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十个改变你2017茶生活的关键词&明年三大趋势预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十个改变你2017茶生活的关键词&明年三大趋势预测

2018年,中国茶及茶周边的消费升级市场,也将出现“非标产品大众消费”和“日饮健康大量消费”并驾齐驱的趋势。

2017年时间转眼一晃而过,时间的转轴距离2018年仅有一步之遥。回望2017年,一个个茶界大事、年度级新闻事件闪现脑海。反观这些现象、事件的背后,却隐藏着重要的信息和趋势动向,值得我们重新思量和解读。

与往年一样,时值年终,茶语网盘点了2017年茶界十大现象关键词,同时发布茶语网关于2018年三大发展趋势预测。

2017年年度现象关键词

年度现象关键词一:匠人

现象:

2016年,国家高层在战略及政府报告中明确提出“工匠精神”、“一带一路”等有关文化传承的关键词,引发社会各界热议。特别是在非常具备匠人精神的茶叶及茶周边新匠人领域受到越来越多关注。最集中的呈现现象则是关于“工匠精神”的一系列节目和项目都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在2017年,吴晓波先生提出“新匠人”概念,并发起国内首套大数据匠人评价体系,与茶语网共发“茶匠榜”。

阿里巴巴的匠仓也在2017年开始推广。各个自媒体和电商平台也纷纷呈现以匠人作品的消费热品。

而CCTV发现之旅频道推出的《工匠精神》、湖南卫视最近热播的《百匠百心》和互联网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都无一不在告诉大家,匠人的地位,以及大家对于匠人的传播程度都在史无前例地提高。

茶语点评:

在这个领域里面,茶及茶周边是呈现匠人匠心和非标的重要门类。对匠人精神和手作的尊重,在2017年成为重要的消费升级热潮。

互联网放大了匠人的知名度,让每一个有匠心的作品找到了自己的粉丝。而有创作能力的个体和有匠心细节的产品,不管是标准化还是非标准化,在消费升级的过程中,得到了中国新中产阶级群体前所未有的关注。

移动互联和自媒体时代,也将推动匠人向IP化发展。

年度关键词二:消费非遗

现象:

茶语网在2016年年底,就提出了“消费非遗”的概念。在即将过去的2017年里,“消费非遗”不仅仅是消费热点,也是争议热点。

有人认为非遗传承人被过度消费,更有人认为,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被扩大消费。

不管怎么样,“消费非遗”这种商业行为提高了匠人的知名度,也让匠人更多作品进入市场被消费。让大家认识到非遗的传承价值和商业价值,茶语网认为能消费的非遗才能更好地传承。

在目前与茶界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销售中,非遗传承人的作品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从小罐茶的大师作,到茶语市集的大师作品,越来越多的茶类和器类的非遗大师和他们的产品被推到更多的茶友面前。

茶语点评:

不能被消费的非遗技艺,往往会面临到消失的危险。我们认为,最能保护文化传承的可能恰恰是好的商业行为,而不仅仅是靠国家扶持。

就现象而言,我们认为“消费非遗”是一个被值得肯定的事情,并且非遗被消费得还不够。此外,我们还需要更加深层次地推广非遗技艺,尝试使用非遗产品。

在此,茶语网也衷心希望所有的非遗传承人,在作品被消费的同时,保持初心、尊重传统和适度创新。

年度关键词三:文化国策

现象:

5月18日,由农业部等单位主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主席致贺信,寄望茶行业以茶为媒、以茶会友,交流合作、互利共赢,共同推进世界茶业发展。向世界传递了中华茶文化将发挥更大作用的积极信号。

9月3日至9月5日,2017年金砖国家峰会在厦门召开。此次茶礼作为国礼赠送给各国首脑,礼盒由福州漆艺、建窑建盏、福建名茶三个传统文化元素组成。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人民美好生活”是一个高频词,先后在全文中出现过14次。

11月30日至12月3日,在北京举办的全球政党大会,此次高层对话会海报,以“茶”为主要创意元素,巧借以茶会友、品茶论道的中国传统文化,寓意中国共产党邀请世界政党共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党责任,描绘共同建设美好世界的宏伟蓝图。

茶语点评:

在中国经济和国力强大的同时,我们的文化也开始重新复苏,国家在秉承“一带一路”基本方针进行文化输出时,茶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符号性文化,其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随着文化国策和文化输出,我们相信茶作为文化媒介,将持续增进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谱写茶叶贸易合作和文化交流的新篇章,将中国茶文化走向另一个辉煌。

年度关键词四:限量版

现象:

茶界消费两极化趋向越来越明显。

日饮茶作为基础,满足更多的人喝好茶和性价比高的茶,把茶当作日饮的需求。同时茶界众多著名品牌,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极致限量版。

不管是因为从众心理,还是随着消费者专业度的提高,这些稀有产区资源、等级极致的限量版产品,针对高端品饮和收藏人群的限量版,深受市场追捧。

在著名小产区上,陈升号推出了10周年纪念老班章。

在顶级原料使用上,斗记推出了单株系列产品。

而中吉号也在核心产区麻黑上推出了自己的限量级别产品。

斗茶赛作品、大师限量等纷纷出现。在高端玩家中,掀起限量热潮。

虽然在高端化限量版,呈现了玩家和藏家对其的追捧热度,但也不乏乱象横生。就连以拼配技艺为重要构成部分的岩茶,今年也有了单株售卖的市场行为。

茶语点评:

综合今年市场反应来看,茶界消费呈现高端化、非标化和日饮茶、口粮茶并存的局面。但即使是高端限量版概念,产品本身的品质仍然是市场关注的核心。

在限量版市场现象的热点背后,其实是关于顶级技艺和核心资源掌控能力的竞争。而品牌和匠人的背书,在“限量版”这三个字上显得尤其重要。

年度关键词五:直播

现象:

2017年,不管是在产区采摘、制作的现场,还是在茶博会、茶会、论坛会议等各种大型活动现场,直播手段在茶行业大量使用。

从茶语网的东方生活美学和王心的小茶婆婆直播开始,斗记等各个茶叶品牌、茶界名人和茶周边匠人纷纷打开了自己的直播平台,通过直播渠道和自己的粉丝一一进行现场互动,茶类从业人员挖掘了越来越多的直播功能。

通过直播方式,触发了茶文化的传播,满足了茶友和消费者们的参与感和猎奇感。

至此,直播界增多了带有茶文化属性的知识类主播。

茶语点评:

茶语网东方生活美学在一直播的战略合作中,受到了一致支持和好评。在原本以网红和游戏为主的直播端口,文化和知识类的东方生活美学形式的直播开始成为重要的互动方式。

通过直播手段,可以让更多茶友有机会直面大师进行互动交流,并跟随直播镜头,探秘平日难得一去的核心产地,了解茶类、器类、香道等东方生活美学的知识体系。

在2017年,茶界文化直播已经成为直播界的一股清流。我们希望它能够在2018年还将以现象级方式呈现。

年度关键词六:安全

现象:

安全从来都不是一个新闻,每一年茶叶安全都是年度重要课题,“安全”几乎年年都会出现在我们盘点的年度关键词里面。

稀土限量标准的取消让多年以来被反复讨论的“稀土是否影响茶叶品饮安全的问题”现在终于盖棺定论,而不少茶产区也有沉冤得雪的感受。

而“方舟子事件”把茶叶安全问题推到了顶点。且不说方舟子是否真的懂茶或他的观点是否正确,但他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以数据作为思辨基础的方式,是值得茶界反复揣摩的。

在茶叶安全问题上,茶界任何一个人都不能独善其身。

茶语点评:

任何人都有对茶叶安全质疑的资格。在回复茶叶安全质疑的问题上,茶界需要学习更多以数据化的理性回应技巧,并争取在食品安全控制上,做得更好。

中国茶首先是安全放心的健康饮品,而后才能上升为的“生活美学”。

这一次安全大辩论,给老茶热降降温,也未曾是件坏事。

年度关键词七:资本

现象:

各路资本纷纷将投资眼光集中投向消费升级,茶与东方生活美学在消费升级中无疑是重要标的。IDG、雷军、复星等资本纷纷入场,而在2017年,头头是道和时尚资本联手也跟投茶语网A+轮。

据了解,小罐茶也有资本介入企业,八马和中吉号等行业品牌翘楚则已经在新三板内并向更高的资本层面进行升级。

各类民间私募资本也纷纷进入茶类市场。据了解,大型品牌茶企也接到资本的进场调研。

就连财力雄厚的云南石化也把目光投向老班章区域,引起茶界震动。而号称即将发展金融五粮液的五粮液集团也将其资金的投资目光放在宜宾茶产业上。

此外,很多没有投向产业、品牌的资本力量,将棋子布局到了产品端,推动产品在市场发力。

茶语点评:

资本进驻茶产业,一定程度能够推动茶行业的自我规范,并让其在消费市场更接地气。

中国茶产业的根底既是农业,又是文化产业。如果能够良好地判断发展方向和增长速度,扩大消费面,让更多人接触到茶这个健康饮品,这无疑是值得点赞的年度现象。

年度关键词八:茶旅文创小镇

现象:

茶旅文化小镇是中国新的大型资本投资风口。各路资本在涉茶产业和涉茶区域中纷纷以茶产品形态在进行茶旅小镇的筹备和开发。

4月25日,中国茶旅小镇(武夷山)项目建设指挥部及中国武夷山茶旅小镇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挂牌,这标志着总投资150亿元的全省首个茶旅小镇落户武夷山并启动建设。

12月中旬,泊园茶村对外试营业。据了解,川红集团也在积极做茶旅小镇项目的策划。而江西、贵州、湖北等各个地方都在布局茶旅小镇的开发。

茶语点评:

茶旅小镇、茶文化小镇呈现遍地开花态势,在规划完善、健康发展的形势下是有利于带动茶文化和当地茶农经济发展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茶和茶产地都足以支撑文化小镇这一形态的发展。

我们也希望政府在努力推动茶旅小镇的开发进程中,加强策划能力,提高规划水平,而不是在政绩推动的目标下诞生出千篇一律的“茶界文化街”。更不能将带有原产地特色的茶旅小镇,做成“挂羊头卖狗肉”的商业开发。

年度关键词九:时尚茶饮

现象:

2017年,各种概念性时尚茶饮店异军突起,喜茶、丧茶、奈雪的茶、令茶以及1点点等新式茶空间在中国遍地开花。

直到12月,星巴克全球最大门店落地上海,从圆形剧院式拱门、原木色楼梯,全球最长的木质吧台,到全透明烘焙工坊、咖啡图书馆、茶瓦纳吧台,以及AR体验、线上选购和预订服务,把“时尚茶饮”概念推到更高顶点。

茶语点评:

时尚茶饮风靡大街小巷,离不开消费升级和资本入驻的潮流推动。不管是用时尚还是传统的方式,让更多人喝到茶、让更多年轻群体爱上茶都是好事。

不管是清饮还是调饮,都是值得推崇的产品现象。

年度关键词十:文化人和自媒体大号跨界做茶

现象:

2017年,越来越多的文化人和自媒体大号跨界做茶。比如在冯唐的微店,我们也发现了茶的身影,售价不低,而且销量也不低,深受冯唐迷的欢迎。

曾被誉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食神”的蔡澜,也在某宝的网店主营自创“抱抱茶”系列花茶饮、普洱茶、乌龙茶等茶品。

作为两季《舌尖》纪录片的总顾问沈宏非也开网店,取名为“沈爷的宝贝”,意在分享其心头好。所售卖茶品包括岩茶、普洱茶、白茶和绿茶等。

而正安康健创始人,正安“自在睡觉”创始人梁冬先生也开始在“正安国货”的电商体系里加入“有茶”板块。“有茶”大部分以玫瑰花茶、罗汉果、金银花等代茶饮养生系列为主,传统茶类只看见了红茶的身影。

娱乐界名人孙楠、那英等人也纷纷宣称进入茶界,开发自己的茶类文化产品。

茶语点评:

文化大咖跨界卖茶,让更多人爱上茶是我们喜闻乐见之事。但目前喝茶与茶文化已被各路人马“杀”成一片红海,而名人大腕们也开始跨界卖茶,利用的最大筹码还是“粉丝效应和影响力”。

事实上,茶行业看起来门槛低容易进,但茶品的质量,却一直都是门槛效应很强的专业范畴。

不管懂不懂茶、专业与否,如果单靠噱头及人气效应恐怕难以长久立足。虽然,文化大腕们可以凭借人气赢在起跑线,但不论名气大盛,抑或是资金雄厚。卖茶,最终还是得靠茶品本身说话。

2018年新趋势预判一:新零售

随着流量成本越来越高,大家将越来越注重深度挖掘消费者需求。

新零售开始借力线上线下融合,咖啡、茶、书、香、雅集文化等进入布局范畴,最大程度释放消费潜能,锁定消费习惯。

纵观2017年发展情况,我们预测2018年非茶类空间和时尚空间进入茶及茶周边的生活美学领域趋势将越来越强劲。

书店、会所、高尔夫球场等茶及茶周边生活美学产品会越放越多。以吴晓波为首的多品味百匠空间和茶语网的非遗匠人产品出现在保利、华润万象城等大型市场空间中的跨界融合情况在2018年也将越来越多。

各个网络平台、头部内容号纷纷进行新零售布局,推动线上线下的互相导流。茶语提出的非标匠人手作、匠心规模化产品和线下跨界融合发展,将成为2018年的重要发展趋势。

从线上聚焦到线下社群化体验,整体中国的新经济由互联网主导方向,重新转向线下的实体空间与互联网的共同融合,技术在中间成为重要的主导手段之一。

2018年新趋势预判二:新匠人

匠人在2017年度中大热,我们认为匠人还将在2018年中持续成为受关注的热点。

在2018的趋势当中,年轻匠人和传统匠人的创新型产品,将成为新的热点之一。

同时,工匠精神在可商业化、大规模生产的部分茶品领域也会得到充分的呈现。而品牌中的匠人个体将呈现IP化发展,会让这些可以成为作品的商品,变得更加有温度。

我们认为,匠人精神将拥有更大的未来,既有一部分匠人能够坚持传统、小量精品手做,还有一部分匠人将进入以工匠精神为生产基点的更大商业市场。

茶语预测:

在2018年,中国茶及茶周边的消费升级市场,也将出现“非标产品大众消费”和“日饮健康大量消费”并驾齐驱的趋势。

2018年新趋势预判三:跨界

跨界,融合,势在必行。

从2017年能够已经看到的一些端倪来看,茶叶营销方式越来越接地气,并且和生活紧密连接。越来越多的企业,尝试跨界方式迎合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口感爱好。

2017年不少文化人、生活类大号开始跨界卖茶,这些都预示着茶与其他生活方式的跨界。

而茶与车、空间、酒和其他文化的跨界,更加说明东方生活美学的生活方式正开始成为新的时尚潮流。

需要提出的是,仅从茶语本身来看,在2018年已经想通过茶语和其他茶界匠人合作的跨界行业客户已经不止一二。

跨界融合在2018年将成为新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本文来源于茶语网(www.chayu.com),茶语频道商务合作电话:400-799-3998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十个改变你2017茶生活的关键词&明年三大趋势预测

2018年,中国茶及茶周边的消费升级市场,也将出现“非标产品大众消费”和“日饮健康大量消费”并驾齐驱的趋势。

2017年时间转眼一晃而过,时间的转轴距离2018年仅有一步之遥。回望2017年,一个个茶界大事、年度级新闻事件闪现脑海。反观这些现象、事件的背后,却隐藏着重要的信息和趋势动向,值得我们重新思量和解读。

与往年一样,时值年终,茶语网盘点了2017年茶界十大现象关键词,同时发布茶语网关于2018年三大发展趋势预测。

2017年年度现象关键词

年度现象关键词一:匠人

现象:

2016年,国家高层在战略及政府报告中明确提出“工匠精神”、“一带一路”等有关文化传承的关键词,引发社会各界热议。特别是在非常具备匠人精神的茶叶及茶周边新匠人领域受到越来越多关注。最集中的呈现现象则是关于“工匠精神”的一系列节目和项目都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在2017年,吴晓波先生提出“新匠人”概念,并发起国内首套大数据匠人评价体系,与茶语网共发“茶匠榜”。

阿里巴巴的匠仓也在2017年开始推广。各个自媒体和电商平台也纷纷呈现以匠人作品的消费热品。

而CCTV发现之旅频道推出的《工匠精神》、湖南卫视最近热播的《百匠百心》和互联网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都无一不在告诉大家,匠人的地位,以及大家对于匠人的传播程度都在史无前例地提高。

茶语点评:

在这个领域里面,茶及茶周边是呈现匠人匠心和非标的重要门类。对匠人精神和手作的尊重,在2017年成为重要的消费升级热潮。

互联网放大了匠人的知名度,让每一个有匠心的作品找到了自己的粉丝。而有创作能力的个体和有匠心细节的产品,不管是标准化还是非标准化,在消费升级的过程中,得到了中国新中产阶级群体前所未有的关注。

移动互联和自媒体时代,也将推动匠人向IP化发展。

年度关键词二:消费非遗

现象:

茶语网在2016年年底,就提出了“消费非遗”的概念。在即将过去的2017年里,“消费非遗”不仅仅是消费热点,也是争议热点。

有人认为非遗传承人被过度消费,更有人认为,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被扩大消费。

不管怎么样,“消费非遗”这种商业行为提高了匠人的知名度,也让匠人更多作品进入市场被消费。让大家认识到非遗的传承价值和商业价值,茶语网认为能消费的非遗才能更好地传承。

在目前与茶界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销售中,非遗传承人的作品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从小罐茶的大师作,到茶语市集的大师作品,越来越多的茶类和器类的非遗大师和他们的产品被推到更多的茶友面前。

茶语点评:

不能被消费的非遗技艺,往往会面临到消失的危险。我们认为,最能保护文化传承的可能恰恰是好的商业行为,而不仅仅是靠国家扶持。

就现象而言,我们认为“消费非遗”是一个被值得肯定的事情,并且非遗被消费得还不够。此外,我们还需要更加深层次地推广非遗技艺,尝试使用非遗产品。

在此,茶语网也衷心希望所有的非遗传承人,在作品被消费的同时,保持初心、尊重传统和适度创新。

年度关键词三:文化国策

现象:

5月18日,由农业部等单位主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主席致贺信,寄望茶行业以茶为媒、以茶会友,交流合作、互利共赢,共同推进世界茶业发展。向世界传递了中华茶文化将发挥更大作用的积极信号。

9月3日至9月5日,2017年金砖国家峰会在厦门召开。此次茶礼作为国礼赠送给各国首脑,礼盒由福州漆艺、建窑建盏、福建名茶三个传统文化元素组成。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人民美好生活”是一个高频词,先后在全文中出现过14次。

11月30日至12月3日,在北京举办的全球政党大会,此次高层对话会海报,以“茶”为主要创意元素,巧借以茶会友、品茶论道的中国传统文化,寓意中国共产党邀请世界政党共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党责任,描绘共同建设美好世界的宏伟蓝图。

茶语点评:

在中国经济和国力强大的同时,我们的文化也开始重新复苏,国家在秉承“一带一路”基本方针进行文化输出时,茶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符号性文化,其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随着文化国策和文化输出,我们相信茶作为文化媒介,将持续增进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谱写茶叶贸易合作和文化交流的新篇章,将中国茶文化走向另一个辉煌。

年度关键词四:限量版

现象:

茶界消费两极化趋向越来越明显。

日饮茶作为基础,满足更多的人喝好茶和性价比高的茶,把茶当作日饮的需求。同时茶界众多著名品牌,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极致限量版。

不管是因为从众心理,还是随着消费者专业度的提高,这些稀有产区资源、等级极致的限量版产品,针对高端品饮和收藏人群的限量版,深受市场追捧。

在著名小产区上,陈升号推出了10周年纪念老班章。

在顶级原料使用上,斗记推出了单株系列产品。

而中吉号也在核心产区麻黑上推出了自己的限量级别产品。

斗茶赛作品、大师限量等纷纷出现。在高端玩家中,掀起限量热潮。

虽然在高端化限量版,呈现了玩家和藏家对其的追捧热度,但也不乏乱象横生。就连以拼配技艺为重要构成部分的岩茶,今年也有了单株售卖的市场行为。

茶语点评:

综合今年市场反应来看,茶界消费呈现高端化、非标化和日饮茶、口粮茶并存的局面。但即使是高端限量版概念,产品本身的品质仍然是市场关注的核心。

在限量版市场现象的热点背后,其实是关于顶级技艺和核心资源掌控能力的竞争。而品牌和匠人的背书,在“限量版”这三个字上显得尤其重要。

年度关键词五:直播

现象:

2017年,不管是在产区采摘、制作的现场,还是在茶博会、茶会、论坛会议等各种大型活动现场,直播手段在茶行业大量使用。

从茶语网的东方生活美学和王心的小茶婆婆直播开始,斗记等各个茶叶品牌、茶界名人和茶周边匠人纷纷打开了自己的直播平台,通过直播渠道和自己的粉丝一一进行现场互动,茶类从业人员挖掘了越来越多的直播功能。

通过直播方式,触发了茶文化的传播,满足了茶友和消费者们的参与感和猎奇感。

至此,直播界增多了带有茶文化属性的知识类主播。

茶语点评:

茶语网东方生活美学在一直播的战略合作中,受到了一致支持和好评。在原本以网红和游戏为主的直播端口,文化和知识类的东方生活美学形式的直播开始成为重要的互动方式。

通过直播手段,可以让更多茶友有机会直面大师进行互动交流,并跟随直播镜头,探秘平日难得一去的核心产地,了解茶类、器类、香道等东方生活美学的知识体系。

在2017年,茶界文化直播已经成为直播界的一股清流。我们希望它能够在2018年还将以现象级方式呈现。

年度关键词六:安全

现象:

安全从来都不是一个新闻,每一年茶叶安全都是年度重要课题,“安全”几乎年年都会出现在我们盘点的年度关键词里面。

稀土限量标准的取消让多年以来被反复讨论的“稀土是否影响茶叶品饮安全的问题”现在终于盖棺定论,而不少茶产区也有沉冤得雪的感受。

而“方舟子事件”把茶叶安全问题推到了顶点。且不说方舟子是否真的懂茶或他的观点是否正确,但他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以数据作为思辨基础的方式,是值得茶界反复揣摩的。

在茶叶安全问题上,茶界任何一个人都不能独善其身。

茶语点评:

任何人都有对茶叶安全质疑的资格。在回复茶叶安全质疑的问题上,茶界需要学习更多以数据化的理性回应技巧,并争取在食品安全控制上,做得更好。

中国茶首先是安全放心的健康饮品,而后才能上升为的“生活美学”。

这一次安全大辩论,给老茶热降降温,也未曾是件坏事。

年度关键词七:资本

现象:

各路资本纷纷将投资眼光集中投向消费升级,茶与东方生活美学在消费升级中无疑是重要标的。IDG、雷军、复星等资本纷纷入场,而在2017年,头头是道和时尚资本联手也跟投茶语网A+轮。

据了解,小罐茶也有资本介入企业,八马和中吉号等行业品牌翘楚则已经在新三板内并向更高的资本层面进行升级。

各类民间私募资本也纷纷进入茶类市场。据了解,大型品牌茶企也接到资本的进场调研。

就连财力雄厚的云南石化也把目光投向老班章区域,引起茶界震动。而号称即将发展金融五粮液的五粮液集团也将其资金的投资目光放在宜宾茶产业上。

此外,很多没有投向产业、品牌的资本力量,将棋子布局到了产品端,推动产品在市场发力。

茶语点评:

资本进驻茶产业,一定程度能够推动茶行业的自我规范,并让其在消费市场更接地气。

中国茶产业的根底既是农业,又是文化产业。如果能够良好地判断发展方向和增长速度,扩大消费面,让更多人接触到茶这个健康饮品,这无疑是值得点赞的年度现象。

年度关键词八:茶旅文创小镇

现象:

茶旅文化小镇是中国新的大型资本投资风口。各路资本在涉茶产业和涉茶区域中纷纷以茶产品形态在进行茶旅小镇的筹备和开发。

4月25日,中国茶旅小镇(武夷山)项目建设指挥部及中国武夷山茶旅小镇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挂牌,这标志着总投资150亿元的全省首个茶旅小镇落户武夷山并启动建设。

12月中旬,泊园茶村对外试营业。据了解,川红集团也在积极做茶旅小镇项目的策划。而江西、贵州、湖北等各个地方都在布局茶旅小镇的开发。

茶语点评:

茶旅小镇、茶文化小镇呈现遍地开花态势,在规划完善、健康发展的形势下是有利于带动茶文化和当地茶农经济发展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茶和茶产地都足以支撑文化小镇这一形态的发展。

我们也希望政府在努力推动茶旅小镇的开发进程中,加强策划能力,提高规划水平,而不是在政绩推动的目标下诞生出千篇一律的“茶界文化街”。更不能将带有原产地特色的茶旅小镇,做成“挂羊头卖狗肉”的商业开发。

年度关键词九:时尚茶饮

现象:

2017年,各种概念性时尚茶饮店异军突起,喜茶、丧茶、奈雪的茶、令茶以及1点点等新式茶空间在中国遍地开花。

直到12月,星巴克全球最大门店落地上海,从圆形剧院式拱门、原木色楼梯,全球最长的木质吧台,到全透明烘焙工坊、咖啡图书馆、茶瓦纳吧台,以及AR体验、线上选购和预订服务,把“时尚茶饮”概念推到更高顶点。

茶语点评:

时尚茶饮风靡大街小巷,离不开消费升级和资本入驻的潮流推动。不管是用时尚还是传统的方式,让更多人喝到茶、让更多年轻群体爱上茶都是好事。

不管是清饮还是调饮,都是值得推崇的产品现象。

年度关键词十:文化人和自媒体大号跨界做茶

现象:

2017年,越来越多的文化人和自媒体大号跨界做茶。比如在冯唐的微店,我们也发现了茶的身影,售价不低,而且销量也不低,深受冯唐迷的欢迎。

曾被誉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食神”的蔡澜,也在某宝的网店主营自创“抱抱茶”系列花茶饮、普洱茶、乌龙茶等茶品。

作为两季《舌尖》纪录片的总顾问沈宏非也开网店,取名为“沈爷的宝贝”,意在分享其心头好。所售卖茶品包括岩茶、普洱茶、白茶和绿茶等。

而正安康健创始人,正安“自在睡觉”创始人梁冬先生也开始在“正安国货”的电商体系里加入“有茶”板块。“有茶”大部分以玫瑰花茶、罗汉果、金银花等代茶饮养生系列为主,传统茶类只看见了红茶的身影。

娱乐界名人孙楠、那英等人也纷纷宣称进入茶界,开发自己的茶类文化产品。

茶语点评:

文化大咖跨界卖茶,让更多人爱上茶是我们喜闻乐见之事。但目前喝茶与茶文化已被各路人马“杀”成一片红海,而名人大腕们也开始跨界卖茶,利用的最大筹码还是“粉丝效应和影响力”。

事实上,茶行业看起来门槛低容易进,但茶品的质量,却一直都是门槛效应很强的专业范畴。

不管懂不懂茶、专业与否,如果单靠噱头及人气效应恐怕难以长久立足。虽然,文化大腕们可以凭借人气赢在起跑线,但不论名气大盛,抑或是资金雄厚。卖茶,最终还是得靠茶品本身说话。

2018年新趋势预判一:新零售

随着流量成本越来越高,大家将越来越注重深度挖掘消费者需求。

新零售开始借力线上线下融合,咖啡、茶、书、香、雅集文化等进入布局范畴,最大程度释放消费潜能,锁定消费习惯。

纵观2017年发展情况,我们预测2018年非茶类空间和时尚空间进入茶及茶周边的生活美学领域趋势将越来越强劲。

书店、会所、高尔夫球场等茶及茶周边生活美学产品会越放越多。以吴晓波为首的多品味百匠空间和茶语网的非遗匠人产品出现在保利、华润万象城等大型市场空间中的跨界融合情况在2018年也将越来越多。

各个网络平台、头部内容号纷纷进行新零售布局,推动线上线下的互相导流。茶语提出的非标匠人手作、匠心规模化产品和线下跨界融合发展,将成为2018年的重要发展趋势。

从线上聚焦到线下社群化体验,整体中国的新经济由互联网主导方向,重新转向线下的实体空间与互联网的共同融合,技术在中间成为重要的主导手段之一。

2018年新趋势预判二:新匠人

匠人在2017年度中大热,我们认为匠人还将在2018年中持续成为受关注的热点。

在2018的趋势当中,年轻匠人和传统匠人的创新型产品,将成为新的热点之一。

同时,工匠精神在可商业化、大规模生产的部分茶品领域也会得到充分的呈现。而品牌中的匠人个体将呈现IP化发展,会让这些可以成为作品的商品,变得更加有温度。

我们认为,匠人精神将拥有更大的未来,既有一部分匠人能够坚持传统、小量精品手做,还有一部分匠人将进入以工匠精神为生产基点的更大商业市场。

茶语预测:

在2018年,中国茶及茶周边的消费升级市场,也将出现“非标产品大众消费”和“日饮健康大量消费”并驾齐驱的趋势。

2018年新趋势预判三:跨界

跨界,融合,势在必行。

从2017年能够已经看到的一些端倪来看,茶叶营销方式越来越接地气,并且和生活紧密连接。越来越多的企业,尝试跨界方式迎合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口感爱好。

2017年不少文化人、生活类大号开始跨界卖茶,这些都预示着茶与其他生活方式的跨界。

而茶与车、空间、酒和其他文化的跨界,更加说明东方生活美学的生活方式正开始成为新的时尚潮流。

需要提出的是,仅从茶语本身来看,在2018年已经想通过茶语和其他茶界匠人合作的跨界行业客户已经不止一二。

跨界融合在2018年将成为新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本文来源于茶语网(www.chayu.com),茶语频道商务合作电话:400-799-3998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