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看起来逼格很高的“明星私募FOF”值得买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看起来逼格很高的“明星私募FOF”值得买吗?

明星私募FOF能否赚钱?不一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作者:疯狂药师

最近,借着市场回暖之势,基金公司接连发行了多只“爆款”产品,掀起了一波发行热潮。作为市场中另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券商自然也不愿错过这样的大好时机。

据悉,国内某大型券商,正在准备发行一款私募产品,目前正处于跟客户预热的阶段。

该产品的最大亮点在于:将千合资本、淡水泉、景林等知名私募旗下产品,打包成一款组合基金产品,最终很可能是以“私募FOF”的形式呈现。

好奇的你,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投资“明星私募FOF”产品,究竟能不能赚钱?投资者最终能赚多少?针对这些疑问,药师今天就来尝试解读下。

明星私募FOF能否赚钱?

针对这个问题,药师也和身边的朋友聊了聊,结果是:多数人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这是因为大家有着同样的共识:只有先赚到钱后,才成为了明星基金;从来没有先成为明星基金后,才开始赚钱的。

这样一来,“能不能赚到钱”自然就成为投资者评判基金经理的重要因素了。

按照这个思路,药师选取了千合资本、淡水泉、景林这三家的代表产品,做成一款“私募FOF”,验证下:明星私募FOF到底能不能赚到钱?

数据来源:朝阳永续

上图中的两条曲线分别代表“明星私募FOF”和沪深300的收益曲线,蓝色代表的是“明星私募FOF”的,而红色代表的是沪深300的。

很显然,经过等权配置的“明星私募FOF”在过去5年间的表现,是明显优于同期沪深300指数的。

但是否就能得出结论:明星私募FOF一定能赚钱呢?

答案是:不一定。

这是因为金融市场同样也遵循着“万有引力定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均值回复”,即没有人能够长期、远远地超越别人的收益,最终还是会回到某种均值水平。

以美国共同基金为例,在2002-2006年这五年中,业绩最好的美国共同基金,五年之后依然处于领先的,只有40%左右。反观同期业绩最差的,五年后,也有40%恢复到中上游水平。

所谓“风水轮流转”,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换而言之,明星私募FOF在某些特定时期是可以赚钱的,但并非长期有效。

比如2015年“股灾”期间,沪深300指数的亏损超过了40%,而同期明星私募FOF的亏损虽然明显小于沪深300,但也亏了近25%。

可见,“明星私募FOF”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完美。

你可能有的两个疑问

看到这里,作为投资者的你,恐怕脑海中会产生以下两个疑问:

疑问一:复杂的配比模型,是否比简单的等权配置更好?

疑问二:模拟业绩的表现,是否能真正代表实盘业绩呢?

针对第一点,药师的答案是:并非如此。

因为早在2009年,伦敦商学院的DeMiguel博士在其发布的一篇重磅学术论文中,已对此做过论证。

数据来源:DeMiguel博士学术论文

结论就是,这些复杂模型所产生的超额收益在持续性上受到了质疑。

即便如此,仍有很多数量分析的研究机构,在从事开发不同权重分配方法的模型,希望能将过去凭感觉给予权重的方式导向具有逻辑性的科学配置。

对于第二点,药师想说的是,其实早在几年前,就有私募发行过一款名为“弘酬永泰”的“明星私募FOF”基金。

药师希望通过对该基金的剖析,给迷茫中的你,提供一些思路。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该基金成立于2014年末,近3年的累计收益超过40%,年化收益也在13%左右。

如果仅看这些数据,对于投资者而言,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但如果深度剖析后,其收益背后隐藏的风险,恐怕才是投资者更应该加以注意的。

首先,评价一只基金的好坏,除了看收益率,业内还经常用到一个很著名的比率——夏普比率,它代表风险收益能力。

如果说夏普比率等于1,代表你支付一倍的风险,可以获得一倍的收益率;如果夏普比率等于3,代表你支付一倍的风险,可以获得三倍的收益率。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夏普比率有点像汽车发动机,一个可以开三百迈的发动机,肯定比一个只能开一百迈的发动机要好。

所以夏普率越高,风险收益领域中表现会更优越。

经过测算,这只名为“弘酬永泰”的基金,成立以来的夏普比率仅有0.65,很显然这是一笔不太划算的投资。

其次,该基金在2015年“股灾”期间所产生的最大回撤,也超过了30%,高于药师此前模拟数据的25%。

究其原因,这恐怕与“弘酬永泰”的投资标的,有着莫大的关系。

据了解,根据合同约定,“弘酬永泰”只能投向于某些知名私募旗下的产品,而淡水泉和景林就在其中。

对比同期上述两家私募旗下产品的表现后,就不难理解“弘酬永泰”为何会产生30%多的回撤了。

但也正是因为淡水泉和景林两家私募旗下产品“股灾”后的表现,让“弘酬永泰”有了翻身的机会,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通过对“弘酬永泰”进一步剖析后,药师有了新的发现。

作为该基金的管理人和投资顾问,北京弘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弘酬投资)是一家成立于2008年的公司。

根据中基协官网的披露,弘酬投资至今已发行几十只产品,涉及证券投资、并购、FOF、MOM等多种类型。

但奇怪的是,在其官网上并未找到公司投研人员的相关介绍。

难道是为了“雪藏”其核心人员,避免被其他公司“挖墙脚”?毕竟此前有些公司确实这样做过。但药师深入了解后,却得到了另外的答案。

根据知情人透露,弘酬投资属于“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近些年换人如“走马灯”,包括谢少龙、彭海林、耳頔、张龙、付强等一批弘酬投研人员都已相继离职。

究竟是何原因导致的“离职潮”?目前尚不清楚。但投研人员的大量流失,对于投资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看到这里,可能有投资者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投研人员的相继离开,“弘酬永泰”这只基金岂不变成无人管的“孤儿”了?

对于这点,药师通过朝阳永续提供的私募数据库找到了答案。

目前,“弘酬永泰”基金的投资经理一栏中,填写的是:闫振杰。

根据中基协官网披露的信息,闫振杰曾任北京华海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开发部经理、北京国能天恩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现任北京展恒理财顾问有限公司(下称:展恒理财)董事长。

为何“弘酬永泰”基金的投资经理是来自展恒理财的董事长?这是因为弘酬投资的大股东正是展恒理财。

图片来源:天眼查

至于弘酬投资和展恒理财两家公司之间究竟是何种关系?想必大家看完下面这张图,会更加清晰。 

图片来源:天眼查

弘酬投资大股东的董事长,亲自挂帅“弘酬永泰”投资经理一职,对于投资者来说是好是坏,恐怕“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在药师看来,将军亲自冲锋陷阵,手下士兵却纷纷跑路,还是反映出公司管理存在的问题。毕竟投资如战场,不是单靠一人之力就能取胜的。

“弘酬永泰”的案例,虽说是个案,但却反映出“明星私募FOF”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果仅以“明星私募”为噱头去发行,最终被“疯抢”成为又一“爆款”基金的话,恐怕最终结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这是因为,在药师有限的投资生涯里,极少遇到因“疯抢”而最后赚大钱的基金。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虽然“明星私募FOF”存在着一些问题,但从美国等海外市场的发展经验来看,它是私募基金数量和规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至少可以省去投资者自己挑选私募基金的麻烦。

当然,好处远不止于此。

众所周知的是,很多私募基金,尤其是明星基金经理所掌管的私募产品,往往对于投资者最低的投资门槛要求比较高,如果投资者的资金有限,那么他们可能最多只能投资1-2个基金。

而“明星私募FOF”则可以将很多投资者的资金集合起来,利用其规模优势投资多个基金。

这样一来,选择“明星私募FOF”的投资者,可以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享受规模经济的好处——投资多个私募基金。

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享受规模经济的前提是,需要付出额外的成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双重收费”问题——母基金和子基金层面都需要收费。

实际运作中,也存在部分私募FOF采用母基金不收费,子基金收费的方式。

而这些各种名目的费用加在一起,有4至5种之多。试想下,扣除这些费用之后,投资者能够得到的投资回报可能并不一定理想。

这一点在美国学者SimonLack过往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得到了证实。

数据来源:美国学者Simon Lack

根据其对1998年至2010年基金行业的分析,FOF子基金的基金经理们获取了那些年全球金融投资回报总额的84%,FOF母基金的基金经理们获取了另外的14%,而投资者只分到了这张大饼中的2%,成了名副其实“人傻钱多”的代表。

看到这里,投资“明星私募FOF”产品,究竟能不能赚钱?投资者最终能赚多少?想必答案已在你我的心中。

究竟谁是这场“游戏”最后的大赢家,恐怕答案也已不言自明。

药师只想说一句:自古生意皆如此,买的没有卖的精。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看起来逼格很高的“明星私募FOF”值得买吗?

明星私募FOF能否赚钱?不一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作者:疯狂药师

最近,借着市场回暖之势,基金公司接连发行了多只“爆款”产品,掀起了一波发行热潮。作为市场中另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券商自然也不愿错过这样的大好时机。

据悉,国内某大型券商,正在准备发行一款私募产品,目前正处于跟客户预热的阶段。

该产品的最大亮点在于:将千合资本、淡水泉、景林等知名私募旗下产品,打包成一款组合基金产品,最终很可能是以“私募FOF”的形式呈现。

好奇的你,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投资“明星私募FOF”产品,究竟能不能赚钱?投资者最终能赚多少?针对这些疑问,药师今天就来尝试解读下。

明星私募FOF能否赚钱?

针对这个问题,药师也和身边的朋友聊了聊,结果是:多数人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这是因为大家有着同样的共识:只有先赚到钱后,才成为了明星基金;从来没有先成为明星基金后,才开始赚钱的。

这样一来,“能不能赚到钱”自然就成为投资者评判基金经理的重要因素了。

按照这个思路,药师选取了千合资本、淡水泉、景林这三家的代表产品,做成一款“私募FOF”,验证下:明星私募FOF到底能不能赚到钱?

数据来源:朝阳永续

上图中的两条曲线分别代表“明星私募FOF”和沪深300的收益曲线,蓝色代表的是“明星私募FOF”的,而红色代表的是沪深300的。

很显然,经过等权配置的“明星私募FOF”在过去5年间的表现,是明显优于同期沪深300指数的。

但是否就能得出结论:明星私募FOF一定能赚钱呢?

答案是:不一定。

这是因为金融市场同样也遵循着“万有引力定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均值回复”,即没有人能够长期、远远地超越别人的收益,最终还是会回到某种均值水平。

以美国共同基金为例,在2002-2006年这五年中,业绩最好的美国共同基金,五年之后依然处于领先的,只有40%左右。反观同期业绩最差的,五年后,也有40%恢复到中上游水平。

所谓“风水轮流转”,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换而言之,明星私募FOF在某些特定时期是可以赚钱的,但并非长期有效。

比如2015年“股灾”期间,沪深300指数的亏损超过了40%,而同期明星私募FOF的亏损虽然明显小于沪深300,但也亏了近25%。

可见,“明星私募FOF”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完美。

你可能有的两个疑问

看到这里,作为投资者的你,恐怕脑海中会产生以下两个疑问:

疑问一:复杂的配比模型,是否比简单的等权配置更好?

疑问二:模拟业绩的表现,是否能真正代表实盘业绩呢?

针对第一点,药师的答案是:并非如此。

因为早在2009年,伦敦商学院的DeMiguel博士在其发布的一篇重磅学术论文中,已对此做过论证。

数据来源:DeMiguel博士学术论文

结论就是,这些复杂模型所产生的超额收益在持续性上受到了质疑。

即便如此,仍有很多数量分析的研究机构,在从事开发不同权重分配方法的模型,希望能将过去凭感觉给予权重的方式导向具有逻辑性的科学配置。

对于第二点,药师想说的是,其实早在几年前,就有私募发行过一款名为“弘酬永泰”的“明星私募FOF”基金。

药师希望通过对该基金的剖析,给迷茫中的你,提供一些思路。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该基金成立于2014年末,近3年的累计收益超过40%,年化收益也在13%左右。

如果仅看这些数据,对于投资者而言,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但如果深度剖析后,其收益背后隐藏的风险,恐怕才是投资者更应该加以注意的。

首先,评价一只基金的好坏,除了看收益率,业内还经常用到一个很著名的比率——夏普比率,它代表风险收益能力。

如果说夏普比率等于1,代表你支付一倍的风险,可以获得一倍的收益率;如果夏普比率等于3,代表你支付一倍的风险,可以获得三倍的收益率。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夏普比率有点像汽车发动机,一个可以开三百迈的发动机,肯定比一个只能开一百迈的发动机要好。

所以夏普率越高,风险收益领域中表现会更优越。

经过测算,这只名为“弘酬永泰”的基金,成立以来的夏普比率仅有0.65,很显然这是一笔不太划算的投资。

其次,该基金在2015年“股灾”期间所产生的最大回撤,也超过了30%,高于药师此前模拟数据的25%。

究其原因,这恐怕与“弘酬永泰”的投资标的,有着莫大的关系。

据了解,根据合同约定,“弘酬永泰”只能投向于某些知名私募旗下的产品,而淡水泉和景林就在其中。

对比同期上述两家私募旗下产品的表现后,就不难理解“弘酬永泰”为何会产生30%多的回撤了。

但也正是因为淡水泉和景林两家私募旗下产品“股灾”后的表现,让“弘酬永泰”有了翻身的机会,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通过对“弘酬永泰”进一步剖析后,药师有了新的发现。

作为该基金的管理人和投资顾问,北京弘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弘酬投资)是一家成立于2008年的公司。

根据中基协官网的披露,弘酬投资至今已发行几十只产品,涉及证券投资、并购、FOF、MOM等多种类型。

但奇怪的是,在其官网上并未找到公司投研人员的相关介绍。

难道是为了“雪藏”其核心人员,避免被其他公司“挖墙脚”?毕竟此前有些公司确实这样做过。但药师深入了解后,却得到了另外的答案。

根据知情人透露,弘酬投资属于“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近些年换人如“走马灯”,包括谢少龙、彭海林、耳頔、张龙、付强等一批弘酬投研人员都已相继离职。

究竟是何原因导致的“离职潮”?目前尚不清楚。但投研人员的大量流失,对于投资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看到这里,可能有投资者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投研人员的相继离开,“弘酬永泰”这只基金岂不变成无人管的“孤儿”了?

对于这点,药师通过朝阳永续提供的私募数据库找到了答案。

目前,“弘酬永泰”基金的投资经理一栏中,填写的是:闫振杰。

根据中基协官网披露的信息,闫振杰曾任北京华海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开发部经理、北京国能天恩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现任北京展恒理财顾问有限公司(下称:展恒理财)董事长。

为何“弘酬永泰”基金的投资经理是来自展恒理财的董事长?这是因为弘酬投资的大股东正是展恒理财。

图片来源:天眼查

至于弘酬投资和展恒理财两家公司之间究竟是何种关系?想必大家看完下面这张图,会更加清晰。 

图片来源:天眼查

弘酬投资大股东的董事长,亲自挂帅“弘酬永泰”投资经理一职,对于投资者来说是好是坏,恐怕“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在药师看来,将军亲自冲锋陷阵,手下士兵却纷纷跑路,还是反映出公司管理存在的问题。毕竟投资如战场,不是单靠一人之力就能取胜的。

“弘酬永泰”的案例,虽说是个案,但却反映出“明星私募FOF”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果仅以“明星私募”为噱头去发行,最终被“疯抢”成为又一“爆款”基金的话,恐怕最终结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这是因为,在药师有限的投资生涯里,极少遇到因“疯抢”而最后赚大钱的基金。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虽然“明星私募FOF”存在着一些问题,但从美国等海外市场的发展经验来看,它是私募基金数量和规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至少可以省去投资者自己挑选私募基金的麻烦。

当然,好处远不止于此。

众所周知的是,很多私募基金,尤其是明星基金经理所掌管的私募产品,往往对于投资者最低的投资门槛要求比较高,如果投资者的资金有限,那么他们可能最多只能投资1-2个基金。

而“明星私募FOF”则可以将很多投资者的资金集合起来,利用其规模优势投资多个基金。

这样一来,选择“明星私募FOF”的投资者,可以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享受规模经济的好处——投资多个私募基金。

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享受规模经济的前提是,需要付出额外的成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双重收费”问题——母基金和子基金层面都需要收费。

实际运作中,也存在部分私募FOF采用母基金不收费,子基金收费的方式。

而这些各种名目的费用加在一起,有4至5种之多。试想下,扣除这些费用之后,投资者能够得到的投资回报可能并不一定理想。

这一点在美国学者SimonLack过往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得到了证实。

数据来源:美国学者Simon Lack

根据其对1998年至2010年基金行业的分析,FOF子基金的基金经理们获取了那些年全球金融投资回报总额的84%,FOF母基金的基金经理们获取了另外的14%,而投资者只分到了这张大饼中的2%,成了名副其实“人傻钱多”的代表。

看到这里,投资“明星私募FOF”产品,究竟能不能赚钱?投资者最终能赚多少?想必答案已在你我的心中。

究竟谁是这场“游戏”最后的大赢家,恐怕答案也已不言自明。

药师只想说一句:自古生意皆如此,买的没有卖的精。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