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火车专题之二】漫步五座铁道博物馆 找寻独属于中国的铁道“地图”

人们并不会遗忘这些曾经的老火车站,今日,它们变成了一座座博物馆,试图将人们带入铁路在中国刚刚萌生的时候,直抵那些民族与外侵抗争的冲撞力中,再与当下的现代化交通形成巨大的反差。

文:蔡星卓

人们并不会遗忘这些曾经的老火车站。北京、上海、沈阳、昆明、香港……在中国拥有铁道博物馆的城市里,都曾经发生过不可回避的铁路历史上的大事件,而他们几乎都把曾经的老火车站改成了供人参观的铁道博物馆。翻新的建筑之中,曾经的车站功能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机车与文献的陈列。一段段曾经的岁月在这里重新被编排、展示,有关历史的细节在很大程度上被重现,试图将人们带入铁路在中国刚刚萌生的时候,直抵那些民族与外侵抗争的冲撞力中,再与当下的现代化交通形成巨大的反差。而这些,则是属于中国这片土地独特的铁道“地图”。

 

北京铁道博物馆与詹天佑

(摄影:蔡星卓)

北京铁道博物馆正阳门馆。

在川流不息的北京前门大街东侧,路过的行人也许会发现这样一座建筑:灰色砖块与白色石条堆砌出一座欧式风格建筑,造型中又偶现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影子。如果不是“中国铁道博物馆”几个大字在阳光下衬出的金色格外显眼,可能人们更容易发现拱顶上面的一行倒序的古朴字迹:“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若你在112年前来到昔日北平,可以从刚建成的这座车站坐着蒸汽机车一路北上,直抵奉天,也就是今日的沈阳;如果你在民国十三年来到此地,也可能在此目睹孙中山先生的灵车由此南返浦口;“九·一八”事变后,也许你可以成为北平学生组成的“南下救国团”中的一员,从这里出发投入抗战......直到1958年,新的北京火车站建成,正阳门东车站才停用。经过一系列改造之后,这个曾经的全国最大的火车站,于2008年改建为珍藏着中国铁道历史的博物馆,并对外开放,讲述中国铁路的一整个发展历史。

中国铁路起步于清朝日渐衰落之时,因此不得不承认,工业文明的车轮驶向这广袤大地也意味着侵略的进行与接而的反抗。也许人们是在鸦片战争前后从林则徐等爱国志士的著作中第一次听说铁路及火轮车,又或许是从英商用来试行火车的京郊铁路第一次见证蒸汽机车的样貌,但中国人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却等到了1905年才开工。主持修建这条京张铁路的人,与发明著名的“之”字型线路的是同一人——詹天佑。

公元1872年,上海港的一艘轮船上,30名身穿缎袍、拖着长辫的幼童与亲人告别,跨过太平洋,由美国旧金山登陆。这是我国第一批赴洋留学的幼童,被认为吉凶难测的留洋计划导致只有平民子弟参与到其中,詹天佑父亲所立的“具结”,促成了而詹天佑的留洋之旅。而在1881年底,留美学生被全数撤回,詹天佑是其中唯二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之一。回国后,辗转了七年,詹天佑才得以学以致用。而这条最被我们熟知的京张铁路,在他的率领之下历经将近四年的时间竣工。如果你漫步在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馆中,可以看到清末民初的摄影师谭锦棠拍摄的《京张路工撮影》中的几张照片——它更像一本旅行相册,用珍贵的影像记录了京张铁路沿线的各个站点和主要路段的样貌,并且带你穿越回通车典礼当天,目睹一大盛况。

当然,如果你对詹天佑先生有着更浓厚的兴趣,可以移步参观八达岭长城脚下的詹天佑纪念馆。而如果你想要目睹历史中真实出现的机车车辆,则可以尝试位于酒仙桥的中国铁道博物馆东郊馆,在那里,你可以目睹由最早的蒸汽机车到现代化铁路的发展史。    

1901年建设正阳门东车站时使用的青砖。
詹天佑像。
京张铁路“之”字型线路沙盘。
《京张路工撮影》。

 

云南铁路博物馆与血肉铸成的滇越铁路

(摄影:吕萌)

云南铁路博物馆。

“那真是天堂之旅。滇越铁路天然与别的铁路不同,它有一种超凡气质,别的铁路你永远都是乘客,但滇越铁路,却有可能使你成为一位诗人。”诗人于坚在《滇越铁路记:来自1910的列车》中这样形容他十八岁时的那一趟滇越铁路之旅。确实,在这段窄轨铁路的修建之前,挂着铜铃的马帮还未能想象即将出现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今日,如果你正好路过昆明的北京路913号,则可以停下脚步,在云南铁路博物馆里细读云南与这片土地上的第一条铁路——滇越铁路的那段历史岁月。

十九世纪中叶或者更早,以越南作为殖民地的法国人就开始注意到了地理上毗邻越南的云南。直到1903年10月,这条北起中国云南昆明,南至越南海防的铁路才开始正式动工修建。确实,滇越铁路的沿线风光确实如于坚所言那样美丽,然而,云南的地理构造使得修建这条铁路却付出了当今难以想象的巨大代价,甚至说它是血肉铺筑的也毫不为过。关于滇越铁路死伤人数的真实数据,很难得到一个精准而可靠的结论。不过,根据1910年法国出版的《滇越铁路》一书记载,为了修建滇越铁路招募的亚洲劳工之中,广西劳工多达两万多人,越南与中越边境的劳工数量紧随其后。而加上短工,在招募的这二、三十万人之中,有至少六、七万人因施工或是工地的流行病丢去性命。

云南铁路博物馆的南馆以滇越铁路云南府站的法式古典建筑为原型修建,北站则集合了诸多现代元素,陈列室则是滇越铁路的营业起点站。繁华都市的高大建筑群中,这座建筑显得特外独特。如果你想体验一把米轨客运列车,也许要等到两年后,从博物馆所在的昆明北站乘坐往返石咀的一趟原本被用作铁路职工通勤的“小火车”,刚刚因施工原因被停运。就在去年,它还每天早上准时从昆明北站出发,穿过熙熙攘攘的昆明城,如一百年前一样。

 

上海铁路博物馆与中国最早却“短命”的营业铁路

(摄影:范剑磊)

上海铁路博物馆。

与其他几个铁路博物馆相似,上海博物馆参照1909年建成的沪宁铁路上海站建设,因此再现了其英式古典风格的风貌。

上海这座城市曾经诞生了中国的第一条营业铁路——吴淞铁路。然而,自1875年开工,1876年全线通车营业后,短短一年时间,清政府便以28.5万两白银赎回并异常迅速地拆除了这条铁路。在中国人还未能真正享有这工业巨轮所带来的变化时,它便草草退出了历史舞台。

实际上,自19世纪末50年代初,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接连不断对清政府提出修筑铁路的要求,但都被拒绝。同时,清政府因为“失我险阻, 害我田庐, 妨碍我风水”这样的原因,又不肯修建自己的铁路。这条吴淞铁路,本是美国人谎称要建造的一条“寻常马路”,后因为资金匮乏而交给英国的“吴淞铁路公司”进行。在建筑铁路的这段时间之内,他们甚至偷运进来了一辆机车“先导号”,用作运输材料。它的体积很小,重量也只有1.32吨,六名成年人就可以把机车抬动。而这辆机车,便成为了中国铁路上出现的第一辆正式行驶的蒸汽机车——在上海铁路博物馆内,可以看到它的复制品,与那六个试图抬起它来合影的清朝人。

吴淞镇位于上海的东北方,是陆海转运的关隘,位置十分重要。除去迷信因素的考量,当时清政府拆除铁路的最主要因素是政治、军事等。就像李鸿章在吴淞铁路谈判中一再坚持的“收回自办”那样,从拆除吴淞铁路之后,一直到中日甲午战争为止的将近二十年时间之中,外国侵略者一直没有实现在中国修筑铁路的企图。而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则于1881年开始修建,它被真正保存了下来并投入了实际使用。

今日,当你路过上海闸北区的天目东路200号目睹这上海最早的火车站,可以一览上海这座城市与铁路的渊源。漫步在这曾经的上海老北站中,仿佛听到1987年深夜,那最后一趟开往宁波的列车车轮声渐渐远去。

 

香港铁道博物馆:九广铁路与记忆之旅

香港铁道博物馆。

“轨迹着我生活的印记与成长”,这是港铁公司电视广告主题曲MV中最开始出现的一句话,而它也恰好非常贴合香港铁路博物馆带给人的感觉——即使你非火车迷,也可以在此体会昔日铁路情怀。今日的港铁公司诞生于2007年12月2日,在这一天,九广铁路公司与地铁有限公司宣布正式合二为一,改名为“香港铁路有限公司”。在此之前,九广铁路公司在约二十五年的时间内都负责经营的,就是香港的其中一个铁路网络——九广铁路。

香港铁道博物馆的原身大埔墟火车站是九广铁路的重要车站之一,而九广铁路也是对于香港与广州来说极为重要的一条铁路,因为它是连接两地的首条铁路,因此也被誉为粤港的“亲情线”。在最初规划时,它分为中英两段,英段于1906年开始动工,华段于一年后开工,并都历时三年建成通车。

与其说九广铁路命运跌宕,不如说它见证了中国的百年历史。内战期间,九广铁路直通车终端运作,抗日战争开始之后,铁路的华段又经常遭到日军空袭,虽然工程人员尽力抢修,却也只能维持有限的服务。之后,广州与香港相继沦陷,华段停止运作,而英段也为了阻碍日军被炸毁无数设施。解放后,来往九龙与广州的直通车停驶,直到三十年后才重新运作。

今日,当你浏览香港铁道博物馆时,仍可见到九广铁路残留的辉煌瞬间。除了介绍本地铁路交通的历史和发展外,博物馆的户外部分还展出不少火车模型以及其他铁路设备,并且欢迎你坐进几十年前的老车厢,用身体与历史对话。

 

沈阳铁路陈列馆与那些“满铁”岁月

(摄影:何琰)

沈阳铁路陈列馆广场。

对于很多外国人来说,哪怕他们对中国的东北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也大概熟悉“满洲”一词。这本是一个族名,却因种种历史原因被用作东北地区的代称——铁路修建之后,从西伯利亚驶来的列车进入中国国境的第一站,就叫做满洲里。1904年日俄战争后,中国东北以长春宽城子站为界,被强行分划成南北“满洲”,以南的铁路交给日本。而日本设立的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则成为了日本在东北进行指挥的中心机构,其任务之一就是管理南满铁路。

今日,如果你来到沈阳市苏家屯区山丹街8号,则可以以团体参观的形式游览沈阳铁路陈列馆。它的前身是始建于1984年的沈阳铁路蒸汽机车陈列馆,因此馆内不可小觑的就是数量繁多的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当然,由于彼时被称作“奉天”的沈阳是南满铁路上重要的枢纽,因此陈列室中也不乏当年“满铁”的种种痕迹——从日本昭和年间布制的“满铁”袖标,到仿日本昭和年间的“满铁”锁头,再到亚细亚号列车车厢场景的照片,都仿佛让人们通过凝视这些痕迹来回忆那段相对屈辱的历史。通过铁路等方式进行侵略的日本虽在日俄战争后得逞,不过民国时期,沈阳铁路即开始了与“满铁”的抗争,东北官商投资修建铁路的热潮终于暂时打破了日本长期控制东北铁路的局面。九·一八事变之后,“满铁”又重新垄断了全东北的所有铁路。直到伪满洲国时期之后的1947年,最后的“满铁”总裁才在奉天站长的引导下,乘着列车踏上了归国之途,而“满铁”这一名称也就从此从这一片土地上消失了。

虽然今日的人们不一定再熟悉“满铁”的那段历史,但仍可从其中领略到东北被侵占的几十年岁月,以及铁路在其中所产生的重要作用。漫步在沈阳铁路陈列馆中,不管你愿不愿意,那些在这片土地之上,曾经发生过的与火车有关的一切都将扑面而来。

沈阳铁路陈列馆可以让喜爱观看机车陈列的火车迷们兴奋不已。
胜利7型757号蒸汽机车,代号SL7,1934年日本川崎重工株式会社制造,“满铁”时配属苏家屯机关区域,1981年退役。
工建型1038号蒸汽机车,代号GJ,1958年太原机车厂制造,主要用于工矿企业、库内调车牵引。配属新站机务段,1997年退役。
人民型蒸汽机车,1959年由四万机车厂研制生产,共出厂上线258台,主要承担铁路干线客运牵引。
东方红1型4222号内燃机车,代号DFH1,1964年四方机车车辆厂制造,主要用于干线客运列车牵引。配属山海关机务段,1996年退役。
北京型3242号内燃机车,代号BJ,1984年北京二七机车工厂制造,主要用于干线客运列车牵引。配属图们机务段,2000年退役。
ND5型0016号内燃机车,代号ND5,1984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GE)运输系统商业分公司制造,主要用于干线客、货运列车牵引。现服役苏家屯机务段。
东风6型0003号内燃机车,代号DF6,1991年大连机车车辆厂制造,主要用于干线客、货运列车牵引。配属泉阳机务段,2004年退役。
东风7G型5090号内燃机车,代号DF7G,2005年北京二七机车厂制造,主要用于重载列车编组、调车及小运转。现服役锦州、吉林、苏家屯机务段。
中华之星动力车,代号DJJ2-0001A,2002年中国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厂制造,主要用于沈阳至山海关间临时准高速列车的牵引。曾配属沈阳车辆段,2006年8月停运。
和谐3型30000号内燃机车,代号HXN3,2008年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厂和美国EMD公司联合制造,主要用于货物列车牵引。现服役通辽机务段。

 

0
表情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评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