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小野洋子:重回利物浦,一座她从未忘却的城市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小野洋子:重回利物浦,一座她从未忘却的城市

她曾被贴上过女巫和乐队破坏者的标签。如今,她的丈夫约翰·列侬已经逝世38年了,小野洋子回到了他的家乡,讲述他们之间的故事。

约翰·列侬和小野洋子1969年在直布罗陀结婚——他们的结婚礼服也正在“双重幻想”中展出。拍摄:戴维·纳特。照片由小野洋子提供。

“你的生活就像一出戏,在整个世界面前上演。因此,要记住,对旁观者而言,它就只是一出戏。”这是小野洋子最近的一条推特。小野洋子使用推特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合理的事:在推特发明之前,她的许多金句就很有热门推文的气质。她总是走在时代前面。人们似乎很讨厌她,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所以我(指本文作者,《卫报》供稿人Suzanne Moore)认为她必须把自己看成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才能继续活下去,才能继续做自己。

她现在就在我面前,个子小小的,带着墨镜和帽子,正在最后一次确认利物浦“双重幻想”(Double Fantasy)展览的细节。我在有机玻璃底座上看到即将展出的几个苹果,这是复刻当年因迪卡画廊的展品,约翰·列侬在伦敦的这家画廊里参观,咬了一口待展的苹果,他和小野洋子就是这样遇见的。小野洋子虽然一直给人一种不老顽童的形象,但现在毕竟已经85岁了,也开始需要帮助了,有人告诉我她很情绪化。她并没有受到时差的影响,第二天,她还要参观列侬长大的房子,坐在他的卧室里,再感受一次他的气息。

约翰·列侬的美国绿卡,1976年由美国移民局颁发。

“她抢走了列侬,是她让列侬离开了这里。但是她也会经常回到利物浦,她没有忘记过我们。”酒吧里的一个男人告诉我,他的朋友也纷纷附和。直到现在,人们才勉强对她有了些许尊敬。小野洋子曾经被看作是导致披头士解散的始作俑者,她是个邪恶的外国人,她不仅抢走了列侬,还对他施了魔法,让他变得疲惫而麻木。

她操纵欲强,粘人,又没有什么才华——这个骗子不知用了什么方法迷住了列侬。人们对小野洋子的厌恶如今看来不难理解:这显然就是厌女症加上彻头彻尾的种族歧视。音乐发行方和艺术界一直严格限制着女性气质,不管是当时还是现在,而小野洋子明显不符合他们对女性气质的定义。

阿尔伯特·戈德曼在传记作品《约翰·列侬的一生》(The life of John Lennon)中称,人们对东方女性的所有刻板印象都源自于小野洋子。她假装是个文静的艺伎,其实却是邪恶的龙女。列侬是一个软弱的人,身上也有很多缺点,所以才会被这样狡猾、贪婪的家伙操纵了。1988年,戈德曼又说她“看起来就像猴子”,他无从得知两人的亲密生活,只能以这种无稽的方式进行推测。

所以无怪乎小野洋子想要在列侬的出生地讲述他们的爱情故事,虽然她并不想刻意去澄清些什么。展览名为“双重幻想”,或许他们的结合就是一种幻想,或许所有的关系都是幻想,但是在这里,这种幻想的背景却是世界性的事件。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背后,却是1966年震荡中的世界:越南战争和民权运动。他们以艺术的方式回应了这一切。

小野洋子在利物浦“双重幻想”展览上。拍摄:马克·麦克纳尔蒂

看到属于这对夫妇的东西时,我有一种奇怪的感动。小野洋子的墨镜就放在列侬的金丝边眼镜旁边,镜片相互映照着。我曾经见过小野洋子,在一次演出结束后,我碰见了她,还打了招呼,我完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哦,洋子。她就站在舞台上尖叫着,声音像一个受虐的孩子。他们的儿子肖恩·列侬当时也在,他显然更健谈一些。小野洋子似乎不喜欢闲聊。我很想告诉她,我小时候见过披头士乐队,我叔叔带我去看他们的演出,当时我吓坏了。那是我第一次去看演出。当时可能还没有“健康与安全”部门,他们一直在用扫帚把女孩们轰下舞台。全场一片尖叫。

列侬被谋杀时,我在迈阿密的一家餐馆工作,那天晚上我收到了很多小费,因为我是英国人,而且在招待客人的时候,我一直不停在哭。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披头士现在似乎已经不再流行了。

小野洋子还很了解时尚,她喜欢衣服。她自己的衣服都是黑白的,她知道自己适合什么。

有个展厅一直在播放列侬接受迈克尔·帕金森采访的影片,后者问列侬,为什么媒体都说小野洋子丑?为什么列侬能接受她?列侬这样解释道:“人们都说,这个女人弄疯了列侬,他现在已经疯了。但是事实上……洋子只是将我内心深处的疯狂释放出来了而已,这些疯狂已经在我心里被压抑了很久。”

通常在接受采访时,小野洋子都是坐在那里抽烟,一言不发。我们很熟悉这样的形象,但是她现在却正在侃侃而谈。小野洋子一直都呆在列侬身边,因为他太没有安全感了,他一刻都不想让洋子离开他的视线。“双重幻想”这个展览或许可以调整他们之间的关系,最终达到某种平衡。其实不是小野洋子在粘着列侬,反而是列侬在粘着洋子,但也有可能是相互的。小野洋子当时已经是一位激浪派艺术家,她认识很多了不起的人物,比如约翰·凯奇,也在国际上举办过展览。和列侬一样,她也结过婚,有孩子。和列侬一样,她的成长背景也中少不了战争:利物浦遭遇过轰炸,小野洋子在二战中逃离了东京。

她说,她小时候食物短缺,所以看起来很像鬼。她还说,她从来没有主动追求过男人,这不是她的风格,她想要的是平等的关系。她在1971年曾经说过:“如果你和对方不是处在平等的地位上,你是无法爱他/她的。”他们在一起时,列侬是个很暴力的男人,他甚至打过他的第一任妻子,但是洋子面对了这个问题。她还和我们谈到了双性恋。

约翰·列侬和小野洋子在1968年举办了一场联合艺术展。拍摄:基斯·麦克米兰。照片由小野洋子提供。

同年,列侬在接受地下报纸《红鼹鼠》(Red Mole)采访时说,洋子和我在一起之前,就已经获得了自由解放。“艺术界完全是由男人主宰的,她必须在男人的世界里打拼出一条自己的道路。”他这样形容洋子的革命热情:“所以我们也必须保持平等的关系,不然这段关系就无法存续下去了。”

追求两性关系和艺术领域的平等,使他们受到了很多嘲讽。他们越来越活在自己的幻想当中,当然,还有海洛因。但是对待那些揶揄他的人,列侬还能做些什么呢?坎耶·韦斯特公开支持特朗普时,她的妻子还在嚼着能抑制食欲的棒棒糖。列侬和小野洋子追求的是更大的目标:世界和平。他们想要瓦解男性权威和虚假的行为。他们通过“床上和平运动”来吸引媒体报道他们的诉求。

1969年,为了反对越战,列侬和洋子在阿姆斯特丹和蒙特利尔分别举办了两次为期一周的“床上和平运动”。

躺在床上,还有很多类似的夫妻概念,都被嘲笑过于简单了。有点像贺曼(注:一家主营贺卡、文具的公司)的风格,也有一点禅的味道,但是不像是真正的艺术。在当时,概念艺术还没有今天这么流行。1964年,小野洋子表演了行为艺术作品《切片》,观众可以随时过来剪掉她的衣服,她试图以这种带有仪式感的方式表达性别、身份、脆弱和异见,这比阿布拉莫维奇那场著名的“韵律0”早了十年。她拍摄了电影《强奸》,她在艺术中非常善于使用裸体,她对原始尖叫疗法很感兴趣,她坚持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她认为艺术永远都是由观众创造的,重要的是互动而不是展品——现在看来,小野洋子的观念完全是当代艺术的理念,列侬也深受她的影响。

小野洋子行为艺术作品《切片》

她和列侬合作的作品也并不是都受到了肯定,因为名气和金钱模糊了艺术和生活之间的界限。人们往往会带着种族和男权社会的有色眼镜来看待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并不是什么开放式的关系,但是列侬和洋子的助理庞凤仪的婚外情,完全都是小野洋子一手安排的。

他们的有些作品在现在看来扎眼。展厅里播放了一段影像,列侬正在对脱口秀主持人迪克·卡维特解释《女人是这个世界的黑鬼》(Woman is the Nigger of the World)这首歌的意义,他引用了爱尔兰激进分子詹姆斯·康纳利的名言“女工人是奴隶的奴隶”。这段采访是在1972年,当时女权主义还没有多少支持者。小野洋子此前在接受《新星》(Nova)采访时也说过“女人是这个世界的黑鬼”。

与此同时,小野洋子开始戏耍男性视角的权威,并且予以回击。她拍摄了一组她自己和列侬的裸照,毫无色情意味,只是纯粹的人体写真。她还拍过一部电影,全程拍摄的都是列侬的阴茎,她给电影起名为《自画像》。就是这个女人,人们居然常说她毫无幽默感。1964年,她也开始思考女性视角,她拍摄了一部好莱坞电影,给出了这样的观影说明:“不用看洛克·赫德森,只看多丽丝·戴就行了。”

约翰·列侬的手工杂志《每日嚎叫》,1957年。拍摄:小野洋子。照片由小野洋子提供。

现在列侬热渐渐降温了,而小野洋子却越来越为人所知——许多艺术家和音乐家都认可了她的影响力。所以对她来说,回到利物浦,记录下她和列侬的所有合作,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她的一生一直在被约翰·列侬定义着,她无法逃避这个现实,但是她现在将他们爱情的神圣遗物展示了出来,将它们留在了历史之中。因迪卡画廊著名的梯子,列侬的衬衫,他们的眼镜、床单,还有洋子的梦幻诗句:“想象云正在滴落/在花园里挖一个洞/将它埋进去”。(注:这句诗摘自小野洋子的诗集《葡萄柚》,诗集中每一首诗都是以“想象”开头,这也是列侬《想象/Imagine》这首歌的灵感来源。)

她说她想要表达的其实是:“请接受我/我已经疯了。”她的存在看似疯狂,但疯狂中有一种坚定的力量。列侬需要她,他迫切地想要回到她身边,和她一起生养孩子。她不畏权力和暴力,她反对那些号称为和平而战的男权观念。她在1964年出版的《葡萄柚》一书中说道:“我想知道男人到底为什么能变得这么严肃。这种严肃就像是挂在他们身上的一种装饰,能够随着自己的意志而上下波动。”她说这些话显然不是想要寻求别人的认可。

离开展厅的时候,我能感受到她仍然是一个积极的活动家。她或许老了,但她绝对不服输。这个世界仍然需要改变。她正在核对展览中用到的数据是否是最新的。墙上写着:“自1980年12月8日约翰·列侬被枪杀以来,已有超过140万人被枪杀。”她必须要确保这个数字的绝对正确。

想象一下这个画面。

(翻译:都述文)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来源:卫报

原标题:Yoko Ono is back in Liverpool, a city she never forgot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小野洋子:重回利物浦,一座她从未忘却的城市

她曾被贴上过女巫和乐队破坏者的标签。如今,她的丈夫约翰·列侬已经逝世38年了,小野洋子回到了他的家乡,讲述他们之间的故事。

约翰·列侬和小野洋子1969年在直布罗陀结婚——他们的结婚礼服也正在“双重幻想”中展出。拍摄:戴维·纳特。照片由小野洋子提供。

“你的生活就像一出戏,在整个世界面前上演。因此,要记住,对旁观者而言,它就只是一出戏。”这是小野洋子最近的一条推特。小野洋子使用推特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合理的事:在推特发明之前,她的许多金句就很有热门推文的气质。她总是走在时代前面。人们似乎很讨厌她,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所以我(指本文作者,《卫报》供稿人Suzanne Moore)认为她必须把自己看成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才能继续活下去,才能继续做自己。

她现在就在我面前,个子小小的,带着墨镜和帽子,正在最后一次确认利物浦“双重幻想”(Double Fantasy)展览的细节。我在有机玻璃底座上看到即将展出的几个苹果,这是复刻当年因迪卡画廊的展品,约翰·列侬在伦敦的这家画廊里参观,咬了一口待展的苹果,他和小野洋子就是这样遇见的。小野洋子虽然一直给人一种不老顽童的形象,但现在毕竟已经85岁了,也开始需要帮助了,有人告诉我她很情绪化。她并没有受到时差的影响,第二天,她还要参观列侬长大的房子,坐在他的卧室里,再感受一次他的气息。

约翰·列侬的美国绿卡,1976年由美国移民局颁发。

“她抢走了列侬,是她让列侬离开了这里。但是她也会经常回到利物浦,她没有忘记过我们。”酒吧里的一个男人告诉我,他的朋友也纷纷附和。直到现在,人们才勉强对她有了些许尊敬。小野洋子曾经被看作是导致披头士解散的始作俑者,她是个邪恶的外国人,她不仅抢走了列侬,还对他施了魔法,让他变得疲惫而麻木。

她操纵欲强,粘人,又没有什么才华——这个骗子不知用了什么方法迷住了列侬。人们对小野洋子的厌恶如今看来不难理解:这显然就是厌女症加上彻头彻尾的种族歧视。音乐发行方和艺术界一直严格限制着女性气质,不管是当时还是现在,而小野洋子明显不符合他们对女性气质的定义。

阿尔伯特·戈德曼在传记作品《约翰·列侬的一生》(The life of John Lennon)中称,人们对东方女性的所有刻板印象都源自于小野洋子。她假装是个文静的艺伎,其实却是邪恶的龙女。列侬是一个软弱的人,身上也有很多缺点,所以才会被这样狡猾、贪婪的家伙操纵了。1988年,戈德曼又说她“看起来就像猴子”,他无从得知两人的亲密生活,只能以这种无稽的方式进行推测。

所以无怪乎小野洋子想要在列侬的出生地讲述他们的爱情故事,虽然她并不想刻意去澄清些什么。展览名为“双重幻想”,或许他们的结合就是一种幻想,或许所有的关系都是幻想,但是在这里,这种幻想的背景却是世界性的事件。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背后,却是1966年震荡中的世界:越南战争和民权运动。他们以艺术的方式回应了这一切。

小野洋子在利物浦“双重幻想”展览上。拍摄:马克·麦克纳尔蒂

看到属于这对夫妇的东西时,我有一种奇怪的感动。小野洋子的墨镜就放在列侬的金丝边眼镜旁边,镜片相互映照着。我曾经见过小野洋子,在一次演出结束后,我碰见了她,还打了招呼,我完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哦,洋子。她就站在舞台上尖叫着,声音像一个受虐的孩子。他们的儿子肖恩·列侬当时也在,他显然更健谈一些。小野洋子似乎不喜欢闲聊。我很想告诉她,我小时候见过披头士乐队,我叔叔带我去看他们的演出,当时我吓坏了。那是我第一次去看演出。当时可能还没有“健康与安全”部门,他们一直在用扫帚把女孩们轰下舞台。全场一片尖叫。

列侬被谋杀时,我在迈阿密的一家餐馆工作,那天晚上我收到了很多小费,因为我是英国人,而且在招待客人的时候,我一直不停在哭。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披头士现在似乎已经不再流行了。

小野洋子还很了解时尚,她喜欢衣服。她自己的衣服都是黑白的,她知道自己适合什么。

有个展厅一直在播放列侬接受迈克尔·帕金森采访的影片,后者问列侬,为什么媒体都说小野洋子丑?为什么列侬能接受她?列侬这样解释道:“人们都说,这个女人弄疯了列侬,他现在已经疯了。但是事实上……洋子只是将我内心深处的疯狂释放出来了而已,这些疯狂已经在我心里被压抑了很久。”

通常在接受采访时,小野洋子都是坐在那里抽烟,一言不发。我们很熟悉这样的形象,但是她现在却正在侃侃而谈。小野洋子一直都呆在列侬身边,因为他太没有安全感了,他一刻都不想让洋子离开他的视线。“双重幻想”这个展览或许可以调整他们之间的关系,最终达到某种平衡。其实不是小野洋子在粘着列侬,反而是列侬在粘着洋子,但也有可能是相互的。小野洋子当时已经是一位激浪派艺术家,她认识很多了不起的人物,比如约翰·凯奇,也在国际上举办过展览。和列侬一样,她也结过婚,有孩子。和列侬一样,她的成长背景也中少不了战争:利物浦遭遇过轰炸,小野洋子在二战中逃离了东京。

她说,她小时候食物短缺,所以看起来很像鬼。她还说,她从来没有主动追求过男人,这不是她的风格,她想要的是平等的关系。她在1971年曾经说过:“如果你和对方不是处在平等的地位上,你是无法爱他/她的。”他们在一起时,列侬是个很暴力的男人,他甚至打过他的第一任妻子,但是洋子面对了这个问题。她还和我们谈到了双性恋。

约翰·列侬和小野洋子在1968年举办了一场联合艺术展。拍摄:基斯·麦克米兰。照片由小野洋子提供。

同年,列侬在接受地下报纸《红鼹鼠》(Red Mole)采访时说,洋子和我在一起之前,就已经获得了自由解放。“艺术界完全是由男人主宰的,她必须在男人的世界里打拼出一条自己的道路。”他这样形容洋子的革命热情:“所以我们也必须保持平等的关系,不然这段关系就无法存续下去了。”

追求两性关系和艺术领域的平等,使他们受到了很多嘲讽。他们越来越活在自己的幻想当中,当然,还有海洛因。但是对待那些揶揄他的人,列侬还能做些什么呢?坎耶·韦斯特公开支持特朗普时,她的妻子还在嚼着能抑制食欲的棒棒糖。列侬和小野洋子追求的是更大的目标:世界和平。他们想要瓦解男性权威和虚假的行为。他们通过“床上和平运动”来吸引媒体报道他们的诉求。

1969年,为了反对越战,列侬和洋子在阿姆斯特丹和蒙特利尔分别举办了两次为期一周的“床上和平运动”。

躺在床上,还有很多类似的夫妻概念,都被嘲笑过于简单了。有点像贺曼(注:一家主营贺卡、文具的公司)的风格,也有一点禅的味道,但是不像是真正的艺术。在当时,概念艺术还没有今天这么流行。1964年,小野洋子表演了行为艺术作品《切片》,观众可以随时过来剪掉她的衣服,她试图以这种带有仪式感的方式表达性别、身份、脆弱和异见,这比阿布拉莫维奇那场著名的“韵律0”早了十年。她拍摄了电影《强奸》,她在艺术中非常善于使用裸体,她对原始尖叫疗法很感兴趣,她坚持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她认为艺术永远都是由观众创造的,重要的是互动而不是展品——现在看来,小野洋子的观念完全是当代艺术的理念,列侬也深受她的影响。

小野洋子行为艺术作品《切片》

她和列侬合作的作品也并不是都受到了肯定,因为名气和金钱模糊了艺术和生活之间的界限。人们往往会带着种族和男权社会的有色眼镜来看待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并不是什么开放式的关系,但是列侬和洋子的助理庞凤仪的婚外情,完全都是小野洋子一手安排的。

他们的有些作品在现在看来扎眼。展厅里播放了一段影像,列侬正在对脱口秀主持人迪克·卡维特解释《女人是这个世界的黑鬼》(Woman is the Nigger of the World)这首歌的意义,他引用了爱尔兰激进分子詹姆斯·康纳利的名言“女工人是奴隶的奴隶”。这段采访是在1972年,当时女权主义还没有多少支持者。小野洋子此前在接受《新星》(Nova)采访时也说过“女人是这个世界的黑鬼”。

与此同时,小野洋子开始戏耍男性视角的权威,并且予以回击。她拍摄了一组她自己和列侬的裸照,毫无色情意味,只是纯粹的人体写真。她还拍过一部电影,全程拍摄的都是列侬的阴茎,她给电影起名为《自画像》。就是这个女人,人们居然常说她毫无幽默感。1964年,她也开始思考女性视角,她拍摄了一部好莱坞电影,给出了这样的观影说明:“不用看洛克·赫德森,只看多丽丝·戴就行了。”

约翰·列侬的手工杂志《每日嚎叫》,1957年。拍摄:小野洋子。照片由小野洋子提供。

现在列侬热渐渐降温了,而小野洋子却越来越为人所知——许多艺术家和音乐家都认可了她的影响力。所以对她来说,回到利物浦,记录下她和列侬的所有合作,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她的一生一直在被约翰·列侬定义着,她无法逃避这个现实,但是她现在将他们爱情的神圣遗物展示了出来,将它们留在了历史之中。因迪卡画廊著名的梯子,列侬的衬衫,他们的眼镜、床单,还有洋子的梦幻诗句:“想象云正在滴落/在花园里挖一个洞/将它埋进去”。(注:这句诗摘自小野洋子的诗集《葡萄柚》,诗集中每一首诗都是以“想象”开头,这也是列侬《想象/Imagine》这首歌的灵感来源。)

她说她想要表达的其实是:“请接受我/我已经疯了。”她的存在看似疯狂,但疯狂中有一种坚定的力量。列侬需要她,他迫切地想要回到她身边,和她一起生养孩子。她不畏权力和暴力,她反对那些号称为和平而战的男权观念。她在1964年出版的《葡萄柚》一书中说道:“我想知道男人到底为什么能变得这么严肃。这种严肃就像是挂在他们身上的一种装饰,能够随着自己的意志而上下波动。”她说这些话显然不是想要寻求别人的认可。

离开展厅的时候,我能感受到她仍然是一个积极的活动家。她或许老了,但她绝对不服输。这个世界仍然需要改变。她正在核对展览中用到的数据是否是最新的。墙上写着:“自1980年12月8日约翰·列侬被枪杀以来,已有超过140万人被枪杀。”她必须要确保这个数字的绝对正确。

想象一下这个画面。

(翻译:都述文)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来源:卫报

原标题:Yoko Ono is back in Liverpool, a city she never forgot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