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一汽,长安,东风三大车企联手,是否意味着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一汽,长安,东风三大车企联手,是否意味着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

这次三方合作真正的重点就在于「汽车全价值链运营」这一条。

两天前,一汽、东风、长安在湖北武汉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次三方合作的内容总体来说可以归为两个维度:

一是进取维度的,包括共建「前瞻共性技术创新中心」联合开发、投资前沿技术;共同拓展海外市场、制造资源、国际物流;共同探索创新商业模式。

二是取暖维度的,关注点在传统整车平台和动力总成方面的「汽车全价值链运营」,包括生产制造领域的合作以及协同采购和物流。

大家一定还有印象,一汽和东风早在今年二月已经就共建「前瞻共性技术创新中心」达成战略合作。那次合作也被外界广泛视为双方即将合并的前哨站。这次三方整体合作的范围扩大到现有业务的整合(传统整车平台及动力总成的制造、采购、物流协同),其实远比上一次更像是合并前的筹备。

有理由猜想这次战略合作是有着更大背景因素推动的。就在三方合作达成的四个月之前前,徐留平与徐平刚刚完成职位对调。事实上,就在双方对调职位之后,就已经有不少人将由来已久的一汽、东风合并的猜测,扩大到一汽、东风、长安的更大规模合并。

在传统燃油车时代,大型国有车企有合资和股比限制的保护伞。如今股比放开已经是定局,工信部部长苗圩已经给出了最快两三年、最晚八年的定论,新能源车甚至极有可能豁开海外企业可独资的口子。对于国有车企来说,重整竞争能力这一步是必然要走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次三方合作真正的重点就在于「汽车全价值链运营」这一条。

在这个层面的合作当中,传统燃油车的形态是固定的,开发、采购、制造等整条流程也是固定的,针对这类相对成熟的制造业项目,也正是一汽、东风、长安这类大型国企合作相对容易见到成效的一个部分。

假设合作的初衷达成,三方制造、采购、物流的协同能够顺利实施,虽说并不能让其中哪一家能够创造出更好的产品,但把成本降下来这个目标是可以完成的,降下来的成本落实到价格层面的话,是足以形成市场影响的。

至于进取维度的合作,单论共建「前瞻共性技术创新中心」这一项,估计不会有很多人会对这种单一组织间的加法合作产生过多的幻想。三大汽车国企合作开发出市场领先的产品?这并不现实。但如果从更现实的跟上市场变化趋势、保持自身竞争力这样的角度来讲,这次合作可以让三方具备足够的资源基础,在看到可行的技术趋势成为现实时,通过现有体系推出成熟的产品。

不妨从一个统一的角度来看待这次合作,其实不论是进取还是保暖,在任何一个维度上,这次合作最终的落脚点终归都是「汽车全价值链运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一汽集团

351
  • IPO雷达|长安、一汽天窗供应商毓恬冠佳:增收不增利,核心人员频繁变动
  • 一汽奔腾公司减资至25亿元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一汽,长安,东风三大车企联手,是否意味着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

这次三方合作真正的重点就在于「汽车全价值链运营」这一条。

两天前,一汽、东风、长安在湖北武汉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次三方合作的内容总体来说可以归为两个维度:

一是进取维度的,包括共建「前瞻共性技术创新中心」联合开发、投资前沿技术;共同拓展海外市场、制造资源、国际物流;共同探索创新商业模式。

二是取暖维度的,关注点在传统整车平台和动力总成方面的「汽车全价值链运营」,包括生产制造领域的合作以及协同采购和物流。

大家一定还有印象,一汽和东风早在今年二月已经就共建「前瞻共性技术创新中心」达成战略合作。那次合作也被外界广泛视为双方即将合并的前哨站。这次三方整体合作的范围扩大到现有业务的整合(传统整车平台及动力总成的制造、采购、物流协同),其实远比上一次更像是合并前的筹备。

有理由猜想这次战略合作是有着更大背景因素推动的。就在三方合作达成的四个月之前前,徐留平与徐平刚刚完成职位对调。事实上,就在双方对调职位之后,就已经有不少人将由来已久的一汽、东风合并的猜测,扩大到一汽、东风、长安的更大规模合并。

在传统燃油车时代,大型国有车企有合资和股比限制的保护伞。如今股比放开已经是定局,工信部部长苗圩已经给出了最快两三年、最晚八年的定论,新能源车甚至极有可能豁开海外企业可独资的口子。对于国有车企来说,重整竞争能力这一步是必然要走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次三方合作真正的重点就在于「汽车全价值链运营」这一条。

在这个层面的合作当中,传统燃油车的形态是固定的,开发、采购、制造等整条流程也是固定的,针对这类相对成熟的制造业项目,也正是一汽、东风、长安这类大型国企合作相对容易见到成效的一个部分。

假设合作的初衷达成,三方制造、采购、物流的协同能够顺利实施,虽说并不能让其中哪一家能够创造出更好的产品,但把成本降下来这个目标是可以完成的,降下来的成本落实到价格层面的话,是足以形成市场影响的。

至于进取维度的合作,单论共建「前瞻共性技术创新中心」这一项,估计不会有很多人会对这种单一组织间的加法合作产生过多的幻想。三大汽车国企合作开发出市场领先的产品?这并不现实。但如果从更现实的跟上市场变化趋势、保持自身竞争力这样的角度来讲,这次合作可以让三方具备足够的资源基础,在看到可行的技术趋势成为现实时,通过现有体系推出成熟的产品。

不妨从一个统一的角度来看待这次合作,其实不论是进取还是保暖,在任何一个维度上,这次合作最终的落脚点终归都是「汽车全价值链运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