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深度】金融对外开放跑出“加速度”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深度】金融对外开放跑出“加速度”

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和改革,在2018年将形成新格局。

视觉中国

从最高层中央领导的决策表态,到一行两会金融监管部门政策制定落实,中国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正经历一场紧凑有序的深度提速。

金融对外开放深度提速

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领域之一,金融业一直在开放中前进。不过金融机构在对外资持股比例上一度保持适度谨慎,直至去年冬天开始,多年来的持股设限获得突破,新一轮对外开放启动并提速。

在外界看来,金融业此轮对外开放的提速始于去年1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当时,双方达成协议,中国承诺进一步对外开放金融业。

随后,在去年11月10日国新办的吹风会上,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首次透露,中国放宽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外资持股比限制的具体规定。

此次吹风会上明确,中方决定将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投资证券、基金管理、期货公司的投资比例限制放宽至51%,上述措施实施三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将取消对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单一持股不超过20%、合计持股不超过25%的持股比例限制,实施内外一致的银行业股权投资比例规则;三年后将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投资设立经营人身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的投资比例放宽至51%,五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

新一轮政策“最强音”在博鳌论坛上集中释放。4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开幕式演讲的重点内容就是,中国决定在扩大开放方面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举措。其中之一是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

具体包括:1.确保放宽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外资股比限制的重大措施落地;2.同时加大开放力度,加快保险行业开放进程;放宽外资金融机构设立限制;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业务范围;拓宽中外金融市场合作领域。

随后,在博鳌年会的其他分论坛上,中国金融监管领域的最高负责人也相继透露了在金融领域的开放具体落地措施和细则。

中国央行行长易纲4月11日在博鳌表示,中国金融开放将有12大具体举措,其中6项预计上半年落实,5项年内落实;沪伦通也争取在年内开通,可谓雷厉风行。

4月11日上午,中国证监会就扩大互联互通每日额度与香港证监会发布联合公告,宣布从今年5月1日起,内地和香港互联互通额度扩大,将把股市互联互通每日额度扩大四倍,将沪股通及深股通每日额度分别调整为520亿元人民币;沪港通下的港股通及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每日额度分别调整为420亿元人民币。另外,目前沪伦通准备工作进展顺利,争取2018年内开通沪伦通。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也在博鳌论坛2018年年会分论坛上表示,习主席上述演讲有两个期许,一是,相信金融进一步开放以后,中国的金融业将会更强大;二是中国的资本市场将会更活跃、更发达。“证监会会把习主席的期许贯彻好落实好。”方星海称。

放开金融行业外资持股比限制、扩大内地和香港互联互通额度、沪伦通开通等重大举措的加速落地,推动着金融对外开放步入新格局。

本土金融机构黄金时代结束?

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和改革,在2018年将形成新的格局,这将对中国资本市场产生深远影响。这一系列的重大举措会对国内的金融机构带来怎样的冲击?国内机构是否具备与海外投行同场竞技的能力?又将为金融监管带来何种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或处于风控考虑,中国金融开放对外资机构的准入门槛非常高。比如,证监会对外资控股证券公司的资质规定为,外资金融机构要具有良好的国际声誉和经营业绩,近3年业务规模、收入、利润居于国际前列,近3年长期信用均保持在高水平。这也意味着,中国金融机构将直面国际一流投行的竞争。

“如果十年前宣布这样的政策,我们会非常紧张。但现在外资进来,应该说更加有利于竞争。”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这似乎也是行业的共识。平安证券认为,金融领域是服务业开放的领头羊。金融机构外资持股比例的放开,短期可能给国内金融机构带来一定冲击,也会给金融监管带来一定挑战。但竞争也将倒逼国内金融机构自身改革;国外投资者的进入将增加国内资本市场的活力,有利于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星石投资合伙人 、首席策略师刘可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外资进入后的差异化竞争,会补充国内不同层次客户需求,使得国内市场机构的竞争能力增强。“国内外市场机构形成互为竞争合作的关系,但更偏向于合作。”他认为,这些机构根据自身优势为不同的客户群体提供差异化服务,满足国内多种市场主体需求。

目前国内的金融机构竞争已然非常激烈,以券商为例,股票交易佣金率不断下降。在李迅雷看来,十年前的中国资本市场还是蓝海,在人才、交易模式及各种工具的应用方面都是不足的。现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已经发展起来,虽然规模不是太大,但是相对来说也已经比较成熟。

外资开放较早的银行业状况也可以提供借鉴。目前,中国的整个商业银行的资产是250万亿,外资行加起来仅为5至6万亿,还是一个很小的数字。但毋庸置疑的是,外资的进入对中国银行业转型确实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看来,中国资本市场需要一些有国际影响力的证券公司或者是投行,这一方面还是需要通过重组来完成。在129家证券公司里,通过重组产生四到五家国际性的投行,这就需要外资的进入。

星石投资合伙人刘可对界面新闻记者分析称,从人力资源方面来看,目前国内外市场化金融机构人员的执业能力及准入标准基本等同,国内金融机构的人员基本都具备相关的从业经验,并且具有相关的国际金融执照,从而使得国内金融机构与国际对接较为完整。

从国外经验来看,在资本市场全面开放后,美国的JP MORGAN、高盛等大型银行,德国的德意志银行等依然在各自国家保持较高的市场份额和行业竞争力。

吴晓求将金融业的开放分成三个层面,也是分三步走。第一步是金融机构的开放。包括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前两者类型的机构在中国相对比较成熟。而保险市场正处于快速重组阶段,这对外资有巨大的机会;第二步是金融市场的开放;第三步是人民币的国际化。

在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方面,刘可认为,基于投资者结构的改变,中国资本市场将逐渐倾向于机构化,长期将更加稳定地为中长期资金(尤其是养老和社保基金)提供中长期投资回报。目前A股市场机构投资者比重已经有所提升,散户持有的市值比重从2015年的42%降至2016年-2017年的40%左右,境内专业投资机构和产业资本的持股市值比重则从2015年的48.9%上升至51%左右。

谈及中资金融机构是否担心在外资进入后被重新洗牌,李迅雷并无此担忧,“我们还是希望公平竞争,所以也希望在对外开放的同时,也能够加快国内金融机构上市的步伐。”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深度】金融对外开放跑出“加速度”

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和改革,在2018年将形成新格局。

视觉中国

从最高层中央领导的决策表态,到一行两会金融监管部门政策制定落实,中国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正经历一场紧凑有序的深度提速。

金融对外开放深度提速

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领域之一,金融业一直在开放中前进。不过金融机构在对外资持股比例上一度保持适度谨慎,直至去年冬天开始,多年来的持股设限获得突破,新一轮对外开放启动并提速。

在外界看来,金融业此轮对外开放的提速始于去年1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当时,双方达成协议,中国承诺进一步对外开放金融业。

随后,在去年11月10日国新办的吹风会上,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首次透露,中国放宽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外资持股比限制的具体规定。

此次吹风会上明确,中方决定将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投资证券、基金管理、期货公司的投资比例限制放宽至51%,上述措施实施三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将取消对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单一持股不超过20%、合计持股不超过25%的持股比例限制,实施内外一致的银行业股权投资比例规则;三年后将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投资设立经营人身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的投资比例放宽至51%,五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

新一轮政策“最强音”在博鳌论坛上集中释放。4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开幕式演讲的重点内容就是,中国决定在扩大开放方面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举措。其中之一是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

具体包括:1.确保放宽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外资股比限制的重大措施落地;2.同时加大开放力度,加快保险行业开放进程;放宽外资金融机构设立限制;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业务范围;拓宽中外金融市场合作领域。

随后,在博鳌年会的其他分论坛上,中国金融监管领域的最高负责人也相继透露了在金融领域的开放具体落地措施和细则。

中国央行行长易纲4月11日在博鳌表示,中国金融开放将有12大具体举措,其中6项预计上半年落实,5项年内落实;沪伦通也争取在年内开通,可谓雷厉风行。

4月11日上午,中国证监会就扩大互联互通每日额度与香港证监会发布联合公告,宣布从今年5月1日起,内地和香港互联互通额度扩大,将把股市互联互通每日额度扩大四倍,将沪股通及深股通每日额度分别调整为520亿元人民币;沪港通下的港股通及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每日额度分别调整为420亿元人民币。另外,目前沪伦通准备工作进展顺利,争取2018年内开通沪伦通。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也在博鳌论坛2018年年会分论坛上表示,习主席上述演讲有两个期许,一是,相信金融进一步开放以后,中国的金融业将会更强大;二是中国的资本市场将会更活跃、更发达。“证监会会把习主席的期许贯彻好落实好。”方星海称。

放开金融行业外资持股比限制、扩大内地和香港互联互通额度、沪伦通开通等重大举措的加速落地,推动着金融对外开放步入新格局。

本土金融机构黄金时代结束?

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和改革,在2018年将形成新的格局,这将对中国资本市场产生深远影响。这一系列的重大举措会对国内的金融机构带来怎样的冲击?国内机构是否具备与海外投行同场竞技的能力?又将为金融监管带来何种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或处于风控考虑,中国金融开放对外资机构的准入门槛非常高。比如,证监会对外资控股证券公司的资质规定为,外资金融机构要具有良好的国际声誉和经营业绩,近3年业务规模、收入、利润居于国际前列,近3年长期信用均保持在高水平。这也意味着,中国金融机构将直面国际一流投行的竞争。

“如果十年前宣布这样的政策,我们会非常紧张。但现在外资进来,应该说更加有利于竞争。”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这似乎也是行业的共识。平安证券认为,金融领域是服务业开放的领头羊。金融机构外资持股比例的放开,短期可能给国内金融机构带来一定冲击,也会给金融监管带来一定挑战。但竞争也将倒逼国内金融机构自身改革;国外投资者的进入将增加国内资本市场的活力,有利于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星石投资合伙人 、首席策略师刘可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外资进入后的差异化竞争,会补充国内不同层次客户需求,使得国内市场机构的竞争能力增强。“国内外市场机构形成互为竞争合作的关系,但更偏向于合作。”他认为,这些机构根据自身优势为不同的客户群体提供差异化服务,满足国内多种市场主体需求。

目前国内的金融机构竞争已然非常激烈,以券商为例,股票交易佣金率不断下降。在李迅雷看来,十年前的中国资本市场还是蓝海,在人才、交易模式及各种工具的应用方面都是不足的。现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已经发展起来,虽然规模不是太大,但是相对来说也已经比较成熟。

外资开放较早的银行业状况也可以提供借鉴。目前,中国的整个商业银行的资产是250万亿,外资行加起来仅为5至6万亿,还是一个很小的数字。但毋庸置疑的是,外资的进入对中国银行业转型确实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看来,中国资本市场需要一些有国际影响力的证券公司或者是投行,这一方面还是需要通过重组来完成。在129家证券公司里,通过重组产生四到五家国际性的投行,这就需要外资的进入。

星石投资合伙人刘可对界面新闻记者分析称,从人力资源方面来看,目前国内外市场化金融机构人员的执业能力及准入标准基本等同,国内金融机构的人员基本都具备相关的从业经验,并且具有相关的国际金融执照,从而使得国内金融机构与国际对接较为完整。

从国外经验来看,在资本市场全面开放后,美国的JP MORGAN、高盛等大型银行,德国的德意志银行等依然在各自国家保持较高的市场份额和行业竞争力。

吴晓求将金融业的开放分成三个层面,也是分三步走。第一步是金融机构的开放。包括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前两者类型的机构在中国相对比较成熟。而保险市场正处于快速重组阶段,这对外资有巨大的机会;第二步是金融市场的开放;第三步是人民币的国际化。

在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方面,刘可认为,基于投资者结构的改变,中国资本市场将逐渐倾向于机构化,长期将更加稳定地为中长期资金(尤其是养老和社保基金)提供中长期投资回报。目前A股市场机构投资者比重已经有所提升,散户持有的市值比重从2015年的42%降至2016年-2017年的40%左右,境内专业投资机构和产业资本的持股市值比重则从2015年的48.9%上升至51%左右。

谈及中资金融机构是否担心在外资进入后被重新洗牌,李迅雷并无此担忧,“我们还是希望公平竞争,所以也希望在对外开放的同时,也能够加快国内金融机构上市的步伐。”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