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出售观致、卖掉凯翼,奇瑞如何下好这盘“生死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出售观致、卖掉凯翼,奇瑞如何下好这盘“生死棋”?

曾有奇瑞内部人士对媒体表示:“前期产品就是奇瑞同平台的产品,换了个壳而已。奇瑞的价格都卖不动,凯翼的定价又没便宜多少,确实不好卖。”

作者:王宇

12月18日,据界面汽车披露,芜湖凯翼汽车有限公司已正式变更成宜宾凯翼汽车有限公司。公司地址由安徽省江北产业集中区管委会改为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港大道17号企业服务中心。

华夏能源网记者针对此事致电奇瑞公司内部员工,但并未得到任何答复。

据悉,《凯翼汽车有限公司迁址宜宾协议》签约仪式在宜宾临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有信息显示,凯翼汽车实施迁址后,宜宾将获得独立的乘用车资质(含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宜宾凯翼汽车公司项目全面建成达产后,预计实现产值120亿元以上,可带动相关产业产值280亿元以上,新增就业1500人以上。

实际上,四川宜宾政府与奇瑞汽车开展合作的传闻一直存在。

今年年初,宜宾政府方曾发布消息称:“四川省宜宾市政府通过地方融资平台与观致母公司以及观致汽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暨投资协议,约定四方在宜宾投资55亿元,规划建设年产50万辆汽车项目,其中包括20万辆新能源汽车,达产后预计年产值高达850亿元。”

不过,记者猜测由于观致汽车和宝能集团的关系扑朔迷离,宜宾政府并不愿意三方博弈,所以选择搁浅了与奇瑞方面和观致汽车的合作,从而转向奇瑞另一品牌,凯翼汽车。

时至今日,奇瑞汽车和宜宾政府合作疑团终于尘埃落地!

命运多舛的凯翼汽车,经历了回归又被踢出的历程

2013年,安徽省江北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和芜湖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三方投资成立凯翼汽车。2014年1月28日,芜湖凯翼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法定代表人冯武堂,该公司由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完全控股。

在凯翼汽车正式发布之后,这个新品牌即打出了“年轻人喜爱的智能互联汽车”的品牌口号,采用轻资产模式“众包造车”。

当时,“众包造车”的概念在行业内引起了不小关注,究竟何为“众包造车”,即是将车型设计等研发系统交由外界投票产生。这个大胆的尝试为汽车行业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造车思路和品牌打造方面。

在成立之初,依靠奇瑞汽车这颗大树,凯翼品牌在短短两年内,即完成200家经销商,300家服务网点的签约。

不过,由于凯翼汽车独立运营,与奇瑞汽车同级,并不属于奇瑞汽车旗下,所以这个自主品牌当时并不被业界所看好。

的确,在刚开始,没有新产品的凯翼借用了来自奇瑞的一些技术平台,在生产、销售等多个领域也离不开奇瑞汽车体系支持,并没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最核心的难题出现,凯翼汽车和奇瑞汽车同质化严重

曾有奇瑞内部人士对媒体表示:“前期产品就是奇瑞同平台的产品,换了个壳而已。奇瑞的价格都卖不动,凯翼的定价又没便宜多少,确实不好卖。”

数据显示,2015年,凯翼总计销量2.4万辆,超额完成当年的销量目标;2016年,凯翼总计销量4.3万辆,未完成6.2万辆销售目标。今年前5个月,凯翼总计销量2.46万辆,达成全年8.2万辆目标困难。

为何凯翼汽车只有今年前5月销量?是因为今年6月,凯翼汽车正式归入奇瑞体系,成为子品牌存在!

据报道称,当时在奇瑞内部,凯翼回归早已不是什么新闻。曾有奇瑞中层领导对媒体表示:“凯翼汽车归为奇瑞子品牌,年初就已确定,落实推进也有小半年了。但是为何凯翼要回归,有点蒙圈,很多内部人都看不懂。”

对于凯翼归入奇瑞体系,业内有着不同解读。

有分析认为是奇瑞销量落后的情况下,把凯翼等品牌拉过来冲量,使得总体销量更好看一些;也有看法认为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先天不足的凯翼单打独斗很难生存下去,干脆回归奇瑞母体,抱团求生。

在记者看来,凯翼汽车归为奇瑞汽车子品牌,是要着重解决凯翼销量以及与奇瑞汽车同质化严重的难题。

实际上,凯翼汽车本身即使奇瑞控股“多品牌战略”之下的产物。和吉利集团当时的多品牌战略相似,奇瑞控股想要通过奇瑞汽车、凯翼汽车、开瑞汽车、麒麟汽车等多个品牌抢占市场。从现实效果来看,多线运营品牌的后果,导致了品牌定位不明确,形成内部恶性竞争。

在一定程度上,凯翼品牌是奇瑞汽车此前多品牌战略调整、收缩战线不彻底的遗留资产。

仅仅归入奇瑞体系半年后,奇瑞就将凯翼汽车再次剥离,记者猜测,这和奇瑞未来战略应该有着重要联系。

奇瑞究竟想下一步怎样的棋子?我们现在还不得而知!

除了卖掉凯翼汽车,观致汽车也被奇瑞列为出售对象

在剥离凯翼汽车之前,观致汽车其实是最早被奇瑞控股列为出售对象的品牌。

根据长江产权交易所网站信息显示,观致汽车挂牌转让25%股份已持续了半年之久,宝能集团被不止一次被爆出收购观致汽车股份,但始终都未有官方声明发布。

早在今年6月16日,观致另一股东——以色列控股公司Kenon Holding就曾发布公告称,其子公司Quantum(2007)LLC将出清手中持有的观致汽车公司50%股权,交易对象将为一家新入伙的中国本土投资者。

当时就有消息传出:该投资者已经与芜湖奇瑞汽车投资有限公司达成协议,该股份作价9.42亿美元,约折合65亿元人民币。公告发布后,当时就有市场传言,“接盘”观致汽车的中国企业即是宝能集团!

不过,宝能集团一直对此事沉默不言。被收购方,观致汽车市场与传播执行副总裁宁述勇当时也澄清道:“为了进一步发展新能源战略,观致正寻找投资方,我们对任何投资方都持开放态度,但宝能入股投资的消息并不属实,而是媒体的过度解读。”

无论观致汽车股份收购方是否为宝能集团,其奇瑞出售观致汽车股份的决心是毋庸置疑的。其出售观致汽车股份的原因,记者将其归结为亏损问题。

通过梳理观致汽车资料发现,自观致2013年底正式商业运营以来,亏损正在逐步扩大。

据年报显示,2014年、2015年、2016年观致汽车连年亏损22亿元、25亿元及19亿元,其在过去三年里累计亏损超过60亿,主要运营依靠母公司“输血”维持。

另有消息指出,从2007年观致汽车成立到2016年底为止,奇瑞已在观致身上亏了35.18亿元。

在连年亏损的状态下,观致汽车还要同时执行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并行发展的“双栖战略”。从实际情况来看,奇瑞汽车继续负担观致汽车发展,为其提供大量资金,已经不再现实。

为其观致汽车寻求“不差钱”的金主,将观致汽车剥离是奇瑞汽车,也许是如今最佳的做法。

剥离不良资产后,奇瑞新格局浮出水面

其实无论是出售观致,还是出售凯翼,都是奇瑞集团发展战略中的具体举措。

在现有奇瑞控股体系内,除去奇瑞路虎捷豹等合资部分,主要自主品牌就是奇瑞汽车和开瑞汽车。我们可以发现,奇瑞正在走吉利集团的“老路”,统一资源,打造拳头品牌。

吉利集团曾经也执行过多品牌战略,随后由于战略效果不佳,随即将全球鹰、英伦、帝豪整合为吉利品牌。奇瑞可能也抱有如此希望,将观致汽车、凯翼汽车砍掉以后,主营奇瑞汽车本品牌,将资源全都投入至奇瑞汽车品牌,以实现销量、品牌等多方面突破发展。

在自主品牌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奇瑞如何摆脱“平庸”的现状,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毫不夸张的说,未来奇瑞每走一步,都关乎自身地位是否稳固,所以奇瑞究竟想怎样落子,下好这一盘“生死棋”,我们只得静待佳音。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出售观致、卖掉凯翼,奇瑞如何下好这盘“生死棋”?

曾有奇瑞内部人士对媒体表示:“前期产品就是奇瑞同平台的产品,换了个壳而已。奇瑞的价格都卖不动,凯翼的定价又没便宜多少,确实不好卖。”

作者:王宇

12月18日,据界面汽车披露,芜湖凯翼汽车有限公司已正式变更成宜宾凯翼汽车有限公司。公司地址由安徽省江北产业集中区管委会改为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港大道17号企业服务中心。

华夏能源网记者针对此事致电奇瑞公司内部员工,但并未得到任何答复。

据悉,《凯翼汽车有限公司迁址宜宾协议》签约仪式在宜宾临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有信息显示,凯翼汽车实施迁址后,宜宾将获得独立的乘用车资质(含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宜宾凯翼汽车公司项目全面建成达产后,预计实现产值120亿元以上,可带动相关产业产值280亿元以上,新增就业1500人以上。

实际上,四川宜宾政府与奇瑞汽车开展合作的传闻一直存在。

今年年初,宜宾政府方曾发布消息称:“四川省宜宾市政府通过地方融资平台与观致母公司以及观致汽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暨投资协议,约定四方在宜宾投资55亿元,规划建设年产50万辆汽车项目,其中包括20万辆新能源汽车,达产后预计年产值高达850亿元。”

不过,记者猜测由于观致汽车和宝能集团的关系扑朔迷离,宜宾政府并不愿意三方博弈,所以选择搁浅了与奇瑞方面和观致汽车的合作,从而转向奇瑞另一品牌,凯翼汽车。

时至今日,奇瑞汽车和宜宾政府合作疑团终于尘埃落地!

命运多舛的凯翼汽车,经历了回归又被踢出的历程

2013年,安徽省江北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和芜湖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三方投资成立凯翼汽车。2014年1月28日,芜湖凯翼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法定代表人冯武堂,该公司由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完全控股。

在凯翼汽车正式发布之后,这个新品牌即打出了“年轻人喜爱的智能互联汽车”的品牌口号,采用轻资产模式“众包造车”。

当时,“众包造车”的概念在行业内引起了不小关注,究竟何为“众包造车”,即是将车型设计等研发系统交由外界投票产生。这个大胆的尝试为汽车行业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造车思路和品牌打造方面。

在成立之初,依靠奇瑞汽车这颗大树,凯翼品牌在短短两年内,即完成200家经销商,300家服务网点的签约。

不过,由于凯翼汽车独立运营,与奇瑞汽车同级,并不属于奇瑞汽车旗下,所以这个自主品牌当时并不被业界所看好。

的确,在刚开始,没有新产品的凯翼借用了来自奇瑞的一些技术平台,在生产、销售等多个领域也离不开奇瑞汽车体系支持,并没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最核心的难题出现,凯翼汽车和奇瑞汽车同质化严重

曾有奇瑞内部人士对媒体表示:“前期产品就是奇瑞同平台的产品,换了个壳而已。奇瑞的价格都卖不动,凯翼的定价又没便宜多少,确实不好卖。”

数据显示,2015年,凯翼总计销量2.4万辆,超额完成当年的销量目标;2016年,凯翼总计销量4.3万辆,未完成6.2万辆销售目标。今年前5个月,凯翼总计销量2.46万辆,达成全年8.2万辆目标困难。

为何凯翼汽车只有今年前5月销量?是因为今年6月,凯翼汽车正式归入奇瑞体系,成为子品牌存在!

据报道称,当时在奇瑞内部,凯翼回归早已不是什么新闻。曾有奇瑞中层领导对媒体表示:“凯翼汽车归为奇瑞子品牌,年初就已确定,落实推进也有小半年了。但是为何凯翼要回归,有点蒙圈,很多内部人都看不懂。”

对于凯翼归入奇瑞体系,业内有着不同解读。

有分析认为是奇瑞销量落后的情况下,把凯翼等品牌拉过来冲量,使得总体销量更好看一些;也有看法认为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先天不足的凯翼单打独斗很难生存下去,干脆回归奇瑞母体,抱团求生。

在记者看来,凯翼汽车归为奇瑞汽车子品牌,是要着重解决凯翼销量以及与奇瑞汽车同质化严重的难题。

实际上,凯翼汽车本身即使奇瑞控股“多品牌战略”之下的产物。和吉利集团当时的多品牌战略相似,奇瑞控股想要通过奇瑞汽车、凯翼汽车、开瑞汽车、麒麟汽车等多个品牌抢占市场。从现实效果来看,多线运营品牌的后果,导致了品牌定位不明确,形成内部恶性竞争。

在一定程度上,凯翼品牌是奇瑞汽车此前多品牌战略调整、收缩战线不彻底的遗留资产。

仅仅归入奇瑞体系半年后,奇瑞就将凯翼汽车再次剥离,记者猜测,这和奇瑞未来战略应该有着重要联系。

奇瑞究竟想下一步怎样的棋子?我们现在还不得而知!

除了卖掉凯翼汽车,观致汽车也被奇瑞列为出售对象

在剥离凯翼汽车之前,观致汽车其实是最早被奇瑞控股列为出售对象的品牌。

根据长江产权交易所网站信息显示,观致汽车挂牌转让25%股份已持续了半年之久,宝能集团被不止一次被爆出收购观致汽车股份,但始终都未有官方声明发布。

早在今年6月16日,观致另一股东——以色列控股公司Kenon Holding就曾发布公告称,其子公司Quantum(2007)LLC将出清手中持有的观致汽车公司50%股权,交易对象将为一家新入伙的中国本土投资者。

当时就有消息传出:该投资者已经与芜湖奇瑞汽车投资有限公司达成协议,该股份作价9.42亿美元,约折合65亿元人民币。公告发布后,当时就有市场传言,“接盘”观致汽车的中国企业即是宝能集团!

不过,宝能集团一直对此事沉默不言。被收购方,观致汽车市场与传播执行副总裁宁述勇当时也澄清道:“为了进一步发展新能源战略,观致正寻找投资方,我们对任何投资方都持开放态度,但宝能入股投资的消息并不属实,而是媒体的过度解读。”

无论观致汽车股份收购方是否为宝能集团,其奇瑞出售观致汽车股份的决心是毋庸置疑的。其出售观致汽车股份的原因,记者将其归结为亏损问题。

通过梳理观致汽车资料发现,自观致2013年底正式商业运营以来,亏损正在逐步扩大。

据年报显示,2014年、2015年、2016年观致汽车连年亏损22亿元、25亿元及19亿元,其在过去三年里累计亏损超过60亿,主要运营依靠母公司“输血”维持。

另有消息指出,从2007年观致汽车成立到2016年底为止,奇瑞已在观致身上亏了35.18亿元。

在连年亏损的状态下,观致汽车还要同时执行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并行发展的“双栖战略”。从实际情况来看,奇瑞汽车继续负担观致汽车发展,为其提供大量资金,已经不再现实。

为其观致汽车寻求“不差钱”的金主,将观致汽车剥离是奇瑞汽车,也许是如今最佳的做法。

剥离不良资产后,奇瑞新格局浮出水面

其实无论是出售观致,还是出售凯翼,都是奇瑞集团发展战略中的具体举措。

在现有奇瑞控股体系内,除去奇瑞路虎捷豹等合资部分,主要自主品牌就是奇瑞汽车和开瑞汽车。我们可以发现,奇瑞正在走吉利集团的“老路”,统一资源,打造拳头品牌。

吉利集团曾经也执行过多品牌战略,随后由于战略效果不佳,随即将全球鹰、英伦、帝豪整合为吉利品牌。奇瑞可能也抱有如此希望,将观致汽车、凯翼汽车砍掉以后,主营奇瑞汽车本品牌,将资源全都投入至奇瑞汽车品牌,以实现销量、品牌等多方面突破发展。

在自主品牌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奇瑞如何摆脱“平庸”的现状,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毫不夸张的说,未来奇瑞每走一步,都关乎自身地位是否稳固,所以奇瑞究竟想怎样落子,下好这一盘“生死棋”,我们只得静待佳音。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