该概念之大,实则不应该去强行帮助谁,只能实践可实践的,比如让社区中各个年龄层的人都能享受生活。

现在,地瓜社区亦在新的发展中。“每个地瓜今天看来都是一个个独立的社区空间,但只有连起来才会真正发挥他的社会价值,至少目前为止,基层政府都很支持我们。还是那句话,很多事要从根本上去解决,一切都需要时间,我能力有限,但正在努力。”周子书说。

 

现在地瓜社区的使用者并不是住在地下室的打工者,而是周围的居民
今年初我们去探访时,安苑里小区的地下室就已被清空了

三、数量减少的露天理发师

今年国庆期间,承蒙北京八王坟车站天桥下的三位理发师提供的好故事,不少人们表达了对《露天理发是和他们的街边江湖》的兴趣。

“六里桥下,20年前就有。”

“奶奶家门口就有。”

……

在大家的留言中,不难看出“街边理发师”曾是在北京随处可见的职业,他们的共同特征是穿着白大褂、只收五块钱,站在菜市场、小区门口或街边干活,即使真正了解他们生活状态的人并不多。

但如今街头理发师的确在变少,我们所采访过的“害羞大叔”介绍说,北京许多地区的街头理发师都不得不离开这座城市。这和他们的人群特性有关,做这一行的,多是外地来北京的务工人口,家底不怎么样,靠理发也别想着发家致富,身上又没有什么别的本事。理头这活儿简单,一把推子、一个箱子、成本二三十块钱,就能干个买卖。

随着北京一些地区拆迁政策的施行,一些街头理发是所居住的区域受到了影响。他们有的不得不另外找地方理发,比如 “害羞大叔”曾经并不在八王坟车站,而在西城,但现在不得不搬来朝阳,家也搬去了离理发地点40分钟车程的十八里店。

这已经是一种常态。“很多人走了,这两年越来越少,都拆掉了。”“害羞大叔”叹了口气,不过他说自己不太想管这么多。

近几日如果路过八王坟车站天桥下,时不时还能看到三位理发师的身影。“沉默大姐”的家就住在八王坟车站附近,这里已经是一篇较为稳定的平房,暂时还未受到政策影响,而至于未来,还没有人知道。

四、在慈云寺烤串儿20年的大叔关掉了店

顺着“金钟烤肉城”留在大众点评上的电话打过去,接电话的人告诉我们它11月就关了。

金钟烤肉城则在慈云寺桥西,相隔不远的朝阳大悦城南侧则开了家老张拉面。两家店相隔不远,这一区域是北京很多CBD员工下班、网红回家的必经之地。因为这两家店开的晚,所以来吃饭的多数是加班到深夜的上班族,刚蹦完迪准备吃饱肚子再回家睡觉的年轻人,和住在附近的小贩及工人。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两家都不是“摊儿”,而是在简易房里摆桌子的苍蝇馆子。反差的是都需要排队,其中老张拉面更是吸引到了林更新等明星及各路网红开着豪车光顾。

这两家店经营简陋,要说多好吃其实也未必,能获得这么大的青睐主要还是因为没有其他的选择。

把老板的名字放进店名里,好记又好建立名气,包含着朴素的品牌意识。

金钟烤肉店20年前就在这个位置做生意。老板金钟烤串,拿着电吹风给炭助燃烤肉,老板娘招呼客人。20年前红庙这一片儿也比较荒,刚开始的几年惨淡得每天只卖5、6瓶汽水。随着这些年CBD、三里屯、朝阳大悦城的兴起,城市繁华区东迁,生意才逐渐变好。金钟每晚12点收摊,不过面对着一片狼藉的后厨和满地烤串签子,还是要收拾上一阵儿。

老张拉面的情况也差不多,老张是河南人,今年53 岁,18年前就在现在的位置他租下了这个店面卖早点。最初只卖早点,后来他发现了起得越早,顾客越多,最后索性就从半夜开始卖。如今无论冬夏,每晚0点起开始烧水煮面。

老张拉面在我们写完它没多久关门了,据说是因为它所在的连排简易房因为安全隐患被拆除。而金钟烤肉城的关门,则和它在过去10年的经营里没有取得合规的营业执照有关。

幸运的是,老张拉面最近在正对大悦城马路西面的停车场内开业了重新开业了新店。至于金钟烤肉城呢?我们被告知过完年之后有可能再开,但不一定是在原来的地方。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大杂院小裁缝,天桥下理发师......和北京生活相关的小人物正在远去

这是一些故事背后的故事,清退行动还在进行,我们开始惦念起那些曾经给予我们故事的人们。

在八王坟车站天桥下理发的“害羞大叔”。摄影:周卓然

一座城市正在清退人口,这句话本身就有些伤人,仿佛谁不得已走了,就是在“验明正身”。

在过去的三年里,界面时尚和生活采访过许多给予了北京鲜活故事的普通人,他们或住在胡同里的水泥墙院子里,或分散在远离城市中心的村落,他们做着不大的买卖,拿着不多的报酬,早出晚归或身不由己,始终活在城市的边缘,但依然期盼着这座城市的无限可能。而毫无疑问,他们都是北京真实存在的一部分。

所以这几日,我们格外挂念他们。

一. 失联的小裁缝陈大维

陈大维失联了,这件事是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的,因为我们有微信、公众号、手机号,几乎保留着现代人一切可行的通讯方式。翻出聊天记录的最新一条,还是他群发的,写着”亲爱的朋友,本人新做了一个手工配饰淘宝店,刚开始没什么人气,希望朋友们能关注一下,有空去转转给小店添个人气,谢谢各位了。”

时间落在2016年12月27日。

认识陈大维是在2015年的12月,他在豆瓣上发布了一个课程招募启事,想要教人做衣服。他的头像很特别,不是什么秀场华服,只是简简单单的白底黑字“做衣服”,可以,这很山本耀司。所以我找到了他,发现他是一个24岁、居住在东四十二条胡同大杂院里的年轻人,老家在甘肃庆阳底下的一个村儿。北京的日子过得不太好,钱没有赚多少,除去房租大约1000多,但却大发善心地收养了五、六只猫和狗,猫妈名叫二淘,腿脚还不好。

陈大维的故事最后被写成了《一个小裁缝的北漂生活》一文,其中描述了不少他对时装设计的执念,他孤僻的个性、别扭的处世态度和平凡的生活细节,正如一个个常见于社会新闻的小人物范本,背后无非是透露出许多农村小镇青年在大城市生存的残酷。他所向往的时装圈尤其需要资本和家底,这让他生存更难。据说英国圣马丁学院的导师在入学第一年就会说一句如雷贯耳的话——如果你没有钱,不要学习时尚。 但很遗憾,陈大维没有钱,而且他曾说:“我认识的圈子,都和我一样是穷鬼。我的同学中70%-80%都转了行。”

但事实上,这篇故事亦有些读者不知道的温暖内幕。2016年4月,陈大维说他从大杂院搬到了东四地铁站附近,倒不是他的服装生意有了起色,而是我们的报道发出后,一个好心大哥借着找他修改裤子的名义,主动提出愿意为他提供条件更好的房子。后来,他在那间新屋子里经营了淘宝店,可惜生意还是不好。他怀疑过自己的天分,但还在2016年7月,在网上又发起了一个中国年轻服装设计师创业大赛作品的众筹项目,目标是筹得3000元的参赛基金。但最后只有5个人支持他,募集资金总数为90元。

而如今,陈大维已经许久没有动静了,他的淘宝公号“放fang”已经被冻结,最后一条推送发于2016年6月25日,写着一段自省:“淘宝上线二个月,销量一直不好。总结原因:……”。

失去了恋人,做设计师的梦想一再被打击,居大不易,几个月前,陈大维离开了北京。

他的这一站,来到了杭州。

两年前,陈大维和他的猫

二、地瓜社区的地下室没有蚁族

地瓜社区过了它最火的时候。2017年年初,由于诸多自媒体的广泛传播,地瓜社区被当做“拯救百万蚁族”的解决方案在朋友圈刷屏,它的创造者周子书也跟着火了,还荣获了DFA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奖等。

地瓜社区是周子书的地下室改造项目,位于北京市安苑北里19号楼下,占地面积约500平米。这里曾经是一些进城务工人员居住的房间,暗无天日、通风极差。经由改造者之手,“地瓜社区”变成了配有咖啡店、书吧、电影室、发型屋的网红地下室。

也因此,这位从英国留学归来的设计师,一时像是拯救城市的英雄。因为北京的蚁族一直是舆论关心的热点,2011年尚有百万人口居住在北京各个居民小区的地下室中。从这一点出发,周子书的初衷被定义为极大的理想主义情怀,比如他希望凭借设计的力量,将北京地下室改造成颇有使用价值又兼具美感的空间,接着改变居住人的生活条件。在几次媒体的采访中,他也都曾说自己有“批判地去实践和改善社会”的愿望。

不过最后经过实地探访,会发现地瓜社区并不是一个蚁族的聚居地,而是一个便民社区,主要为小区内的老人和孩子们提供服务。据安苑北里小区地下室大爷说,这个小区从2016年就开始清理了部分人口,当地瓜社区建好前,安苑里小区的地下室就被清空了,这和2015年6月北京市民防局的工作安排有关。随着新一轮的地下整治开始,截至2017年12月,约12万散住人员将撤离地下。这是政府为了缓解大城市病所作出的控制人口战略。另一方面,地下室存在安全隐患,甚至许多为非法出租。

这个结果,当然和舆论宣扬的所谓正义有距离。毕竟我们都明白,蚁族曾居住在这里,但并不真正属于这里。

但其实至今八九个月过去,周子书一直在承受误解。近日,依然在实践地下室改造项目的他终于向我们证实,当初那场被描述为”拯救百万蚁族“的地下室其实是一场自媒体公众号未经核实的的宣传曲解。”地瓜社区和我的毕业设计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项目,之前被塑造成了媒体想要的故事。我的毕业设计师通过技能交换帮助地下的北漂拓展自己的职业发展可能性,从而早日搬出地下室。经过调研,我发现大家没有人愿意长期住地下,都想要赚钱获得更好的发展。”

周子书提到的毕业项目其实才是以北漂地下室为出发点,那是他2013年在北京花家地完成的作品。2014年,他在回国后开始思考关于北漂生活的更深层次成因,房东利益、空间正义等问题开始进入视野。2015年,他决定尝试地瓜社区的项目,地瓜社区并不以服务蚁族为初衷,而是坚持社区建设和研究,比如坚持社区投票、民主管理、敬老爱小等。周子书认为,其实社区居民中也有无数北漂,大范围的北漂中也有不劳而获者,该概念之大,实则不应该去强行帮助谁,只能实践可实践的,比如让社区中各个年龄层的人都能享受生活。

现在,地瓜社区亦在新的发展中。“每个地瓜今天看来都是一个个独立的社区空间,但只有连起来才会真正发挥他的社会价值,至少目前为止,基层政府都很支持我们。还是那句话,很多事要从根本上去解决,一切都需要时间,我能力有限,但正在努力。”周子书说。

 

现在地瓜社区的使用者并不是住在地下室的打工者,而是周围的居民
今年初我们去探访时,安苑里小区的地下室就已被清空了

三、数量减少的露天理发师

今年国庆期间,承蒙北京八王坟车站天桥下的三位理发师提供的好故事,不少人们表达了对《露天理发是和他们的街边江湖》的兴趣。

“六里桥下,20年前就有。”

“奶奶家门口就有。”

……

在大家的留言中,不难看出“街边理发师”曾是在北京随处可见的职业,他们的共同特征是穿着白大褂、只收五块钱,站在菜市场、小区门口或街边干活,即使真正了解他们生活状态的人并不多。

但如今街头理发师的确在变少,我们所采访过的“害羞大叔”介绍说,北京许多地区的街头理发师都不得不离开这座城市。这和他们的人群特性有关,做这一行的,多是外地来北京的务工人口,家底不怎么样,靠理发也别想着发家致富,身上又没有什么别的本事。理头这活儿简单,一把推子、一个箱子、成本二三十块钱,就能干个买卖。

随着北京一些地区拆迁政策的施行,一些街头理发是所居住的区域受到了影响。他们有的不得不另外找地方理发,比如 “害羞大叔”曾经并不在八王坟车站,而在西城,但现在不得不搬来朝阳,家也搬去了离理发地点40分钟车程的十八里店。

这已经是一种常态。“很多人走了,这两年越来越少,都拆掉了。”“害羞大叔”叹了口气,不过他说自己不太想管这么多。

近几日如果路过八王坟车站天桥下,时不时还能看到三位理发师的身影。“沉默大姐”的家就住在八王坟车站附近,这里已经是一篇较为稳定的平房,暂时还未受到政策影响,而至于未来,还没有人知道。

四、在慈云寺烤串儿20年的大叔关掉了店

顺着“金钟烤肉城”留在大众点评上的电话打过去,接电话的人告诉我们它11月就关了。

金钟烤肉城则在慈云寺桥西,相隔不远的朝阳大悦城南侧则开了家老张拉面。两家店相隔不远,这一区域是北京很多CBD员工下班、网红回家的必经之地。因为这两家店开的晚,所以来吃饭的多数是加班到深夜的上班族,刚蹦完迪准备吃饱肚子再回家睡觉的年轻人,和住在附近的小贩及工人。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两家都不是“摊儿”,而是在简易房里摆桌子的苍蝇馆子。反差的是都需要排队,其中老张拉面更是吸引到了林更新等明星及各路网红开着豪车光顾。

这两家店经营简陋,要说多好吃其实也未必,能获得这么大的青睐主要还是因为没有其他的选择。

把老板的名字放进店名里,好记又好建立名气,包含着朴素的品牌意识。

金钟烤肉店20年前就在这个位置做生意。老板金钟烤串,拿着电吹风给炭助燃烤肉,老板娘招呼客人。20年前红庙这一片儿也比较荒,刚开始的几年惨淡得每天只卖5、6瓶汽水。随着这些年CBD、三里屯、朝阳大悦城的兴起,城市繁华区东迁,生意才逐渐变好。金钟每晚12点收摊,不过面对着一片狼藉的后厨和满地烤串签子,还是要收拾上一阵儿。

老张拉面的情况也差不多,老张是河南人,今年53 岁,18年前就在现在的位置他租下了这个店面卖早点。最初只卖早点,后来他发现了起得越早,顾客越多,最后索性就从半夜开始卖。如今无论冬夏,每晚0点起开始烧水煮面。

老张拉面在我们写完它没多久关门了,据说是因为它所在的连排简易房因为安全隐患被拆除。而金钟烤肉城的关门,则和它在过去10年的经营里没有取得合规的营业执照有关。

幸运的是,老张拉面最近在正对大悦城马路西面的停车场内开业了重新开业了新店。至于金钟烤肉城呢?我们被告知过完年之后有可能再开,但不一定是在原来的地方。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