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重回“简单”的百度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重回“简单”的百度

那个专注技术的李彦宏回来了。

文 / 华商韬略 王田

1月8日,CES百度世界大会在拉斯维加斯盛大开幕。

新上任一年的百度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董事会副主席陆奇展示了百度在人工领域最新成果Apollo2.0——去年它的第一代亮相时,就已是世界第一个、也是世界最大无人驾驶生态系统。

陆奇自信地表示,在AI领域,中国与美国的距离越来越短。百度大脑至今已经成为中国最具活力的AI平台。

但就在不久前,被称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传奇女人”李飞飞回到中国,筹建并执掌Google AI中国团队。“老冤家”又回来了,而且可真是时候。

“人工智能”是一场硬仗,李彦宏志在必得,也似乎是最有资格赢的人。

他能“all in”吗?

【1】

人工智能是李彦宏必须押注的豪赌,此前他已经“焦虑”至少3年。

移动互联网时期,被人们说了很多年的BAT,逐渐少了B的声音:阿里旗下的蚂蚁金服和阿里云成了气候,腾讯旗下的微信则是再造了一个新企鹅。

阿里的电商、腾讯的社交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

但百度PC端的优势,拯救不了移动端的落后与尴尬:电商领域屡战屡败,还有几十个移动项目投下去,结果也是差强人意。

即便盈利还在持续增长,但这个互联网巨头的成长速度已经减慢。阿里和腾讯均已迈入千亿级别,百度却连续三年低迷,市值一度与京东只差数亿美元。

不管怎么看,百度都已经显出“掉队”的态势。

“百度的任何好与不好,归功和归罪都在我。”李彦宏说。

为此他发了员工内部信,称“如果失去了对价值观的坚守,百度离破产只有30天。”并以“壮士断腕”四个字表达了整改百度的坚定态度。

在此之前,李彦宏很少写内部信。他压抑自己的表达,害怕表达引起误会。

可见这一次,他是真有些“坐不住”了。

有人说,前几年百度的生死之痛,就是一个技术驱动的公司,遭遇了一个产品驱动的时代。

在行业人士眼中,百度这几年的战略太模糊不定。一会儿大力发展O2O,一会儿又重点投入内容分发,同时搜索业务也陷入瓶颈。

于是,他跳出BAT的你追我赶,要做出自己的BIG来。

若想突围,必须把握住“下一个未来”。

移动互联网是打不太赢了,那就直接隔代打,打人工智能这个大未来,大梦想。

他坚信,如果抓住了这个机会,百度可以变成一家完全不一样的公司。“一家比现在影响力大得多的公司。”

对人工智能的全面进军,变成李彦宏的“新生命”。

【2】

“人工智能”战略,并非李彦宏一时兴起。

更确切的说,这应该算是百度重新聚焦回人工智能。

天生“技术”基因的百度,不但是国内布局人工智能最早的公司,成绩也着实亮眼。

2013年1月,百度设立深度学习研究院(IDL),李彦宏亲自任院长。成立初衷很美好:希望这里能够招来更多懂得深度学习的专家和科学家。“把它打造成为这个领域里全球顶尖高手云集的单位。”

在这之前的一年,百度云、语音助手和人脸搜索的开发已经小有成绩,李彦宏将其归功于百度多年“不断耕耘技术深度”的结果。

如他所愿,以研究院为先导,百度投入人工智能的姿态很快吸引了一批人工智能界的专家加入。这之中不乏国内外的“大拿”。

2013年9月,前Facebook资深科学家徐伟与前AMD异构系统首席软件架构师吴韧先后加入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2014年5月17日,吴恩达正式加入百度任首席科学家;2015年6月,NEC美国智能图像研究院负责人林元庆加入百度任深度学习实验室主任……

其中最出名的当选“人工智能领域四大金刚”之一、“谷歌大脑之父”吴恩达。作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最权威的学者之一,吴恩达曾入围《时代》世界最有影响力100人,也是中国互联网公司迄今为止引入的最重量级人物。

此前吴恩达来百度讲过两次课,但说服他加入百度,李彦宏是在饭桌上办到的。

为了吴恩达“这顿饭”,李彦宏推掉了好几个重要会议,还安排秘书收集吴教授的资料。前期准备没白费,这顿饭吃了3个小时,换来吴恩达一句“我希望来帮助你们。”

吴恩达的这句话,甚至震惊了全球互联网界。

争得人工智能领域最顶尖科学家的百度,也被视为要与美国科技巨头抢下一个赛道。更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中国公司在世界尖端创新领域抢占主导地位的标志性事件。

都说英雄惺惺相惜,这些专家学者们碰到彼此,也是“高山流水”。

吴恩达这块“金字招牌”,影响力比想象中还大。对外公布他加入的当天,就有六个人工智能专家通过邮件向百度表达了加入意向,而这些人都是百度之前多次接触却没拿下的牛人。

在对待专业人才这件事上,李彦宏可谓不遗余力。

他特意在Google总部不到10公里外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只为方便硅谷当地人才在本地直接开展研究;

为了吸引全球更多30岁以下的技术天才,他不惜重金推动“少帅计划”:年薪百万起步,上不封顶。

技术创新依赖人才,中国top20的人工智能专家,多半出入百度。

这些人的助推下,百度在国内领跑人工智能领域。

2014年底,百度研发出突破性产品:深度语音系统Deep Speech,在特定环境下的语音识别准确率上超过了苹果、谷歌的产品,2015年,它的迭代产品,被MIT科技评论评选为“2016年十大突破技术”之一;

2015年,百度相继推出机器人助理“度秘”、完成国内混合道路的全自动驾驶……

2016年被称为是百度的“人工智能元年”。

“百度会是几家中跑得最快的。”吴恩达在加入百度之时就曾这样相信着,事情正在向他期待的那样发生,但越往前进,麻烦也越多了起来。

【3】

眼下,人工智能上的成绩,终究不如在消费市场的能力来得实在。

最尴尬的场面莫过于:

阿里:我们有支付宝!

百度:我们有技术。

腾讯:我们有微信!

百度:……我们有技术。

在产品为王的年代,技术实在是个太宽泛的概念,也常常显得尴尬。

技术代表无休止投入,而产品才是财务报表的诱人存在。

“人工智能”这个词提出来有60年,但国内大部分人“听过”多于“听懂”。尽管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的人工智能战略布局仅次于美国。

普及国人的担子,李彦宏当仁不让地揽了过来。

有人统计仅2016年,他就在公开场合提到人工智能513次。

不管是对政府机构、国家领导人,还是对各行各业的企业家,或者极客、年轻学生,但凡有可能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他都全要“安利”一遍。

甚至,他还因此去了《最强大脑》。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李彦宏把“人工智能大讲堂”带到了全国两会上,借“两会”平台3年内提了5份有关人工智能的提案;

以色列总理来中国,李彦宏跟人家单独会面,深度交流了一个小时的“人工智能”;

在自己的“主场”——每年一度的百度世界大会,他更是卖力,大谈各种新概念,誓将人工智能战略推行到底。

在百度联盟峰会、亚布力论坛、IT领袖峰会等行业盛会上,李彦宏不断谈论人工智能的应用前景;还到复旦、剑桥等中外名校演讲,号召年轻学生投身AI……

他基本不放过任何一个科普AI理念、寻找志同道合者的机会。堪称企业界人工智能的“首席布道者”、名副其实的代言人。

可在外人看来,这些都“太不李彦宏”了。

以往他给别人的印象,正如某次年会里他扮演的“王子”一样:傲娇、不善言辞、不喜说话。

他身边的人形容李彦宏就像一个“贵族”,举手投足都是高冷范儿。但为了人工智能,他抛头露面的频率都高了。

“互联网是开胃菜,人工智能才是主菜。”为给大众不断安利这道“主菜”,“李老师”真的很拼。

他把这几年四处“宣讲”的理论做了一个阶段性总结,主导创作一本新书《智能革命》,通俗易懂的梳理他多年来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思考路径。之后逢人便送,还送出了国门;

为了展示自家的无人驾驶技术,他像“网红”一样视频直播自己“坐车”上五环的场景。结果被交管部门盯上,称现行法规不允许无人驾驶上路……

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他心中的美好愿景——用科技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

为此李彦宏给百度定了一个新使命:从“连接信息”转换到“唤醒万物”。

他认定人工智能是实现这使命的关键。

过去两年间,百度为此砸进200亿,显然是已拿出破釜沉舟的决心。

可钱,解决不了一切问题。

【4】

推动人工智能这件事,“内”需高精尖团队,“外”需合作伙伴。

高精尖团队一向是“技术公司”百度的得意资本,却也是李彦宏困顿之所在。

曾有知情人形容百度人工智能内部关系——两拨人互相看不上。“做人工智能的这拨都是海归、精英,跟搜索那边完全是两种风格。”

独木难成林,错综复杂的内部关系下,百度之前招来的优秀人工智能领域专家严重流失。

IDL从2015年就开始人心不稳。包括创始人、常务副院长余凯、百度IDL首席架构师黄畅、IDL主任研发构架师顾嘉维以及百度无人驾驶汽车团队前负责人倪凯等人都相继离去。

这之后,负责自动驾驶事业部的百度高级副总裁王劲、包括好不容易请到的吴恩达也选择离开。

离开的人,李彦宏不是没挽留过,方式就是耿直告诉对方“我不希望你走”,但他得到的却是“我觉得你其实不是特别想留我……”

问题出在哪里了呢?

这是令李彦宏苦恼的地方。他自己总结为,“我这个人不是那么感情用事,心里很真诚,可是表现出来好像不疼不痒的。”以及,“不是一个在管理上非常强的人。”

他还自嘲“反应慢”,从来不会暴跳如雷,也很少发火。心里非常非常着急的时候,他会晚上睡不着觉,夜以继日在中美四处寻找优秀人才。

只是这些问题吗?李彦宏自己恐怕也是无解。

最脆弱的时刻,妻子马东敏站了出来。作为百度创始人之一、李彦宏16年的事业伙伴,她决定回归。

熟知马东敏的人用三个“特别”形容过她——特别能干、特别能说、特别有魄力。“与李彦宏正好形成互补。”

马东敏也在就职大会上,明确表明了她的来意:从不同方面帮着公司的战略全面及时落地,充当大家和公司与李彦宏之间很好的桥梁。

同她一并到来的,还有李彦宏20年的老友、被李开复称为“顶尖的战略家兼执行者”——陆奇。

陆奇是硅谷人见人赞的传奇人物,李彦宏评价“自己懂的人工智能不及陆奇十分之一。”微软前CEO鲍尔默说“他集资深专业技术知识、出色领导能力和广泛的商业知识于一身,是非常罕见的业内奇才。”

马东敏表明会“hard working”,陆奇告诉李彦宏“我做任何事情都是all in。”

将短板交于擅长的人走出困境后,李彦宏继续专心“布道”。吸引人才的同时,也不忘拉拢外界力量。

对外,李彦宏的心态一直是“开放的”,他希望更多的企业进入人工智能领域,互相激发才有创新。“我不觉得这是威胁,反而感觉很兴奋。”

2017年公布的“Apollo开放计划”,百度分别对代码、数据、能力开放,这是全球范围内自动驾驶技术第一次系统级的开放。

对此有意的合作伙伴超过50家,不乏世界一流的供应商和晶片公司、云服务公司、地图公司、传感器公司等,还有戴姆勒、福特等全球顶级汽车生产制造商也加入其中。

人工智能应用的实现,需要整个社会的合作。”李彦宏认为,在人工智能上百度只是基础能力的提供者。不做硬件,只做软件,将最顶层核心的技术做到领先,然后再输出给其他公司,最大化整合资源,通过合作共赢实现目标。

这一幕像极了2000年时的百度,一家纯为技术而生、为其他公司输送技术而非流量的公司。

【5】

虽然依然是身价千亿的大富豪,但李彦宏说,自己最焦虑的时候,常在想“我们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我是不是真的完蛋了”。

现在他想明白了,这些事情都是成长过程当中的一个必修课。必须得过这个坎,百度才能够真正变成一个影响力更大的企业。

近两年,那个曾经有“大佬包袱”的李彦宏也逐渐开始“放飞自我”了。在贝爷的“荒野求生”节目里,他趴在地上,脸上涂满牛粪。

很多人说,李彦宏变了。

他确实“变了”——想明白了,变简单了。

百度曾是业务线最简单、纯粹的公司。当年,靠搜索的单线条业务,百度做成巨头。未来,靠AI或许也可以。

他也想把世界“化繁为简”,用技术的力量。

“科学家可能想搞清楚世界上只有五个人能搞清楚的问题,但是做技术的人是希望能做出一个东西来,让世界上有5亿、50亿的人能够从中获益,这是我们的理想。”

美国《财富》杂志曾将谷歌、微软、百度和Facebook列为“深度学习四巨头”,百度也是全球对人工智能技术投入最大的公司之一。

2017年底,李彦宏交出了一份成绩单:百度大脑已开放80多项核心AI能力,接入百度AI开放平台的开发者数量超过37万,百度大脑被内外部产品调用的次数达到每天2188亿次。

百度大脑现在已经成为中国最完全、最活跃的AI平台,开发者速度也是突飞猛进。

对于人工智能,全球互联网公司都处在探索阶段。在中国,数据和专长上兼具优势的百度确实有主导人工智能世界的条件。

目前,百度AI已经在交通、教育、医疗、金融、娱乐等行业结合场景进行多技术综合应用。李彦宏一直大力推广的无人驾驶技术也日趋成熟,实现了产品化:2018年百度将和金龙客车进行合作,先从小巴开始;2019年将与江淮汽车和北京汽车全面合作;2020年与奇瑞的合作将呈现结果……

这都是能让大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接地气”技术成果。

陆奇认为,百度目前是最强的AI中国公司,百度就是中国的谷歌。

李彦宏说,未来5到10年是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黄金时间,百度将更集中在AI领域。他想让百度变成完全不一样的公司。

祝李厂长,好运。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百度

6k
  • 百度沈抖:大模型产业落地不能用爆款思维
  • 恒生科技指数跌幅扩大至2%,百度集团跌超5%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重回“简单”的百度

那个专注技术的李彦宏回来了。

文 / 华商韬略 王田

1月8日,CES百度世界大会在拉斯维加斯盛大开幕。

新上任一年的百度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董事会副主席陆奇展示了百度在人工领域最新成果Apollo2.0——去年它的第一代亮相时,就已是世界第一个、也是世界最大无人驾驶生态系统。

陆奇自信地表示,在AI领域,中国与美国的距离越来越短。百度大脑至今已经成为中国最具活力的AI平台。

但就在不久前,被称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传奇女人”李飞飞回到中国,筹建并执掌Google AI中国团队。“老冤家”又回来了,而且可真是时候。

“人工智能”是一场硬仗,李彦宏志在必得,也似乎是最有资格赢的人。

他能“all in”吗?

【1】

人工智能是李彦宏必须押注的豪赌,此前他已经“焦虑”至少3年。

移动互联网时期,被人们说了很多年的BAT,逐渐少了B的声音:阿里旗下的蚂蚁金服和阿里云成了气候,腾讯旗下的微信则是再造了一个新企鹅。

阿里的电商、腾讯的社交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

但百度PC端的优势,拯救不了移动端的落后与尴尬:电商领域屡战屡败,还有几十个移动项目投下去,结果也是差强人意。

即便盈利还在持续增长,但这个互联网巨头的成长速度已经减慢。阿里和腾讯均已迈入千亿级别,百度却连续三年低迷,市值一度与京东只差数亿美元。

不管怎么看,百度都已经显出“掉队”的态势。

“百度的任何好与不好,归功和归罪都在我。”李彦宏说。

为此他发了员工内部信,称“如果失去了对价值观的坚守,百度离破产只有30天。”并以“壮士断腕”四个字表达了整改百度的坚定态度。

在此之前,李彦宏很少写内部信。他压抑自己的表达,害怕表达引起误会。

可见这一次,他是真有些“坐不住”了。

有人说,前几年百度的生死之痛,就是一个技术驱动的公司,遭遇了一个产品驱动的时代。

在行业人士眼中,百度这几年的战略太模糊不定。一会儿大力发展O2O,一会儿又重点投入内容分发,同时搜索业务也陷入瓶颈。

于是,他跳出BAT的你追我赶,要做出自己的BIG来。

若想突围,必须把握住“下一个未来”。

移动互联网是打不太赢了,那就直接隔代打,打人工智能这个大未来,大梦想。

他坚信,如果抓住了这个机会,百度可以变成一家完全不一样的公司。“一家比现在影响力大得多的公司。”

对人工智能的全面进军,变成李彦宏的“新生命”。

【2】

“人工智能”战略,并非李彦宏一时兴起。

更确切的说,这应该算是百度重新聚焦回人工智能。

天生“技术”基因的百度,不但是国内布局人工智能最早的公司,成绩也着实亮眼。

2013年1月,百度设立深度学习研究院(IDL),李彦宏亲自任院长。成立初衷很美好:希望这里能够招来更多懂得深度学习的专家和科学家。“把它打造成为这个领域里全球顶尖高手云集的单位。”

在这之前的一年,百度云、语音助手和人脸搜索的开发已经小有成绩,李彦宏将其归功于百度多年“不断耕耘技术深度”的结果。

如他所愿,以研究院为先导,百度投入人工智能的姿态很快吸引了一批人工智能界的专家加入。这之中不乏国内外的“大拿”。

2013年9月,前Facebook资深科学家徐伟与前AMD异构系统首席软件架构师吴韧先后加入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2014年5月17日,吴恩达正式加入百度任首席科学家;2015年6月,NEC美国智能图像研究院负责人林元庆加入百度任深度学习实验室主任……

其中最出名的当选“人工智能领域四大金刚”之一、“谷歌大脑之父”吴恩达。作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最权威的学者之一,吴恩达曾入围《时代》世界最有影响力100人,也是中国互联网公司迄今为止引入的最重量级人物。

此前吴恩达来百度讲过两次课,但说服他加入百度,李彦宏是在饭桌上办到的。

为了吴恩达“这顿饭”,李彦宏推掉了好几个重要会议,还安排秘书收集吴教授的资料。前期准备没白费,这顿饭吃了3个小时,换来吴恩达一句“我希望来帮助你们。”

吴恩达的这句话,甚至震惊了全球互联网界。

争得人工智能领域最顶尖科学家的百度,也被视为要与美国科技巨头抢下一个赛道。更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中国公司在世界尖端创新领域抢占主导地位的标志性事件。

都说英雄惺惺相惜,这些专家学者们碰到彼此,也是“高山流水”。

吴恩达这块“金字招牌”,影响力比想象中还大。对外公布他加入的当天,就有六个人工智能专家通过邮件向百度表达了加入意向,而这些人都是百度之前多次接触却没拿下的牛人。

在对待专业人才这件事上,李彦宏可谓不遗余力。

他特意在Google总部不到10公里外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只为方便硅谷当地人才在本地直接开展研究;

为了吸引全球更多30岁以下的技术天才,他不惜重金推动“少帅计划”:年薪百万起步,上不封顶。

技术创新依赖人才,中国top20的人工智能专家,多半出入百度。

这些人的助推下,百度在国内领跑人工智能领域。

2014年底,百度研发出突破性产品:深度语音系统Deep Speech,在特定环境下的语音识别准确率上超过了苹果、谷歌的产品,2015年,它的迭代产品,被MIT科技评论评选为“2016年十大突破技术”之一;

2015年,百度相继推出机器人助理“度秘”、完成国内混合道路的全自动驾驶……

2016年被称为是百度的“人工智能元年”。

“百度会是几家中跑得最快的。”吴恩达在加入百度之时就曾这样相信着,事情正在向他期待的那样发生,但越往前进,麻烦也越多了起来。

【3】

眼下,人工智能上的成绩,终究不如在消费市场的能力来得实在。

最尴尬的场面莫过于:

阿里:我们有支付宝!

百度:我们有技术。

腾讯:我们有微信!

百度:……我们有技术。

在产品为王的年代,技术实在是个太宽泛的概念,也常常显得尴尬。

技术代表无休止投入,而产品才是财务报表的诱人存在。

“人工智能”这个词提出来有60年,但国内大部分人“听过”多于“听懂”。尽管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的人工智能战略布局仅次于美国。

普及国人的担子,李彦宏当仁不让地揽了过来。

有人统计仅2016年,他就在公开场合提到人工智能513次。

不管是对政府机构、国家领导人,还是对各行各业的企业家,或者极客、年轻学生,但凡有可能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他都全要“安利”一遍。

甚至,他还因此去了《最强大脑》。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李彦宏把“人工智能大讲堂”带到了全国两会上,借“两会”平台3年内提了5份有关人工智能的提案;

以色列总理来中国,李彦宏跟人家单独会面,深度交流了一个小时的“人工智能”;

在自己的“主场”——每年一度的百度世界大会,他更是卖力,大谈各种新概念,誓将人工智能战略推行到底。

在百度联盟峰会、亚布力论坛、IT领袖峰会等行业盛会上,李彦宏不断谈论人工智能的应用前景;还到复旦、剑桥等中外名校演讲,号召年轻学生投身AI……

他基本不放过任何一个科普AI理念、寻找志同道合者的机会。堪称企业界人工智能的“首席布道者”、名副其实的代言人。

可在外人看来,这些都“太不李彦宏”了。

以往他给别人的印象,正如某次年会里他扮演的“王子”一样:傲娇、不善言辞、不喜说话。

他身边的人形容李彦宏就像一个“贵族”,举手投足都是高冷范儿。但为了人工智能,他抛头露面的频率都高了。

“互联网是开胃菜,人工智能才是主菜。”为给大众不断安利这道“主菜”,“李老师”真的很拼。

他把这几年四处“宣讲”的理论做了一个阶段性总结,主导创作一本新书《智能革命》,通俗易懂的梳理他多年来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思考路径。之后逢人便送,还送出了国门;

为了展示自家的无人驾驶技术,他像“网红”一样视频直播自己“坐车”上五环的场景。结果被交管部门盯上,称现行法规不允许无人驾驶上路……

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他心中的美好愿景——用科技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

为此李彦宏给百度定了一个新使命:从“连接信息”转换到“唤醒万物”。

他认定人工智能是实现这使命的关键。

过去两年间,百度为此砸进200亿,显然是已拿出破釜沉舟的决心。

可钱,解决不了一切问题。

【4】

推动人工智能这件事,“内”需高精尖团队,“外”需合作伙伴。

高精尖团队一向是“技术公司”百度的得意资本,却也是李彦宏困顿之所在。

曾有知情人形容百度人工智能内部关系——两拨人互相看不上。“做人工智能的这拨都是海归、精英,跟搜索那边完全是两种风格。”

独木难成林,错综复杂的内部关系下,百度之前招来的优秀人工智能领域专家严重流失。

IDL从2015年就开始人心不稳。包括创始人、常务副院长余凯、百度IDL首席架构师黄畅、IDL主任研发构架师顾嘉维以及百度无人驾驶汽车团队前负责人倪凯等人都相继离去。

这之后,负责自动驾驶事业部的百度高级副总裁王劲、包括好不容易请到的吴恩达也选择离开。

离开的人,李彦宏不是没挽留过,方式就是耿直告诉对方“我不希望你走”,但他得到的却是“我觉得你其实不是特别想留我……”

问题出在哪里了呢?

这是令李彦宏苦恼的地方。他自己总结为,“我这个人不是那么感情用事,心里很真诚,可是表现出来好像不疼不痒的。”以及,“不是一个在管理上非常强的人。”

他还自嘲“反应慢”,从来不会暴跳如雷,也很少发火。心里非常非常着急的时候,他会晚上睡不着觉,夜以继日在中美四处寻找优秀人才。

只是这些问题吗?李彦宏自己恐怕也是无解。

最脆弱的时刻,妻子马东敏站了出来。作为百度创始人之一、李彦宏16年的事业伙伴,她决定回归。

熟知马东敏的人用三个“特别”形容过她——特别能干、特别能说、特别有魄力。“与李彦宏正好形成互补。”

马东敏也在就职大会上,明确表明了她的来意:从不同方面帮着公司的战略全面及时落地,充当大家和公司与李彦宏之间很好的桥梁。

同她一并到来的,还有李彦宏20年的老友、被李开复称为“顶尖的战略家兼执行者”——陆奇。

陆奇是硅谷人见人赞的传奇人物,李彦宏评价“自己懂的人工智能不及陆奇十分之一。”微软前CEO鲍尔默说“他集资深专业技术知识、出色领导能力和广泛的商业知识于一身,是非常罕见的业内奇才。”

马东敏表明会“hard working”,陆奇告诉李彦宏“我做任何事情都是all in。”

将短板交于擅长的人走出困境后,李彦宏继续专心“布道”。吸引人才的同时,也不忘拉拢外界力量。

对外,李彦宏的心态一直是“开放的”,他希望更多的企业进入人工智能领域,互相激发才有创新。“我不觉得这是威胁,反而感觉很兴奋。”

2017年公布的“Apollo开放计划”,百度分别对代码、数据、能力开放,这是全球范围内自动驾驶技术第一次系统级的开放。

对此有意的合作伙伴超过50家,不乏世界一流的供应商和晶片公司、云服务公司、地图公司、传感器公司等,还有戴姆勒、福特等全球顶级汽车生产制造商也加入其中。

人工智能应用的实现,需要整个社会的合作。”李彦宏认为,在人工智能上百度只是基础能力的提供者。不做硬件,只做软件,将最顶层核心的技术做到领先,然后再输出给其他公司,最大化整合资源,通过合作共赢实现目标。

这一幕像极了2000年时的百度,一家纯为技术而生、为其他公司输送技术而非流量的公司。

【5】

虽然依然是身价千亿的大富豪,但李彦宏说,自己最焦虑的时候,常在想“我们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我是不是真的完蛋了”。

现在他想明白了,这些事情都是成长过程当中的一个必修课。必须得过这个坎,百度才能够真正变成一个影响力更大的企业。

近两年,那个曾经有“大佬包袱”的李彦宏也逐渐开始“放飞自我”了。在贝爷的“荒野求生”节目里,他趴在地上,脸上涂满牛粪。

很多人说,李彦宏变了。

他确实“变了”——想明白了,变简单了。

百度曾是业务线最简单、纯粹的公司。当年,靠搜索的单线条业务,百度做成巨头。未来,靠AI或许也可以。

他也想把世界“化繁为简”,用技术的力量。

“科学家可能想搞清楚世界上只有五个人能搞清楚的问题,但是做技术的人是希望能做出一个东西来,让世界上有5亿、50亿的人能够从中获益,这是我们的理想。”

美国《财富》杂志曾将谷歌、微软、百度和Facebook列为“深度学习四巨头”,百度也是全球对人工智能技术投入最大的公司之一。

2017年底,李彦宏交出了一份成绩单:百度大脑已开放80多项核心AI能力,接入百度AI开放平台的开发者数量超过37万,百度大脑被内外部产品调用的次数达到每天2188亿次。

百度大脑现在已经成为中国最完全、最活跃的AI平台,开发者速度也是突飞猛进。

对于人工智能,全球互联网公司都处在探索阶段。在中国,数据和专长上兼具优势的百度确实有主导人工智能世界的条件。

目前,百度AI已经在交通、教育、医疗、金融、娱乐等行业结合场景进行多技术综合应用。李彦宏一直大力推广的无人驾驶技术也日趋成熟,实现了产品化:2018年百度将和金龙客车进行合作,先从小巴开始;2019年将与江淮汽车和北京汽车全面合作;2020年与奇瑞的合作将呈现结果……

这都是能让大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接地气”技术成果。

陆奇认为,百度目前是最强的AI中国公司,百度就是中国的谷歌。

李彦宏说,未来5到10年是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黄金时间,百度将更集中在AI领域。他想让百度变成完全不一样的公司。

祝李厂长,好运。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