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上海如何迈向卓越?专家:走向区域一体化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海如何迈向卓越?专家:走向区域一体化

在2018年5月24日至25日在沪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华学人与21世纪上海发展”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为上海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出谋划策。“上海要迈向卓越城市,是必须要走向区域一体化的”,上海同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在会上说道。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2018年24日至25日在沪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华学人与21世纪上海发展”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为上海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出谋划策。会上,上海同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首次公布了全球首张智能识别全样本城市建设图,并提出了我国大型城市日渐膨胀的问题。

“上海要迈向卓越城市,是必须要走向区域一体化的”,吴志强在会上说道。

2018年1月4日,《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正式对外发布。规划提出,至2035年,上海基本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规划还提出,上海要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构建上海大都市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日渐膨胀的大型城市

据公开统计数据,2016年末,上海常住人口已达2420万人,2015年全市建设用地总规模达3145平方公里,接近市域面积的45%。早在2009年,上海、北京两市的人口规模已占全部城市人口的5.8%和总人口的2.9%。大型城市的日益膨胀导致当前中国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城市化发展规模的矛盾日益突出,导致了包括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垃圾围城、水资源紧缺、城市贫困在内的诸多问题。

至2018年1月8日,上海同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和他的团队通过机器识别技术完成了对全球一个平方公里以上所有城市的挖掘,绘制出全球首张智能识别全样本城市建设图。经挖掘,他们发现,世界上共有13810个一平方公里以上的城市,并对13810个城市类别进行了归类。

他们发现,全世界的城市类别有七种,分别为:萌芽型、佝偻型、成长型、膨胀型、成熟型、区域型以及衰退型。吴志强提到,在中国,很多小城市缺乏发展动力,大部分的人都往10%的地方跑。因此,中国的膨胀型城市特别多,而德国、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很少出现膨胀型城市。

对此,吴志强总结道:“如果说欧洲国家的城市是正态分布的话,我国则是M型分布,我国成熟型和膨胀型的城市特别多,小城市死亡也特别多。”他认为,中国城市的问题正是M型分布,小城市日趋衰落,大城市日渐膨胀。为了我国的健康发展,他建议培育更多中小城市健康发展。

区域一体化是必然

吴志强认为,上海要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必须要走向区域一体化,“单打独斗的城市是没有未来的。全球区域必将要替代全球城市,在整个世界中发挥统领的作用。“

他希望,中国的城市类型也能处于正态分布的状态,而不是小城市的人不停地向大城市聚集。只有区域内城市各展所长,才能停止大型城市日趋膨胀的步伐。

浙江大学区域和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建军教授也在会上提到,长三角区域可以实现资源互补。他认为,如果上海的优势是无以伦比的科技资源、人文资源、人才资源的话,浙江也有浙江的优势,杭州也有杭州的优势。对此,他说道:“杭州是什么优势呢?土豪优势。企业家资源优势。长三角地区的发展今后是三个关键词,第一上海作为龙头,第二各地各扬其长,第三,高质量的一体化。”

吴志强也提到,上海的金融、浙江的民营经济、江苏的大型企业都可以进行互通,如能将整个长三角地区的基础设施打通,使社会资源得以一体化,那整个区域内的人民都可以受益。“比如说(将)长三角的5G打通、医疗卡打通、大学教育打通,楼盘之间相互打通,我觉得一下子上海的日子好过很多,不会看见房价都买不起,因为宁波也可以买。”

一定要有智能技术

吴志强透露,根据全样本城市建设图,如以GDP增长率、人口和面积作为标准的话,与京津冀、珠三角、美国五大湖、英国大伦敦地区、美国东北部、美国西北部湾区等城市群相比,我国的长三角城市群综合排名已是全球第一。但是,长三角城市群的短板也很突出。如以地均GDP、人均GDP、人均专利数为标准,长三角城市群在世界城市群中综合排名落后,尤其是在人均专利上,远远落后于其他世界主要城市群。对此,吴志强强调,如果我国未来要走向一个全球区域的话,一定要有智能技术。

人均专利的落后主要就是源于缺乏创新。创新有多重要?日本原经济财政大臣,庆应义塾大学荣誉教授竹中藏平分析,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已经给世界带来了带来第四次工业革命。他认为,大型城市如要应对第四次大革命的话,必须要进行创新。 “从夜间看,全球大概20%—30%的灯光主要集中在一些超大城市或超大区域。而全球80%的创新也主要来自于这些超大区域或超大城市。“

吴志强在会上强调,全球区域的力量主要来源于群落的智慧,“对于上海来说,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智能发展是必然选择。”

竹中藏平认为3500万人口的大东京地区正是以其创新力量在全球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吴志强提到,他和他的团队为了助力长三角地区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全球区域做了大量的行动,去年他的团队发起了2017全球上海人工智能峰会,成立了世界人工智能城市规划联盟。他希望能够集聚成百上千的科学家的智慧,共同将长三角城市群打造成一个智能的全球区域。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海如何迈向卓越?专家:走向区域一体化

在2018年5月24日至25日在沪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华学人与21世纪上海发展”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为上海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出谋划策。“上海要迈向卓越城市,是必须要走向区域一体化的”,上海同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在会上说道。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2018年24日至25日在沪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华学人与21世纪上海发展”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为上海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出谋划策。会上,上海同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首次公布了全球首张智能识别全样本城市建设图,并提出了我国大型城市日渐膨胀的问题。

“上海要迈向卓越城市,是必须要走向区域一体化的”,吴志强在会上说道。

2018年1月4日,《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正式对外发布。规划提出,至2035年,上海基本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规划还提出,上海要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构建上海大都市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日渐膨胀的大型城市

据公开统计数据,2016年末,上海常住人口已达2420万人,2015年全市建设用地总规模达3145平方公里,接近市域面积的45%。早在2009年,上海、北京两市的人口规模已占全部城市人口的5.8%和总人口的2.9%。大型城市的日益膨胀导致当前中国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城市化发展规模的矛盾日益突出,导致了包括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垃圾围城、水资源紧缺、城市贫困在内的诸多问题。

至2018年1月8日,上海同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和他的团队通过机器识别技术完成了对全球一个平方公里以上所有城市的挖掘,绘制出全球首张智能识别全样本城市建设图。经挖掘,他们发现,世界上共有13810个一平方公里以上的城市,并对13810个城市类别进行了归类。

他们发现,全世界的城市类别有七种,分别为:萌芽型、佝偻型、成长型、膨胀型、成熟型、区域型以及衰退型。吴志强提到,在中国,很多小城市缺乏发展动力,大部分的人都往10%的地方跑。因此,中国的膨胀型城市特别多,而德国、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很少出现膨胀型城市。

对此,吴志强总结道:“如果说欧洲国家的城市是正态分布的话,我国则是M型分布,我国成熟型和膨胀型的城市特别多,小城市死亡也特别多。”他认为,中国城市的问题正是M型分布,小城市日趋衰落,大城市日渐膨胀。为了我国的健康发展,他建议培育更多中小城市健康发展。

区域一体化是必然

吴志强认为,上海要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必须要走向区域一体化,“单打独斗的城市是没有未来的。全球区域必将要替代全球城市,在整个世界中发挥统领的作用。“

他希望,中国的城市类型也能处于正态分布的状态,而不是小城市的人不停地向大城市聚集。只有区域内城市各展所长,才能停止大型城市日趋膨胀的步伐。

浙江大学区域和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建军教授也在会上提到,长三角区域可以实现资源互补。他认为,如果上海的优势是无以伦比的科技资源、人文资源、人才资源的话,浙江也有浙江的优势,杭州也有杭州的优势。对此,他说道:“杭州是什么优势呢?土豪优势。企业家资源优势。长三角地区的发展今后是三个关键词,第一上海作为龙头,第二各地各扬其长,第三,高质量的一体化。”

吴志强也提到,上海的金融、浙江的民营经济、江苏的大型企业都可以进行互通,如能将整个长三角地区的基础设施打通,使社会资源得以一体化,那整个区域内的人民都可以受益。“比如说(将)长三角的5G打通、医疗卡打通、大学教育打通,楼盘之间相互打通,我觉得一下子上海的日子好过很多,不会看见房价都买不起,因为宁波也可以买。”

一定要有智能技术

吴志强透露,根据全样本城市建设图,如以GDP增长率、人口和面积作为标准的话,与京津冀、珠三角、美国五大湖、英国大伦敦地区、美国东北部、美国西北部湾区等城市群相比,我国的长三角城市群综合排名已是全球第一。但是,长三角城市群的短板也很突出。如以地均GDP、人均GDP、人均专利数为标准,长三角城市群在世界城市群中综合排名落后,尤其是在人均专利上,远远落后于其他世界主要城市群。对此,吴志强强调,如果我国未来要走向一个全球区域的话,一定要有智能技术。

人均专利的落后主要就是源于缺乏创新。创新有多重要?日本原经济财政大臣,庆应义塾大学荣誉教授竹中藏平分析,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已经给世界带来了带来第四次工业革命。他认为,大型城市如要应对第四次大革命的话,必须要进行创新。 “从夜间看,全球大概20%—30%的灯光主要集中在一些超大城市或超大区域。而全球80%的创新也主要来自于这些超大区域或超大城市。“

吴志强在会上强调,全球区域的力量主要来源于群落的智慧,“对于上海来说,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智能发展是必然选择。”

竹中藏平认为3500万人口的大东京地区正是以其创新力量在全球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吴志强提到,他和他的团队为了助力长三角地区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全球区域做了大量的行动,去年他的团队发起了2017全球上海人工智能峰会,成立了世界人工智能城市规划联盟。他希望能够集聚成百上千的科学家的智慧,共同将长三角城市群打造成一个智能的全球区域。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