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思想界】奥数天才“坠落”:对成功的刻板印象隐含着怎样的价值观?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思想界】奥数天才“坠落”:对成功的刻板印象隐含着怎样的价值观?

本周的『思想界』,我们关注《奥数天才坠落之后》一文引发的争议以及知名编剧六六在微博上发表的关于“女孩考进哈佛是为了钓金龟婿”的言论。

付云皓

『思想界』栏目是界面文化每周一推送的固定栏目,我们会选择上一周被热议的1至2个文化/思想话题,为大家展现聚焦于此的种种争论与观点冲突。本周的『思想界』,我们关注《奥数天才坠落之后》一文引发的争议以及知名编剧六六在微博上发表的关于“女孩考进哈佛是为了钓金龟婿”的言论。

五四青年节前夕,两则关于青年人生选择的争议引爆社交网络。

5月3日,《人物》杂志在其微信公众号发表了题为《奥数天才坠落之后》的报道。文章称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2002年和2003年满分金牌得主付云皓,意外地在接下来的十五年中从学术界销声匿迹,原因是考试挂科没有正常从北大毕业,如今的他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任教。

报道的字里行间有意无意地流露出“伤仲永”的惋惜意味——付云皓昔日辉煌的奥数战绩与他如今“在这所以培养小学老师为目标的二本师范学校”讲授自己“在小学就轻松掌握的知识”似乎对比鲜明,“坠落”之意不言而喻。然而耐人寻味的是,在报道刷屏之后,付云皓本人很快发表长文质疑记者在报道中呈现的价值观。他认为,学业上有天赋的人从事基础教学工作绝非可耻,他本人也并没有报道中展现的那种心理落差。对他来说,尽自己的力量培养更多合格的中小学老师也是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方式,而且他也没有放弃学术研究。

长久以来,人们对“名校毕业生怎样才算成功”这个问题似乎已经形成了某种共识,一旦发现他们的人生轨迹与这种共识不一致,就会发出“伤仲永”的感叹。昔有北大学生毕业卖猪肉,今有奥数天才去教二本师范生,皆引发讨论无数。然而,这种话语背后隐藏的把成功与收入或社会地位划等号的价值观值得我们警惕。付云皓的故事更值得反思的,应该是当年塑造付云皓的“专才教育”理念及随之而来的制度优待、迁就和追捧。它们令付云皓获得了天才之名,却也令他在大学期间懵懂轻狂,在失去奥赛光环后无所适从。

如果说付云皓这样的名校男大学生面临的是成功定义单一的压迫,那么名校女大学生在此之余还在另外一个维度压力重重。5月2日,知名编剧六六在微博上称:“朋友家俩儿子,一个考进耶鲁,一个考进哈佛。耶鲁的进校俩月找到女友,哈佛的进校半年沦陷。都是同班同学。今早听到噩耗伤心不已。原本想为其它朋友的女儿撮合的,真没想到男孩们都那么经受不住诱惑。这些女孩子,考进名校的目的是什么?难道都是去钓金龟婿的吗?一点都不给其它地方的女孩留机会。这给社会女孩什么样的警示?”

网友迅速在这条微博下分为两派展开辩论。一派认为女生上名校是为了钓金龟婿的说法陈腐可笑;另一派则为六六辩护,称她其实是在用反讽的方式激励女生奋发自强。乍看之下,这是一种比“女生学历高就嫁不出去”更政治正确的话语,然而这种论调背后依然是女性的人生价值由婚姻决定。对于部分国人来说,知识改变命运之于女性,不是更多的人生可能,而是更好的人生归宿。

《奥数天才坠落之后》:脚踏实地地奋斗为何被惋惜?

在《奥数天才坠落之后》一文中,我们了解到付云皓的天才光环曾经是多么闪亮:他是唯一一个在两届相对困难的国际奥数竞赛(IMO)中夺冠的中国选手。奥数教育权威朱华伟曾认为付云皓是中国数学界标志性的人物,报道还用数据说明IMO参赛者成年后大多会继续从事数学研究,其中不少人甚至会成为国际数学领域的领军人物。

然而在保送北大数学科学学院后,付云皓百般不适,先是沉迷于网络游戏,然后在数学外的其他学科课程中屡屡挂科,最终因为物理补考成绩不及格只能从北大肄业。在记者的笔下,这个曾经的“学术天才”在人生中走向庸碌,成为一名在广州郊外教二本师范生的数学老师。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比他早两届的IMO满分金牌得主恽之玮在耶鲁大学任职,成为几何表示论领域领军人物;曾经与他一起热烈讨论高年级课程的北大同学孙洪宾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前往罗格斯任教、万昕在中科院数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员。

少年付云皓

付云皓与昔日同学之间的差距以及他不敢去参加北大同学会等细节,似乎都在无声地述说着“天才坠落”后的悲哀。然而付云皓第一时间在知乎上发表《奥数天才坠落之后——在脚踏实地处》一文,讲述了他自己对“天才坠落”的理解。在文章中,他首先质疑了记者立场先行的写作逻辑,称文章的主旨思想是在某一学科天赋异禀的年轻人如果不做学术就是失败,因此忽略了许多他在近十个小时的采访中表达的观点。“这篇采访到底是记录我本人,还是记录大家口中的我呢?”

付云皓反对《天才坠落》一文所传递的“学术研究才是上品,普通工作都比较low”的价值观,直言自己虽然在大学期间的确有过颓废消沉的时期,然而现在已经没有这种心理落差了,“这么多年的工作生活,让我明白了在大学的象牙塔之外,有广阔的世界,有许许多多的事情等着人去身体力行。若你头顶光环,身处高塔,或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但只有脚落实处,做好每件事,才能积少成多,为社会真正贡献你的力量。”

因此他坦荡地称自己现在就是“一名普通师范院校的教师付云皓”,目标就是让广东省多几个靠谱的中小学老师,帮助更多的孩子在基础教育阶段接受更好的数学教育。他认为记者在文中把教育和学术对立是对一线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歧视,他本人不会因为当了教师就放弃学术研究。另外,他还用一种略带傲娇的幽默语气反驳了报道中关于他学术发展不全面的论点。

腾讯《大家》作者曹东勃在《断言“奥数天才坠落”的人是什么价值观》一文中指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社会历史变迁见证了时代精神状况的嬗变,而人们对成功学的痴迷则是其中最明显的一条精神脉络。尽管在2011年前后出现了犬儒主义倾向的“屌丝”文化,近段时间以来又出现了号召看淡一切的“佛系”文化,然而其底色一直是对社会地位和物质财富的无上追求。

在曹东勃看来,付云皓的自白展现的是一个热爱生活、充满情趣、富于创造的真性情汉子,而非天才坠落的郁郁不得志。在他看来,认为某某学科、某某大学就一定要培养某种类型的人,甚至细化到只能去某种类型的行业、某几大公司去工作,是对年轻人人生的限制。跳脱出功利主义思维,人的价值其实是难以比较的,关键在于自己内心的真实选择是什么。从这个角度来说,马克思在近两个世纪前的中学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对当下的青年仍然有启迪意义:

“我们应当认真考虑:所选择的职业是不是真正使我们受到鼓舞?我们的内心是不是同意?我们受到的鼓舞是不是一种迷误?……我们的使命绝不是求得一个最足以炫耀的职业,因为它不是那种使我们长期从事而始终不会感到厌倦、始终不会松动、始终不会情绪低落的职业,相反,我们很快就会觉得,我们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我们理想没有实现,我们将怨天尤人。”

就付云皓的成长故事而言,一个更加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不是他的个人选择,而是塑造了他的前半生的教育理念。界面新闻评论认为,奥数作为数学领域的专业赛事在过去的很多年里被过度神化,这直接导致了付云皓在成长过程中获得了许多不正常的制度优待、学校迁就和社会追捧,它们一方面将他培养成了一个战无不胜的奥赛冠军,另一方面也令他在无意识中轻视了其他学科的学习,造成了无法从北大顺利毕业的局面。

《中国青年报》评论指出,为培养专才而忽略通识教育、把组织学科竞赛等同于选拔创新人才的谬误已经引起了社会和教育部门的重视。评论认为,忽视全面发展、片面推崇“专才”的时代已经过去,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更全面的通识教育、文理并重才是防止“天才坠落”的最有效方式。

女生进名校是为了钓金龟婿?人生赢家刻板印象的女性变奏

身为微博大V,六六的言论一直备受关注。“女孩子考进名校的目的是去钓金龟婿”的言论一出,转发和评论迅速上万。面对网友质疑,她回应称:“原本就是在开玩笑说女孩子考上好的大学就是给自己最好的礼物。能进哈佛钓金龟婿的也不是一般人吧。”

媒体人侯虹斌在评论《考进哈佛是为了钓金龟婿?并不》中剖析了“女生读研输掉一生”和“女生进名校钓金龟婿”两种话语,指出它们其实是针对女性人生赢家刻板印象的一体两面。日前,贵州师范大学因为一个女生寝室四人同时考上研究生而上了新闻,有网友表示:“最后都年纪大了,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男人结婚,最后输掉整个人生。”侯虹斌指出,即使这种言论仍然不乏支持者,然而多数人已经可以轻易看出此间的谬误:除去婚姻不应该被认为是求学道路上的障碍之外,事实上,适婚年龄男性的数量在各个教育层次都比适婚年龄女性的数量多,这意味着“剩女”话语在统计学意义上是站不住脚的。

贵州师范大学一个女生寝室四人同时考上研究生成为新闻

乍看之下,鼓励女生好好读书,进名校钓金龟婿是一种励志的、温情脉脉的鼓励。奶茶妹妹章泽天与刘强东的婚姻就是其中最常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案例。然而侯虹斌指出,这种“高学历就是女生的嫁妆”实则与“女生学历高嫁不出去”传递的一样的价值观,“仿佛女生的努力、奋斗、求学,都是为了找人结婚。仿佛女生的高学历的价值,就是用是否有利于嫁人来衡量的”。她指出,“为什么要读书”的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女性却很少能够在这个话题中获得与男性同样的评价标准,即个人物质生活以外的独立思考能力、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的培养与发掘。

“澎湃评论”的文章《女生读研输一生?别用世俗的成功碾压知识女性》认为,女性应该少读书的舆论回潮,与消费主义的盛行关系密切。随着近年来消费主义对人们生活领域的全面改造,对生产领域的性别结构施加影响,女性既被改造为无限消费的对象,也被改造为被无限消费的对象。这种改造的关键在于女性与知识的分离,在这里,知识代表的是一种具有超越性的反思能力。鉴于只有消解反思能力才能将消费主义理念合理化,女性的“去知识化”程度日益加深,因而被打造为只会买买买,却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

评论指出,消费主义塑造的男性气质与男性形象同样也对男性构成压力。无论男女,单纯用“个人奋斗”来鼓励对抗和消解性别问题于事无补,这是因为当下的性别观在很大程度上也构建了人们的奋斗观,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于女性“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或“学得好就能嫁得好”的规训,既形成了女性人生赢家的刻板印象,同样也是针对男性的实质压力——在被认为是奉养女性的婚姻砥柱后,男性的成功与否进一步与社会地位和物质财富画上等号,反过来限制了男性的人生选择。

在“澎湃新闻·思想市场”《婚姻制度已经过时了?保守不婚主义vs激进不婚主义》一文中,作者刘满新指出,婚姻文化不断向女性而非男性强调婚姻的重要性,使得女性更期待婚姻,或者社会更期待女性进入婚姻,这种期待“会影响女性关于教育和事业的选择:男性从小被鼓励想象自己未来的事业作为人生奋斗目标;女性却从小被鼓励将婚姻当做人生核心”。

在婚姻制度长久以来对女性不公的情况下,这让女性始终处于脆弱的位置,甚至令女性的人生境遇处于恶性循环之中。根据刘冠楠《何谓经济学》的数据,中国女性的无偿家务劳动时间比男性多出近一倍。家庭劳动分工的性别化令职业女性在工作之余需要再次贡献劳动时间,这令女性陷入“选择家庭还是事业”的两难境地,部分女性被迫选择时间灵活但收入较少的工作。而对雇主而言,女性普遍被认定在婚后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照顾家庭而不是全身心投入工作,因此她们相对于男性而言是更靠不住的劳动力。这将剥夺女性的就业和晋升机会,女性因此将进一步处于经济上的劣势,在家庭中更依赖于男性获得收入。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思想界】奥数天才“坠落”:对成功的刻板印象隐含着怎样的价值观?

本周的『思想界』,我们关注《奥数天才坠落之后》一文引发的争议以及知名编剧六六在微博上发表的关于“女孩考进哈佛是为了钓金龟婿”的言论。

付云皓

『思想界』栏目是界面文化每周一推送的固定栏目,我们会选择上一周被热议的1至2个文化/思想话题,为大家展现聚焦于此的种种争论与观点冲突。本周的『思想界』,我们关注《奥数天才坠落之后》一文引发的争议以及知名编剧六六在微博上发表的关于“女孩考进哈佛是为了钓金龟婿”的言论。

五四青年节前夕,两则关于青年人生选择的争议引爆社交网络。

5月3日,《人物》杂志在其微信公众号发表了题为《奥数天才坠落之后》的报道。文章称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2002年和2003年满分金牌得主付云皓,意外地在接下来的十五年中从学术界销声匿迹,原因是考试挂科没有正常从北大毕业,如今的他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任教。

报道的字里行间有意无意地流露出“伤仲永”的惋惜意味——付云皓昔日辉煌的奥数战绩与他如今“在这所以培养小学老师为目标的二本师范学校”讲授自己“在小学就轻松掌握的知识”似乎对比鲜明,“坠落”之意不言而喻。然而耐人寻味的是,在报道刷屏之后,付云皓本人很快发表长文质疑记者在报道中呈现的价值观。他认为,学业上有天赋的人从事基础教学工作绝非可耻,他本人也并没有报道中展现的那种心理落差。对他来说,尽自己的力量培养更多合格的中小学老师也是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方式,而且他也没有放弃学术研究。

长久以来,人们对“名校毕业生怎样才算成功”这个问题似乎已经形成了某种共识,一旦发现他们的人生轨迹与这种共识不一致,就会发出“伤仲永”的感叹。昔有北大学生毕业卖猪肉,今有奥数天才去教二本师范生,皆引发讨论无数。然而,这种话语背后隐藏的把成功与收入或社会地位划等号的价值观值得我们警惕。付云皓的故事更值得反思的,应该是当年塑造付云皓的“专才教育”理念及随之而来的制度优待、迁就和追捧。它们令付云皓获得了天才之名,却也令他在大学期间懵懂轻狂,在失去奥赛光环后无所适从。

如果说付云皓这样的名校男大学生面临的是成功定义单一的压迫,那么名校女大学生在此之余还在另外一个维度压力重重。5月2日,知名编剧六六在微博上称:“朋友家俩儿子,一个考进耶鲁,一个考进哈佛。耶鲁的进校俩月找到女友,哈佛的进校半年沦陷。都是同班同学。今早听到噩耗伤心不已。原本想为其它朋友的女儿撮合的,真没想到男孩们都那么经受不住诱惑。这些女孩子,考进名校的目的是什么?难道都是去钓金龟婿的吗?一点都不给其它地方的女孩留机会。这给社会女孩什么样的警示?”

网友迅速在这条微博下分为两派展开辩论。一派认为女生上名校是为了钓金龟婿的说法陈腐可笑;另一派则为六六辩护,称她其实是在用反讽的方式激励女生奋发自强。乍看之下,这是一种比“女生学历高就嫁不出去”更政治正确的话语,然而这种论调背后依然是女性的人生价值由婚姻决定。对于部分国人来说,知识改变命运之于女性,不是更多的人生可能,而是更好的人生归宿。

《奥数天才坠落之后》:脚踏实地地奋斗为何被惋惜?

在《奥数天才坠落之后》一文中,我们了解到付云皓的天才光环曾经是多么闪亮:他是唯一一个在两届相对困难的国际奥数竞赛(IMO)中夺冠的中国选手。奥数教育权威朱华伟曾认为付云皓是中国数学界标志性的人物,报道还用数据说明IMO参赛者成年后大多会继续从事数学研究,其中不少人甚至会成为国际数学领域的领军人物。

然而在保送北大数学科学学院后,付云皓百般不适,先是沉迷于网络游戏,然后在数学外的其他学科课程中屡屡挂科,最终因为物理补考成绩不及格只能从北大肄业。在记者的笔下,这个曾经的“学术天才”在人生中走向庸碌,成为一名在广州郊外教二本师范生的数学老师。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比他早两届的IMO满分金牌得主恽之玮在耶鲁大学任职,成为几何表示论领域领军人物;曾经与他一起热烈讨论高年级课程的北大同学孙洪宾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前往罗格斯任教、万昕在中科院数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员。

少年付云皓

付云皓与昔日同学之间的差距以及他不敢去参加北大同学会等细节,似乎都在无声地述说着“天才坠落”后的悲哀。然而付云皓第一时间在知乎上发表《奥数天才坠落之后——在脚踏实地处》一文,讲述了他自己对“天才坠落”的理解。在文章中,他首先质疑了记者立场先行的写作逻辑,称文章的主旨思想是在某一学科天赋异禀的年轻人如果不做学术就是失败,因此忽略了许多他在近十个小时的采访中表达的观点。“这篇采访到底是记录我本人,还是记录大家口中的我呢?”

付云皓反对《天才坠落》一文所传递的“学术研究才是上品,普通工作都比较low”的价值观,直言自己虽然在大学期间的确有过颓废消沉的时期,然而现在已经没有这种心理落差了,“这么多年的工作生活,让我明白了在大学的象牙塔之外,有广阔的世界,有许许多多的事情等着人去身体力行。若你头顶光环,身处高塔,或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但只有脚落实处,做好每件事,才能积少成多,为社会真正贡献你的力量。”

因此他坦荡地称自己现在就是“一名普通师范院校的教师付云皓”,目标就是让广东省多几个靠谱的中小学老师,帮助更多的孩子在基础教育阶段接受更好的数学教育。他认为记者在文中把教育和学术对立是对一线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歧视,他本人不会因为当了教师就放弃学术研究。另外,他还用一种略带傲娇的幽默语气反驳了报道中关于他学术发展不全面的论点。

腾讯《大家》作者曹东勃在《断言“奥数天才坠落”的人是什么价值观》一文中指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社会历史变迁见证了时代精神状况的嬗变,而人们对成功学的痴迷则是其中最明显的一条精神脉络。尽管在2011年前后出现了犬儒主义倾向的“屌丝”文化,近段时间以来又出现了号召看淡一切的“佛系”文化,然而其底色一直是对社会地位和物质财富的无上追求。

在曹东勃看来,付云皓的自白展现的是一个热爱生活、充满情趣、富于创造的真性情汉子,而非天才坠落的郁郁不得志。在他看来,认为某某学科、某某大学就一定要培养某种类型的人,甚至细化到只能去某种类型的行业、某几大公司去工作,是对年轻人人生的限制。跳脱出功利主义思维,人的价值其实是难以比较的,关键在于自己内心的真实选择是什么。从这个角度来说,马克思在近两个世纪前的中学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对当下的青年仍然有启迪意义:

“我们应当认真考虑:所选择的职业是不是真正使我们受到鼓舞?我们的内心是不是同意?我们受到的鼓舞是不是一种迷误?……我们的使命绝不是求得一个最足以炫耀的职业,因为它不是那种使我们长期从事而始终不会感到厌倦、始终不会松动、始终不会情绪低落的职业,相反,我们很快就会觉得,我们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我们理想没有实现,我们将怨天尤人。”

就付云皓的成长故事而言,一个更加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不是他的个人选择,而是塑造了他的前半生的教育理念。界面新闻评论认为,奥数作为数学领域的专业赛事在过去的很多年里被过度神化,这直接导致了付云皓在成长过程中获得了许多不正常的制度优待、学校迁就和社会追捧,它们一方面将他培养成了一个战无不胜的奥赛冠军,另一方面也令他在无意识中轻视了其他学科的学习,造成了无法从北大顺利毕业的局面。

《中国青年报》评论指出,为培养专才而忽略通识教育、把组织学科竞赛等同于选拔创新人才的谬误已经引起了社会和教育部门的重视。评论认为,忽视全面发展、片面推崇“专才”的时代已经过去,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更全面的通识教育、文理并重才是防止“天才坠落”的最有效方式。

女生进名校是为了钓金龟婿?人生赢家刻板印象的女性变奏

身为微博大V,六六的言论一直备受关注。“女孩子考进名校的目的是去钓金龟婿”的言论一出,转发和评论迅速上万。面对网友质疑,她回应称:“原本就是在开玩笑说女孩子考上好的大学就是给自己最好的礼物。能进哈佛钓金龟婿的也不是一般人吧。”

媒体人侯虹斌在评论《考进哈佛是为了钓金龟婿?并不》中剖析了“女生读研输掉一生”和“女生进名校钓金龟婿”两种话语,指出它们其实是针对女性人生赢家刻板印象的一体两面。日前,贵州师范大学因为一个女生寝室四人同时考上研究生而上了新闻,有网友表示:“最后都年纪大了,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男人结婚,最后输掉整个人生。”侯虹斌指出,即使这种言论仍然不乏支持者,然而多数人已经可以轻易看出此间的谬误:除去婚姻不应该被认为是求学道路上的障碍之外,事实上,适婚年龄男性的数量在各个教育层次都比适婚年龄女性的数量多,这意味着“剩女”话语在统计学意义上是站不住脚的。

贵州师范大学一个女生寝室四人同时考上研究生成为新闻

乍看之下,鼓励女生好好读书,进名校钓金龟婿是一种励志的、温情脉脉的鼓励。奶茶妹妹章泽天与刘强东的婚姻就是其中最常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案例。然而侯虹斌指出,这种“高学历就是女生的嫁妆”实则与“女生学历高嫁不出去”传递的一样的价值观,“仿佛女生的努力、奋斗、求学,都是为了找人结婚。仿佛女生的高学历的价值,就是用是否有利于嫁人来衡量的”。她指出,“为什么要读书”的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女性却很少能够在这个话题中获得与男性同样的评价标准,即个人物质生活以外的独立思考能力、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的培养与发掘。

“澎湃评论”的文章《女生读研输一生?别用世俗的成功碾压知识女性》认为,女性应该少读书的舆论回潮,与消费主义的盛行关系密切。随着近年来消费主义对人们生活领域的全面改造,对生产领域的性别结构施加影响,女性既被改造为无限消费的对象,也被改造为被无限消费的对象。这种改造的关键在于女性与知识的分离,在这里,知识代表的是一种具有超越性的反思能力。鉴于只有消解反思能力才能将消费主义理念合理化,女性的“去知识化”程度日益加深,因而被打造为只会买买买,却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

评论指出,消费主义塑造的男性气质与男性形象同样也对男性构成压力。无论男女,单纯用“个人奋斗”来鼓励对抗和消解性别问题于事无补,这是因为当下的性别观在很大程度上也构建了人们的奋斗观,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于女性“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或“学得好就能嫁得好”的规训,既形成了女性人生赢家的刻板印象,同样也是针对男性的实质压力——在被认为是奉养女性的婚姻砥柱后,男性的成功与否进一步与社会地位和物质财富画上等号,反过来限制了男性的人生选择。

在“澎湃新闻·思想市场”《婚姻制度已经过时了?保守不婚主义vs激进不婚主义》一文中,作者刘满新指出,婚姻文化不断向女性而非男性强调婚姻的重要性,使得女性更期待婚姻,或者社会更期待女性进入婚姻,这种期待“会影响女性关于教育和事业的选择:男性从小被鼓励想象自己未来的事业作为人生奋斗目标;女性却从小被鼓励将婚姻当做人生核心”。

在婚姻制度长久以来对女性不公的情况下,这让女性始终处于脆弱的位置,甚至令女性的人生境遇处于恶性循环之中。根据刘冠楠《何谓经济学》的数据,中国女性的无偿家务劳动时间比男性多出近一倍。家庭劳动分工的性别化令职业女性在工作之余需要再次贡献劳动时间,这令女性陷入“选择家庭还是事业”的两难境地,部分女性被迫选择时间灵活但收入较少的工作。而对雇主而言,女性普遍被认定在婚后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照顾家庭而不是全身心投入工作,因此她们相对于男性而言是更靠不住的劳动力。这将剥夺女性的就业和晋升机会,女性因此将进一步处于经济上的劣势,在家庭中更依赖于男性获得收入。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