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机器和编辑共同工作 这家公司是这样做的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机器和编辑共同工作 这家公司是这样做的

关于机器会代替一部分媒体人的工作,已经在变成现实,在中国,一些科技创业团队正在做这样的事情。

图片来源:华盖创意

2011年,郑朝晖在和一家传统媒体的网站聊天时,建议他们应该在编辑工作中更多地使用技术以提高效率,让郑朝晖印象深刻的是对方表现出对技术抵制的态度,“他担心的是技术来了,一千个编辑要可能裁掉九百个,为什么不能是一千个编辑发挥一万个编辑的作用呢?”

不久之后,郑朝晖自己带领团队做了一个以“兴趣推荐”为技术核心的资讯产品“一点资讯”——根据用户搜索、订阅、点击阅读等行为,为其推荐感兴趣的新闻,这些新闻从其他媒体抓取而来,而一点资讯扮演的是一个平台的角色。

作为一个平台,一点资讯发展飞速。根据一点资讯提供的最新数据,仅App日活量已经超过1100万。郑朝晖做了个决定,去海外市场,最先进入的是美国市场,下一步的计划是印度等其他国际市场,“预计海外可以带来三倍的增量。”郑朝晖说。

从今年4月建立美国市场,到现在产品已经做了几次迭代。“如果是一个纯媒体公司,做内容生产必须要理解当地的语言、文化等,但我们是一个技术驱动的公司,是一个内容平台,是自动的去聚合各个市场的本地内容。”郑朝晖介绍。

郑朝晖把一点资讯定义为搜索和个性化推荐的下一代产品,他强调他们做的是“兴趣引擎”。在他眼里,从雅虎时代门户网站的“千人千面”,到现在一点资讯做的兴趣引擎,是基于这样一个认知——对于用户而言,应该是他们想主动便主动,想被动便可以被动的获取他们最想要的内容;而做为平台,则应该是向用户最高效、便捷的提供他们最感兴趣的内容,信息获取应当越来越个性化。

在创业之前,郑朝晖在雅虎美国总部主管雅虎的全球搜索引擎的质量以及雅虎“千人千面”的个性化首页。现在看来,雅虎的“千人千面”是较早把个性化推荐技术应用于门户的,根据用户在页面上点击习惯,推断用户的兴趣偏好,从而推荐相关的信息,由于每个人点击习惯不一样,呈现给每个人的主页也是不一样的。

但在郑朝晖看来,这仍然无法做到真正的个性化,“因为用户的点击行为完全基于先给他看什么,这种时候机器的做法一般是先给几十篇热点的、大家都爱看的内容,但是有可能并不是用户真正需要的,比如我想看智能硬件相关,但初始给我的就没有智能硬件的内容,这个时候用户没机会表达,机器当然也就没办法选出来。因此,所谓的个性化推荐只能在热点和热点周边探索,没法走向全网。”

在2011前后,郑朝晖做了个决定,离开雅虎硅谷总部来到北京建立雅虎北京研究院,算是雅虎内部创业的一次尝试,“在硅谷,我们的团队是整个公司最核心的团队,但大家都是提升搜索的质量和个性化推荐的精准度,这些都是量变,若想有质的突破,还需要做其他尝试。”

他们先是在雅虎北京研究院内部做了一些创业尝试,同时鼓励倡导startup+文化,希望工程师们不要安于现状,在这种文化影响下,雅虎的工程师们用很少的资源做出了移动应用发现、交易发现和视频发现等创新性移动端产品,但同时他感受到大公司内部创业的难度,“公司内部可以孵化一个产品,但是最后还要持续地、最大资源的去做推广,各种各样的迭代,而在一个大公司内,尤其跨国公司是很难把这个流程走通。”

与此同时,搜索引擎越来越成为互联网用户一个极为高频的使用行为,而这种搜索行为中隐藏了用户的信息需求,“不管你是所谓的高端用户还是小白用户,它的搜索日志都是呈常规分布,既会搜大家都关注的东西,也搜这个用户独特关注的内容。”

郑朝晖看到了机会,他认为应该有新一代的信息平台,把搜索和推荐两者的优点完全结合起来。

从2012年开始,郑朝晖带领团队做开始创业,着手做一点资讯。虽然不用在内容上精雕细琢,但他们的产品并不像大多数移动互联网产品那样,用几个月时间就能够开发出来。据郑朝晖介绍,在一边获取几十万种子用户后,团队整整花了两年的时间打磨技术和产品。

而此时市场上也有了近似的信息平台产品“今日头条”,但郑朝晖一直强调,一点资讯做的是兴趣引擎,与市面上纯个性化推荐完全不同。而今日头条更接近雅虎“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推荐。“我们的兴趣引擎,与头条和门户、社交网络等所有个性化推荐App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从搜索的角度切入,再结合个性化推荐,使得我们更具技术优势。”郑朝晖说。

到了2014年,传统门户网站凤凰网开始寻求和一点资讯的合作,斥资7000万美元成为这家平台公司最大的股东。

2014年是一个传统媒体震荡的年份,在经济下滑媒体广告收入锐减的背景下,诸多媒体寻求转型,“我们(凤凰网)首页的访问量在整体门户中是第一位的,在中国广义媒体性网站首页流量仅次于百度,但是这样的结果并没有给凤凰网带来较高的商业价值。”一点资讯CEO、凤凰网总裁李亚说,7000万对于凤凰网整体营收而言并不是一个小数目,但他们不得不这样。

除了凤凰网,小米也入股了一点资讯,原本是新浪网总编的陈彤在加入小米担任副总裁后,加入一点资讯董事会。

从2014年开始,一点资讯经历了一个病毒式的增长,到2015年5月,用户数量同比增长超过3000%。

让郑朝晖和李亚都觉得感慨的是,个性化新闻推荐美国都是由门户网站和社交媒体做成,比如雅虎以及推特、Facebook,但在中国却由像今日头条这种以纯技术为核心的创业公司在做,这些没有太多媒体基因、缺乏用户社交数据的技术公司在为用户推送新闻。

他们也意识到,在不断优化、迭代产品技术的同时,哪怕靠技术驱动的平台优质内容也同样重要。今年4月,原搜狐总编辑吴晨光加入一点资讯任副总裁、总编辑。

在李亚看来,吴晨光的加入,会让技术和编辑发生化学反应,未来在技术、编辑的共同作用下,让编辑的媒体经验更加规模化,同时技术也能为编辑运营优质内容提供数据依据。在和传统门户以及现在蓬勃兴起的自媒体合作时,他们对这些新闻来源首先有严格的评级,这些评级影响到未来推荐时的力度。而在一个具体事件发生时,他们能够根据用户不同爱好,将同一事件的不同新闻稿件推荐给不同用户,“比如说‘三里屯试衣间’这样一个事件出现以后,在我们的媒体后台可能有好几百篇相关的自媒体文章,那推荐哪一篇给不同的读者呢?这个既有和读者兴趣匹配的问题,同时也有一个标准,就是对自媒体帐号的评级。”李亚说,这种精准推荐也能够为广告主的广告投放更为精准。

郑朝晖说,一点资讯未来会将兴趣引擎的技术开放给媒体,“让兴趣引擎成为产业界的标配,媒体用我们的技术,就不用自己开发了”他希望未来媒体可以借助一点资讯的开放平台,生成基于自己内容的兴趣引擎,实现流量最大化,从而建立良性的媒体生态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机器和编辑共同工作 这家公司是这样做的

关于机器会代替一部分媒体人的工作,已经在变成现实,在中国,一些科技创业团队正在做这样的事情。

图片来源:华盖创意

2011年,郑朝晖在和一家传统媒体的网站聊天时,建议他们应该在编辑工作中更多地使用技术以提高效率,让郑朝晖印象深刻的是对方表现出对技术抵制的态度,“他担心的是技术来了,一千个编辑要可能裁掉九百个,为什么不能是一千个编辑发挥一万个编辑的作用呢?”

不久之后,郑朝晖自己带领团队做了一个以“兴趣推荐”为技术核心的资讯产品“一点资讯”——根据用户搜索、订阅、点击阅读等行为,为其推荐感兴趣的新闻,这些新闻从其他媒体抓取而来,而一点资讯扮演的是一个平台的角色。

作为一个平台,一点资讯发展飞速。根据一点资讯提供的最新数据,仅App日活量已经超过1100万。郑朝晖做了个决定,去海外市场,最先进入的是美国市场,下一步的计划是印度等其他国际市场,“预计海外可以带来三倍的增量。”郑朝晖说。

从今年4月建立美国市场,到现在产品已经做了几次迭代。“如果是一个纯媒体公司,做内容生产必须要理解当地的语言、文化等,但我们是一个技术驱动的公司,是一个内容平台,是自动的去聚合各个市场的本地内容。”郑朝晖介绍。

郑朝晖把一点资讯定义为搜索和个性化推荐的下一代产品,他强调他们做的是“兴趣引擎”。在他眼里,从雅虎时代门户网站的“千人千面”,到现在一点资讯做的兴趣引擎,是基于这样一个认知——对于用户而言,应该是他们想主动便主动,想被动便可以被动的获取他们最想要的内容;而做为平台,则应该是向用户最高效、便捷的提供他们最感兴趣的内容,信息获取应当越来越个性化。

在创业之前,郑朝晖在雅虎美国总部主管雅虎的全球搜索引擎的质量以及雅虎“千人千面”的个性化首页。现在看来,雅虎的“千人千面”是较早把个性化推荐技术应用于门户的,根据用户在页面上点击习惯,推断用户的兴趣偏好,从而推荐相关的信息,由于每个人点击习惯不一样,呈现给每个人的主页也是不一样的。

但在郑朝晖看来,这仍然无法做到真正的个性化,“因为用户的点击行为完全基于先给他看什么,这种时候机器的做法一般是先给几十篇热点的、大家都爱看的内容,但是有可能并不是用户真正需要的,比如我想看智能硬件相关,但初始给我的就没有智能硬件的内容,这个时候用户没机会表达,机器当然也就没办法选出来。因此,所谓的个性化推荐只能在热点和热点周边探索,没法走向全网。”

在2011前后,郑朝晖做了个决定,离开雅虎硅谷总部来到北京建立雅虎北京研究院,算是雅虎内部创业的一次尝试,“在硅谷,我们的团队是整个公司最核心的团队,但大家都是提升搜索的质量和个性化推荐的精准度,这些都是量变,若想有质的突破,还需要做其他尝试。”

他们先是在雅虎北京研究院内部做了一些创业尝试,同时鼓励倡导startup+文化,希望工程师们不要安于现状,在这种文化影响下,雅虎的工程师们用很少的资源做出了移动应用发现、交易发现和视频发现等创新性移动端产品,但同时他感受到大公司内部创业的难度,“公司内部可以孵化一个产品,但是最后还要持续地、最大资源的去做推广,各种各样的迭代,而在一个大公司内,尤其跨国公司是很难把这个流程走通。”

与此同时,搜索引擎越来越成为互联网用户一个极为高频的使用行为,而这种搜索行为中隐藏了用户的信息需求,“不管你是所谓的高端用户还是小白用户,它的搜索日志都是呈常规分布,既会搜大家都关注的东西,也搜这个用户独特关注的内容。”

郑朝晖看到了机会,他认为应该有新一代的信息平台,把搜索和推荐两者的优点完全结合起来。

从2012年开始,郑朝晖带领团队做开始创业,着手做一点资讯。虽然不用在内容上精雕细琢,但他们的产品并不像大多数移动互联网产品那样,用几个月时间就能够开发出来。据郑朝晖介绍,在一边获取几十万种子用户后,团队整整花了两年的时间打磨技术和产品。

而此时市场上也有了近似的信息平台产品“今日头条”,但郑朝晖一直强调,一点资讯做的是兴趣引擎,与市面上纯个性化推荐完全不同。而今日头条更接近雅虎“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推荐。“我们的兴趣引擎,与头条和门户、社交网络等所有个性化推荐App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从搜索的角度切入,再结合个性化推荐,使得我们更具技术优势。”郑朝晖说。

到了2014年,传统门户网站凤凰网开始寻求和一点资讯的合作,斥资7000万美元成为这家平台公司最大的股东。

2014年是一个传统媒体震荡的年份,在经济下滑媒体广告收入锐减的背景下,诸多媒体寻求转型,“我们(凤凰网)首页的访问量在整体门户中是第一位的,在中国广义媒体性网站首页流量仅次于百度,但是这样的结果并没有给凤凰网带来较高的商业价值。”一点资讯CEO、凤凰网总裁李亚说,7000万对于凤凰网整体营收而言并不是一个小数目,但他们不得不这样。

除了凤凰网,小米也入股了一点资讯,原本是新浪网总编的陈彤在加入小米担任副总裁后,加入一点资讯董事会。

从2014年开始,一点资讯经历了一个病毒式的增长,到2015年5月,用户数量同比增长超过3000%。

让郑朝晖和李亚都觉得感慨的是,个性化新闻推荐美国都是由门户网站和社交媒体做成,比如雅虎以及推特、Facebook,但在中国却由像今日头条这种以纯技术为核心的创业公司在做,这些没有太多媒体基因、缺乏用户社交数据的技术公司在为用户推送新闻。

他们也意识到,在不断优化、迭代产品技术的同时,哪怕靠技术驱动的平台优质内容也同样重要。今年4月,原搜狐总编辑吴晨光加入一点资讯任副总裁、总编辑。

在李亚看来,吴晨光的加入,会让技术和编辑发生化学反应,未来在技术、编辑的共同作用下,让编辑的媒体经验更加规模化,同时技术也能为编辑运营优质内容提供数据依据。在和传统门户以及现在蓬勃兴起的自媒体合作时,他们对这些新闻来源首先有严格的评级,这些评级影响到未来推荐时的力度。而在一个具体事件发生时,他们能够根据用户不同爱好,将同一事件的不同新闻稿件推荐给不同用户,“比如说‘三里屯试衣间’这样一个事件出现以后,在我们的媒体后台可能有好几百篇相关的自媒体文章,那推荐哪一篇给不同的读者呢?这个既有和读者兴趣匹配的问题,同时也有一个标准,就是对自媒体帐号的评级。”李亚说,这种精准推荐也能够为广告主的广告投放更为精准。

郑朝晖说,一点资讯未来会将兴趣引擎的技术开放给媒体,“让兴趣引擎成为产业界的标配,媒体用我们的技术,就不用自己开发了”他希望未来媒体可以借助一点资讯的开放平台,生成基于自己内容的兴趣引擎,实现流量最大化,从而建立良性的媒体生态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