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从“学院”奔向“大学”,高校们正在扎堆申请改名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从“学院”奔向“大学”,高校们正在扎堆申请改名

自2015年以来,已有超过50所高校获批更名,平均每年有10余所学院升格成大学。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司雯雯

一拨以“学院”命名的高校向成为“大学”发起冲刺。9月以来,浙江科技学院与广州航海学院等全国近10所学院申请改名为浙江科技大学、广州交通大学等,并已陆续进入更名公示阶段。

为实现更名目标,浙江科技学院等高校大多从2017年已开始筹备,着重在师资力量、学科专业及科研经费等方面的资源投放,以达到“大学”的申请标准。

其中,申请更名为福建理工大学的福建工程学院设立专业建设专项经费,4年内新增7个专业,并提出到2020年要使全日制在校研究生人数翻四番。

而比照大学设置指标要求,浙江科技学院每年投入不少于3000万元预算用于人才引进。据浙江省教育厅公布的《更名大学基本条件表》显示,该校现有1064名专任教师,较2015年增加了160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提高了10.23%。

对高校而言,“学院”和“大学”的一字之差代表着办学条件和教学表现的不同。在教育部发布的《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中,大学在办学规模、学科与专业、师资队伍、教育与科研水平等各项要求均更为严格。

例如,大学的全日制在校生数量标准较学院高出300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的人员比例要求高出20%,且大学需拥有3个以上的主要学科门类,而学院仅要求具有1个以上的主要学科。

获得“大学”名称后,高校会在招生中拥有更强的吸引力。界面教育在“中国教育在线”网站查询发现,此前名为石家庄经济学院的河北地质大学,改名前后在北京地区的录取平均分差距超过40分。

同时,“大学”和“学院”们在获取教育支持上也有不同待遇。教育部发展规划司高校设置与综合业务处处长于洋在《我国高校规范更名研议》中指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投入多的重点大学一般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而对学院投入则相对有限。

更名“大学”因而成为学院们追逐的目标。根据教育部规定,高校经过社会需求调研、校内审议和公示、网络申报、网络公示等程序后,可向教育部提出更名申请,由教育部每年组织审批。自2015年以来,已有超过50所高校获批更名,平均每年有10余所学院升格成大学。

但集中出现的高校“更名潮”也引发了争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64.9%的受访者认为高校与其忙于改名,不如努力提升科研水平。另外,部分高校在短期内接连改名也被质疑是“换汤不换药”的面子工程,反而丢掉办学特色。

为此,教育部在2017年发布《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中称,“纠正部分高等学校为了更名、升格盲目向综合性、多科性发展的倾向,”严格依据标准审批“学院”更名“大学”。在提交更名申请时,高校除提供基本情况外,还须详细说明增设专业的需求预测、学科基础以及发展规划等。

从“学院”到“大学”,高校追求更高办学层次的同时,也承载着公众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期待。“更名不是一劳永逸,”于洋在论文中指出,“更重要的是高校在更名后,根据定位进行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实现名实相符”。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从“学院”奔向“大学”,高校们正在扎堆申请改名

自2015年以来,已有超过50所高校获批更名,平均每年有10余所学院升格成大学。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司雯雯

一拨以“学院”命名的高校向成为“大学”发起冲刺。9月以来,浙江科技学院与广州航海学院等全国近10所学院申请改名为浙江科技大学、广州交通大学等,并已陆续进入更名公示阶段。

为实现更名目标,浙江科技学院等高校大多从2017年已开始筹备,着重在师资力量、学科专业及科研经费等方面的资源投放,以达到“大学”的申请标准。

其中,申请更名为福建理工大学的福建工程学院设立专业建设专项经费,4年内新增7个专业,并提出到2020年要使全日制在校研究生人数翻四番。

而比照大学设置指标要求,浙江科技学院每年投入不少于3000万元预算用于人才引进。据浙江省教育厅公布的《更名大学基本条件表》显示,该校现有1064名专任教师,较2015年增加了160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提高了10.23%。

对高校而言,“学院”和“大学”的一字之差代表着办学条件和教学表现的不同。在教育部发布的《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中,大学在办学规模、学科与专业、师资队伍、教育与科研水平等各项要求均更为严格。

例如,大学的全日制在校生数量标准较学院高出300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的人员比例要求高出20%,且大学需拥有3个以上的主要学科门类,而学院仅要求具有1个以上的主要学科。

获得“大学”名称后,高校会在招生中拥有更强的吸引力。界面教育在“中国教育在线”网站查询发现,此前名为石家庄经济学院的河北地质大学,改名前后在北京地区的录取平均分差距超过40分。

同时,“大学”和“学院”们在获取教育支持上也有不同待遇。教育部发展规划司高校设置与综合业务处处长于洋在《我国高校规范更名研议》中指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投入多的重点大学一般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而对学院投入则相对有限。

更名“大学”因而成为学院们追逐的目标。根据教育部规定,高校经过社会需求调研、校内审议和公示、网络申报、网络公示等程序后,可向教育部提出更名申请,由教育部每年组织审批。自2015年以来,已有超过50所高校获批更名,平均每年有10余所学院升格成大学。

但集中出现的高校“更名潮”也引发了争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64.9%的受访者认为高校与其忙于改名,不如努力提升科研水平。另外,部分高校在短期内接连改名也被质疑是“换汤不换药”的面子工程,反而丢掉办学特色。

为此,教育部在2017年发布《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中称,“纠正部分高等学校为了更名、升格盲目向综合性、多科性发展的倾向,”严格依据标准审批“学院”更名“大学”。在提交更名申请时,高校除提供基本情况外,还须详细说明增设专业的需求预测、学科基础以及发展规划等。

从“学院”到“大学”,高校追求更高办学层次的同时,也承载着公众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期待。“更名不是一劳永逸,”于洋在论文中指出,“更重要的是高校在更名后,根据定位进行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实现名实相符”。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