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咨询师的我,给当年工程师的我十条忠告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咨询师的我,给当年工程师的我十条忠告

假如让我回到当年,我会怎么做个不一样的工程师。

理工科博士毕业直接进咨询的,挺多。

理工科工作了几年再进咨询的,很少。

做过咨询之后,反过来看当初工程师的自己,毛病很多,想法很天真。

如果让我回到当年重来一遍,我觉得自己能混得明白得多。

因此觉得有义务说说过来人的经验。若能帮助后来人少走弯路,则我心甚慰。

之前写过分享经历的文章,大家说是励志文,今天这篇估计会被说成是职场成功学,随它去吧...

我倒是觉得,职场、商科这些东西,自己都没摸爬滚打过、没混出个样儿的“纯理论家”说的话不足信。

本文不适于想要“岁月静好”者。

本文更适于相信不折腾,毋宁死者。

言归正传 —— 假如让我回到当年,我会怎么做个不一样的工程师

下文所说的“领导”,指的是你的组长,你的部门经理,并不一定是公司大老板。

1. 了解公司的业务和财务概况

我来提几个问题,看看你能回答几个:

你公司每年的营业额,盈利率多少?

你公司的战略是什么?比如求稳还是求增长,求高盈利率还是求高现金流?

你公司有哪些业务板块?和你有关的板块下有哪些产品?

这些产品在市场上排老几?谁是主要竞争者?

你公司最近有什么大动作?比如并购了谁,卖掉了谁,进军了什么新领域?

公司最高管理层有谁,各负责什么,大致经历如何?

当年工程师的我,头两年都对GE的业务懵懵懂懂,连GE有多大都不知道,也是醉了...

我觉得,了解这些是好工程师的基本素养。

可能无法立刻让你加薪,但是:

一来让你明白你正在研发的项目,在公司全局中的位置。换言之,你的项目甚至你的部门会不会被砍,哪些项目哪些组“有前途” —— 有机会就套套近乎嘛。

二来在关键时刻,你如果能流利的说出:“我们的产品A最近卖得不好,主要因为竞争对手B的新技术C,我们可以如何如何借鉴”,领导和同事会“哇哦” —— 明白人在哪里都是稀缺资源。

怎么找这些信息?

百度,谷歌,公司财报,再有就是和同事聊天了。

2. 抱粗腿,找到力挺你的人 (sponsor)

话糙理不糙。

从入门工程师升高级工程师、再升到资深工程师,看的是年头,这时还不用抱。

再往上,别管是工程师这条路,还是管理这条路,要和别人竞争了,谁升都行,那谁升?就得有人能在关键时刻替你说好话 —— 这个人就是你的sponsor。

Sponsor一般是你的上级,或者上上级。更高的领导通常和你交集太少了 —— 让任正非力挺一个工程师,不太现实嘛。

Sponsor看好你,别管是工作能力,是人品,还是投缘。

Sponsor和mentor(导师)是本质区别 —— mentor动嘴皮子为主,sponsor有具体行动,不仅会给你建议,还会带你参加重要会议让你露脸,会在关键时刻拉你一把。

怎么能够给自己找个sponsor?

部分靠老天眷顾。

部分靠个人努力:目测一下你上面的领导们,哪个你比较欣赏,觉得投脾气,就多多接触嘛。

领导们可能很忙,一开始没空理你。

但是相信我,正常人类都喜欢被人崇敬的感觉。

仅仅崇敬、说好话当然是不够的,你的工作能力得够好。

你还得能帮sponsor做事 —— 不是潜规则啦,别太污了 —— 比如sponsor临时需要个文档,抓不到人,可能会问你帮忙;比如sponsor想组织个公司活动,可能会问你策划召集一下。

不是溜须拍马,耍嘴皮子。

而是在互相欣赏的基础上,互相帮助,互惠互利。

觉得sponsor啥的太虚伪,太不公平?

子曰: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

早醒悟,早超生。

3. 功劳苦劳,升职的愿望,你不说没人知道

我的意思是:“所有人都看到我出色的工作了,时候到了领导自然会提拔我的” ——这种想法很危险。

在你能控制自己命运的时候,何必把它交给偶然?

我之前写过的亲身经历:

我升职项目经理比正常的节奏快了几个月。并不是领导主动赏识我,觉得“哎嘛,这位同志干得很好,我太想嘉奖她了,怎么办呢?给她提前升职吧。”醒醒吧。提前升职是我主动找领导谈的,而且挑了一个有利的时间点,再加上我确实干得不错。

做咨询时听过这么一句话:do great work and then talk about it.做出卓越的成绩,然后不停的讲述之。

说话当然要讲究技巧,肯定不能在茶水间抓住领导:“我跟您说说我有多厉害吧。”相信你不会这么缺心眼的。要把信息融入到正常的人类对话中...

和领导套近乎太难?没事儿主动找领导谈谈心,聊聊梦想嘛。

4. 干活要走心,走脑

质量就是生命。

说烂俗点,要有匠人精神。

用我姥姥的话讲,“你这是糊弄鬼子哪”。

大到数据是否前后一致。

小到是否所有PPT页上都有页码。

一个简单的评判标准:

假如你是这活儿的甲方,是接收这份数据、这份报告的人,你能接受这个质量么?

换位思考,有奇效。

5. 请务必重视PPT

工程师的我要是明白这两件事,就好了。

一来,工程师的我曾经非常鄙视PPT:我的时间应该花在干活儿上,而不是做PPT,给领导汇报,申请经费上。

后来做咨询,换成了领导的视角:公司花钱养着工程师,当然得知道你们每天干啥,当然有权决定你们干啥。

不争谁错谁对哈,只想说:换位思考,有奇效。

我当时对PPT、汇报这些,是能糊弄就糊弄,觉得分分钟都是在浪费时间,恨不能继续做我的实验,算我的模型。

傻得冒泡儿。

怎么让别人了解你的项目有多重要?

怎么让别人知道你解决了多少难题?

PPT是最好的工具。

你的工作很复杂,高度专业化,你很反感外行提傻问题,瞎指挥。我懂。

但恕我直言,公司给你工资不是让你自嗨的。把你复杂的工作给公司里的外行讲明白了,是你的分内职责。尤其当这个外行是你的领导的时候。

二来,怎样才能做出好的PPT?

做咨询,没日没夜的画了三年半PPT之后,我觉得在这三个层面都好,就是好的PPT:

也是最重要的,得有个清晰的、有逻辑、还有起承转合的故事框架,常说的storyline。

比如,我可以干巴巴的罗列我的实验和数值模拟结果;

我也可以讲个故事:“我负责研发的这个部件,与上一代相比,主要优势在xxx,相应的参数是xxx。实验结果表明,这些参数确实优于上一代,而且数值模拟也得出一样结论。”

前者,听报告的人还是一头雾水;后者,听报告的人会得到明确的信息“哦,她这个项目做得不错,数据很有力”

对每张PPT,要选最恰当的图表,来展示数据—— 把Excel表格直接复制粘贴,太糊弄了。有很多教你如何用图表说话的文章,诸君可以找找看。

细节,细节,细节。比如我此处编号用了 i-iii,为了不和大编号1-10冲突。

6. 开会时一定一定要发言

当初我们实验室十来个人,每两周开一次会,我时常在整个会议中不发一言。

大领导每年来我们实验室视察两次,和大家开会交流,我仍极少发言。

害羞,胆怯,再加上“我没啥值得一说的”,“我要说的,别人都已经知道了”这类想法。

开会时一定要发言。每次开会都是你展示自己的机会。

发言了,才谈得上存在感。

并非外向型的人,才在会议上频繁发言。误解。我时至今日仍然是内向型,但在会议上,如果有必要,可以变得张牙舞爪的。

怎么练?简单:给自己定下硬指标,每次开会必须至少发言一次。

我引用麦肯锡德国一个传奇般女性资深合伙人说过的话,大意是:“做为一个新人,你必须在每次开会都发言,每次都有air time。我不管你说什么,但是你必须说,哪怕只是总结提炼别人说过的话。”

7. 永远别不懂装懂

子曰:不耻下问。

我最烦不懂装懂的人(和说我长得不好看的人)。

大家都不傻,装逼是很容易被识破的。

工程师的我没这个毛病,写在这里为了强调一下。

甚至,我能够进GE,还托了不装逼的福:当初GE面试我的人,后来跟我说,他们问了个技术问题,估计我肯定不知道,结果我大大方方承认自己不知道,并没有瞎编乱造,是我的重要加分项。

展现自己不懂,甚至展现自己的弱点,反而能使你看起来更真实、更像个人。

8. 说话精简,到点儿上

啰啰嗦嗦,说了半天,还不知道你到底想说什么 —— 会让领导和同事很快失去耐心。

这事儿可以练,应该有不少相关的书。

说话精简,是思路清晰的体现。

所以,你练的其实不是语言艺术,而是思维能力。

大法一旦练成,有副作用:和正常人聊天时,会耐心不足,总试图帮对方总结归纳... 没朋友啊...

9. 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怎么穿衣

没办法给出个整齐划一的工程师着装指南:从硅谷范儿,到德国老牌企业范儿,天差地别。前者背心裤衩,后者衬衣西裤。

我觉着,基本原则是:你的着装不要鹤立鸡群,而是要鸭立鸡群—— 在同事中并不突兀,但是又高那么一点点。

我在GE时,某天穿着运动衣登山鞋就去上班了。被领导好心的叫去办公室谈心,他说的话我至今记得:Dress like the person you want to be.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按照那个样子着装。

工程师通常实在懒得在着装上费心思,试试这个小技巧:

看你的上一级领导怎么穿,也穿成那个风格,可以考虑稍降一点档次。

多嘴嘱咐一句:别和领导撞衫...

什么时候你无比牛x了,想穿啥穿啥。

10. 别说“我能力不足”这类话

学理工科的,常有谦虚过度的倾向。

举个我见到的例子:

很能干的一个人,某次开会,汇报他的项目进展,领导也在场。他的实验遇到点挑战,正在攻关,介绍完情况后,他说“可能是我能力不足,还没解决这个问题”。

这句前缀“可能是我能力不足”,纯属多余。

完全可以换个说法:“除了已介绍的,我还在联合咱们的首席工程师xx,寻求更多解决方案。”

领导并不了解你工作的细节。但是你自己都说自己“能力不足"了,那可能就真的不足了吧?

一次两次这么说,也就罢了。要是习惯性的加这么个前缀,你“能力不足”的形象可能就被你自己这么树立了。

如上所说,不要不懂装懂,要勇于承认“我不知道”。

但是别说“我能力不足”,尤其是你明摆着工作出色的时候。

最后几句

如果你觉得上面这十条太细碎,那你记住这背后的指导思想,然后自由发挥就行了:

决定你是否加薪,多快升职的,是你的领导;

你的领导作出判断,一是靠和你直接打交道,二是靠从别人那里听到的二手消息,也就是你在同事中的“名声”;

领导和同事一开始并不了解你,他们通过什么渐渐了解你呢?

不外乎:你工作的质量,你说的话,你的外表,诸如此类。

换句话说,你在领导心中的形象,完全是你自己树立的。

如果想要领导把你和“有勇有谋,值得信任,不提拔简直对不起良心”联系起来,你想想,该怎么做?

我并不是要你改变性格,而是要你改变一些习惯。

我也并不是要你虚伪,而是要你有选择的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毕竟是工作,又不是找结婚对象。受个人经验所限,请诸君批判的阅读。

 

理工科,清华本硕,德国读博,并从此居住在德国至今;后来在GE (通用电气) 搞了三年研发;再后来转行到麦肯锡,搞企业管理战略咨询三年半,慕尼黑办公室,做到了项目经理;现在慕尼黑天马行空创业中。女,性格温和,人畜无害。

 

来源:瓜美将

原标题:咨询师的我,给当年工程师的我十条忠告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咨询师的我,给当年工程师的我十条忠告

假如让我回到当年,我会怎么做个不一样的工程师。

理工科博士毕业直接进咨询的,挺多。

理工科工作了几年再进咨询的,很少。

做过咨询之后,反过来看当初工程师的自己,毛病很多,想法很天真。

如果让我回到当年重来一遍,我觉得自己能混得明白得多。

因此觉得有义务说说过来人的经验。若能帮助后来人少走弯路,则我心甚慰。

之前写过分享经历的文章,大家说是励志文,今天这篇估计会被说成是职场成功学,随它去吧...

我倒是觉得,职场、商科这些东西,自己都没摸爬滚打过、没混出个样儿的“纯理论家”说的话不足信。

本文不适于想要“岁月静好”者。

本文更适于相信不折腾,毋宁死者。

言归正传 —— 假如让我回到当年,我会怎么做个不一样的工程师

下文所说的“领导”,指的是你的组长,你的部门经理,并不一定是公司大老板。

1. 了解公司的业务和财务概况

我来提几个问题,看看你能回答几个:

你公司每年的营业额,盈利率多少?

你公司的战略是什么?比如求稳还是求增长,求高盈利率还是求高现金流?

你公司有哪些业务板块?和你有关的板块下有哪些产品?

这些产品在市场上排老几?谁是主要竞争者?

你公司最近有什么大动作?比如并购了谁,卖掉了谁,进军了什么新领域?

公司最高管理层有谁,各负责什么,大致经历如何?

当年工程师的我,头两年都对GE的业务懵懵懂懂,连GE有多大都不知道,也是醉了...

我觉得,了解这些是好工程师的基本素养。

可能无法立刻让你加薪,但是:

一来让你明白你正在研发的项目,在公司全局中的位置。换言之,你的项目甚至你的部门会不会被砍,哪些项目哪些组“有前途” —— 有机会就套套近乎嘛。

二来在关键时刻,你如果能流利的说出:“我们的产品A最近卖得不好,主要因为竞争对手B的新技术C,我们可以如何如何借鉴”,领导和同事会“哇哦” —— 明白人在哪里都是稀缺资源。

怎么找这些信息?

百度,谷歌,公司财报,再有就是和同事聊天了。

2. 抱粗腿,找到力挺你的人 (sponsor)

话糙理不糙。

从入门工程师升高级工程师、再升到资深工程师,看的是年头,这时还不用抱。

再往上,别管是工程师这条路,还是管理这条路,要和别人竞争了,谁升都行,那谁升?就得有人能在关键时刻替你说好话 —— 这个人就是你的sponsor。

Sponsor一般是你的上级,或者上上级。更高的领导通常和你交集太少了 —— 让任正非力挺一个工程师,不太现实嘛。

Sponsor看好你,别管是工作能力,是人品,还是投缘。

Sponsor和mentor(导师)是本质区别 —— mentor动嘴皮子为主,sponsor有具体行动,不仅会给你建议,还会带你参加重要会议让你露脸,会在关键时刻拉你一把。

怎么能够给自己找个sponsor?

部分靠老天眷顾。

部分靠个人努力:目测一下你上面的领导们,哪个你比较欣赏,觉得投脾气,就多多接触嘛。

领导们可能很忙,一开始没空理你。

但是相信我,正常人类都喜欢被人崇敬的感觉。

仅仅崇敬、说好话当然是不够的,你的工作能力得够好。

你还得能帮sponsor做事 —— 不是潜规则啦,别太污了 —— 比如sponsor临时需要个文档,抓不到人,可能会问你帮忙;比如sponsor想组织个公司活动,可能会问你策划召集一下。

不是溜须拍马,耍嘴皮子。

而是在互相欣赏的基础上,互相帮助,互惠互利。

觉得sponsor啥的太虚伪,太不公平?

子曰: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

早醒悟,早超生。

3. 功劳苦劳,升职的愿望,你不说没人知道

我的意思是:“所有人都看到我出色的工作了,时候到了领导自然会提拔我的” ——这种想法很危险。

在你能控制自己命运的时候,何必把它交给偶然?

我之前写过的亲身经历:

我升职项目经理比正常的节奏快了几个月。并不是领导主动赏识我,觉得“哎嘛,这位同志干得很好,我太想嘉奖她了,怎么办呢?给她提前升职吧。”醒醒吧。提前升职是我主动找领导谈的,而且挑了一个有利的时间点,再加上我确实干得不错。

做咨询时听过这么一句话:do great work and then talk about it.做出卓越的成绩,然后不停的讲述之。

说话当然要讲究技巧,肯定不能在茶水间抓住领导:“我跟您说说我有多厉害吧。”相信你不会这么缺心眼的。要把信息融入到正常的人类对话中...

和领导套近乎太难?没事儿主动找领导谈谈心,聊聊梦想嘛。

4. 干活要走心,走脑

质量就是生命。

说烂俗点,要有匠人精神。

用我姥姥的话讲,“你这是糊弄鬼子哪”。

大到数据是否前后一致。

小到是否所有PPT页上都有页码。

一个简单的评判标准:

假如你是这活儿的甲方,是接收这份数据、这份报告的人,你能接受这个质量么?

换位思考,有奇效。

5. 请务必重视PPT

工程师的我要是明白这两件事,就好了。

一来,工程师的我曾经非常鄙视PPT:我的时间应该花在干活儿上,而不是做PPT,给领导汇报,申请经费上。

后来做咨询,换成了领导的视角:公司花钱养着工程师,当然得知道你们每天干啥,当然有权决定你们干啥。

不争谁错谁对哈,只想说:换位思考,有奇效。

我当时对PPT、汇报这些,是能糊弄就糊弄,觉得分分钟都是在浪费时间,恨不能继续做我的实验,算我的模型。

傻得冒泡儿。

怎么让别人了解你的项目有多重要?

怎么让别人知道你解决了多少难题?

PPT是最好的工具。

你的工作很复杂,高度专业化,你很反感外行提傻问题,瞎指挥。我懂。

但恕我直言,公司给你工资不是让你自嗨的。把你复杂的工作给公司里的外行讲明白了,是你的分内职责。尤其当这个外行是你的领导的时候。

二来,怎样才能做出好的PPT?

做咨询,没日没夜的画了三年半PPT之后,我觉得在这三个层面都好,就是好的PPT:

也是最重要的,得有个清晰的、有逻辑、还有起承转合的故事框架,常说的storyline。

比如,我可以干巴巴的罗列我的实验和数值模拟结果;

我也可以讲个故事:“我负责研发的这个部件,与上一代相比,主要优势在xxx,相应的参数是xxx。实验结果表明,这些参数确实优于上一代,而且数值模拟也得出一样结论。”

前者,听报告的人还是一头雾水;后者,听报告的人会得到明确的信息“哦,她这个项目做得不错,数据很有力”

对每张PPT,要选最恰当的图表,来展示数据—— 把Excel表格直接复制粘贴,太糊弄了。有很多教你如何用图表说话的文章,诸君可以找找看。

细节,细节,细节。比如我此处编号用了 i-iii,为了不和大编号1-10冲突。

6. 开会时一定一定要发言

当初我们实验室十来个人,每两周开一次会,我时常在整个会议中不发一言。

大领导每年来我们实验室视察两次,和大家开会交流,我仍极少发言。

害羞,胆怯,再加上“我没啥值得一说的”,“我要说的,别人都已经知道了”这类想法。

开会时一定要发言。每次开会都是你展示自己的机会。

发言了,才谈得上存在感。

并非外向型的人,才在会议上频繁发言。误解。我时至今日仍然是内向型,但在会议上,如果有必要,可以变得张牙舞爪的。

怎么练?简单:给自己定下硬指标,每次开会必须至少发言一次。

我引用麦肯锡德国一个传奇般女性资深合伙人说过的话,大意是:“做为一个新人,你必须在每次开会都发言,每次都有air time。我不管你说什么,但是你必须说,哪怕只是总结提炼别人说过的话。”

7. 永远别不懂装懂

子曰:不耻下问。

我最烦不懂装懂的人(和说我长得不好看的人)。

大家都不傻,装逼是很容易被识破的。

工程师的我没这个毛病,写在这里为了强调一下。

甚至,我能够进GE,还托了不装逼的福:当初GE面试我的人,后来跟我说,他们问了个技术问题,估计我肯定不知道,结果我大大方方承认自己不知道,并没有瞎编乱造,是我的重要加分项。

展现自己不懂,甚至展现自己的弱点,反而能使你看起来更真实、更像个人。

8. 说话精简,到点儿上

啰啰嗦嗦,说了半天,还不知道你到底想说什么 —— 会让领导和同事很快失去耐心。

这事儿可以练,应该有不少相关的书。

说话精简,是思路清晰的体现。

所以,你练的其实不是语言艺术,而是思维能力。

大法一旦练成,有副作用:和正常人聊天时,会耐心不足,总试图帮对方总结归纳... 没朋友啊...

9. 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怎么穿衣

没办法给出个整齐划一的工程师着装指南:从硅谷范儿,到德国老牌企业范儿,天差地别。前者背心裤衩,后者衬衣西裤。

我觉着,基本原则是:你的着装不要鹤立鸡群,而是要鸭立鸡群—— 在同事中并不突兀,但是又高那么一点点。

我在GE时,某天穿着运动衣登山鞋就去上班了。被领导好心的叫去办公室谈心,他说的话我至今记得:Dress like the person you want to be.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按照那个样子着装。

工程师通常实在懒得在着装上费心思,试试这个小技巧:

看你的上一级领导怎么穿,也穿成那个风格,可以考虑稍降一点档次。

多嘴嘱咐一句:别和领导撞衫...

什么时候你无比牛x了,想穿啥穿啥。

10. 别说“我能力不足”这类话

学理工科的,常有谦虚过度的倾向。

举个我见到的例子:

很能干的一个人,某次开会,汇报他的项目进展,领导也在场。他的实验遇到点挑战,正在攻关,介绍完情况后,他说“可能是我能力不足,还没解决这个问题”。

这句前缀“可能是我能力不足”,纯属多余。

完全可以换个说法:“除了已介绍的,我还在联合咱们的首席工程师xx,寻求更多解决方案。”

领导并不了解你工作的细节。但是你自己都说自己“能力不足"了,那可能就真的不足了吧?

一次两次这么说,也就罢了。要是习惯性的加这么个前缀,你“能力不足”的形象可能就被你自己这么树立了。

如上所说,不要不懂装懂,要勇于承认“我不知道”。

但是别说“我能力不足”,尤其是你明摆着工作出色的时候。

最后几句

如果你觉得上面这十条太细碎,那你记住这背后的指导思想,然后自由发挥就行了:

决定你是否加薪,多快升职的,是你的领导;

你的领导作出判断,一是靠和你直接打交道,二是靠从别人那里听到的二手消息,也就是你在同事中的“名声”;

领导和同事一开始并不了解你,他们通过什么渐渐了解你呢?

不外乎:你工作的质量,你说的话,你的外表,诸如此类。

换句话说,你在领导心中的形象,完全是你自己树立的。

如果想要领导把你和“有勇有谋,值得信任,不提拔简直对不起良心”联系起来,你想想,该怎么做?

我并不是要你改变性格,而是要你改变一些习惯。

我也并不是要你虚伪,而是要你有选择的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毕竟是工作,又不是找结婚对象。受个人经验所限,请诸君批判的阅读。

 

理工科,清华本硕,德国读博,并从此居住在德国至今;后来在GE (通用电气) 搞了三年研发;再后来转行到麦肯锡,搞企业管理战略咨询三年半,慕尼黑办公室,做到了项目经理;现在慕尼黑天马行空创业中。女,性格温和,人畜无害。

 

来源:瓜美将

原标题:咨询师的我,给当年工程师的我十条忠告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