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留学生的一把辛酸泪:究竟何处为家?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留学生的一把辛酸泪:究竟何处为家?

家不仅仅只是一个地址,更意味着油泼面,锅包肉,腌笃鲜——以及爸妈的嫌弃的白眼。但是,比起心理上的牵挂,“家”的概念对留学生的影响,可能要比想象中大很多。

中国是一个乡土社会,对家的眷恋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但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以及留学大潮的兴起,中国学生对家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想知道在国外留学的孩子们以后会不会回国?看看他们对家的看法就知道啦!

一个典型的温哥华留学生的朋友圈几乎是由以下的几个部分组成的:吃喝玩乐,以及对学习压力的日常抱怨。而也许只有在学期接近末尾的时候,“家”的概念才会重新在朋友圈中出现。“期末考完了,终于可以回家啦!”

家不仅仅只是一个地址,更意味着油泼面,锅包肉,腌笃鲜——以及爸妈的嫌弃的白眼。但是,比起心理上的牵挂,“家”的概念对留学生的影响,可能要比想象中大很多。

留学生们对家的理解,绝非只是抽象的概念,而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移民选择,一言以蔽之:你心中的家是什么,就会选择在何处成家。

| 所在之处即为家

对许多留学生而言,来到北美之后立马被这里的生活社会环境所吸引,自然有些“乐不思蜀”的味道,进而也就觉得没有必要再回到祖国了。

比如,一个来自坦赞尼亚的留学生Neema是这样描绘她心中的“家”的:

“许多次我都告诉别人,我在加拿大待的比在家里都长,所以这里也已经成为了我的家了。”

对于像Neema这样的人而言,她之所以把加拿大当家,是因为她已经在这里形成了个人的情感纽带和社交网络。当周围的人们能够给自己一种家的感觉的时候,就以此为家而不愿再离开了。

所以,从这一角度来看,那个因为嫁给国外老公因而不愿意回家的女生的选择也不难理解。找到了真爱,当然就以异邦为家,又何必一定要执着于故土的概念呢?

从逆向思维而言的话,如果大家想日后留在北美,那就尽量在这边拓展个人社交网络,也争取早日爱上这个地方吧。

| 血脉所系才是家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对许多身在海外许久的人而言,比起大西洋的波涛,长江和黄河的流水更能够唤起他们内心的涟漪,祖国也因而成为了内心永恒的终点。

一个叫Daxia的中国学生是这样说起他日后回家的原因的:

“我之所以想回家是因为我的父母和奶奶。我真的很想照顾他们。尤其是我的奶奶,她已经92岁了。我能够陪伴她的机会已经不多。我回国就是为了能够报答她。

当然,很多时候让留学生们下定决心回去的另一种动力则来源于对所在社会的不满。北美的社会虽然开放包容,但也有着种种问题,譬如种族歧视以及生活本身的单调,因此,社会问题也会让学生们对祖国有着更深的眷恋。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当学生们在温哥华的生活中遭遇到种种无奈的时候,才会发现家是一个多么温馨的地方,也因而随着他们对当地社会的认识的提升,才会慢慢发现祖国的优势,也进而选择会选择归国生活。

| 纵横四海皆是家

当然,比起那些将所在之地就看做家,抑或是心里依然挂念着故土的学生,还有一类学生更有豪情,在他们眼中,世界如此之大,几乎可以处处为家。

譬如一个来自美国波士顿的,以后想成为艺术家的学生Paige,对家的观念就开放得多。

“(提起家的概念)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波士顿对我而言就像是一个家。搬回去当然不是一个坏的选择。但是,我觉得其他地方未尝不是一个选择,只要有对艺术的资金支持就好啦。”

对这些学生而言,与其说他们有了对未来的移民规划,不如说他们是让“未来”本身做规划。哪里有他们可能获得的资源支持,他们就可能去哪些地方。

| 不知何处算作家

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流动性日趋增强,因此许多人从小到大也会住过不少地方,甚至具有多重国籍。然而,这样的地点的变幻让某些人可以四海为家,却也让许多人在哪里都格格不入。这种不停地流动给人们造成的是一种疏离、无根和无所依靠的感觉。因此,对这种学生而言,既然他们对哪里都没有特别深刻的感情,所以在哪里生活问题也都不大。

一个来自也门的学生Saya是这样评论她对家的看法的:

“家就是世界。我觉得我去过许多不同的国家、许多不同的地方,哪都不太像是家。”

对这些学生而言,提到未来的移民打算,估计也是会一脸懵逼,因为对他们认为哪都不是家,所以一切都要在日后慢慢摸索才能够确定。

中国是一个乡土社会,对家的眷恋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但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以及留学大潮的兴起,中国学生对家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逐渐从对故土的眷恋中得以挣脱。所在城市生活的压力与关系的疏离,家乡父母对自身的思念等等,都对我们的个人选择产生着无比深刻的影响。

家的概念本来就应当是复杂的、充满纠结和变化的,有了对家的不同认识,才会进一步产生不同的人生规划。对恋家的人无需过多嘲笑,而对四海为家的人也无需有太多羡慕,了解自身、踏实生活,结合自身情况作出顺心遂意的移民选择即可。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留学生的一把辛酸泪:究竟何处为家?

家不仅仅只是一个地址,更意味着油泼面,锅包肉,腌笃鲜——以及爸妈的嫌弃的白眼。但是,比起心理上的牵挂,“家”的概念对留学生的影响,可能要比想象中大很多。

中国是一个乡土社会,对家的眷恋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但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以及留学大潮的兴起,中国学生对家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想知道在国外留学的孩子们以后会不会回国?看看他们对家的看法就知道啦!

一个典型的温哥华留学生的朋友圈几乎是由以下的几个部分组成的:吃喝玩乐,以及对学习压力的日常抱怨。而也许只有在学期接近末尾的时候,“家”的概念才会重新在朋友圈中出现。“期末考完了,终于可以回家啦!”

家不仅仅只是一个地址,更意味着油泼面,锅包肉,腌笃鲜——以及爸妈的嫌弃的白眼。但是,比起心理上的牵挂,“家”的概念对留学生的影响,可能要比想象中大很多。

留学生们对家的理解,绝非只是抽象的概念,而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移民选择,一言以蔽之:你心中的家是什么,就会选择在何处成家。

| 所在之处即为家

对许多留学生而言,来到北美之后立马被这里的生活社会环境所吸引,自然有些“乐不思蜀”的味道,进而也就觉得没有必要再回到祖国了。

比如,一个来自坦赞尼亚的留学生Neema是这样描绘她心中的“家”的:

“许多次我都告诉别人,我在加拿大待的比在家里都长,所以这里也已经成为了我的家了。”

对于像Neema这样的人而言,她之所以把加拿大当家,是因为她已经在这里形成了个人的情感纽带和社交网络。当周围的人们能够给自己一种家的感觉的时候,就以此为家而不愿再离开了。

所以,从这一角度来看,那个因为嫁给国外老公因而不愿意回家的女生的选择也不难理解。找到了真爱,当然就以异邦为家,又何必一定要执着于故土的概念呢?

从逆向思维而言的话,如果大家想日后留在北美,那就尽量在这边拓展个人社交网络,也争取早日爱上这个地方吧。

| 血脉所系才是家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对许多身在海外许久的人而言,比起大西洋的波涛,长江和黄河的流水更能够唤起他们内心的涟漪,祖国也因而成为了内心永恒的终点。

一个叫Daxia的中国学生是这样说起他日后回家的原因的:

“我之所以想回家是因为我的父母和奶奶。我真的很想照顾他们。尤其是我的奶奶,她已经92岁了。我能够陪伴她的机会已经不多。我回国就是为了能够报答她。

当然,很多时候让留学生们下定决心回去的另一种动力则来源于对所在社会的不满。北美的社会虽然开放包容,但也有着种种问题,譬如种族歧视以及生活本身的单调,因此,社会问题也会让学生们对祖国有着更深的眷恋。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当学生们在温哥华的生活中遭遇到种种无奈的时候,才会发现家是一个多么温馨的地方,也因而随着他们对当地社会的认识的提升,才会慢慢发现祖国的优势,也进而选择会选择归国生活。

| 纵横四海皆是家

当然,比起那些将所在之地就看做家,抑或是心里依然挂念着故土的学生,还有一类学生更有豪情,在他们眼中,世界如此之大,几乎可以处处为家。

譬如一个来自美国波士顿的,以后想成为艺术家的学生Paige,对家的观念就开放得多。

“(提起家的概念)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波士顿对我而言就像是一个家。搬回去当然不是一个坏的选择。但是,我觉得其他地方未尝不是一个选择,只要有对艺术的资金支持就好啦。”

对这些学生而言,与其说他们有了对未来的移民规划,不如说他们是让“未来”本身做规划。哪里有他们可能获得的资源支持,他们就可能去哪些地方。

| 不知何处算作家

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流动性日趋增强,因此许多人从小到大也会住过不少地方,甚至具有多重国籍。然而,这样的地点的变幻让某些人可以四海为家,却也让许多人在哪里都格格不入。这种不停地流动给人们造成的是一种疏离、无根和无所依靠的感觉。因此,对这种学生而言,既然他们对哪里都没有特别深刻的感情,所以在哪里生活问题也都不大。

一个来自也门的学生Saya是这样评论她对家的看法的:

“家就是世界。我觉得我去过许多不同的国家、许多不同的地方,哪都不太像是家。”

对这些学生而言,提到未来的移民打算,估计也是会一脸懵逼,因为对他们认为哪都不是家,所以一切都要在日后慢慢摸索才能够确定。

中国是一个乡土社会,对家的眷恋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但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以及留学大潮的兴起,中国学生对家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逐渐从对故土的眷恋中得以挣脱。所在城市生活的压力与关系的疏离,家乡父母对自身的思念等等,都对我们的个人选择产生着无比深刻的影响。

家的概念本来就应当是复杂的、充满纠结和变化的,有了对家的不同认识,才会进一步产生不同的人生规划。对恋家的人无需过多嘲笑,而对四海为家的人也无需有太多羡慕,了解自身、踏实生活,结合自身情况作出顺心遂意的移民选择即可。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