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深度】中信建投的A股之路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深度】中信建投的A股之路

随着中信建投的上市,排名前十的券商聚齐A股。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6月20日,中信建投(601066.SH)发行的4亿新股在A股上市交易。当日开盘后,其股价很快涨停,报7.8元,涨幅43.91%。

中信建投本次募集资金总额超过20亿元,扣除发行成本后将全部用于增加公司资本金,扩大业务规模。

随着中信建投的上市,排名前十的券商聚齐A股。

虽然已发展成为券商行业翘楚,但与其他公司一样,中信建投传统的业务形态也正遭遇挑战。

投行业务突起

以各项指标计算,在排名前十的券商中,中信建投可谓“后起之秀”(晚于同规模券商十余年)。

前十大券商大都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成立。如中信证券(1995年成立)、中金公司(1995年成立)、华泰证券(1990年成立)、广发证券(1991年成立)、海通证券(1988年成立)。

但中信建投却是2005年才在北京注册成立。基础是受让彼时亏损严重的华夏证券全部证券业务及相关资产,按照综合类证券公司的标准进行经营。

中信建投的高管团队由中信证券委派。其中,中信证券原总经理张佑君出任董事长、中信证券原投行部负责人王常青任总经理。这一人事安排在2010年股改时出现变动。

在张佑君、王常青带领下,中信建投早期以投行和财富管理两条主线为核心战略。

事实上,早期的中信建投尚处于一梯队的末端,各项排名大都在十几名的位置,并不算突出。在股改和换帅之后,才真正进入突飞猛进阶段。尤其是投行业务颇具竞争力,近五年进入了业内前三。

“中信建投和其他投行抢项目,基本上都能抢赢,就算投行厉害的中信、中金,也不在话下。”一位投行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界面新闻记者根据证券业协会数据比较最近五年中信建投投行业务规模发现,中信建投投行在近五年中,从前十大的末尾,迅速上升至前三名。

数据显示,2010年股债承销金额上,中信建投以628亿元排在第八名;2011年,这项排名则上升至第五名;2014年股票承销额更是以680亿元的规模,大幅超过中信证券、也几乎是中金公司两倍,排名第一;2015年股票主承销金额以821亿元规模排名第三;2016年则以1084亿元股票主承销额排名第二,仅次于中信证券。

从整个公司业务构成看,投行业务和财富管理成为中信建投的两大支撑。近三年投行、财富管理收入,占总收入大头。

招股说明书显示,2015年、2016年、2017年,中信建投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分别为30.62亿元、41.26亿元和32.65亿元。分别占总收入比例为16.10%、31.12%和28.88%。报告期内,公司投资银行业务营业利润率保持较高水平。

2015年、2016年及2017年度,中信建投财富管理分部的收入分别为101.95亿元、53.17亿元和46.88亿元,分别占公司收入合计的53.63%、40.10%和41.47%。

6月6日,中信建投网上路演中,界面新闻记者向中信建投董事长王常青提问,近年中信建投各条线业务在券商中上升特别快,最核心原因是什么?王常青对此表示,为客户基础、客户服务、企业文化、均衡的业务结构、审慎稳健和业内领先风控团队,以及积极进取的管理团队、勤勉忠诚的员工。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中信建投的企业文化务实,王常青任董事长之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战略规划。很多员工都是公司成立至今的老员工,流失率很低。

国际业务短板 行情饭平淡

虽然中信建投已经发展成为券商行业翘楚,但整个券商行业传统业务形态并不乐观,一方面是今年加速的金融业对外开放,大量一流国际投行将没有了股权比例限制,可以“大展拳脚”,无疑对国内券商形成压力。另一方面,面临金融科技以及精品投行的快速追赶。

而国内券商还在旧的游戏规则里寻求壮大,依靠资本金的增加迅速扩大业务规模,依靠牌照对抗金融科技巨无霸公司的挑战。

“券商股价整体较低,靠股票发行融资有限,券商上市更多是为了获得一个融资平台,可以通过更多其他方式融资。”一位大型券商高管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资本金规模还是制约券商发展业务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也是许多券商急于上市的驱动力。今年以来,券商扎堆上市。目前,有6家券商在IPO排队中;近10家券商正在接受上市辅导。国内前十大券商已全部A股上市。

中信建投本次A股发行所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增加公司资本金。

中信建投总经理、财务负责人李格平曾表述过增加资本规模对公司业务发展的必要性,在过往的经营过程中,公司遇到了融资渠道不如上市券商便利,创新业务起步较晚的困难,“公司进行融资,增加对重资产业务和部分轻资产业务投入,非常符合公司业务发展的要求。”

中信建投的“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坚持“轻重并举,协同发展”的商业模式,一方面,重资产业务需要加强投入,成为未来主要收入的增长点;另一方面能够反哺轻资产业务,保持公司竞争力。

而市场波动、行业的上下行趋势对券商也有天然制约。2015年至2017年的近三年营收分别为190.11亿元、132.59亿元和113.0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86.52亿元、53.13亿元和40.63亿元;两项指标均受整体行情影响,逐年同比大幅下滑。

虽然做国内投行项目能力突出,但在海外上市的项目上,一直是中信建投的短板。

和其他券商路径相似,中信建投也将香港作为拓展国际业务的第一步。招股说明书以及路演中,公司多次提到对未来对国际业务的重视及布局。

近三年,中信建投国际业务表现的确不如人意。

数据显示,2017年中金公司境外收入(23.2亿元)占总营收比例高达21%、海通证券境外收入(48.73亿元)占总营收比例高达17.27%、中信证券境外收入(56.2亿元)占总营收比例高达12.98%。

而近三年中信建投国际的营业收入仅为19.94亿元、24.99亿元和40.57亿元,占总营业收入比重仅为1.05%、1.88%和3.59%。在国际化上程度甚低。

2017年,中信建投在香港市场的财富管理业务也蹊跷的大起大落。其财报显示,2017年上半年,中信建投在香港市场上零售客户托管资产总值达115亿港元,较2016年底增长35%。

但2017年下半年却“画风突变”,零售客户托管资产总值急剧下降近2/3,截至2017年末,总值为42.3亿港元,较2016年末下降50%。

中信建投未解释上述业务急剧下降的原因。

中信建投国际业务行政负责人胡斌是一位八零后。资料显示,胡斌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南派尔大学商学院、山东财政学院。2004年参加工作,先后供职于中信集团旗下多个金融机构,包括华夏银行、中信证券、中信集团,几乎每隔两年就升职一次。

胡斌目前还担任中信建投(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中信城市发展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深圳)有限公司董事。

王常青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伴随中国加大对外开放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中信建投证券已着手布局国际业务。但目前看起来,国际业务仅1%至3%的营收占比,和这家综合实力突出的券商远远不匹配。

对于与同期有上市计划的科技独角兽,尤其是蚂蚁金服等金融科技公司比较起来,传统金融业务未来盈利可持续性及发展空间如何?王常青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科技独角兽企业在提高金融科技运用、赋能传统金融方面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传统金融企业需要积极拥抱金融科技变革,加强金融科技运用,为客户创造价值。传统金融企业与金融科技企业是互相融合、互相学习的关系。对于传统金融企业来说,可以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客户服务水平,深入挖掘渠道、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进一步提升未来盈利的可持续性和发展空间,从而提升传统金融估值水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传统金融还具有牌照优势。”

附:中信建投的上市发展历程

2005年,中信证券和中国建银分别以现金出资人民币16.2亿元和人民币10.8亿元,持股比例分别为60%和40%,注册成立中信建投证券。

在成立的第五年,中信建投即开始做上市准备。2010年中信建投为上市做了一系列调整,包括进行股改和高层人士变动。中信证券由第一大股东,变成小股东。北京市国管中心和中央汇金公司则成为公司第一、第二大股东。

2010年11月,北京市国管中心受让中信证券原持有的中信建投45%的股权。同期,中央汇金通过划转取得中国建银原持有的中信建投40%的股权。世纪金源受让中信证券原持有的中信建投8%的股权。(2016年中信建投港股上市前,世纪金源转让4.92%股份给山南金源、转让2.47%股份给上海商言。)

2011年9月,中信建投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人民币27亿元大幅增加至61亿元。

2011年9月,张佑君辞去董事长职务,由王常青担任董事长并兼任公司总经理一职。

中信建投上市之路却并不顺利,直至2016年底才先登陆H股,2018年6月,再回A股上市。

这其中的曲折都与股东相关。知情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2011年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使得A股IPO延后。

另外,虽然在转让股份后,中信证券对中信建投的持股比例达到“一参一控”要求,但引进的新股东中央汇金,却存在类似问题。

在“一参一控”整改早期,汇金公司、建银曾是两个例外,在整改时限和力度上,被给予更宽标准。

但在汇金成为中信建投大股东后,“一参一控”的要求更为严格,也影响到中信建投的上市。

证监会曾明确,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符合“一参一控”要求的证券公司不能申请上市,如证券公司拟在上述期限前申请上市的,应当在申请上市前达到“一参一控”的要求。

中信建投一度曾考虑抛开汇金,但过程中,变数再起。2015年,中信证券高层集体遭调查大换血,股东之间的纠葛也影响到中信建投上市进程。

时至今日,汇金系依然没有解决“一参一控”的问题。旗下依然有中信建投、中金中投、申万宏源、银河证券等多家券商。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中信建投

4.6k
  • 中信建投回应:将配合有关各方妥善处置恒大地产债券的风险
  • 中信建投(601066.SH):2023年全年净利润为70.34亿元,同比下降6.45%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深度】中信建投的A股之路

随着中信建投的上市,排名前十的券商聚齐A股。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6月20日,中信建投(601066.SH)发行的4亿新股在A股上市交易。当日开盘后,其股价很快涨停,报7.8元,涨幅43.91%。

中信建投本次募集资金总额超过20亿元,扣除发行成本后将全部用于增加公司资本金,扩大业务规模。

随着中信建投的上市,排名前十的券商聚齐A股。

虽然已发展成为券商行业翘楚,但与其他公司一样,中信建投传统的业务形态也正遭遇挑战。

投行业务突起

以各项指标计算,在排名前十的券商中,中信建投可谓“后起之秀”(晚于同规模券商十余年)。

前十大券商大都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成立。如中信证券(1995年成立)、中金公司(1995年成立)、华泰证券(1990年成立)、广发证券(1991年成立)、海通证券(1988年成立)。

但中信建投却是2005年才在北京注册成立。基础是受让彼时亏损严重的华夏证券全部证券业务及相关资产,按照综合类证券公司的标准进行经营。

中信建投的高管团队由中信证券委派。其中,中信证券原总经理张佑君出任董事长、中信证券原投行部负责人王常青任总经理。这一人事安排在2010年股改时出现变动。

在张佑君、王常青带领下,中信建投早期以投行和财富管理两条主线为核心战略。

事实上,早期的中信建投尚处于一梯队的末端,各项排名大都在十几名的位置,并不算突出。在股改和换帅之后,才真正进入突飞猛进阶段。尤其是投行业务颇具竞争力,近五年进入了业内前三。

“中信建投和其他投行抢项目,基本上都能抢赢,就算投行厉害的中信、中金,也不在话下。”一位投行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界面新闻记者根据证券业协会数据比较最近五年中信建投投行业务规模发现,中信建投投行在近五年中,从前十大的末尾,迅速上升至前三名。

数据显示,2010年股债承销金额上,中信建投以628亿元排在第八名;2011年,这项排名则上升至第五名;2014年股票承销额更是以680亿元的规模,大幅超过中信证券、也几乎是中金公司两倍,排名第一;2015年股票主承销金额以821亿元规模排名第三;2016年则以1084亿元股票主承销额排名第二,仅次于中信证券。

从整个公司业务构成看,投行业务和财富管理成为中信建投的两大支撑。近三年投行、财富管理收入,占总收入大头。

招股说明书显示,2015年、2016年、2017年,中信建投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分别为30.62亿元、41.26亿元和32.65亿元。分别占总收入比例为16.10%、31.12%和28.88%。报告期内,公司投资银行业务营业利润率保持较高水平。

2015年、2016年及2017年度,中信建投财富管理分部的收入分别为101.95亿元、53.17亿元和46.88亿元,分别占公司收入合计的53.63%、40.10%和41.47%。

6月6日,中信建投网上路演中,界面新闻记者向中信建投董事长王常青提问,近年中信建投各条线业务在券商中上升特别快,最核心原因是什么?王常青对此表示,为客户基础、客户服务、企业文化、均衡的业务结构、审慎稳健和业内领先风控团队,以及积极进取的管理团队、勤勉忠诚的员工。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中信建投的企业文化务实,王常青任董事长之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战略规划。很多员工都是公司成立至今的老员工,流失率很低。

国际业务短板 行情饭平淡

虽然中信建投已经发展成为券商行业翘楚,但整个券商行业传统业务形态并不乐观,一方面是今年加速的金融业对外开放,大量一流国际投行将没有了股权比例限制,可以“大展拳脚”,无疑对国内券商形成压力。另一方面,面临金融科技以及精品投行的快速追赶。

而国内券商还在旧的游戏规则里寻求壮大,依靠资本金的增加迅速扩大业务规模,依靠牌照对抗金融科技巨无霸公司的挑战。

“券商股价整体较低,靠股票发行融资有限,券商上市更多是为了获得一个融资平台,可以通过更多其他方式融资。”一位大型券商高管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资本金规模还是制约券商发展业务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也是许多券商急于上市的驱动力。今年以来,券商扎堆上市。目前,有6家券商在IPO排队中;近10家券商正在接受上市辅导。国内前十大券商已全部A股上市。

中信建投本次A股发行所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增加公司资本金。

中信建投总经理、财务负责人李格平曾表述过增加资本规模对公司业务发展的必要性,在过往的经营过程中,公司遇到了融资渠道不如上市券商便利,创新业务起步较晚的困难,“公司进行融资,增加对重资产业务和部分轻资产业务投入,非常符合公司业务发展的要求。”

中信建投的“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坚持“轻重并举,协同发展”的商业模式,一方面,重资产业务需要加强投入,成为未来主要收入的增长点;另一方面能够反哺轻资产业务,保持公司竞争力。

而市场波动、行业的上下行趋势对券商也有天然制约。2015年至2017年的近三年营收分别为190.11亿元、132.59亿元和113.0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86.52亿元、53.13亿元和40.63亿元;两项指标均受整体行情影响,逐年同比大幅下滑。

虽然做国内投行项目能力突出,但在海外上市的项目上,一直是中信建投的短板。

和其他券商路径相似,中信建投也将香港作为拓展国际业务的第一步。招股说明书以及路演中,公司多次提到对未来对国际业务的重视及布局。

近三年,中信建投国际业务表现的确不如人意。

数据显示,2017年中金公司境外收入(23.2亿元)占总营收比例高达21%、海通证券境外收入(48.73亿元)占总营收比例高达17.27%、中信证券境外收入(56.2亿元)占总营收比例高达12.98%。

而近三年中信建投国际的营业收入仅为19.94亿元、24.99亿元和40.57亿元,占总营业收入比重仅为1.05%、1.88%和3.59%。在国际化上程度甚低。

2017年,中信建投在香港市场的财富管理业务也蹊跷的大起大落。其财报显示,2017年上半年,中信建投在香港市场上零售客户托管资产总值达115亿港元,较2016年底增长35%。

但2017年下半年却“画风突变”,零售客户托管资产总值急剧下降近2/3,截至2017年末,总值为42.3亿港元,较2016年末下降50%。

中信建投未解释上述业务急剧下降的原因。

中信建投国际业务行政负责人胡斌是一位八零后。资料显示,胡斌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南派尔大学商学院、山东财政学院。2004年参加工作,先后供职于中信集团旗下多个金融机构,包括华夏银行、中信证券、中信集团,几乎每隔两年就升职一次。

胡斌目前还担任中信建投(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中信城市发展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深圳)有限公司董事。

王常青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伴随中国加大对外开放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中信建投证券已着手布局国际业务。但目前看起来,国际业务仅1%至3%的营收占比,和这家综合实力突出的券商远远不匹配。

对于与同期有上市计划的科技独角兽,尤其是蚂蚁金服等金融科技公司比较起来,传统金融业务未来盈利可持续性及发展空间如何?王常青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科技独角兽企业在提高金融科技运用、赋能传统金融方面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传统金融企业需要积极拥抱金融科技变革,加强金融科技运用,为客户创造价值。传统金融企业与金融科技企业是互相融合、互相学习的关系。对于传统金融企业来说,可以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客户服务水平,深入挖掘渠道、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进一步提升未来盈利的可持续性和发展空间,从而提升传统金融估值水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传统金融还具有牌照优势。”

附:中信建投的上市发展历程

2005年,中信证券和中国建银分别以现金出资人民币16.2亿元和人民币10.8亿元,持股比例分别为60%和40%,注册成立中信建投证券。

在成立的第五年,中信建投即开始做上市准备。2010年中信建投为上市做了一系列调整,包括进行股改和高层人士变动。中信证券由第一大股东,变成小股东。北京市国管中心和中央汇金公司则成为公司第一、第二大股东。

2010年11月,北京市国管中心受让中信证券原持有的中信建投45%的股权。同期,中央汇金通过划转取得中国建银原持有的中信建投40%的股权。世纪金源受让中信证券原持有的中信建投8%的股权。(2016年中信建投港股上市前,世纪金源转让4.92%股份给山南金源、转让2.47%股份给上海商言。)

2011年9月,中信建投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人民币27亿元大幅增加至61亿元。

2011年9月,张佑君辞去董事长职务,由王常青担任董事长并兼任公司总经理一职。

中信建投上市之路却并不顺利,直至2016年底才先登陆H股,2018年6月,再回A股上市。

这其中的曲折都与股东相关。知情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2011年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使得A股IPO延后。

另外,虽然在转让股份后,中信证券对中信建投的持股比例达到“一参一控”要求,但引进的新股东中央汇金,却存在类似问题。

在“一参一控”整改早期,汇金公司、建银曾是两个例外,在整改时限和力度上,被给予更宽标准。

但在汇金成为中信建投大股东后,“一参一控”的要求更为严格,也影响到中信建投的上市。

证监会曾明确,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符合“一参一控”要求的证券公司不能申请上市,如证券公司拟在上述期限前申请上市的,应当在申请上市前达到“一参一控”的要求。

中信建投一度曾考虑抛开汇金,但过程中,变数再起。2015年,中信证券高层集体遭调查大换血,股东之间的纠葛也影响到中信建投上市进程。

时至今日,汇金系依然没有解决“一参一控”的问题。旗下依然有中信建投、中金中投、申万宏源、银河证券等多家券商。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