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盘点】2017年中国十大经济新闻

2017年即将翻过,从雄安新区的设立到中共“十九大”报告对社会主要矛盾定义发生转变,一系列政策正改变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

辛圆 甘霖 · 评论(0)

  • 1.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主要矛盾的变化反映的是由较低层级供需矛盾向中高层级供需矛盾的转变,从“数量短缺型”供需矛盾向“优质不足型”的供需矛盾转变。在满足基本物质文化“硬”需求的基础上,人们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和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 2. 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设立

    11月8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正式成立并召开首次会议。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今年更是采取多项措施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金稳委的名称中既有“稳定”又有“发展”,在加强金融监管的过程中,“稳定”和“发展”不可偏废。稳定是底线,发展是目标。

  • 3. 雄安新区定位“千年大计”

    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包含河北省雄县、容城县、安新县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这是继深圳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后又一国家级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雄安新区将在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布局和调整、优化京津冀空间结构中起到关键作用。通过建设雄安新区,中国将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新模式。

  • 4. 中央首提对地方债实行终身问责

    在7月召开的五年一度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中央首次提出对地方债实行终身问责并倒查责任。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委年内出台多项措施“围剿”违规融资担保,打击PPP变相举债等行为。
    无论是禁止地方政府违规担保,还是严控PPP,这些措施都是旨在实现地方财政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负债率高意味着国家治理成本超出公众当期承受力,并把风险向后代过度转移,在中国这样一个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超过中央政府债务规模的国家尤其如此。

  • 5. 国资划拨社保“落地”

    11月18日,国务院《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正式亮相。方案将中央和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金融机构纳入划转范围,划转比例统一为企业国有股权的10%。
    把属于全民的国有资产收益注入社保基金中,符合社会保障既要公平也要可持续的要义。同时,国资划转社保,有利于实现国有股权多元化,推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促进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

  • 6. 大资管新政出台

    1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管局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标志着对横跨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等的大资管业务正式吹响统一监管的集结号。
    纵观整个文件的框架思路,主要围绕推动大资管行业回归“代客理财”本源,打破刚性兑付,避免资管业务沦为变相的信贷业务,减少影子银行风险。资管业务将迎来穿透式监管,虽然短期可能造成市场波动加剧、业务规模增速下降,但长期将有利于资管行业的健康发展。

  • 7. 联通混改盛宴价值780亿

    8月,作为中国目前唯一一家集团整体混改试点单位,中国联通公布了“定增+转股+员工持股”的试点方案,交易对价780亿元。不但引入金融企业、产业基金,中国四大互联网公司——腾讯、百度、京东、阿里巴巴也被“一网打尽”。
    因改革而生的中国联通,这次成了改革的先行者。一方面,集团将放弃绝对控股权,引入员工持股,方案之特殊,可谓前所未有;另一方面,电信运营是过去民营资本无法涉足的垄断行业,引入四大互联网公司意味着这个领域向民营资本开放。联通的超预期方案是决策层对前期经验总结后的新成果,未来是否还会有如此大尺度的方案出台,我们将拭目以待。

  • 8. 中国放开外资金融机构持股比例

    11月10日,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宣布,中国决定取消对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单一持股不超过20%、合计持股不超过25%的持股比例限制,实施内外一致的银行业股权投资比例规则。外国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投资证券、基金管理、期货公司的比例限制将放宽到51%,三年后,投资比例将不受限制。三年后将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投资设立经营人身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的投资比例放宽至51%,五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
    中国金融业将进入深度开放时期,而各个行业开放路线图和时间表的明确也向外资机构释放了十分积极的信号。短期内可能进一步加剧行业竞争,但长期来看,金融业开放符合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需要,也将助推金融业的转型。

  • 9. 人民币中间价引入逆周期因子

    5月末,中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汇率工作组宣布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适度对冲市场情绪的顺周期波动,缓解外汇市场可能存在的“羊群效应”。
    2015年“811”汇改后,央行让渡了人民币中间价的主导权,而逆周期因子让央行又重新获得了定价主导权,人民币空头迅速后撤,人民币汇率迎来一波小幅升值。不过,人民币国际化是大势所趋,汇率走向清洁浮动也是大势所趋,现在所有稳定汇率的措施都是临时性的,更多地是在给大家适应汇率波动争取时间。

  • 10.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

    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吸引了29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多位国际组织负责人,130多个国家的约1500名各界贵宾到访。
    “一带一路”倡议是面向未来的全球经济治理新模式,是中国经济外交的重要成果。“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四年来,逐渐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在许多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并赢得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人民的认可,已成为引领全球化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

更多图片报道

评论(1)

表情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