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影像资讯】两名女摄影师获第43回“木村伊兵卫”大奖 不容错过的早春展览发烧季

踏青观展好时光

1. 第43回“木村伊兵卫写真赏”大奖揭晓

由朝日新闻社以及朝日新闻出版社主办的第43回木村伊兵卫写真赏(2017年度)的大奖近日揭晓,两位女摄影师小松浩子和藤冈亚弥获得大奖。获奖作品展将于4月24日-5月7日,在东京新宿THE GALLERY 1进行展览。

藤岡亜弥  Aya Fujioka

1972年出生于广岛县,现居广岛市。毕业于日本大学艺术与摄影系。

获奖的写真书《川はゆく(河流)》是她在街头散步拍摄的日常生活,一开始并没有明确的主题,渐渐的,她开始意识到自己照片中的“广岛印象”。这本摄影书以广岛的七条河流为主题,探索了日常生活与历史之间的联系。摄影师表示,年轻一代人都学习过关于战争和原爆的历史,但并未亲身经历过战乱,她希望通过照片记录下广岛的现况。评委认为,她作为广岛出生的摄影师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小松浩子  KOMATSU Hiroko

1969年生于神奈川县,现居住在东京。

凭借展览《人格的自律処理(人格的自律处理)》获奖。展览中,她将超过3000张在工厂拍摄的照片以粘贴、堆放、悬挂等方式布满整个空间,给人以压迫感。摄影师表示,她拍摄的这些工业材料原本是“社会构成的基础”,但堆叠摆放的地方却被称为“废墟”,令她想到人类短暂的生命与时间的流逝。评委认为,这个展览具有强烈冲击力,也非常好的扩展了照片表现的可能性。

 

 

2. 史上最贵相机

“莱卡”几乎就是“昂贵”的代名词,但到底有多贵呢?日前,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的第32届Westlicht相机拍卖会上,一台1923年产的莱卡0-Series相机以240万欧元(约1900万人民币)的天价成交,成了史上最贵相机。

据莱卡方面传闻,相机最终由一名来自亚洲的藏家拍得。原本底价为40万欧元,最终以高出6倍的价格成交。拍卖商Westlicht解释说,0-Series 是莱卡首款相机正式推出前两年的测试用机,只制造了25部,十分稀有。这台相机虽有95年的历史,但状态依然保持得很好,无疑也增加了它的价值。

至于上一个记录的保持者,当然也是一台莱卡相机(同是0系列),它在2012年拍出了216万欧元的高价。如果有下一台莱卡相机可能打破目前的记录,那就要拭目以待今年11月的拍卖会了。

 

 

3. “俄版薇薇安”女摄影师被曝光

一位与薇薇安·迈尔有着相似传奇经历的隐世女摄影师最近被曝光。俄罗斯人Masha Ivashintsova1942年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2000年因癌症去世。直到死后17年,她的女儿才在旧房子的阁楼上发现了她留下的三万张底片,这位隐世女摄影师才被人们所知晓。

这些被发现的底片都未经冲洗,Masha也从未向家人提起过摄影一事。她在日记中写道,与情人的才华相比,自己太过暗淡失色。而忧郁症令Masha丢失了对工作的热忱,终于在1981年失业。在当时的俄罗斯,失业是一种刑事罪行,失业者面临的结局要么是锒铛入狱,要么是被禁锢在精神病院。Masha选择了后者。

这幅被锁猴子的照片摄于Masha 入住精神病院前3 年,Asya 认为母亲在作品中透露了自己的预感。
Melkumyan和他们的女儿,Asya。1976年拍摄这张照片的时候,这个家庭已经破裂了,Asya和她的父亲一起搬到了莫斯科,而Ivashintsova则留在了列宁格勒。
1981年,列宁格勒,诗人Arseny Tarkovsky。
1975年,列宁格勒,尼夫斯基大道。

女儿Asya表示,虽然收到艺术画廊及买家的邀请,但暂时未有明确计划如何处理这些照片。为了向母亲致敬,Asya将部份底片冲洗后,开设了网站及Instagram账号展示母亲的作品。

 

 

4. 早春三月 好看的影像展览

春节过后,全国各地新展齐开。三月份的展览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以下是我们精选的二十个影像相关展览,快坐稳扶好,踏青观展专列要发车了~

 

#北京#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道隐无名

时间:3月25日-8月12日

地点:红砖美术馆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 (Olafur Eliasson)迄今为止在中国的最大规模个展“奥拉维尔·埃利亚松:道隐无名”。展览将在红砖美术馆的园林、圆厅和8个展厅同时呈现一系列大型沉浸式装置、雕塑及纸上作品。展览中的各个空间自成一体,营造特定的自然现象如光、雾、影、水,或探索运动和几何学,以此来诠释奥拉维尔·埃利亚松艺术生涯中各个重要的关注点。观者将在一系列浸入式环境中穿梭漫步,从第一件特定场域作品《道隐无名》( The unspeakable openness of things, 2018)的强光开始,移步至红砖砌筑的圆厅观赏《遗失的指南针》(The lost compass, 2013),在黑暗中“阅读”水晶般无序跳动的《水钟摆》(Water pendulum, 2010),渐渐走进《不思之思图志》(Map for unthought thoughts, 2014)的网状幽暗世界,最后在黑暗的空间内欣赏环形喷雾装置《聚合彩虹》(Rainbow assembly, 2016)扑面而来的湿润中流动闪烁的七彩光谱。

 

《The Beatles, Tomorrow 》明日披头士世界巡回展

时间:3月24日-5月27日

地点:今日美术馆

展品包含了从1963-1972年间,由英国镜报记者所拍摄的披头士巅峰时期摄影作品,记录了他们在舞台上与在幕后的经典时刻,也有许多私密的瞬间;更将展出黑胶、红胶、经典唱片、报章杂志报导、全系列作品等珍贵展品。展览现场还将实境重现披头士著名经典场景:Abbey Road、Imagine、EdSullivan Show等,带领观众重回当年披头士每一个成员走过的足迹!

 

保罗·麦卡锡:无辜

时间:3月17日-6月17日

地点:木木美术馆

美国当代艺术大师保罗·麦卡锡的中国首次个展。本次展览中,艺术家选择以录像反映其创作全貌:43件由麦卡锡及其合作者创作于1970年至2013年的录像作品将首次面向中国观众展出。包括他早期的黑白影像行为纪录《将颜料甩向墙和窗》(1974年)到长达七小时的作品《白雪公主》(2013年),在展览期间,观众从后门进入,只对18岁以上的观众开放。

 

起承

时间:3月24日-5月23日

地点: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第十届三影堂摄影奖从533位参赛者的作品中选出20位艺术家入围本届三影堂摄影奖作品展,将于2018年3月24日(星期六)在北京草场地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举行展览开幕和颁奖典礼。

 

阿马利娅·乌尔曼:优越

时间:3月22日-5月19日

地点:金杜艺术中心

此为艺术家阿马利娅·乌尔曼(Amalia Ulman)在中国的首次个展。展览设计借由一个独特的“办公室迷宫”装置,呈现包括15张照片和3部录像在内的系列作品。展出的摄影作品来自艺术家最新的《优越》系列以及其2014年完成的系列《卓越与完美》。此次展览旨在将乌尔曼的艺术实践中贯常的表达方式介绍给中国观众,通过对大众意识中典型角色的扮演,揭露当下人们在网络与现实,职业生活和私生活中的矛盾与反差。

 

疆域:地缘的拓扑

时间:3月20日-7月31日

地点:北京OCAT

邀请四十余位知名当代艺术家,以录像、装置、绘画、摄影、文献等丰富的艺术语言引发一场关于地缘政治的艺术思考。此次展览除了呈现新生代艺术家在近几年所尝试的极具风格化与时代性的艺术实践外,一批已在国内外多次展出并被广泛认可的艺术作品也成为了展览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展览围绕“疆域”这一主题,基于后全球化时代的政治境况,以期呈现不同时代、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家所创作的作品碰撞出的火花和引发的思考。

 

制性造别

时间:3月22日-5月19日

地点:泰康空间

 “制性造别”无意展览“女性的艺术”或“女性艺术家的艺术”,也不再提供基于身份的定义和界说。对它来说,艺术家的性别身份是需要去阅读理解的症候和现象,但不是原因或标准。同样,将这些创作和表演联系在一起的,并不是气质、主题、手法的相似或呼应,而是一种已经成为他/她们/ta们认知、思考和实践的基础的性别视角。后者决定了我们认同和选择怎样的生活,朝向一个怎样的共同未来。 展览邀请来自各地的十一位/组艺术家和团体为本展览进行委任创作。展览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摄影、装置、录像、综合媒介及行为作品,也包括参与式、互动式的项目,社会调查和文献梳理。部分展览空间将被用于持续进行的工作坊,它将作为展览的有机部分,随着展程而逐渐生长和增添新的内容。展览开幕后,泰康空间将分别举办三次论坛,邀请各领域的研究者、创作者和行动者来分享关于写作、摄影和社会实践领域的性别表达。

 

萨拉·莫里斯:奥德赛

时间:3月24日-6月17日

地点: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本次展览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完整展出艺术家的全部影像作品。影片被呈现于一组为展览特别设计的空间之中,这些空间贯穿原为工厂厂房的UCCA大展厅;一系列巨幅墙上绘画作品则为影像提供整体背景。展览适逢莫里斯在其家乡纽约城拍摄的首部作品《中城》(1998)诞生二十周年,距其于2008年奥运会期间获得奥委会的特殊准许拍摄纪录片《北京》也正好十年。从华盛顿到洛杉矶,从巴黎到汉堡,从里约热内卢到阿布扎比,莫里斯的影像在整体上捕捉并呈现了二十一世纪前二十年间经济与地缘政治方面产生的巨大转变。

 

神遇·迹化

时间:3月24日-5月31日

地点:see+画廊

摄影艺术是一种转写过程,它作为一种借助于物理和化学原理的技术手段,替观赏者在摄影者和被摄影的对象间充当转写的角色。 尽管摄影过程是借助科学原理和具体器械完成的,它其实是一种冥想的形式或载体,类似在佛教中的“修行”。曾忆城以摄影为媒介,呈现自己和物质世界之间一种内观的关系,并邀请观赏者参与其中。

 

 

#上海#

 

杨福东个展《明日早朝》,美术馆新电影计划2018

时间:3月24日-6月23日

地点:龙美术馆(西岸馆)

艺术家杨福东大型影像个展《明日早朝》,是其首个美术馆新电影计划。此次展览中,艺术家根据龙美术馆独特的结构特点,史无前例地在美术馆一层、阶梯式展厅创造性地打造出“宋代朝会”以及“生命之塔”两个颇为壮观的拍摄场景,它们同时构成了此次美术馆新电影计划的最核心组成部分。

 

康蘭絲:路漫漫,上下求索

时间:3月25日-6月3日

地点:上海摄影艺术中心

本次展览呈现了康蘭絲(Lois Conner)三十多年来在中国拍摄的作品。这不是一个对她整个创作生涯的回顾展,也并非严格依时间顺序陈列作品。展览包含三个部分:风景,城市和莲花。为展览拉开序幕的,是康蘭絲1984-85年获得古根海姆奖金,首次来到中国旅行九个月期间拍摄的漓江风光和中国山水。从桂林出发,展览追随康蘭絲的足迹,穿越过去数十年中经历空前巨变的各大都市,展示她长期创作的系列作品:丝绸之路,长江,北京:现代与庄严。这样的展览结构让观众能够纵观历史,感受艺术家在中国的山川大河走过的漫漫求索之路。

 

第零空间:反向折叠

时间:3月17日-6月15日

地点:民生现代美术馆

本次展览将展出日本艺术家黑川良一(Ryoichi Kurokawa)新创作的一件感官沉浸式装置作品《反向折叠》,尝试将星辰及星系的形成、演化相关的诸多现象转译成声音、图像及振频。黑川在《反向折叠》中结合各种听觉与视觉素材,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感官的“联觉”现象上。作品尝试表现核聚变,为超新星爆炸的最初瞬间建构模型,并最终描绘出不同星系撞击之后重新形成新恒星的过程。

 

吉姆·坎贝尔 & 张培力:闪烁不定

时间:3月17日-6月17日

地点: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

CAC将以媒体艺术先驱者吉姆·坎贝尔(Jim Campbell)与张培力双个展:“吉姆·坎贝尔&张培力:闪烁不定” 启动五周年庆典系列项目。此展也将是旧金山艺术家坎贝尔在中国举办的首次个展。展厅第一区域将展示具有坎贝尔经典印记的“低像素系列”中的五件作品。张培力的纪念碑式作品《碰撞的和声》将呈现于第二展厅。两位艺术家看似有着鲜明的异质性,实则在唤起审美经验上潜藏着共同兴趣:将“低像素”作为一种视觉策略和感知中介,以此实践一种切身的观与看,并寻求把握现实在技术和心理层面上所彰显的错综复杂性。

 

行将消退

时间:3月24日-5月27日

地点:外滩美术馆

 “行将消退”对“观看”的方式和角度提出讨论,邀请观众走入过去,探访不熟悉的城市和地域,重新审视二十世纪末至今艺术家如何透过创作提问、剖析并拆解时代给予人类的难题,并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提出对跨地域“殊异性”的思考。展览试图通过诗意的阐述,转换对于有迹可循的认知结构的固有理解,因而向观众提供了更开放和多元的解读视角。

 

 

#南京#

 

刷屏/劳作——2018 AMNUA 国际摄影展 (群展)

时间:3月15日-4月15日

地点: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针对当下全球社会生活中图片与影像的生产现状,旨在打造出最具新媒介时代特征的摄影大展。展览由策展人郑闻、海杰策划,吉姆?拉默(Jim Ramer)、陈正联合策划。以“加速的西西弗斯”、“云在天上舞蹈,命令我们上传”、“闪回”、“2+2=5”等多个展览版块,勾勒出当下世界最鲜活生猛的图像生活与影像历险。

 

 

#广州#

 

奥马·法斯特:看不见的手

时间:3月25日-5月27日

地点:时代美术馆

法斯特在中国的首次个展,将展出艺术家近10年来的重要代表作,包括《5000英尺是最好的》(2011)、《延续》(2012-2015)和《奥古斯特》(2016)。展览标题《看不见的手》来自法斯特专门为本次展览拍摄的VR短片,既映射了新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的自由市场概念,及其在全球范围内和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深刻影响,亦基于艺术家对时代美术馆及其周边社区的考察。

 

 

#香港#

 

星光堆砌的我们

时间:3月24日-5月6日

地点:1a 艺术空间

本展览展出七位女性艺术家的新媒体及行为艺术作品。她们分別来自旧金山、洛杉矶和北京。艺术作品包括多个不同媒体 : 多频道影片装置 、混种电影动画、艺术作为社会实践和手制作品。这些作品旨在探究与质疑民俗学与资本主义下的性別歧视,探讨包容与排斥在文化演进中的转变,以尝试重新定义“爱”与“失”的风俗,并重新展望对未来科技乌托邦的想象。

 

沃尔夫冈·提尔曼斯(Wolfgang Tillmans)

时间:3月26日-5月12日

地点:卓纳画廊

本次展览是沃夫岡·提曼斯(Wolfgang Tillmans)於香港的首次个展。本次於香港的展览作品主题广泛,回应周遭环境的同时亦自成一体。展览將橫跨香港空間的四个展区,帶來提曼斯近期創作的肖像及靜態攝影作品。展覽還包括部分從未向公眾展出的新作,将关于友谊、亲密关系的作品与一系列世界各地的景观并置呈现。其中一件大型展品为撒哈拉沙漠的鸟瞰照片,当中的细节丰富,同时还用单色的方式表达,感觉接近抽象。承接提曼斯一作风,展览将某种特定观点放大,每件作品自身的艺术元素、主题及布展,构成一个错综复杂的关系,而以此拼湊起來的作品亦使观者成为对话的一部分。

 

 

#台湾#

 

影像的谋反

时间:3月3日-5月6日

地点:台北当代艺术馆

“影像的谋反”展览是基于对现实的质疑与不满,用诗性书写介入现实,形成多重影像叙述。此种逆“反”,是对现今全球化社会的资本流动、人口迁移、宗教与国族强权等,权力结构之单向性、既定性的质疑与忤逆;并藉由诗性的连结与想象,让影像的虚构成为一种政治干预的工具,将“过去的未来”被悬置、重整、并再次想象。参展作品奠基于真实的空间、事件及文本,透过地方、历史、文学、电影、传说等多重援引指涉,以深思熟虑的影音布署,尝试连结更宽广的时空脉络,在虚构和非虚构的交互审视与合作中,进行现实的后设批判,并生产出新的现实。

 

回望——台湾摄影家的岛屿凝视 1970s-1990s

时间:3月31日-5月27日

地点:台中美术馆

“1970s-1990s”这短短三十的时间,对长远的历史发展而言或许只是白驹过隙,但对于在全球脉络下的台湾来说,在国际关系、两岸发展、经济和社会变迁等范畴里,却是相当关键过渡年代。2000年前后,科技与网络媒介的蓬勃发展为摄影自身及其与外界的关系带来了本质性的改变。这些摄影作品经过几十年来的酝酿沉淀,阶段性地成为了拓展摄影形式的重要精神与实务基础。作品中定格分明的族群样貌,以及不断堆叠、隐然若现的岛屿轮廓,除了作为我们据以建构历史、回望过往的线索记忆,更是藉由摄影家的视点,对当下这个竚立岛屿和涌动年代,所映照、直射的庄严“凝视”。

0
表情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