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上海创业新样本:技术创新派正在崛起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海创业新样本:技术创新派正在崛起

资本、技术、信息的高度集中与集聚,这是上海现代城市形成和发展的第一大动力。

上海浦西商务楼。图片来源:摄图网

在科技创业领域,最近几起大事件都与上海有关:被美团全资收购的摩拜第一个落地城市是上海,创始人胡玮炜曾谈到上海属于自行车友好城市;4月2日,诞生于上海交大学生宿舍的创业公司饿了么被阿里全资收购。

另外,最近两家风头正劲的“明星公司”拼多多和趣头条也都是出自上海。

法国研究学者白吉尔(Marie-Claire Bergère)在《上海史:走向现代之路》一书中写到:上海和它周围的长三角洲富庶地区有着悠久的商业文化传统,这些地区依照稠密纵横的水网分布实行区域建设、物资交换和资金流通,所有的活动都在组织有序的行会公所的控制中。

这种“控制感”确实是上海人给人的第一印象:他们精明勤奋、孜孜以求又不敢越界一步,带有职业经理人式的准确无误。

界面新闻曾经报道过,上海人的这种脾性和精致的生活方式,正好切中了当下消费升级的趋势,孵化出许多生活方式类的创业项目,比如大众点评、饿了么、小红书、洋码头、YHouse等。

但经常被人忽略的一点是,上海的技术创业公司也已经成长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不同于商业模式的创新,技术创新常常需要三、五年,甚至十年以上的积累,这更需要创业者有稳扎稳打的性格、长线作战的坚韧。界面新闻记者采访到的几个创业案例正是这样,他们或许代表了当下浮夸创业浪潮中扎实、精进的上海力量。

海归创业:杨浦区诞生的英语AI学习公司

英语教育市场虽然竞争激烈,但在线英语市场本质上也逃不开两种模式:把线下的课堂搬到线上、或者用移动互联网匹配教师与学生资源。

在线教育看似“钱景”很大,但已经是一片红海。

互联网教育研究院研究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在线教育70%的公司都处于亏损状态,10%的公司能够持平,能够盈利的仅占5%,甚至有15%的企业濒临倒闭。真正能跑出来的创业公司实际上并不多。

面对这种千人一面、效率低下的英语教育市场,英语流利说将AI引入教育场景。凭借在口语评测、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等方面的技术,倡导了一种用AI学习的新模式。

2013年,英语流利说创始人兼CEO王翌从美国硅谷回到国内,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路。流利说公司注册成立之时,就选在了上海杨浦区的复旦科技园。

在王翌、胡哲人和林晖三位创业伙伴看来,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形象代表了巨大的外语教育市场潜力的同时,对于吸引世界一流人才的加盟,业界顶级合作伙伴的获得、全球顶级投资机构的接洽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王翌的经历不是个案。

根据国信优易数据,上海对全球创新创业资源吸引力不断增强,核心团队趋于年轻化和高学历。创业者高峰年龄为36岁(2016年为38岁),博士学历占比14.1%(2016年为9.8%),具有留学经历人群占比19%(2016年为13.6%),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达92.3%,二次创业人数超过50%。

流利说创始人王翌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说,上海打造国际一流科创中心的指导思路下,各级主管部门、科创园区对于双创企业不遗余力的支持和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流利说的起步阶段少了很多风险,多了很多安心。可以一步一个脚印的完成从口语练习工具向教育综合服务的进化。

具体来讲,入驻一年多,在区政府支持下,英语流利说成功申请到了“3310”计划A类扶持待遇,这为处于增长期的流利说缓解了燃眉之急。作为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之一,杨浦区良好的双创环境,为英语流利说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2016年,流利说推出基于深度学习的自适应引擎、并以“懂你英语”形式上线,率先开启了AI赋能英语教育之路。用户在进行等级测评之后,即可享受AI老师基于个人知识背景和个性化需求定制的一整套系统性的英语学习解决方案,使得千人千面的学习体验成为可能。

英语流利说交互页面

截至2018年1月底,旗舰APP“英语流利说”的注册用户数已逾7000万人,付费用户超百万。流利说选择了“AI+教育”的新赛道,以最大限度摆脱“老师”这一核心要素,并在2017年2月实现规模化盈利。

连续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人工智能,可以看出人工智能已成为引领科技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并且,从2017年开始,政策的重点已经从人工智能技术转向技术和产业的融合。因此,英语流利说的“AI技术+英语教育”,成为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核心竞争力。

云服务市场的独角兽:华东区占比高

除开阿里云在杭州,云服务的领域的两家创业公司七牛云和Ucloud恰好都是从上海起家的。

很多人简单将云服务企业理解为CDN倒卖的公司。七牛云总裁吕桂华认为云服务行业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 第一阶段是厂商铺设大量机房,做基础设施建设;
  • 第二阶段是装了一些云主机的服务,做了资源租赁的工作;
  • 第三个阶段开始转向了生产效率的提升,帮助客户开发自己的产品。云服务公司的价值开始细化和具化。

吕桂华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场对云服务的理解也是在不断进步的,今天的云服务市场大概处于第三阶段的早期。相比于往年,云服务市场数据驱动的合理性也将越来越越强。“前几年我们像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今年我们有了更明确的目标。”

这个目标是:依靠互联网和软件起家的七牛云今年要进入更多的传统行业,比如把云服务的架构搭建在广电新媒体、政府机构、手机这些需要技术更新的产业。

不同行业对公有云的接受度是不一样的。吕桂华认为,七牛云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产品能力——把产品部署到不同地方,给行业提供软件+交付的一站式解决方案。目前传统行业在七牛云的客户总占比中只占到10%左右。

“我们是倒着看的。如今,互联网行业越来越成熟,现在的传统行业更有创新的需求。互联网是根基是基础力量,传统行业正在飞速地学习如何利用互联网和云计算进行大规模的IT体系的更换。越是数据驱动的业务模式它的这个需求就越强烈。”吕桂华判断。

2017年8月,七牛云拿到阿里巴巴领投的10亿人民币E轮融资,到2018年这家云服务创业公司已经走过七年时光。吕桂华亲眼见证了上海这几年创业环境的变化。

七牛云历史融资记录。数据来源:IT桔子

“上海过去几年有点‘失落’,但现在开始真的缓过神来了。”吕桂华说,“因为大环境在变化。1-2年短期to VC式的创业越来越被市场认清。现在更重要的是需要企业有一种长期奋斗的能力,北京有太多拼1-2年的年轻人。但现在要想把企业做得稍微成功一点,就需要5年,甚至10年。上海这个城市的心态比其他人好一点。”

在吕桂华看来,上海新跑出来的两家明星公司——拼多多和趣头条,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有大创新的公司:一个是依托于微信生态的电商公司;另一家则在头条的阴影下长大。但是上海擅长在巨头的夹缝下做出微创新。

几年前他有个判断,吕桂华认为,华南地区产业链完善,适合智能硬件创业;而北京热血青年多,适合互联网创业;而华东地区适合做IT和企业服务的创业。从目前的情况看,市场格局印证了他的判断。

七牛云诞生于浦东软件园。浦东软件园方面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经营一所孵化器犹如办一所学校。经过九年的运营管理,累计孵化了300余家企业,撬动社会融资超过30亿元。同七牛云一样从这里出来的创业公司还包括喜马拉雅、天天果园等。

在浦软孵化器中办公的企业“七牛云”:办公室的墙壁上,每个小组的员工都写下了生活和工作上的小目标。

七牛注意到了上海市目前对高端人才的引进和落户政策。对七牛云来讲,人才分为两种:一部分是中高级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另一部分是应届毕业生。这两类人能否在上海比较好的生活下去,关系到七牛云能不能找到适合的人才。他们期待上海市给出更好的落户政策和更多的租房优惠措施。

另一家上海技术公司星环科技也七牛一样有类似的观点。星环科技涉及一部分云服务业务,也做企业IT安全和大数据方案提供。

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星环科技COO佘晖注意到,公司每年都会补进来大量血液,最早毕业生都会选择北上。但现在更明显的趋势是,很多时候在北京招人,他们也都愿意来到上海工作。这座现代化的创新之城对年轻人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上海是一定要跟外面接轨的,吸引到最优秀的人才过来。科技类产品都有一个生命周期,从起步、发育、成熟,直到衰退。在一个行业里处于什么周期不重要,下一波趋势来的时候抓住了就行。”佘晖说,“但趋势的爆发不是你能预判的。在爆发的那一天,你要准备好、在那儿,把市场份额做大、产品做好。”

这就是上海人的创业精神。

人脸识别第一梯队:云从科技

4月9日,阿里巴巴6亿美元投资商汤科技。人脸识别和人工智能公司再次引起市场关注。人脸识别领域第一梯队的公司,无论是商汤科技、旷视科技,背后都开始有互联网巨头的身影。

同样是做人脸识别的云从科技近期也在融资谈判,但这家上海本土公司却低调地多。云从科技副总裁张立判断,2018年一整年,整个AI产业、细化到人脸识别行业,都会是收并购的大年。

云从科技涉及to B的业务较多,从研发产品、行业解决方案、到售前售后,运维维保,在产业链有非常长的链条,在行业中切的比较深。以银行、安防领域中的人脸识别为主。

与Face++提供的公有云不同,云从所有的人脸识别数据都存放在私有云上。因为安防和金融都是以安全性为主的行业。

一般的Face ID可能只是解锁过程,硬件和算法的难点可能在于芯片、结构光的算法和模组的组合,满足C端用户的需求;但云从科技提供的不是简单的技术实现,人脸识别只是一个入口,在基础的识别完成以后,它还需要匹配银行后台的大数据、深入到银行业务系统、风口数据建模系统。

云从科技的使用场景。

目前云从科技有超过300人的科研团队,在安防领域市占率排行第一;在银行系统里,云从科技的市占率已经达到了70%以上。

就在采访期间,云从科技刚刚公布了一份新的技术突破。在Market1501,Cunk03,Duke三个数据集刷新了世界纪录,其中最高在Market1501上的首位命中率(Rank1)达到96.6%,让行人再识别技术(ReID)在准确率上首次达到商用水平。中国国产人工智能技术即将从“刷脸”跨到“识人”的新纪元。

行人再识别技术(ReID)是目前视频监控的热门研究方向,该技术综合运用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技术于监控系统中。作为人脸识别技术的重要补充,该技术可以对无法清晰拍摄人脸的行人进行跨摄像头连续追踪,增强数据的时空连续性,在零售商超、公共安防、图像聚类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场景。

云从科技VP张立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去年11月份,上海出台了人工智能的整个规划。各个区在执行的过程中,容易被过去的模式引导,但确实是各个地区都在响应这个事儿。” 创业服务被列入上海基本公共服务项目,上海创业环境日趋完善。

总结

不仅仅各区政府的层面,人工智能已经连续两年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出技术创新已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2018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

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一方面要加快培育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新兴产业,另一方面要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加快人工智能深度应用。

资本、技术、信息的高度集中与集聚,这是上海现代城市形成和发展的第一大动力。上海交大陆鸣博士认为,“城市化的发展本身是有客观规律在的,创新从生产函数的角度来看,是未来驱动经济的关键变量,上海没理由不重视这块。”上海市的创新创业氛围正在逐步带动起来。

2018年,上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公布的2017年上海市民创业活跃数据显示,2017年度上海市居民创业活动率为12.6%,比2016年上升0.7个百分点,年度增长率为5.9%,自2005年以来整体创业活动率持续走高。

根据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2017年度相关业务统计,截至2017年11月底,上海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注册登记企业总计约为215.1万家,较2016年的190.5万家上升了12.9%,与上海市创业活动率增长幅度相一致。

上海市居民活跃程度持续走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国家实施“双创”战略以来,政府密集出台了各类创业扶持政策,对意向创业人群产生强大吸引力;二是鼓励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成功创业者在社会上起到榜样作用,激励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将创业纳入自己的人生规划;三是各类众创空间、孵化器、投资基金蓬勃发展,创业服务变得更加专业、便捷。

再细化到技术创新领域,类似于英语流利说、七牛云和云从科技这样的公司,往往需要3年以上的技术积累期,技术创新从成熟、不断积累、商业落地往往需要更长时间。它并不能在段时间内迅速给资本带来回报,但一旦技术成熟,产生商用效应,带来的收益将是巨大的。

部分技术创业公司也表示,根据公司的生命周期,政府和孵化器的支持可以再细化一些,抛弃旧有的思路和考核方法,才能真正释放这些公司的能量。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海创业新样本:技术创新派正在崛起

资本、技术、信息的高度集中与集聚,这是上海现代城市形成和发展的第一大动力。

上海浦西商务楼。图片来源:摄图网

在科技创业领域,最近几起大事件都与上海有关:被美团全资收购的摩拜第一个落地城市是上海,创始人胡玮炜曾谈到上海属于自行车友好城市;4月2日,诞生于上海交大学生宿舍的创业公司饿了么被阿里全资收购。

另外,最近两家风头正劲的“明星公司”拼多多和趣头条也都是出自上海。

法国研究学者白吉尔(Marie-Claire Bergère)在《上海史:走向现代之路》一书中写到:上海和它周围的长三角洲富庶地区有着悠久的商业文化传统,这些地区依照稠密纵横的水网分布实行区域建设、物资交换和资金流通,所有的活动都在组织有序的行会公所的控制中。

这种“控制感”确实是上海人给人的第一印象:他们精明勤奋、孜孜以求又不敢越界一步,带有职业经理人式的准确无误。

界面新闻曾经报道过,上海人的这种脾性和精致的生活方式,正好切中了当下消费升级的趋势,孵化出许多生活方式类的创业项目,比如大众点评、饿了么、小红书、洋码头、YHouse等。

但经常被人忽略的一点是,上海的技术创业公司也已经成长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不同于商业模式的创新,技术创新常常需要三、五年,甚至十年以上的积累,这更需要创业者有稳扎稳打的性格、长线作战的坚韧。界面新闻记者采访到的几个创业案例正是这样,他们或许代表了当下浮夸创业浪潮中扎实、精进的上海力量。

海归创业:杨浦区诞生的英语AI学习公司

英语教育市场虽然竞争激烈,但在线英语市场本质上也逃不开两种模式:把线下的课堂搬到线上、或者用移动互联网匹配教师与学生资源。

在线教育看似“钱景”很大,但已经是一片红海。

互联网教育研究院研究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在线教育70%的公司都处于亏损状态,10%的公司能够持平,能够盈利的仅占5%,甚至有15%的企业濒临倒闭。真正能跑出来的创业公司实际上并不多。

面对这种千人一面、效率低下的英语教育市场,英语流利说将AI引入教育场景。凭借在口语评测、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等方面的技术,倡导了一种用AI学习的新模式。

2013年,英语流利说创始人兼CEO王翌从美国硅谷回到国内,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路。流利说公司注册成立之时,就选在了上海杨浦区的复旦科技园。

在王翌、胡哲人和林晖三位创业伙伴看来,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形象代表了巨大的外语教育市场潜力的同时,对于吸引世界一流人才的加盟,业界顶级合作伙伴的获得、全球顶级投资机构的接洽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王翌的经历不是个案。

根据国信优易数据,上海对全球创新创业资源吸引力不断增强,核心团队趋于年轻化和高学历。创业者高峰年龄为36岁(2016年为38岁),博士学历占比14.1%(2016年为9.8%),具有留学经历人群占比19%(2016年为13.6%),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达92.3%,二次创业人数超过50%。

流利说创始人王翌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说,上海打造国际一流科创中心的指导思路下,各级主管部门、科创园区对于双创企业不遗余力的支持和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流利说的起步阶段少了很多风险,多了很多安心。可以一步一个脚印的完成从口语练习工具向教育综合服务的进化。

具体来讲,入驻一年多,在区政府支持下,英语流利说成功申请到了“3310”计划A类扶持待遇,这为处于增长期的流利说缓解了燃眉之急。作为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之一,杨浦区良好的双创环境,为英语流利说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2016年,流利说推出基于深度学习的自适应引擎、并以“懂你英语”形式上线,率先开启了AI赋能英语教育之路。用户在进行等级测评之后,即可享受AI老师基于个人知识背景和个性化需求定制的一整套系统性的英语学习解决方案,使得千人千面的学习体验成为可能。

英语流利说交互页面

截至2018年1月底,旗舰APP“英语流利说”的注册用户数已逾7000万人,付费用户超百万。流利说选择了“AI+教育”的新赛道,以最大限度摆脱“老师”这一核心要素,并在2017年2月实现规模化盈利。

连续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人工智能,可以看出人工智能已成为引领科技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并且,从2017年开始,政策的重点已经从人工智能技术转向技术和产业的融合。因此,英语流利说的“AI技术+英语教育”,成为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核心竞争力。

云服务市场的独角兽:华东区占比高

除开阿里云在杭州,云服务的领域的两家创业公司七牛云和Ucloud恰好都是从上海起家的。

很多人简单将云服务企业理解为CDN倒卖的公司。七牛云总裁吕桂华认为云服务行业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 第一阶段是厂商铺设大量机房,做基础设施建设;
  • 第二阶段是装了一些云主机的服务,做了资源租赁的工作;
  • 第三个阶段开始转向了生产效率的提升,帮助客户开发自己的产品。云服务公司的价值开始细化和具化。

吕桂华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场对云服务的理解也是在不断进步的,今天的云服务市场大概处于第三阶段的早期。相比于往年,云服务市场数据驱动的合理性也将越来越越强。“前几年我们像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今年我们有了更明确的目标。”

这个目标是:依靠互联网和软件起家的七牛云今年要进入更多的传统行业,比如把云服务的架构搭建在广电新媒体、政府机构、手机这些需要技术更新的产业。

不同行业对公有云的接受度是不一样的。吕桂华认为,七牛云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产品能力——把产品部署到不同地方,给行业提供软件+交付的一站式解决方案。目前传统行业在七牛云的客户总占比中只占到10%左右。

“我们是倒着看的。如今,互联网行业越来越成熟,现在的传统行业更有创新的需求。互联网是根基是基础力量,传统行业正在飞速地学习如何利用互联网和云计算进行大规模的IT体系的更换。越是数据驱动的业务模式它的这个需求就越强烈。”吕桂华判断。

2017年8月,七牛云拿到阿里巴巴领投的10亿人民币E轮融资,到2018年这家云服务创业公司已经走过七年时光。吕桂华亲眼见证了上海这几年创业环境的变化。

七牛云历史融资记录。数据来源:IT桔子

“上海过去几年有点‘失落’,但现在开始真的缓过神来了。”吕桂华说,“因为大环境在变化。1-2年短期to VC式的创业越来越被市场认清。现在更重要的是需要企业有一种长期奋斗的能力,北京有太多拼1-2年的年轻人。但现在要想把企业做得稍微成功一点,就需要5年,甚至10年。上海这个城市的心态比其他人好一点。”

在吕桂华看来,上海新跑出来的两家明星公司——拼多多和趣头条,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有大创新的公司:一个是依托于微信生态的电商公司;另一家则在头条的阴影下长大。但是上海擅长在巨头的夹缝下做出微创新。

几年前他有个判断,吕桂华认为,华南地区产业链完善,适合智能硬件创业;而北京热血青年多,适合互联网创业;而华东地区适合做IT和企业服务的创业。从目前的情况看,市场格局印证了他的判断。

七牛云诞生于浦东软件园。浦东软件园方面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经营一所孵化器犹如办一所学校。经过九年的运营管理,累计孵化了300余家企业,撬动社会融资超过30亿元。同七牛云一样从这里出来的创业公司还包括喜马拉雅、天天果园等。

在浦软孵化器中办公的企业“七牛云”:办公室的墙壁上,每个小组的员工都写下了生活和工作上的小目标。

七牛注意到了上海市目前对高端人才的引进和落户政策。对七牛云来讲,人才分为两种:一部分是中高级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另一部分是应届毕业生。这两类人能否在上海比较好的生活下去,关系到七牛云能不能找到适合的人才。他们期待上海市给出更好的落户政策和更多的租房优惠措施。

另一家上海技术公司星环科技也七牛一样有类似的观点。星环科技涉及一部分云服务业务,也做企业IT安全和大数据方案提供。

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星环科技COO佘晖注意到,公司每年都会补进来大量血液,最早毕业生都会选择北上。但现在更明显的趋势是,很多时候在北京招人,他们也都愿意来到上海工作。这座现代化的创新之城对年轻人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上海是一定要跟外面接轨的,吸引到最优秀的人才过来。科技类产品都有一个生命周期,从起步、发育、成熟,直到衰退。在一个行业里处于什么周期不重要,下一波趋势来的时候抓住了就行。”佘晖说,“但趋势的爆发不是你能预判的。在爆发的那一天,你要准备好、在那儿,把市场份额做大、产品做好。”

这就是上海人的创业精神。

人脸识别第一梯队:云从科技

4月9日,阿里巴巴6亿美元投资商汤科技。人脸识别和人工智能公司再次引起市场关注。人脸识别领域第一梯队的公司,无论是商汤科技、旷视科技,背后都开始有互联网巨头的身影。

同样是做人脸识别的云从科技近期也在融资谈判,但这家上海本土公司却低调地多。云从科技副总裁张立判断,2018年一整年,整个AI产业、细化到人脸识别行业,都会是收并购的大年。

云从科技涉及to B的业务较多,从研发产品、行业解决方案、到售前售后,运维维保,在产业链有非常长的链条,在行业中切的比较深。以银行、安防领域中的人脸识别为主。

与Face++提供的公有云不同,云从所有的人脸识别数据都存放在私有云上。因为安防和金融都是以安全性为主的行业。

一般的Face ID可能只是解锁过程,硬件和算法的难点可能在于芯片、结构光的算法和模组的组合,满足C端用户的需求;但云从科技提供的不是简单的技术实现,人脸识别只是一个入口,在基础的识别完成以后,它还需要匹配银行后台的大数据、深入到银行业务系统、风口数据建模系统。

云从科技的使用场景。

目前云从科技有超过300人的科研团队,在安防领域市占率排行第一;在银行系统里,云从科技的市占率已经达到了70%以上。

就在采访期间,云从科技刚刚公布了一份新的技术突破。在Market1501,Cunk03,Duke三个数据集刷新了世界纪录,其中最高在Market1501上的首位命中率(Rank1)达到96.6%,让行人再识别技术(ReID)在准确率上首次达到商用水平。中国国产人工智能技术即将从“刷脸”跨到“识人”的新纪元。

行人再识别技术(ReID)是目前视频监控的热门研究方向,该技术综合运用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技术于监控系统中。作为人脸识别技术的重要补充,该技术可以对无法清晰拍摄人脸的行人进行跨摄像头连续追踪,增强数据的时空连续性,在零售商超、公共安防、图像聚类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场景。

云从科技VP张立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去年11月份,上海出台了人工智能的整个规划。各个区在执行的过程中,容易被过去的模式引导,但确实是各个地区都在响应这个事儿。” 创业服务被列入上海基本公共服务项目,上海创业环境日趋完善。

总结

不仅仅各区政府的层面,人工智能已经连续两年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出技术创新已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2018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

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一方面要加快培育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新兴产业,另一方面要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加快人工智能深度应用。

资本、技术、信息的高度集中与集聚,这是上海现代城市形成和发展的第一大动力。上海交大陆鸣博士认为,“城市化的发展本身是有客观规律在的,创新从生产函数的角度来看,是未来驱动经济的关键变量,上海没理由不重视这块。”上海市的创新创业氛围正在逐步带动起来。

2018年,上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公布的2017年上海市民创业活跃数据显示,2017年度上海市居民创业活动率为12.6%,比2016年上升0.7个百分点,年度增长率为5.9%,自2005年以来整体创业活动率持续走高。

根据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2017年度相关业务统计,截至2017年11月底,上海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注册登记企业总计约为215.1万家,较2016年的190.5万家上升了12.9%,与上海市创业活动率增长幅度相一致。

上海市居民活跃程度持续走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国家实施“双创”战略以来,政府密集出台了各类创业扶持政策,对意向创业人群产生强大吸引力;二是鼓励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成功创业者在社会上起到榜样作用,激励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将创业纳入自己的人生规划;三是各类众创空间、孵化器、投资基金蓬勃发展,创业服务变得更加专业、便捷。

再细化到技术创新领域,类似于英语流利说、七牛云和云从科技这样的公司,往往需要3年以上的技术积累期,技术创新从成熟、不断积累、商业落地往往需要更长时间。它并不能在段时间内迅速给资本带来回报,但一旦技术成熟,产生商用效应,带来的收益将是巨大的。

部分技术创业公司也表示,根据公司的生命周期,政府和孵化器的支持可以再细化一些,抛弃旧有的思路和考核方法,才能真正释放这些公司的能量。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