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发掘乡村生活另一面:在城市我们走入时间 在乡村时间走进我们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发掘乡村生活另一面:在城市我们走入时间 在乡村时间走进我们

“乡村里其实有很多精彩而真实的故事,我们真的不需要一直翻拍狄更斯和哈代。”

插画:Andrea Ucini

1967年夏天,散文家罗纳德·布莱斯(Ronald Blythe)骑着自行车闲逛在英国萨福克郡的Charsfield,那儿是伊普斯威奇以北十英里的一个小村庄。每遇见一个当地人,不管是铁匠、蹄铁匠、牛奶工还是护士,布莱斯都会停下来和他们聊聊天。他们告诉布莱斯如何用茅草盖屋顶,怎样扎稻草人,以及为什么牛皮是制作马具的最好材料。“乡村永远是这个样子,”在果园干活的工头艾伦·米顿解释说,“你什么时候来这儿,都是这一群人,也都是差不多的想法。他们并不想要打破自己生活的惯性。”

以这些采访为基础,布莱斯完成了《埃肯菲尔德》(Akenfield)一书,这本口述史虽然虚构了地名和人名,却将村庄里的故事和当地人的话永久地保存了下来。1969年出版时,《埃肯菲尔德》被当作是献给英国封建时代的最后挽歌。而半个世纪过去,书中描述的场景却早已物是人非。联合收割机将农田破坏,车轮和鞍具被时代淘汰,如今的乡村经济发展只能仰仗外来人口,21世纪的埃肯菲尔德不得不丢掉过去的老黄历了——如果它曾被困在其中故步自封的话。

小说家阿曼达·克雷格(Amanda Craig)说:“我不明白大家为什么会对乡村有这样的刻板印象:疏离而孤立,低调有内涵,并且似乎永远不会改变。但事实上它们正在我们眼皮子底下剧烈地变化着。”

变化中的乡村生活充满了焦虑和动荡,这一点在克雷格的最新小说《土地的谎言》(The Lie of the Land)中被巧妙地捕捉到了。小说的背景也是一个虚构的村庄Trelorn,位于英国德文郡,“比罗马尼亚还要穷……墙灰剥落成堆,石板路上满是积水”。一半的村民靠在食品银行领取救济粮过活,另一半村民还能在亨布尔斯馅饼厂谋到一份轮班的工作,拿到一些微薄的工资。主角们从伦敦来到Trelorn,一下车就无法忍受了,其中一人哀怨地问道:“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回英格兰?”

除《土地的谎言》外,还有不少作品也都聚焦于当代英格兰村庄和小镇的真实生活。在电视屏幕里,有麦肯锡·克鲁克(Mackenzie Crook)的《寻宝搭档》(Detectorists);在舞台上,有马特·哈特利(Matt Hartley)的《我心归处》(Here I Belong,讲述一阵吹过社区小礼堂的变革之风);在小说中,有乔恩·麦格雷戈(Jon McGregor)的《十三号水库》(Reservoir 13)和梅利莎·哈里森(Melissa Harrison)的《山楂成熟的季节》(At Hawthorn Time)。乡村在人们心中曾经是一潭因循守旧的死水,如今却变得生机勃勃、创造力十足,整个过程其实危机四伏。

城市和荒野都是冒险者的天地,疯狂的人群和沼地上的狂风都是对勇气的考验。去往乡村的人则有着完全不同的目的——坚定内心的原则,或是重建家庭观念。我(指本文作者Xan Brooks,自由撰稿人)也亲身经历过。我从伦敦搬到了西南地区,远离人群喧嚣,在这个风景如画的地方度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因此,我的第一本小说《这栋房子里的时钟全都指向不同的时间》(The Clocks in This House All Tell Different Times)的结局是幸存者们都逃往了村庄。故事讲的是一个女孩穿过黑暗险恶的森林,却又被困在了一座更加危险的房子里,逃往村庄的结局至少给了女孩最后一丝希望。如果真的抵达了村庄,或许他们就安全了。我在写作的时候,似乎也是这样相信的。

查理·库珀和黛西·梅·库珀,《英村脑残故事》。图片来源:BBC

但这并不真实,它只是一个怀旧的幻想,就像豪斯曼诗中所写的“永不满足的土地”(注:原文为land of lost content,摘自A.E. Housman的诗集《A Shropshire Lad》),这个幻想迟早会被现实的石头击碎。现实中的乡村绝不是能够自给自足的完美社区,你也看不到面包师的孩子推着装满货物的自行车走在鹅卵石小路上。现实中的乡村是隔绝于现代生活的,是难以正常运行的,公共交通一团混乱,社会活动基本停滞,村子中心是一堆已经倒闭的酒吧和邮局,更不用想在这里连上宽带网了。当然,如果你足够有钱来维持这些幻想,那么经典的英式乡村田园也可以很可爱。但是对于在那里长大的人来说,他们就像是生活在地狱边缘。他们每天都无精打采地游荡在同样的几个地方,或者去操场荡秋千,他们从记事起玩的就是这个秋千了。

***

《英村脑残故事》(This Country)是BBC的一部情景喜剧,剧中鼹鼠丘被当作高山,贱金属被当作黄金。故事的主人公Kerry Mucklowe和Kurton Mucklowe是一对二十多岁的堂姐弟,他们生活在格洛斯特郡,失业、不安、无聊透顶。这部剧以仿英雄史诗的形式讲述了他们的不幸遭遇,Mucklowe姐弟俩掠劫了诺斯利奇(格洛斯特郡的一座贸易集镇,有1800人),他们觉得自己就像暴躁的科茨沃尔德军阀——古萨克逊王的后裔。家乡的小村庄是他们的大本营,却总是“四面受敌”。Kerry十分好战,她常吹牛说“南瑟尼有敌军,北瑟尼有敌军,瑟尼威克有敌军,水上博尔顿有敌军”——她总是将这些平静的小镇说成是敌军部落。

这部剧的编剧兼演员黛西·梅·库珀(Daisy May Cooper)和查理·库珀(Charlie Cooper,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是亲姐弟)曾梦想着逃离科茨沃尔德。家乡太小,野心太大。于是查理去了埃克塞特大学学习体育科学,黛西则考入了皇家戏剧学院,还登上了当地的报纸。然而两个人最终还是深感力不从心,陷入了绝望。他们又回到了家乡,共用同一间卧室,就像从未离开过一样。亚历珊德拉·罗奇和詹姆斯·诺顿是黛西的大学同学,如今她的同学们在镜头前大放光彩,而她又回到了原点。

插画:Andrea Ucini

“我想过去Argos(英国的一家连锁商店)工作,”黛西说,“并不是说Argos有什么不好。我去就业服务中心那天,他们说唯一的工作,就是去切尔滕纳姆的购物中心扮圣诞老人。”

《英村脑残故事》就是在这样的低谷中诞生的。Kerry和Kurton的人物原型就是黛西和查理,整个故事也完全脱胎于他们自己的经历,就连朋友和老师的名字都没改,那些朝他们家扔李子的小孩也被原封不动地写了进去。这部剧以伪纪录片的形式拍摄,呈现了一出完美的悲喜剧,容量有限却内涵丰富,就像把整个世界装进了一个瓶子里。

“我们拍这部戏的时候根本没料到会有人看,我曾经说过:‘这部作品很不成熟,低保真,而且很有可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制片人西蒙·梅休-阿彻(Simon Mayhew-Archer)说。而现在《英村脑残故事》低开高走,梅休-阿彻打造出了一部爆款剧,第二季也已经杀青。与此同时,库珀姐弟也成了科茨沃尔德当地的大红人,甚至有人邀请他们为一个公共汽车候车亭投入使用剪彩。他们那天没去,但是他们的父亲开车经过了那个公交站,“大约有四个人站在街上,还有一个特别大的缎带系在公交站台上。”他们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夹着尾巴跑回家或许也是一种精明的职业选择。黛西可以作为这一趋势的代表——新生代艺术家在首都城市无人问津,却在乡下把握住了时机。一切顺利的话,财富自然会随之而来。2017年6月,英格兰艺术委员会(Arts Council England)宣布给伦敦以外的地区增加4.6%的资金(每年增加了4250万英镑),削减城市里大机构的开销,注资给乡镇小组织。

克雷格也认为,这种地区不平衡需要得到矫正,英国的艺术氛围太过以伦敦为中心。在筹划《土地的谎言》时,她遭到了经纪人和出版商的一致反对,她说:“城里人对农村不感兴趣。或者说,他们只喜欢世外桃源或伊甸园式的乡村。那里诞生的都是中产阶级的乡村文学,或者避世主义,这些作品只能是BBC历史剧的点缀。但乡村里其实有很多精彩而真实的故事,我们真的不需要一直翻拍狄更斯和哈代。”

《土地的谎言》打破了人们对乡村的刻板印象。在这个故事中,乡村不再是稳固封闭、坚不可摧的堡垒,而像个避雷针一样,能够敏锐地探测到这个国家的变革——英国脱欧使整个村庄陷入了前途未卜的不安。从表面上看,这种不安感让你恨不得封住舱口,或者把自己拴在一块大石头上,但克雷格解释说,这些动荡是浅层的,只是故事的一方面。村庄自身有根,也有历史,最好的乡村故事都能写出村庄深深根植于大地的另一面。

《寻宝搭档》是一部由麦肯锡·克鲁克编剧和导演的情景喜剧,我每一次重看时都会深深折服于它奇思妙想的魅力。两个年过中年的好朋友从丹纳伯里小镇出发,走过公路,走过草原,去寻找秘密宝藏。一路上,温和的Andy(克鲁克饰)和忧郁的Lance(托比·琼斯饰)都在废旧的汽水罐里翻纽扣、瓶盖和生锈的拉环。有一天,Andy挖出了一个脏兮兮的小装饰品,仔细检查后发现,这是吉米的徽章(注:来自一档BBC老牌电视节目《Jim'll Fix It》,1975年开播,1994年停播,主持人Jimmy每一期会帮助几位观众实现愿望。)埃塞克斯大地既让人恐惧,也遍地黄金。

《寻宝搭档》充满了温情、智慧和骑士精神。Andy和Lance在剧中成为了观众的笑柄,他们是笨手笨脚的怪人、被嘲笑的白痴。克鲁克希望观众将他们看作神圣的傻瓜或是善良的灵媒,通过他们与鬼魂进行对话。不仅是角色与古代建立了连接,故事的发生地也充满了历史感。虽然丹纳伯里镇(实际拍摄地是萨福克郡的弗瑞林姆,距离查斯菲尔德只有一箭之遥)在21世纪的英国很容易被人视作眼中钉,因为这里新建了大量门可罗雀的酒吧和小商品店;但是它的地基是罗马时期打下的,据传镇子里还有萨克逊人的墓地。在这座小镇上,历史和现在始终交织在一起。

Lance(托比·琼斯 饰)和Andy(麦肯锡·克鲁克 饰),《寻宝搭档》。图片来源:BBC/Channel X

看这部剧的时候,我不停地联想到一部1944年的电影《夜夜春宵》(A Canterbury Tale),影片由鲍威尔与普雷斯伯格编剧并执导,讲述了黑暗的战争时期肯特郡一个传统小村庄的故事。《寻宝搭档》也有一种类似的神秘主义,并且同样展现了永恒与动荡的主题。两部作品甚至有一个场景完全相同:一个角色站在草地上,沐浴着阳光,突然听到身后传来一阵幽灵般的马蹄声。因此,《寻宝搭档》不仅仅是在土地里挖掘宝藏,更是挖掘出了一个早已被忘却的古老故事。

《埃肯菲尔德》一书的末尾处,布莱斯采访了一位不具名的当地诗人。这位诗人是从伦敦来到萨福克郡的,在乡下的生活十分清贫,但他适应得很好。他认为乡村生活就像纳尼亚世界一样,时间节奏与外界完全不同,你可以感受到四时变化的节律,也能感受到与过去的连结。“乡下的时间和城里的时间是不一样的,”他说,“你进城的时候也是走进了时间,匆匆忙忙倏忽而过。而在乡下,是时间走进你,自然而然缓缓徐行。我来到这里之前,根本无法理解时间,也不知道它有多重要;而现在,时间正诗意地展现在我眼前。”

安布尔赛德小镇丰收,1905年。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即便在今天,距离这本书问世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时间问题仍然是讲述现代乡村故事的基石。比如露西·伍德(Lucy Wood)的《风化》(Weathering),主人公母亲的遗居留在这座阴雨连绵的山谷小城中,被经年的岁月和记忆风化着。比如哈里森的《山楂成熟的季节》,拖拉机司机去开Uber了,开发商拆掉村子建新的地产项目,用的还是原来村庄的名字,农村的社会结构顷刻间崩塌了。比如汤姆·考克斯(Tom Cox)的非虚构作品《21世纪的乡下人》(21st Century Yokel),作者试图坚守传统,整日奔忙于劳动节、游园会和稻草人竞赛中。而最近问世的一本新书,将关于乡村的书写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乔恩·麦格雷戈(Jon McGregor)的《十三号水库》获得了科斯塔文学奖,小说开头前几页可能会让你误以为这是一本探案或犯罪小说——探寻德比郡村庄女孩走失之谜。然而,作者却称自己的故事是“反惊悚小说”,他想表达的是个人的创伤在社群中不断传播,最终成为了集体记忆的一部分。麦格雷戈以编年史的形式讲述了这个地方的故事。婚姻破裂,生意失败。孩子们长大,做爱,然后在别的地方孕育新的生命。《十三号水库》有着自己的一套节奏,它把浅薄的人类时间和村庄本身的时间结合起来,生生不息。

麦格雷戈住在诺丁汉。他以前的小说都是以城市为背景的,这一个故事却更适用于乡村。他认为,乡村生活是由规矩和仪式定义的,是由季节更替定义的,这种故事背景显得人物更为渺小,却也更好地揭示了人物形象。“我还想要展现时光的流逝,不是一天两天的时间,而是地质意义上的时间更迭。”他说,“创作时我脑海里的画面是北欧的风景画,画面中心是大山大河,只有右下的角落里藏着一间小小的农舍。城市里到处都是建筑、机械和噪音,很难孤立地去观察人本身。”

《十三号水库》是一部重要的作品,它揭露了乡村生活的全部细节,研究了我们赖以生活的日常习惯。但它想要表达的思想却很晦涩,至少并不通俗易懂。乐观主义者可能会把它看作是对乡村生活和人类耐受力的一种诗意的肯定,而悲观主义者则更容易看到阴暗面,人类漂泊在宇宙中,得不到关注,终将消逝而去。麦格雷戈自己不愿在两者中做出选择,“有人说《十三号水库》是这二者的结合,我很高兴他这么说。我自己的结论很可能也是这个。”

***

二月,一个寒冷的晚上,我去参加了《英村脑残故事》第二季的试映,地点是赛伦塞斯特的宾汉姆大厅。会场在一家烤肉店的拐角处,雪白的石膏柱子,木镶板的墙壁,看上去非常豪华。第二季的内容延续了前作的深刻和有趣。查理·库珀在舞台上说,住在阁楼上的那支秘鲁街头乐队的开场白,灵感其实来自于当地的新闻报道。黛西给大家讲述了她们学校一个女孩的故事,那个女孩总是将自己想象成一个大姐大,甚至在赛伦塞斯特的圆形剧场里约架,出来时鼻子都被打出了血。

这个打架的轶事就像是两元店里的仿冒画,集成了角斗士式的愤怒,它或许可以作为一根线索,串起所有最好的乡村故事。又或者说,这些故事本身就是线索,将过去与现在连接起来。它可以是喜剧、悲剧或者正剧,也可以是这三者的结合。谁离开了村庄,谁又去到了村庄?时间留下了什么,又带走了什么?

明年是《埃肯菲尔德》出版50周年,东安格利亚大学开启了一个新的口述史项目“现在的埃肯菲尔德”(Akenfield Now)。该项目已经获得了7.6万英镑的资金,这些资料将由萨福克郡当地的中小学生来进行整合。我很喜欢其中的一个创意,沿着罗纳德·布莱斯的骑行路线,绕Charsfield转一圈,看看它的变化到底有多大。这些孩子和上文提到的所有其他乡村探索者们都有着共同的追求:故地重游,发掘新的故事。

(翻译:都述文)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来源:卫报

原标题:Road to nowhere: the new crop of writers unearthing the dark side of village life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发掘乡村生活另一面:在城市我们走入时间 在乡村时间走进我们

“乡村里其实有很多精彩而真实的故事,我们真的不需要一直翻拍狄更斯和哈代。”

插画:Andrea Ucini

1967年夏天,散文家罗纳德·布莱斯(Ronald Blythe)骑着自行车闲逛在英国萨福克郡的Charsfield,那儿是伊普斯威奇以北十英里的一个小村庄。每遇见一个当地人,不管是铁匠、蹄铁匠、牛奶工还是护士,布莱斯都会停下来和他们聊聊天。他们告诉布莱斯如何用茅草盖屋顶,怎样扎稻草人,以及为什么牛皮是制作马具的最好材料。“乡村永远是这个样子,”在果园干活的工头艾伦·米顿解释说,“你什么时候来这儿,都是这一群人,也都是差不多的想法。他们并不想要打破自己生活的惯性。”

以这些采访为基础,布莱斯完成了《埃肯菲尔德》(Akenfield)一书,这本口述史虽然虚构了地名和人名,却将村庄里的故事和当地人的话永久地保存了下来。1969年出版时,《埃肯菲尔德》被当作是献给英国封建时代的最后挽歌。而半个世纪过去,书中描述的场景却早已物是人非。联合收割机将农田破坏,车轮和鞍具被时代淘汰,如今的乡村经济发展只能仰仗外来人口,21世纪的埃肯菲尔德不得不丢掉过去的老黄历了——如果它曾被困在其中故步自封的话。

小说家阿曼达·克雷格(Amanda Craig)说:“我不明白大家为什么会对乡村有这样的刻板印象:疏离而孤立,低调有内涵,并且似乎永远不会改变。但事实上它们正在我们眼皮子底下剧烈地变化着。”

变化中的乡村生活充满了焦虑和动荡,这一点在克雷格的最新小说《土地的谎言》(The Lie of the Land)中被巧妙地捕捉到了。小说的背景也是一个虚构的村庄Trelorn,位于英国德文郡,“比罗马尼亚还要穷……墙灰剥落成堆,石板路上满是积水”。一半的村民靠在食品银行领取救济粮过活,另一半村民还能在亨布尔斯馅饼厂谋到一份轮班的工作,拿到一些微薄的工资。主角们从伦敦来到Trelorn,一下车就无法忍受了,其中一人哀怨地问道:“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回英格兰?”

除《土地的谎言》外,还有不少作品也都聚焦于当代英格兰村庄和小镇的真实生活。在电视屏幕里,有麦肯锡·克鲁克(Mackenzie Crook)的《寻宝搭档》(Detectorists);在舞台上,有马特·哈特利(Matt Hartley)的《我心归处》(Here I Belong,讲述一阵吹过社区小礼堂的变革之风);在小说中,有乔恩·麦格雷戈(Jon McGregor)的《十三号水库》(Reservoir 13)和梅利莎·哈里森(Melissa Harrison)的《山楂成熟的季节》(At Hawthorn Time)。乡村在人们心中曾经是一潭因循守旧的死水,如今却变得生机勃勃、创造力十足,整个过程其实危机四伏。

城市和荒野都是冒险者的天地,疯狂的人群和沼地上的狂风都是对勇气的考验。去往乡村的人则有着完全不同的目的——坚定内心的原则,或是重建家庭观念。我(指本文作者Xan Brooks,自由撰稿人)也亲身经历过。我从伦敦搬到了西南地区,远离人群喧嚣,在这个风景如画的地方度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因此,我的第一本小说《这栋房子里的时钟全都指向不同的时间》(The Clocks in This House All Tell Different Times)的结局是幸存者们都逃往了村庄。故事讲的是一个女孩穿过黑暗险恶的森林,却又被困在了一座更加危险的房子里,逃往村庄的结局至少给了女孩最后一丝希望。如果真的抵达了村庄,或许他们就安全了。我在写作的时候,似乎也是这样相信的。

查理·库珀和黛西·梅·库珀,《英村脑残故事》。图片来源:BBC

但这并不真实,它只是一个怀旧的幻想,就像豪斯曼诗中所写的“永不满足的土地”(注:原文为land of lost content,摘自A.E. Housman的诗集《A Shropshire Lad》),这个幻想迟早会被现实的石头击碎。现实中的乡村绝不是能够自给自足的完美社区,你也看不到面包师的孩子推着装满货物的自行车走在鹅卵石小路上。现实中的乡村是隔绝于现代生活的,是难以正常运行的,公共交通一团混乱,社会活动基本停滞,村子中心是一堆已经倒闭的酒吧和邮局,更不用想在这里连上宽带网了。当然,如果你足够有钱来维持这些幻想,那么经典的英式乡村田园也可以很可爱。但是对于在那里长大的人来说,他们就像是生活在地狱边缘。他们每天都无精打采地游荡在同样的几个地方,或者去操场荡秋千,他们从记事起玩的就是这个秋千了。

***

《英村脑残故事》(This Country)是BBC的一部情景喜剧,剧中鼹鼠丘被当作高山,贱金属被当作黄金。故事的主人公Kerry Mucklowe和Kurton Mucklowe是一对二十多岁的堂姐弟,他们生活在格洛斯特郡,失业、不安、无聊透顶。这部剧以仿英雄史诗的形式讲述了他们的不幸遭遇,Mucklowe姐弟俩掠劫了诺斯利奇(格洛斯特郡的一座贸易集镇,有1800人),他们觉得自己就像暴躁的科茨沃尔德军阀——古萨克逊王的后裔。家乡的小村庄是他们的大本营,却总是“四面受敌”。Kerry十分好战,她常吹牛说“南瑟尼有敌军,北瑟尼有敌军,瑟尼威克有敌军,水上博尔顿有敌军”——她总是将这些平静的小镇说成是敌军部落。

这部剧的编剧兼演员黛西·梅·库珀(Daisy May Cooper)和查理·库珀(Charlie Cooper,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是亲姐弟)曾梦想着逃离科茨沃尔德。家乡太小,野心太大。于是查理去了埃克塞特大学学习体育科学,黛西则考入了皇家戏剧学院,还登上了当地的报纸。然而两个人最终还是深感力不从心,陷入了绝望。他们又回到了家乡,共用同一间卧室,就像从未离开过一样。亚历珊德拉·罗奇和詹姆斯·诺顿是黛西的大学同学,如今她的同学们在镜头前大放光彩,而她又回到了原点。

插画:Andrea Ucini

“我想过去Argos(英国的一家连锁商店)工作,”黛西说,“并不是说Argos有什么不好。我去就业服务中心那天,他们说唯一的工作,就是去切尔滕纳姆的购物中心扮圣诞老人。”

《英村脑残故事》就是在这样的低谷中诞生的。Kerry和Kurton的人物原型就是黛西和查理,整个故事也完全脱胎于他们自己的经历,就连朋友和老师的名字都没改,那些朝他们家扔李子的小孩也被原封不动地写了进去。这部剧以伪纪录片的形式拍摄,呈现了一出完美的悲喜剧,容量有限却内涵丰富,就像把整个世界装进了一个瓶子里。

“我们拍这部戏的时候根本没料到会有人看,我曾经说过:‘这部作品很不成熟,低保真,而且很有可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制片人西蒙·梅休-阿彻(Simon Mayhew-Archer)说。而现在《英村脑残故事》低开高走,梅休-阿彻打造出了一部爆款剧,第二季也已经杀青。与此同时,库珀姐弟也成了科茨沃尔德当地的大红人,甚至有人邀请他们为一个公共汽车候车亭投入使用剪彩。他们那天没去,但是他们的父亲开车经过了那个公交站,“大约有四个人站在街上,还有一个特别大的缎带系在公交站台上。”他们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夹着尾巴跑回家或许也是一种精明的职业选择。黛西可以作为这一趋势的代表——新生代艺术家在首都城市无人问津,却在乡下把握住了时机。一切顺利的话,财富自然会随之而来。2017年6月,英格兰艺术委员会(Arts Council England)宣布给伦敦以外的地区增加4.6%的资金(每年增加了4250万英镑),削减城市里大机构的开销,注资给乡镇小组织。

克雷格也认为,这种地区不平衡需要得到矫正,英国的艺术氛围太过以伦敦为中心。在筹划《土地的谎言》时,她遭到了经纪人和出版商的一致反对,她说:“城里人对农村不感兴趣。或者说,他们只喜欢世外桃源或伊甸园式的乡村。那里诞生的都是中产阶级的乡村文学,或者避世主义,这些作品只能是BBC历史剧的点缀。但乡村里其实有很多精彩而真实的故事,我们真的不需要一直翻拍狄更斯和哈代。”

《土地的谎言》打破了人们对乡村的刻板印象。在这个故事中,乡村不再是稳固封闭、坚不可摧的堡垒,而像个避雷针一样,能够敏锐地探测到这个国家的变革——英国脱欧使整个村庄陷入了前途未卜的不安。从表面上看,这种不安感让你恨不得封住舱口,或者把自己拴在一块大石头上,但克雷格解释说,这些动荡是浅层的,只是故事的一方面。村庄自身有根,也有历史,最好的乡村故事都能写出村庄深深根植于大地的另一面。

《寻宝搭档》是一部由麦肯锡·克鲁克编剧和导演的情景喜剧,我每一次重看时都会深深折服于它奇思妙想的魅力。两个年过中年的好朋友从丹纳伯里小镇出发,走过公路,走过草原,去寻找秘密宝藏。一路上,温和的Andy(克鲁克饰)和忧郁的Lance(托比·琼斯饰)都在废旧的汽水罐里翻纽扣、瓶盖和生锈的拉环。有一天,Andy挖出了一个脏兮兮的小装饰品,仔细检查后发现,这是吉米的徽章(注:来自一档BBC老牌电视节目《Jim'll Fix It》,1975年开播,1994年停播,主持人Jimmy每一期会帮助几位观众实现愿望。)埃塞克斯大地既让人恐惧,也遍地黄金。

《寻宝搭档》充满了温情、智慧和骑士精神。Andy和Lance在剧中成为了观众的笑柄,他们是笨手笨脚的怪人、被嘲笑的白痴。克鲁克希望观众将他们看作神圣的傻瓜或是善良的灵媒,通过他们与鬼魂进行对话。不仅是角色与古代建立了连接,故事的发生地也充满了历史感。虽然丹纳伯里镇(实际拍摄地是萨福克郡的弗瑞林姆,距离查斯菲尔德只有一箭之遥)在21世纪的英国很容易被人视作眼中钉,因为这里新建了大量门可罗雀的酒吧和小商品店;但是它的地基是罗马时期打下的,据传镇子里还有萨克逊人的墓地。在这座小镇上,历史和现在始终交织在一起。

Lance(托比·琼斯 饰)和Andy(麦肯锡·克鲁克 饰),《寻宝搭档》。图片来源:BBC/Channel X

看这部剧的时候,我不停地联想到一部1944年的电影《夜夜春宵》(A Canterbury Tale),影片由鲍威尔与普雷斯伯格编剧并执导,讲述了黑暗的战争时期肯特郡一个传统小村庄的故事。《寻宝搭档》也有一种类似的神秘主义,并且同样展现了永恒与动荡的主题。两部作品甚至有一个场景完全相同:一个角色站在草地上,沐浴着阳光,突然听到身后传来一阵幽灵般的马蹄声。因此,《寻宝搭档》不仅仅是在土地里挖掘宝藏,更是挖掘出了一个早已被忘却的古老故事。

《埃肯菲尔德》一书的末尾处,布莱斯采访了一位不具名的当地诗人。这位诗人是从伦敦来到萨福克郡的,在乡下的生活十分清贫,但他适应得很好。他认为乡村生活就像纳尼亚世界一样,时间节奏与外界完全不同,你可以感受到四时变化的节律,也能感受到与过去的连结。“乡下的时间和城里的时间是不一样的,”他说,“你进城的时候也是走进了时间,匆匆忙忙倏忽而过。而在乡下,是时间走进你,自然而然缓缓徐行。我来到这里之前,根本无法理解时间,也不知道它有多重要;而现在,时间正诗意地展现在我眼前。”

安布尔赛德小镇丰收,1905年。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即便在今天,距离这本书问世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时间问题仍然是讲述现代乡村故事的基石。比如露西·伍德(Lucy Wood)的《风化》(Weathering),主人公母亲的遗居留在这座阴雨连绵的山谷小城中,被经年的岁月和记忆风化着。比如哈里森的《山楂成熟的季节》,拖拉机司机去开Uber了,开发商拆掉村子建新的地产项目,用的还是原来村庄的名字,农村的社会结构顷刻间崩塌了。比如汤姆·考克斯(Tom Cox)的非虚构作品《21世纪的乡下人》(21st Century Yokel),作者试图坚守传统,整日奔忙于劳动节、游园会和稻草人竞赛中。而最近问世的一本新书,将关于乡村的书写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乔恩·麦格雷戈(Jon McGregor)的《十三号水库》获得了科斯塔文学奖,小说开头前几页可能会让你误以为这是一本探案或犯罪小说——探寻德比郡村庄女孩走失之谜。然而,作者却称自己的故事是“反惊悚小说”,他想表达的是个人的创伤在社群中不断传播,最终成为了集体记忆的一部分。麦格雷戈以编年史的形式讲述了这个地方的故事。婚姻破裂,生意失败。孩子们长大,做爱,然后在别的地方孕育新的生命。《十三号水库》有着自己的一套节奏,它把浅薄的人类时间和村庄本身的时间结合起来,生生不息。

麦格雷戈住在诺丁汉。他以前的小说都是以城市为背景的,这一个故事却更适用于乡村。他认为,乡村生活是由规矩和仪式定义的,是由季节更替定义的,这种故事背景显得人物更为渺小,却也更好地揭示了人物形象。“我还想要展现时光的流逝,不是一天两天的时间,而是地质意义上的时间更迭。”他说,“创作时我脑海里的画面是北欧的风景画,画面中心是大山大河,只有右下的角落里藏着一间小小的农舍。城市里到处都是建筑、机械和噪音,很难孤立地去观察人本身。”

《十三号水库》是一部重要的作品,它揭露了乡村生活的全部细节,研究了我们赖以生活的日常习惯。但它想要表达的思想却很晦涩,至少并不通俗易懂。乐观主义者可能会把它看作是对乡村生活和人类耐受力的一种诗意的肯定,而悲观主义者则更容易看到阴暗面,人类漂泊在宇宙中,得不到关注,终将消逝而去。麦格雷戈自己不愿在两者中做出选择,“有人说《十三号水库》是这二者的结合,我很高兴他这么说。我自己的结论很可能也是这个。”

***

二月,一个寒冷的晚上,我去参加了《英村脑残故事》第二季的试映,地点是赛伦塞斯特的宾汉姆大厅。会场在一家烤肉店的拐角处,雪白的石膏柱子,木镶板的墙壁,看上去非常豪华。第二季的内容延续了前作的深刻和有趣。查理·库珀在舞台上说,住在阁楼上的那支秘鲁街头乐队的开场白,灵感其实来自于当地的新闻报道。黛西给大家讲述了她们学校一个女孩的故事,那个女孩总是将自己想象成一个大姐大,甚至在赛伦塞斯特的圆形剧场里约架,出来时鼻子都被打出了血。

这个打架的轶事就像是两元店里的仿冒画,集成了角斗士式的愤怒,它或许可以作为一根线索,串起所有最好的乡村故事。又或者说,这些故事本身就是线索,将过去与现在连接起来。它可以是喜剧、悲剧或者正剧,也可以是这三者的结合。谁离开了村庄,谁又去到了村庄?时间留下了什么,又带走了什么?

明年是《埃肯菲尔德》出版50周年,东安格利亚大学开启了一个新的口述史项目“现在的埃肯菲尔德”(Akenfield Now)。该项目已经获得了7.6万英镑的资金,这些资料将由萨福克郡当地的中小学生来进行整合。我很喜欢其中的一个创意,沿着罗纳德·布莱斯的骑行路线,绕Charsfield转一圈,看看它的变化到底有多大。这些孩子和上文提到的所有其他乡村探索者们都有着共同的追求:故地重游,发掘新的故事。

(翻译:都述文)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来源:卫报

原标题:Road to nowhere: the new crop of writers unearthing the dark side of village life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