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界面预言家】2018年出行服务领域多元竞争 用户坐等领券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界面预言家】2018年出行服务领域多元竞争 用户坐等领券

2018年还有哪些车可以被共享?

2017年是共享单车的发展元年,也是单车行业迅速整合的一年。解散,倒闭,没有得到资本后续支持的酷骑、小蓝、小鸣单车等二线共享单车企业陆续离场,而一线共享单车ofo和摩拜的合并呼声渐高,2018年我们还能骑到什么颜色的自行车?还有哪些出行服务是可以被共享的?

共享单车三国状态或延续

我们的生活似乎已经离不开共享单车了:极光大数据显示,11月活跃用户总量超过2500万,其中ofo和摩拜单车的MAU(某月内有使用应用的独立设备数量)均超过2000万。其在移动支付上的巨大体量也让阿里腾讯对这一行业虎视眈眈。

在支付入口上,ofo和摩拜2017年年初就开始站队了。摩拜方面有微信支持导流,今年1月摩拜单车开通小程序,上线首日的访问次数达到600万人次。小程序端每周的用户增长率达到100%。ofo方面,4月与支付宝在免押金、扫一扫的入口、保险、账户体系等方面进行战略合作。

而现实情况是,如果摩拜ofo合并成真,腾讯系将在新公司占据主动权。腾讯是摩拜单车第一大机构股东,持股在10%-15%,拥有董事会一席。而ofo最大外部股东——持股比例达到30%的滴滴也有腾讯参股。

共享单车的行业竞争演变成为巨头争夺战。为了狙击双方合并进程,并在共享单车领域成功圈地,阿里系开始增加筹码:有消息称阿里将跟投ofo新一轮10亿美元的融资,支持ofo后续发展。马云对媒体表示,知道腾讯希望两家共享单车公司合并,但共享单车要有公益心态,“不能为了垄断、为了早点收钱而做”。

除了加码ofo外,阿里还投资了二线共享单车企业永安行,在一线城市及二三线城市对摩拜行程围攻之势。今年10月,获得阿里投资的永安行与哈罗单车合并,合并后的新公司中,阿里系蚂蚁金服旗下的上海云鑫创投持股32.0467%,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截至2017年12月22日,哈罗单车宣布已经进入150多个城市,注册用户达8800万,日订单超1000万,同时还进入了140多个景区。

如果企业能够继续融资,就意味着有充足的弹药迎接战争。巨头加持的共享单车行业,2018年战事无休。

网约车:美团加入试图改变行业格局 疯狂补贴大战难重现

2018年,久违的网约车补贴战或再度来袭,不过难以复制当年“滴优”大战时的补贴力度。

2017年底,在南京测试运营打车业务10个月后,美团高调宣布进入网约车市场,计划未来在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福州、温州和厦门等城市开通网约车业务。

美团打车平台在司机抽成和用户补贴方面的力度均高于滴滴目前水平。北京站注册信息显示,“报名满20万人,马上开始,前五万(司机)注册0抽成”。仅仅一天多时间,北京地区申请开通用户就超过了6万人,美团打车为这些新用户提供了3张优惠券。

不过拥有共同投资方背景、同属于扩张转型期的滴滴和美团很难重现当年的补贴大战了。他们都手握重金——今年先后完成40亿美元的股权融资,他们都知道烧钱大战若开启便会成为无止境的黑洞。最可能的结局是,打车作为美团业务条线的补充长期存在,双方在市场竞争中达成默契,将补贴和抽成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除了美团外,易到和首汽约车等平台也值得关注。易到方面,在完成“去乐视化”后,业务整体回升,并推出“城市合伙人”制度,在各地实现精细化运营。首汽约车方面,在今年11月宣布获得13亿元新一轮融资,并将业务拓展至出租车市场。

共享电踏车:政策不明晰  行业大公司悄然布局

除了共享单车外,今年以来一些初创企业开始尝试拓展共享电单车市场。但在运营初期就在多地遇到了政策瓶颈。一些小型电单车企业陆续在各地停运。

不过随着政策调整,共享电单车的尴尬局面有望在2018年得到缓解,并作为共享单车的补充,大量投入市场。

今年8月,交通部发布文件称,将鼓励相关城市引导运营企业投放符合国家标准的电踏车等服务产品,为电踏车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电踏车与电动车的区别在于,前者是自发电的模式,用户脚蹬才可行驶,借助脚蹬产生的电力可帮助用户骑行。

事实上,已经有行业内大公司在电单车(电踏车)领域布局。今年10月,36氪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摩拜正在考虑推出共享电单车,“并且不排除摩拜正在为此寻找新的融资”。而ofo方面则在9月底宣布完成智能助力车的研发,该助力车配备了锂电池,可以通过助力系统为用户骑行提供辅助动力。同时,哈罗单车首批5000辆共享电踏车已经正式投放并运营。

此外,宝驾旗下共享电单车品牌小蜜单车计划到2018年投放超过100万辆电单车。宝驾出行创始人李如彬预计,2018年将会是共享电单车元年。

共享汽车:巨头林立 选择多元化 

在长途出行方面,随着滴滴、神州、美团等企业涉足共享汽车领域,2018年用户的选择将会更多。

今年8月,滴滴上线“分分租”业务,入局短时租赁市场。首期在上海、武汉、成都三地试运营,用户下单后,需要到就近的服务点取还车。滴滴CEO程维表示,“分时租赁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停车等,不是随叫随走,滴滴会投入很大的资源,将投入不低于10亿以下的资本。”

今年12月,美团上线“美团租车”App,并首先在成都的郫都城区展开试运营。这是美团继今年9月在南京试水网约车业务后,第二次拓展出行行业版图。

神州方面,优车集团董事长陆正耀称,分时租赁作为一个单独的模式,商业逻辑不成立,未来将在神州优车体系中作为租车的补充出现。

而专注于自行车业务的永安行也有意进入这一市场。永安行在12月发布的公告中称,将在2018年推出共享汽车业务。目前,其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联合开发为永安行定制的基于互联网、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新一代纯电动汽车。

截至目前,共有370家共享汽车公司完成注册,实际运营公司数量超过100家。首汽Gofun出行目前车辆数已突破1.2万,覆盖的21个城市。TOGO途歌平台方面,今年10月获得2200万美元B轮融资,并获得花生好车3亿元授信,预计年底车队规模预计将达到1.5万台。

经过网约车和共享单车对用户出行习惯的培养,共享汽车模式有望在2018年迎来更大发展。《2016-2017中国互联网汽车分时租赁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互联网汽车分时租赁市场规模达4.3亿元,预计到2020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达92.8亿元。

飞行汽车:2018年不会实现 不过已经在路上了

未来的城市空中交通也将变得拥挤了。虽然这一场景在2018年不可能实现,不过空中客车、Uber、丰田等公司已经加快了研发和测试的速度,这些炫酷的产品有望在十年内投入使用。

Uber方面,今年4月,Uber方面表示,旗下按需航空服务项目Uber Elevate计划在2020年迪拜世界博览会期间公开测试网络。其短途飞行服务采用了VTOL技术(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类似直升机,可以实现盘旋和垂直起降,Uber方面预计这项科技有望在十年内投入使用。

空客方面,正在研发飞行出租车CityAirbus,没有升力面,只有风扇,适合超短程直升直降;城市通勤飞行器Vahana,有机翼,具有倾斜翼概念,前进地的效率更高、速度更快。空客方面表示,这两项产品预计将于今明两年先后完成首飞。

除了飞机制造公司和科技公司外,车企也加入到了这场“未来的竞争”中。为了将“飞行汽车”推向实用化,丰田计划2018年年底之前完成可实现载人飞行的试制品,力争在举办东京奥运会的2020年实现实用化。

吉利汽车则在今年8月收购了飞行汽车初创公司Terrafugia,该公司于2009发布了第一款飞行汽车Transition,3年之后又发布了升级版的机型,这款飞机预计会在3年后开始交付。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ofo

50
  • ofo被强制执行1686万
  • 【独家】ofo创始人戴威美国二次创业项目陷入困境:资金链受阻,扩张彻底停滞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界面预言家】2018年出行服务领域多元竞争 用户坐等领券

2018年还有哪些车可以被共享?

2017年是共享单车的发展元年,也是单车行业迅速整合的一年。解散,倒闭,没有得到资本后续支持的酷骑、小蓝、小鸣单车等二线共享单车企业陆续离场,而一线共享单车ofo和摩拜的合并呼声渐高,2018年我们还能骑到什么颜色的自行车?还有哪些出行服务是可以被共享的?

共享单车三国状态或延续

我们的生活似乎已经离不开共享单车了:极光大数据显示,11月活跃用户总量超过2500万,其中ofo和摩拜单车的MAU(某月内有使用应用的独立设备数量)均超过2000万。其在移动支付上的巨大体量也让阿里腾讯对这一行业虎视眈眈。

在支付入口上,ofo和摩拜2017年年初就开始站队了。摩拜方面有微信支持导流,今年1月摩拜单车开通小程序,上线首日的访问次数达到600万人次。小程序端每周的用户增长率达到100%。ofo方面,4月与支付宝在免押金、扫一扫的入口、保险、账户体系等方面进行战略合作。

而现实情况是,如果摩拜ofo合并成真,腾讯系将在新公司占据主动权。腾讯是摩拜单车第一大机构股东,持股在10%-15%,拥有董事会一席。而ofo最大外部股东——持股比例达到30%的滴滴也有腾讯参股。

共享单车的行业竞争演变成为巨头争夺战。为了狙击双方合并进程,并在共享单车领域成功圈地,阿里系开始增加筹码:有消息称阿里将跟投ofo新一轮10亿美元的融资,支持ofo后续发展。马云对媒体表示,知道腾讯希望两家共享单车公司合并,但共享单车要有公益心态,“不能为了垄断、为了早点收钱而做”。

除了加码ofo外,阿里还投资了二线共享单车企业永安行,在一线城市及二三线城市对摩拜行程围攻之势。今年10月,获得阿里投资的永安行与哈罗单车合并,合并后的新公司中,阿里系蚂蚁金服旗下的上海云鑫创投持股32.0467%,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截至2017年12月22日,哈罗单车宣布已经进入150多个城市,注册用户达8800万,日订单超1000万,同时还进入了140多个景区。

如果企业能够继续融资,就意味着有充足的弹药迎接战争。巨头加持的共享单车行业,2018年战事无休。

网约车:美团加入试图改变行业格局 疯狂补贴大战难重现

2018年,久违的网约车补贴战或再度来袭,不过难以复制当年“滴优”大战时的补贴力度。

2017年底,在南京测试运营打车业务10个月后,美团高调宣布进入网约车市场,计划未来在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福州、温州和厦门等城市开通网约车业务。

美团打车平台在司机抽成和用户补贴方面的力度均高于滴滴目前水平。北京站注册信息显示,“报名满20万人,马上开始,前五万(司机)注册0抽成”。仅仅一天多时间,北京地区申请开通用户就超过了6万人,美团打车为这些新用户提供了3张优惠券。

不过拥有共同投资方背景、同属于扩张转型期的滴滴和美团很难重现当年的补贴大战了。他们都手握重金——今年先后完成40亿美元的股权融资,他们都知道烧钱大战若开启便会成为无止境的黑洞。最可能的结局是,打车作为美团业务条线的补充长期存在,双方在市场竞争中达成默契,将补贴和抽成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除了美团外,易到和首汽约车等平台也值得关注。易到方面,在完成“去乐视化”后,业务整体回升,并推出“城市合伙人”制度,在各地实现精细化运营。首汽约车方面,在今年11月宣布获得13亿元新一轮融资,并将业务拓展至出租车市场。

共享电踏车:政策不明晰  行业大公司悄然布局

除了共享单车外,今年以来一些初创企业开始尝试拓展共享电单车市场。但在运营初期就在多地遇到了政策瓶颈。一些小型电单车企业陆续在各地停运。

不过随着政策调整,共享电单车的尴尬局面有望在2018年得到缓解,并作为共享单车的补充,大量投入市场。

今年8月,交通部发布文件称,将鼓励相关城市引导运营企业投放符合国家标准的电踏车等服务产品,为电踏车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电踏车与电动车的区别在于,前者是自发电的模式,用户脚蹬才可行驶,借助脚蹬产生的电力可帮助用户骑行。

事实上,已经有行业内大公司在电单车(电踏车)领域布局。今年10月,36氪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摩拜正在考虑推出共享电单车,“并且不排除摩拜正在为此寻找新的融资”。而ofo方面则在9月底宣布完成智能助力车的研发,该助力车配备了锂电池,可以通过助力系统为用户骑行提供辅助动力。同时,哈罗单车首批5000辆共享电踏车已经正式投放并运营。

此外,宝驾旗下共享电单车品牌小蜜单车计划到2018年投放超过100万辆电单车。宝驾出行创始人李如彬预计,2018年将会是共享电单车元年。

共享汽车:巨头林立 选择多元化 

在长途出行方面,随着滴滴、神州、美团等企业涉足共享汽车领域,2018年用户的选择将会更多。

今年8月,滴滴上线“分分租”业务,入局短时租赁市场。首期在上海、武汉、成都三地试运营,用户下单后,需要到就近的服务点取还车。滴滴CEO程维表示,“分时租赁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停车等,不是随叫随走,滴滴会投入很大的资源,将投入不低于10亿以下的资本。”

今年12月,美团上线“美团租车”App,并首先在成都的郫都城区展开试运营。这是美团继今年9月在南京试水网约车业务后,第二次拓展出行行业版图。

神州方面,优车集团董事长陆正耀称,分时租赁作为一个单独的模式,商业逻辑不成立,未来将在神州优车体系中作为租车的补充出现。

而专注于自行车业务的永安行也有意进入这一市场。永安行在12月发布的公告中称,将在2018年推出共享汽车业务。目前,其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联合开发为永安行定制的基于互联网、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新一代纯电动汽车。

截至目前,共有370家共享汽车公司完成注册,实际运营公司数量超过100家。首汽Gofun出行目前车辆数已突破1.2万,覆盖的21个城市。TOGO途歌平台方面,今年10月获得2200万美元B轮融资,并获得花生好车3亿元授信,预计年底车队规模预计将达到1.5万台。

经过网约车和共享单车对用户出行习惯的培养,共享汽车模式有望在2018年迎来更大发展。《2016-2017中国互联网汽车分时租赁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互联网汽车分时租赁市场规模达4.3亿元,预计到2020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达92.8亿元。

飞行汽车:2018年不会实现 不过已经在路上了

未来的城市空中交通也将变得拥挤了。虽然这一场景在2018年不可能实现,不过空中客车、Uber、丰田等公司已经加快了研发和测试的速度,这些炫酷的产品有望在十年内投入使用。

Uber方面,今年4月,Uber方面表示,旗下按需航空服务项目Uber Elevate计划在2020年迪拜世界博览会期间公开测试网络。其短途飞行服务采用了VTOL技术(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类似直升机,可以实现盘旋和垂直起降,Uber方面预计这项科技有望在十年内投入使用。

空客方面,正在研发飞行出租车CityAirbus,没有升力面,只有风扇,适合超短程直升直降;城市通勤飞行器Vahana,有机翼,具有倾斜翼概念,前进地的效率更高、速度更快。空客方面表示,这两项产品预计将于今明两年先后完成首飞。

除了飞机制造公司和科技公司外,车企也加入到了这场“未来的竞争”中。为了将“飞行汽车”推向实用化,丰田计划2018年年底之前完成可实现载人飞行的试制品,力争在举办东京奥运会的2020年实现实用化。

吉利汽车则在今年8月收购了飞行汽车初创公司Terrafugia,该公司于2009发布了第一款飞行汽车Transition,3年之后又发布了升级版的机型,这款飞机预计会在3年后开始交付。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