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创纪录达2.9万亿元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创纪录达2.9万亿元

2018年1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2.9万亿元,同比多增8670亿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1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2.9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多增8760亿元。当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0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6367亿元。

分析人士认为,去年年末的信贷需求叠加季节性特征是导致年初信贷投放大幅反弹的重要原因。而社会融资同比少增,一方面有表外转表内、监管去通道的因素,另一方面可能也说明实体融资需求未必有贷款数据表现得那么强。

“1月贷款增量创历史新高符合预期,主要是季节性因素。去年末新增贷款低于预期,估计有部分贷款推迟到今年初发放。”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金融分析师鄂永健表示。

分部门看,居民户短期贷款增加较多和票据融资由负转正是推升1月信贷的主要因素,企业新增贷款不及去年同期。数据显示,1月份,住户部门贷款增加901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10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910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1.78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75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33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47亿元,去年为减少4521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862亿元。

而社融方面,除贷款和债券融资同比出现增长外,其余均出现大幅下降。其中,委托贷款减少714亿元,而去年同期为增加3136亿元,同比降幅达123%;信托贷款增加455亿元,同比少增2720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1437亿元,同比少增4693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500亿元,同比少725亿元。

中泰证券分析师齐晟认为,委托贷款负增长,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大幅萎缩,意味着金融监管对于资金投向和融资渠道的限制正在发挥作用。“因此,信贷虽高,新增社融反而不及去年同期水平,考虑到春节错位效应,1月份的社会融资需求可能并不如看起来那么强。”他表示。

据招商证券宏观分析师闫玲测算,在对非标监管趋严,银行表外融资需求转向表内的背景下,社融同比增速已经从上月的12.0%回落至11.3%,考虑地方债券置换贷款部分,广义社融同比增速从12.9%降至12.2%。表外融资占比从12月31%降至4%,直接融资占比从10%回落至6%。

闫玲对界面新闻表示,“从‘有效控制宏观杠杆率’的角度来看,我们测算2018年信贷增量14万亿元,同比增速将降至11.7%。一月多增并不代表信贷投放较多有可持续性。”

大规模的信贷投放对M2起到支撑作用。1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6%,增速比上月末高0.5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对M2中货币市场基金部分的统计口径进行了修改。

央行在公告中称,2018年1月,人民银行完善货币供应量中货币市场基金部分的统计方法,用非存款机构部门持有的货币市场基金取代货币市场基金存款(含存单)。完善后,本期M2余额扩大1.15万亿元,去年同期M2余额扩大8249亿元,数据可比;本期M2余额同比增长8.6%,2017年末M2余额同比增长8.1%。按完善前方法统计,2018年1月末M2增速为8.5%。

闫玲指出,统计口径的调整大概为M2增速的回升贡献了0.1个百分点,除此之外,主要还是因为金融部门持有的M2在增加。一方面是非银同业存款一般季末下跌、季初增长。另一方面,春节前流动性改善,货币基金规模增长较快。

央行数据显示,1月人民币存款增加3.86万亿元,同比多增2.38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8676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221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9809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59万亿元。

齐晟表示,1月非银存款大幅增加了1.59万亿,是对M2的最大贡献。“这可能与三个因素有关:第一,资金大幅度进入股市形成证券保证金;第二,1月托管量显示政金债筹码从广义基金向大行回归;第三,银行委外的赎回压力在1月份略有减轻。”他说。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陈冀指出,非金融企业存款由负转正,也对M2起到了拉动作用。去年1月,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73万亿元。陈冀进一步指出,这主要是因为春节的缘故,去年春节在1月末,企业活期存款在节前减少,而今年春节在2月中旬,因而1月时未出现这种情况。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创纪录达2.9万亿元

2018年1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2.9万亿元,同比多增8670亿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1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2.9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多增8760亿元。当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0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6367亿元。

分析人士认为,去年年末的信贷需求叠加季节性特征是导致年初信贷投放大幅反弹的重要原因。而社会融资同比少增,一方面有表外转表内、监管去通道的因素,另一方面可能也说明实体融资需求未必有贷款数据表现得那么强。

“1月贷款增量创历史新高符合预期,主要是季节性因素。去年末新增贷款低于预期,估计有部分贷款推迟到今年初发放。”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金融分析师鄂永健表示。

分部门看,居民户短期贷款增加较多和票据融资由负转正是推升1月信贷的主要因素,企业新增贷款不及去年同期。数据显示,1月份,住户部门贷款增加901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10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910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1.78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75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33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47亿元,去年为减少4521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862亿元。

而社融方面,除贷款和债券融资同比出现增长外,其余均出现大幅下降。其中,委托贷款减少714亿元,而去年同期为增加3136亿元,同比降幅达123%;信托贷款增加455亿元,同比少增2720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1437亿元,同比少增4693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500亿元,同比少725亿元。

中泰证券分析师齐晟认为,委托贷款负增长,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大幅萎缩,意味着金融监管对于资金投向和融资渠道的限制正在发挥作用。“因此,信贷虽高,新增社融反而不及去年同期水平,考虑到春节错位效应,1月份的社会融资需求可能并不如看起来那么强。”他表示。

据招商证券宏观分析师闫玲测算,在对非标监管趋严,银行表外融资需求转向表内的背景下,社融同比增速已经从上月的12.0%回落至11.3%,考虑地方债券置换贷款部分,广义社融同比增速从12.9%降至12.2%。表外融资占比从12月31%降至4%,直接融资占比从10%回落至6%。

闫玲对界面新闻表示,“从‘有效控制宏观杠杆率’的角度来看,我们测算2018年信贷增量14万亿元,同比增速将降至11.7%。一月多增并不代表信贷投放较多有可持续性。”

大规模的信贷投放对M2起到支撑作用。1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6%,增速比上月末高0.5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对M2中货币市场基金部分的统计口径进行了修改。

央行在公告中称,2018年1月,人民银行完善货币供应量中货币市场基金部分的统计方法,用非存款机构部门持有的货币市场基金取代货币市场基金存款(含存单)。完善后,本期M2余额扩大1.15万亿元,去年同期M2余额扩大8249亿元,数据可比;本期M2余额同比增长8.6%,2017年末M2余额同比增长8.1%。按完善前方法统计,2018年1月末M2增速为8.5%。

闫玲指出,统计口径的调整大概为M2增速的回升贡献了0.1个百分点,除此之外,主要还是因为金融部门持有的M2在增加。一方面是非银同业存款一般季末下跌、季初增长。另一方面,春节前流动性改善,货币基金规模增长较快。

央行数据显示,1月人民币存款增加3.86万亿元,同比多增2.38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8676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221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9809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59万亿元。

齐晟表示,1月非银存款大幅增加了1.59万亿,是对M2的最大贡献。“这可能与三个因素有关:第一,资金大幅度进入股市形成证券保证金;第二,1月托管量显示政金债筹码从广义基金向大行回归;第三,银行委外的赎回压力在1月份略有减轻。”他说。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陈冀指出,非金融企业存款由负转正,也对M2起到了拉动作用。去年1月,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73万亿元。陈冀进一步指出,这主要是因为春节的缘故,去年春节在1月末,企业活期存款在节前减少,而今年春节在2月中旬,因而1月时未出现这种情况。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